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足內翻

馬蹄足內翻

馬蹄足內翻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病因迄今不清,多數學者認為該畸形為胚胎髮育早期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導致發育異常或肌肉發育不平衡所致。也可能與胎兒足在母體子宮內位置不正有關。

創傷性馬蹄足內翻是由於間接或直接暴力引起得後踝骨折、距骨脫位或踝部扭傷而引起的踝部特殊體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蹄足內翻
  • 外文名: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
  • 分類:先天畸形和踝部內翻損傷
  • 治療辦法:手術,復健,矯正
病症簡介,病理病因,病理改變,包含四部分畸形,先有骨的改變,臨床表現,診斷依據,治療方法,足內翻步態,專家建議,

病症簡介

馬蹄足內翻即足內翻呈馬蹄狀。 主要分為先天畸形和踝部內翻損傷兩種。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畸形,出生後即有畸形。病症有遺傳因素,馬蹄內翻足的形成主要由於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內翻肌(脛前肌及脛後肌)強而短縮,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長,跖屈肌(小腿三頭肌)強於足背屈肌(脛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關節畸形,在畸形的基礎上負重造成畸形更加嚴重。

病理病因

一、先天性馬蹄內翻畸形
病因迄今不清,多數學者認為該畸形為胚胎髮育早期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導致發育異常或肌肉發育不平衡所致。也可能與胎兒足在母體子宮內位置不正有關。
二、踝部內翻損傷
由於間接或直接暴力引起得後踝骨折、距骨脫位或踝部扭傷而引起的踝部特殊體位。

病理改變

包含四部分畸形

①前足內收內旋;
②後足內翻;
③踝關節下垂;
④脛骨內旋。
多數學者認為病變主要在跗骨,尤以距骨的變化最為明顯,從而導致畸形。久之則使軟組織發生攣縮,使畸形較為固定。在繼續發育過程中,骨在受壓力小的部位發育旺盛,而在受壓力大處則發育受阻,逐漸形成骨性畸形。

先有骨的改變

①正常足的距骨體與其頭頸部的縱軸互成150°~155°角,畸形時則成115°~120°角,從而使距骨頭部的距舟關節面從朝向前方變為朝向內跖面。從側位觀,距骨縱軸從外上方轉向下方,致使跟骨也有同樣的轉向及內側旋轉。距骨對脛骨則呈跖屈位。
②跟骨外形不變,但因隨距骨的變位而呈下垂內旋位,使跟骨成凹面向內側的弓形。跟骨後外側與外踝後側,截距突與內踝尖端相接觸。
③舟狀骨較正常為小,並稍向內方移位,在距骨頭內側形成關節面造成內收畸形。
④其他諸骨如楔骨、跖骨等,在早期均無畸形改變。
軟組織的變化均是繼發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肌肉、韌帶、關節囊、血管、神經等組織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如足內側軟組織即三角韌帶、距舟韌帶、跟舟韌帶、脛後肌、屈趾長肌及屈拇長肌有攣縮或短縮;足背部及外側的肌肉、韌帶鬆弛;踝關節及距跟關節後側關節囊、跟腓韌帶、後距腓韌帶及小腿三頭肌發生短縮或攣縮;足底部距跟間韌帶、跖腱膜、外展拇肌、屈趾短肌及小趾外展肌短縮。

臨床表現

1、表現:下垂,後跟向上,足外側緣著地及足底向後,形似高爾夫球棒,故本病又稱球棒足。由於上述現象而呈足跟內翻、足前部內收,距骨頭在背側及外側隆起。
2、類型:分為兩種類型:
①瘦長型(鬆弛型)足外形瘦小,畸形較輕,易於用手法將足置於中立位,小腿周徑與健側相似。非手術治療效果佳。
②短肥型(僵硬型)足肥而短,足跟小,畸形嚴重,小腿周徑較健側為細,畸形不易用手法扳正,常需輔以手術治療。
3、X線表現:正位X線片示距跟角(距骨軸與跟骨軸的相交角)<30°。距骨縱軸與跖骨縱軸的相交角為0°~20°。綜合上述兩角度測量結果對診斷有一定幫助。側位X線片示距骨縱軸與跟骨跖面切線所成相交角<30°,否則有足下垂。

診斷依據

1、嬰兒出生後即有一側或雙側足部跖屈內翻畸形。
2、足前部內收內翻,距骨跖屈,跟骨跖屈內翻,跟腱、跖筋膜攣縮;前足變寬,足跟變窄聖,足弓高,足外緣凸起;外踝偏前突出,內踝偏後且不明顯。
3、站立時足外緣負重,嚴重時足背外側負重,負重區產生滑囊及胼胝。
4、單側畸形,走路跛行;雙側畸形,走路搖擺。
5、X線攝片顯示距骨與第一跖骨縱軸和跟骨與第4、5跖骨縱軸不平行而形成夾角;距骨與跟骨縱軸夾角小於30°(正常為30°~35°)。

治療方法

1、對於先天足內翻者,早期可以施行手法整復手法和懸吊法,以利足功能恢復。
2、對於踝部骨折可按不同的症狀類型,施行手法整復或手術,再加之石膏固定,可同時配合中藥強筋健骨以利骨折恢復。

足內翻步態

1 臨床表現:步行時足向外側傾斜,支撐相足內側觸地,足跖屈畸形。可以導致足內側疼痛,明顯影響支撐相負重。步行時身體重心主要落在踝前內側。踝背屈受限,影響脛骨前骨前後移動,增加外翻。距小腿關節疼痛、穩定性差。早期支撐相可有膝關節過伸,足蹬離缺乏力量,擺動相肢體廓清障礙。
2 治療方法
(1)被動運動:患兒取仰臥位,治療者控制患兒的足外側緣,向內、外側進行反覆牽拉,以刺激脛前肌、脛後肌的興奮性;對脛骨前肌和脛骨後肌做快速的叩擊,以誘發肌肉收縮。
(2)主動運動:可以讓患兒在橫截面為三角形的長木板上行走,促通其足外側緣持重,若患兒的距小腿關節有部分活動度,治療者可以協助患兒完成全關節範圍的活動,若患兒能夠完成步行,則應在患兒的鞋子裡面、足弓下方放置一塊小布團或墊,可以撐高足弓,使足外側緣承擔部分體重。

專家建議

馬蹄足內翻並不可怕,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嬰兒出生後父母仔細觀察即可以現,可分為柔軟型和僵硬型二種類型,前者大部分可通過手法整復矯正治療,新生兒出生一周后就可進行推拿治療,後者則常需手術治療。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最好,不但可恢復足的正常形態,而且能恢復足踝功能,減少後遺症,能正常負重和健康行走。“很多患兒經治療後都能像正常人一樣自如地奔走,不會造成殘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