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貘

山貘

山貘(學名:Tapirus pinchaque):身上生有一層捲毛,有時又被稱為毛貘。體長約1.8米;肩高0.75-0.80米;重量150千克。 山貘身體大部分長有棕色至黑色的長毛,唇部四周為白色。成年山貘臀部有兩塊無毛區域。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四肢很像犀牛,但是比犀牛細而短。前腳四趾,後肢三趾。

棲息在海拔2000至3800米的亞熱帶密林中,晝伏夜出。主要以灌木、蕨類、多汁植物莖、葉和瓜果等植物為食。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白天和黃昏活躍,生性膽小。產於哥倫比亞、厄瓜多與秘魯的安第斯山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山貘是最小的,體長約1.8米;肩高0.75-0.80米;重量150千克。 山貘身體大部分長有棕色至黑色的長毛,唇部四周為白色。成年山貘臀部有兩塊無毛區域。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四肢很像犀牛,但是比犀牛細而短。前腳四趾,後肢三趾。
山貘是貘中最小和最好看的一種,全身長有捲曲的黑色長毛,但沒有南美貘那樣的鬣。長著一幅惹人可憐的傻相。頭部像豬,但比豬大得多,在奇蹄類中,它的鼻子和上唇向前突出還是相當可觀的。正因如此,貘可利用它來卷摘食物,另外它還有一雙小眼睛,望去沒有一點神采,仿佛剛剛睡醒的樣子。 幼年貘身體帶有偽裝性質的條紋。毛長而略捲曲,與亞洲的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

棲息環境

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生活在溫帶的林區及草原,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主要棲息于海拔1400-4700米的山地森林中。

生活習性

從生態方面看,它還有更奇趣的特點:例如它的水性特別好。據說,貘是非常膽小、羞怯、和善的動物。它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存權利,從祖宗那裡就傳留下來一種潛水本領;可在水底步行很久,無須到水面換氣。每當遇到敵害追蹤,它除利用適於叢藪穿行的體形、拚命鑽進矮樹叢中把敵人甩落外,還可採用游泳和潛水的一技之長,迅速潛逃水中或河底,那些兇惡的追捕者——美洲虎、美洲獅等只落得向水嘆息。
貘還有愛好在泥潭裡打滾的習性。每次滾翻後,渾身都弄得泥漬斑斑。貘為什麼要塗上一層泥土呢?原來它是由於沒有長尾巴,不能防止和驅除蚊蠅的螫咬,才學會了這套借泥巴防叮咬的伎倆。
多以單獨生活為主,晝伏夜出。主要以灌木、蕨類、多汁植物莖、葉和瓜果等植物為食。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白天和黃昏活躍,生性膽小。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山貘的天敵有美洲獅、眼鏡熊和美洲豹。

地理分布

山貘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秘魯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地區。
山貘

繁殖方式

山貘通常每隔一年繁殖一次,沒有固定的繁殖期。求偶時成對活動一段時間,交配之前雄獸和雌獸常常在一起團團打轉,互相啃咬,發出像鳥鳴一樣的各種聲音。交配在水中或陸上均可進行,然後雄獸便與雌獸分離。雌獸的懷孕期為392天,每胎產1仔,偶而產2仔。新生山貘重約5.4-6.2千克,哺乳期3個月,到3歲性成熟。全身為深褐色,並且有許多黃色的斑點和條紋,在陽光下的叢林中形成了很好的保護色,以後逐漸腿去,6個月後完全消失。幼仔生下不久便可隨雌獸活動,不時地停下來吸奶,每天體重能長0.5千克左右。待雌獸奶水乾竭後,幼仔便開始吃樹葉和青草,逐漸適應獨立生活,4-5歲時性成熟。壽命為20-25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人類不斷發展的經濟活動對其棲息地所造成的蠶食和破壞,對它們的命運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以前山貘分布的大部分地區打獵是物種減少的主要壓力,但今天,主要的威脅來自罌粟種植,戰爭和生境破碎化。此外,在哥倫比亞的武裝衝突(軍隊、游擊隊和準軍事部隊,作為其安全控制,威脅該地區實地生物學家和研究人員的存在。山貘一般單發性,繁殖率緩慢,家居範圍大,農業耕地對其棲息地侵占和分裂,生境破碎,森林和高寒地區轉換以放牧和農業用地。
哥倫比亞的主要威脅山貘是數量增長在安第斯地區。人們定居在該地區需要土地,耗材和服務,以及他們的活動導致棲息地的破壞。其他威脅包括水電大壩,高速公路穿越保護區,石油勘探和電網等的發展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潛在的重大威脅。
人類大量養殖牛並廣泛引入到最後剩下的山貘避難所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牛侵入山貘保護區發生的負面影響,與貘爭奪保護區內飼養的資源。除了競爭食物資源,有感染性疾病以及由牛攜帶的其它病原的傳輸的嚴重危險。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