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萊貘

馬萊貘

馬萊貘,英文名Malayan Tapir,學名Tapir indics,屬奇蹄目貘科(Perissodactyla Tapiridae),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南半島南部,馬萊群島以及蘇門答臘島南部的熱帶雨林。其膚色身體的前半部分與後腿呈黑色,身體的其餘部分則顯灰白色。其與上唇相連的長長的鼻子,向下耷拉,有些像小象的鼻子。

目前,全球各地的馬來貘數目約有3200隻,其中約有200隻是在動物園內飼養,約3000隻是在野外生存。199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等級是VU(即易危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萊貘
  • 拉丁學名:Tapir indics.
  • :奇蹄目貘科(Perissodactyla Tapiridae)
  • 分布區域:東南亞中南半島南部,馬萊群島以及蘇門答臘島南部的熱帶雨林
  • 英文名:Malayan Tapir
概述,特徵,體型,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概述

世界上的奇蹄目貘科總共有四個種類:東南亞馬萊貘,中美的中美貘,南美的南美貘山貘。其中馬萊貘是這四個種類里體型最大的。
馬來貘馬來貘
它主要生活在具體的在以下幾個地點都曾有人發現過馬萊貘的蹤跡:southern Burma, Thailand, the Malay Peninsula, and Sumatra. The Malayan tapir occurs in the Sundaland & Eastern Indonesian Archipelago Mangroves, Sumatran-Nicobar Islands Lowland Forests, and Sumatran Montane Forests 。
‘Tapir’一詞源於巴拉圭瓜拉尼語(Guarani),對南美貘科動物的一種稱呼。

特徵

成年的馬萊貘的最大特徵是其膚色,身體的前半部分與後腿呈黑色,身體的其餘部分則顯灰白色,它的皮不厚,有些像豬皮,表面附著著不多的分散的毛,通常這會是馬萊貘引人注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其與上唇相連的長長的鼻子,向下耷拉,有些像小象的鼻子。而年幼的馬萊貘與成年的在膚色上有較大差異,它的體表布滿了縱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與成年馬萊貘之間很容易辨認。

體型

成年馬萊貘體長一般1.7-2.4m;肩高約0.95m;尾長5-10cm,像樹樁,體重:250-300 kg .前腳各有四趾,後腳各有三趾,腰比肩高,體型比較粗壯,體型和水鹿差不多。
馬來貘馬來貘

生活習性

馬萊貘通常獨自生活的動物,也有少數情況會使一對貘一起生活在叢林密集處,那兒一般動物往往行動速度受限。它主要是夜行動物,通常會穿越很長的距離尋找食物,而且 它一般會多年走相同的路徑,一般是密林中很尋常的路。它慣於攀登懸崖。
馬來貘馬來貘
馬來貘馬來貘
歡泡在水裡數個小時。在乾旱的季節它會生活在低地,而在雨季它則喜歡呆在山上等地勢高的地方。
馬萊貘一般兩年生產一次,懷孕期很長,要400來天,而且通常只產仔一隻,偶爾會有兩隻,年幼的馬萊貘會與母親生活一段時間,但哺乳期還不確定。

種群分布

馬來貘分布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泰國高棉緬甸,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因此,在人類的伐木及開發熱帶雨林林地以作為農工用地之時,便造成了馬來貘棲地破壞、無法生存的後果。
目前,全球各地的馬來貘數目約有3200隻,其中約有200隻是在動物園內飼養,約3000隻是在野外生存。
199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等級是VU(即易危物種),與環尾狐猴大白鯊等獲同級保育。
在最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中,馬來貘的保護狀況提高為EN,即瀕危物種,與東北虎處於同一等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