馮雪峰

馮雪峰

馮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

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1925年到北京大學旁聽日語,1926年開始翻譯日本、蘇聯的文學作品及文藝理論專著。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結識了魯迅,編輯出版《萌芽》月刊,並與魯迅共同編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29年參加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1933年底到瑞金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1934年參加長征。1936年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辦事處副主任。1937年回家鄉,創作反映長征的長篇小說《盧代之死》。1941年被捕,1942年11月下旬被營救出獄。1943年到重慶,在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

1950年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後調北京,先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文藝報》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54年因《紅樓夢》研究問題和“胡風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劃為右派;1966年又被關進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為他徹底平反並恢復名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雪峰
  • 外文名:FengXueFeng
  • 別名:原名馮福春,筆名畫室、洛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義烏
  • 出生日期:1903年6月2日
  • 逝世日期:1976年1月31日
  • 職業: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
  • 畢業院校:浙江第一師範學校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左翼文藝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 代表作品:《湖畔》、《雪峰文集》等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個人生活,與丁玲的情感,與魯迅的交情,牢獄之災,著述作品,詩集,雜文集,寓言集,電影劇本,文集,作品賞析,故居,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03年6月2日,馮雪峰出生於浙江義烏赤岸鄉神壇村。
馮雪峰馮雪峰
1912年,入鄰村私塾讀書。
1913年,轉入義烏縣立國小學習。
1918年,在義烏縣立國小高小畢業。
1919年,考入金華省立第七中學師範科,接受"五四"新思潮。
1921年,因參加反對學監的風潮,被學校當局開除。
1921年秋,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開始寫作新詩,加入文學團體晨光社。發表作品《到省議會旁聽》、《小詩》。
1922年,與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以"湖畔詩社"的名義合集出版詩集《湖畔》,內收馮雪峰的詩17首,並加入明天社。
1923年,因家庭困難輟學。同年《春的歌集》出版,內收所作新詩11首。
馮雪峰馮雪峰
1924年,進上海中華學藝社當事務員。浙江慈谿縣立女子學校代課。
1925年春,到北京在北京大學旁聽,自修日語。並發表作品新詩片《原火》、散文《柳影》。
1926年,首次拜訪魯迅。並發表譯作《花子》、《無產階級詩人和農民詩人》。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蘇聯文藝狀況。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遭通緝,避難於未名社近三個月。同時發表作品有散文《月災》、《詩人祭》,譯作《新俄文壇的現勢漫畫解說》、《新俄的曙光期》、《蘇俄的二種跳舞劇》及譯詩《墓碑銘》。
1928年 2、3月間,離開北京到上海,繼續從事翻譯工作。7月,回義烏,任城區支部書記。11月,受國民黨浙江省政府通緝,離開義烏到上海。作品有論文《革命與知識階級》,譯作《我們的一團與他》、《妄想》、《枳華集》及譯詩《家》。
1929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籌備工作,並成為30年代左翼文藝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這一時期 ,主編或參與編輯《萌芽月刊》、《巴爾底山》、《前哨·文學導報》、《十字街頭》等左在線上關刊物。繼續編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參加了與各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文學團體、文學主張的論戰。1929年,遷居景雲里茅盾家中,與魯迅過從密切。與中共江蘇省委恢復組織關係,在上海閘北區委所屬第三街道支部過組織生活。並與以前的學生何愛玉結婚。譯有作品《流冰》(詩集)、《作家論》、《藝術之社會的基礎》、《自然主義與新浪漫主義》、《論迭更斯》、《科學的社會主義之梗概》、《論法蘭西底悲劇與演劇》、《海外文學者會見記》、《現代歐洲藝術及文學底諸流派》、《藝術與社會生活》、《現代法蘭西文學上的叛逆與革命》、《文學譯論》。
1930年,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為發起人之一。參加"左聯"成立大會,會後整理魯迅在會上所作的講話:《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5月魯迅遷入虹口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2099號),他隨即也遷入該公寓地下室。譯《藝術社會學之任務及諸問題》、《藝術學者弗理契之事》、《藝術形成之社會的前提條件》、《法兌耶夫底小說》、《論新興文學》、《現代歐洲無產階級文學底路》、《現代歐洲的藝術》。
馮雪峰馮雪峰
1931年,“左聯”五烈士犧牲後,他調任為左聯黨團書記,與魯迅編輯出版《前哨》,紀念五烈士;他將瞿秋白介紹給魯迅,促使魯迅和瞿秋白共同領導左翼文化運動。幫助丁玲籌辦《北斗》月刊。同年10月,在瞿秋白指導下起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文學新任務》決議,成為此後左聯指導性檔案。先後任中共中央宣傳文化委員會書、中央上海宣傳部幹事,江蘇省委宣傳部長。著有論文《我們同志的死和走狗們的卑劣》、《關於革命的反帝大眾文藝的工作》,譯文《創作方法論》。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2月3日,他與魯迅等43位文化界著名人士聯名發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強烈抗議日軍進攻上海,對十九路軍抗戰表示堅決的聲援。參加發起組織中國著作家抗日會,被選為執行委員。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任中共上海中央局宣傳部幹事。著有《關於新的小說的誕生--評丁玲的〈水〉》、《關於"第三種文學"的傾向與時代》、《民族革命戰爭的五月》。
1933年,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負責籌備在上海舉行的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為主題的遠東反戰會議。1933年秋由於身份暴露,黨中央決定讓馮雪峰暫離上海。12月底抵達瑞金蘇區,先後任中央黨校教務長、副校長,紅軍大學政治教員等職,結識毛澤東。著有《致〈文藝新聞〉的一封信》。
1934年,參加黨的六屆五中全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任中央蘇區黨校副校長。參加長征,任紅九團地方工作組副組長。
1935年,任幹部團上乾隊政治教員。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調至陝北黨校工作。
1936年,參加東征,任地方工作組組長。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馮雪峰到上海,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兼管上海文藝工作,參加了“國防文學”與“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兩個口號的論爭,為此,與周揚結怨。
1936年底,馮雪峰指示王堯山整理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有關材料,準備重建上海地下黨。為此,領導組織了中共(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臨委),王堯山(宋書模、路丁)任書記,直接受馮雪峰的領導 。任中共上海辦事處副主任。為魯迅代擬《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起草《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著有《關於魯迅的地位》、《對於文學運動幾個問題的意見》。1936年10月魯迅逝世。黨中央委託馮雪峰主持治喪工作,擔任魯迅治喪委員會主任。馮特意把毛澤東的名字寫進了治喪委員會名單中。
1937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暫定由劉曉、馮雪峰和王堯山組成三人團,作為上海黨的領導機構。在三人團領導下,成立兩個委員會:工人工作委員會,林楓(宋書常)任書記,吳仲超馬純古為委員;民眾團體工作委員會,王堯山任書記。回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工作。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馮雪峰奉命到南京參加與國民黨的談判。中共代表團成員博古見到馮雪峰後,給他一份題為《中國工農紅軍將士為盧溝橋事變告全國民眾書》的檔案,他看到“服從蔣委員長”“信奉三民主義”等內容後大怒,一氣之下給潘漢年寫信請假,回浙江寫紅軍長征的小說。1937年底回故鄉義烏從事創作,此後近二年間失去黨的組織關係
1938年,寫有關長征的小說,得5萬字。
1939年,恢復組織關係,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著有《關於"藝術大眾化"》。
1940年,基本完成關於長征的小說初稿《盧代之死》,約50萬字,後失落。著有《論典型的創造》、《文藝與政論》、《關於形象》。
1941年,在金華被憲兵逮捕,關押於上饒集中營(被囚510天)、徐市集中營(被囚123天)。
1942年11月,以治病為名保出。在重慶、上海等地從事統戰和文化工作,繼續從事理論研究和文學創作。
1943年,為《東南日報》副刊《筆壘》審稿。著有雜文《還好主義》、《利己主義的本質》、《犧牲》、《滾和卷》、《創造力》等;《真實之歌》出版,內收詩39首。
1944年,出版雜文集《鄉風與市風》,內收雜文41篇。
1945年,在重慶見到毛澤東。由重慶到上海,寓於上海作家書書屋直至1949年6月。開始寫寓言,到上海解放為止,共得七八十篇。雜文集《有進無退》出版,內收雜文30篇。
1946年,在蘇聯塔斯社所屬上海時代出版社任編輯,迄於49年6月。選《真實之歌》中新詩17首,改題為《靈山歌》出版。
1947年,《今寓言》出版,內收46年12月至47年7月所寫的寓言65篇。
1948年,《雪峰文集》出版,內選新詩6首,雜文33篇,寓言20篇。
1949年6月,赴北京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為華東代表團團長。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屆常務委員。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為政協第一屆委員。被任命為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當選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出版,內收寓言一百篇。
1950年起,先後擔任上海市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和市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聯常務委員等。兼任《文藝創作叢書》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任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輯。著有《談談雜文》、《思想的才能和文學的才能--魯迅逝世十四周年》、《魯迅著作編校和注釋的工作方針和計畫方案》、《"要在朝鮮怎麼辦呢?"》。
1951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重新寫作關於長征的長篇小說。著有電影劇本《上饒集中營》,論文《鮮血記錄的歷史第一頁》、《關於〈魯迅日記〉影印本》、《黨給魯迅以力量》、《回憶魯迅》、《怎樣讀魯迅的雜文》等。《魯迅和他少年時代時候的朋友》出版。
1952年,兼任《文藝報》主編。《論文集》(第一卷)出版,內收論文、雜文36篇。選《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之一部分未及刊寓言之一部編成《雪峰寓言》出版。
1953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後又擔任作協黨組成員。編輯《瞿秋白文集》並作序迄。開始指導杜鵬程修改長篇小說《保衛延安》。著有新詩《我們的父親》,論文《關於創作和批評》、《關於語言問題的意見》等。
1954年,由浙江省選為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因《紅樓夢》研究批判,《文藝報》受到了毛澤東的批評,馮雪峰在《人民日報》發表檢查《檢討我在〈文藝報〉所犯的錯誤》,11月4日被解除《文藝報》主編的職務。著有《論〈保衛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目前中國文學上的現實主義》等。
1955年,被捲入"胡風事件",在黨內受到批判、作檢討。
1956年,主持編注新版《魯迅全集》。《寓言》出版,內已發表寓言70篇,新作一篇。選《百喻經故事》中寓言55篇,編為《富翁造三層樓--印度寓言》出版。為《應修人潘漠華選集》寫《潘漠華小傳》並作序。
1957年的7月至9月,在中宣部指導下,作協前後共召開了二十五次黨組擴大會議,批判丁、陳反黨集團。從第十七次會議以後,批鬥矛頭對準馮雪峰,馮雪峰被迫做了檢討。被文化部黨組定為"右派分子"。
1958年2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親筆修改的《文藝戰線上的一場大辯論》一文,對馮雪峰作出了最具權威性的、完全徹底的思想批判和政治結論。 被開除黨籍。被迫中止公開的文學活動 ,作為普通編輯從事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編輯工作 。寫《郁達夫生平事略》及《郁達夫著作編目》。
1959年,胃病復發,施行胃切除手術。
馮雪峰選集——論文集馮雪峰選集——論文集
1960年,繼續編輯《新文學三十年集.短篇小說選》。
1961年,被摘去"右派分子"帽子。未得允許完成關於長征的長篇小說,憤而焚稿。
1962年,列席全國政協會議。請創作假從事關於太平天國的長篇小說寫作,斷斷續續寫了15年,終未完成。
1963年,往廣西、湖南、湖北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年寫舊體詩《塞童》、《探日》、《未深思》。
1965年,參加"四清運動"。
1966年,文革開始受到衝擊。寫《有關1936年周揚等人的行動以及魯迅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的經過》。
1967年,被打成“叛徒”。
1969年,下放鹹寧"五七"幹校從事體力勞動。
1970年,在湖北省丹江口勞動。
1971年,回到北京原單位人民文學出版社,安排在魯迅著作編輯室工作,但不準到單位上班,只許在家看稿、答疑。
1972年,參與《魯迅日記》的校訂。
1973年,作關於魯迅、左聯等問題的談話。
1974年開始,與孫用合作校訂《魯迅日記》。
1975年,病重。
1976年1月31日上午11時,因肺炎引起併發症在首都醫院去世,享年73歲。馮雪峰沒有留下遺囑,只是在彌留之際,痛哭流涕地一再表示希望能讓他回到黨的隊伍。
1976年7月16日,在親友呼籲下,經姚文元批示,追悼會只能低規格舉行。嚴格限制人數,而且不準致悼詞。那天仍然來了茅盾、葉聖陶、胡愈之楚圖南宦鄉等300餘人,默默地鞠躬誌哀。
1979年4月,中共中央為他的錯案作出改正決定,恢復黨籍和政治名譽。

個人生活

與丁玲的情感

1928年2月,丁玲愛上了幫忙講授日語的馮雪峰。面對胡也頻和馮雪峰,丁玲陷入一種情感旋渦。為了擺脫這一棘手的選擇,丁玲和胡也頻便也南下上海。
丁玲在延安時,有人問她,“你最懷念什麼人?”她答道:“我最紀念的是也頻,而最懷念的是雪峰。”1927年冬天,一個朋友介紹馮雪峰教丁玲學日文。兩個人見面後,相貌平常、性格沉靜、一副苦學生模樣的鄉巴佬雪峰,讓丁玲一見鍾情,深深打動了她的心。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 即使放到80多年後的今天,丁玲寫給馮雪峰的《不算情書》也能算得上是“赤裸裸”的表白。丁玲的大膽與坦率,在民國女文人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我這兩天都心離不開你,都想著你。”“我真真的只追過一個男人,只有這個男人燃燒過我的心,使我起一些狂熾的慾念……這男人是你。”和馮雪峰相識相戀,是那么的不合時宜:初次相遇時,丁玲已有了胡也頻,幾年後,愛情之火再次燃起,而馮雪峰已結婚,然而,丁玲卻從未掩飾過自己的這份感情。
1933年,丁玲被國民黨軟禁,以為她已經遇害的馮雪峰為了紀念她,將她寫給自己的信發表在《文學》雜誌上。“真有過寧肯失去一切而只要聽到你一句話,就是說’我愛你!’”這封信寫於1931年,當時,胡也頻已經遇害。面對丁玲的心意,已有家室的馮雪峰最終被理智打敗,然而,兩人仍保持著通信。

與魯迅的交情

馮雪峰居住在拉摩斯公寓時,與魯迅相知相契,從學生到戰友,在他生命的年輪里刻下深深的痕跡。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珍視的歲月。
1930年5月魯迅遷入這個公寓,馮雪峰隨即遷到魯迅家西隔壁的地下室。地下室大約15平方米,光線很差,房租便宜,那時他很窮困,常常連車錢都沒有,只得向友人告借。但他是個守信的硬漢子,借了錢是一定會儘快還的。住在這裡時,他很忙,晚飯大約在九、十點鐘吃完,然後到魯迅家談工作直到深夜。
馮雪峰與魯迅兩家合影馮雪峰與魯迅兩家合影
左聯五烈士犧牲後,馮雪峰接任左聯黨團書記。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與魯迅商談出版《前哨--紀念戰死者專號》。由於白色恐怖嚴重,沒有單位肯印這刊物,通過親戚關係總算找到一家印刷所,老闆提出要收高几倍的排印費,而且從排版到印刷必須一個晚上完成,天亮前必須把成品拉走等條件,馮雪峰都一一答應了。
前哨》出版了,通過外國友人史沫特萊、尾崎秀實傳到國外,國民黨殺害革命作家的卑劣行徑大白於天下,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在此期間,馮雪峰將瞿秋白介紹給魯迅,共同領導左翼文化運動。
為了糾正左聯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在瞿秋白指導下,馮雪峰起草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任務》,標誌著左聯已開始在擺脫左的干擾,這是馮雪峰擔任左聯黨團書記工作期間顯著的成績之一。

牢獄之災

1941年1月初,在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刻,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隨即在全國各地掀起反共惡浪,反動軍警到處搜捕共產黨人和其他抗日愛國進步人士。這時,在金華城裡一家報社工作的朱姓青年出於義憤,將1月25日金華國民黨特務的暴行寫信告訴馮雪峰。不料這封信在郵電局被國民黨憲兵查獲,憲兵逮捕了這個姓朱的進步青年,又順藤摸瓜,於2月26日到浙江義烏神壇村逮捕了馮雪峰。由於那青年信上寫的是馮雪峰的原名馮福春,因此國民黨特務憲兵,僅只知道抓的是馮福春,而不知道馮福春就是共產黨要人馮雪峰。
馮雪峰
隨後,馮雪峰先後在江西省上饒集中營和福建省建陽徐市集中營被關押了633天。在獄中,馮雪峰在身體患上重症情況下,一面以親身經歷,向獄中戰友宣傳紅軍長征的史事;一面想方設法營救獄中的新四軍難友;一面撰寫出大量的歌頌紅軍長征及方誌敏等烈士英雄事跡的詩歌,鼓舞難友與敵人作不懈的鬥爭。1942年11月,馮雪峰被黨組織和革命難友成功營救出獄。

著述作品

詩集

湖畔》(與潘漠華應修人汪靜之合著)
《春的歌集》(與潘漠華、應修人合著)
《雪峰的詩》
《靈山歌》

雜文集

《鄉風與市風》

寓言集

《今寓言》
《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
《雪峰寓言》其中《一個采白芷花的城裡人》被選入滬教版預備年級32課中
《雪峰寓言續編》

電影劇本

文集

《魯迅論及其他》、《過來的時代》、《論民主革命的文藝運動》、《論〈保衛延安〉》、《魯迅和他少年時候的朋友》、《回憶魯迅》、《論〈野草〉》,《魯迅的文學道路》。
《論文集》3卷本,《雪峰文集》4卷本。

作品賞析

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裡
水是憂悶不過了;
魚們稍一跳動,
伊的心便破碎了。
被拒絕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裡,
連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腳下,靠著衰林,
是他底墳兒,低低的。
他底愛情未曾死;
也有春風在墓頭吹來盪去。
只是那無情的樵女們
清麗的歌聲,卻總隔著林兒的。
將有一天,他以未死的愛情,
在墓上開放爛漫的花;
春風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他不能忘情的姑娘會重新誘上。
等她姍姍地步來擷花的時候,
花刺兒已把她底裙裳鉤住了。
呵,他將鉤住不放,
等她業已懊惱了。
凝視
你究竟是誰呢,這樣光彩,這樣晶瑩?
或者就是你,希望?還是你呢,光榮?
就是你自己么,永遠美光奕奕的生命?
那么,你並沒有離開我,
你們都並沒有離開我!
唉唉!怎樣的虔誠的驕傲,
更是怎樣的驕傲的虔誠!
好象大風颳過保育的大野
是你對著我呵;
好象農夫彎著腰,
扶起被風吹倒的作物,
是我對著你呵。
那么,你並沒有離開我,
你們都並沒有離開我!……

故居

馮雪峰故居分別於2005年3月、8月、11月,被赤岸鎮黨委、義烏市紀委宣傳部、金華市紀委命名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故居內廉政文化陳列室正在設計、規劃中。從命名以來,到基地參觀學習的黨員幹部,有一萬多人。
馮雪峰故居馮雪峰故居
為紀念現代著名詩人、作家、文藝理論家、社會活動家馮雪峰,80年代初,赤岸鎮在雪峰原籍神壇村設立《馮雪峰故居》,對馮家原宣統二年(1916)的二進三開古代典雅四合院的民房建築修繕一新。2002年在省市支持下,又重新對故居進行修繕,增設新內容。現雪峰故居村口有一個石亭,用磨製石頭砌成的古典式建築,亭前“馮雪峰故居”五個大字蒼勁有力,熠熠生輝。故居門前有一牌石牌,上面有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親筆題詞:“回憶雪峰”。進屋穿過天井到後廂,有雪峰同志的半身銅像,銅像右側的一幅輓聯:“生為人傑捍衛黨的旗幟,死猶鬼雄筆掃塵孤妖”,道出雪峰同志的光輝一生的品德和追求。
在故居後面墓地,是兩側突起,中間凹陷,面臨村莊,背靠蒼松翠柏山林,鬱鬱蔥蔥,像沙發椅一般,這就是雪峰同志誕辰百年後安息之所。墓前有三塊大鵝卵石在綠茵茵青草中,呈“品”字排列,兩塊墓牌間,中間有一塊秤石,碑文有前總理朱鎔基親筆題詞:“馮雪峰之墓”。
近年來再次對雪峰故居進行整理修繕,故居內陳列雪峰生平事跡和實物資料,墓地青山、綠水、樹木、花壇齊全,環境幽雅。是我省重要人文景點之一,1997年8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2年3月,鎮黨委命名“廉政教育基地”,同年7月,義烏市紀委、宣傳部又正式命名“廉政教育基地”是年9月27日,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旅遊局授予省青少年紅色之旅經典風景區的稱號並授牌。

後世紀念

1979年11月17日,再次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葉劍英鄧小平胡耀邦陳雲宋慶齡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送了花圈,胡耀邦還親臨追悼會。中宣部副部長朱穆之致悼詞,對馮雪峰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評價。
馮雪峰馮雪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