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鎮(湖南省茶陵縣轄鎮)

馬江鎮(湖南省茶陵縣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江鎮,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距北部的茶陵縣城8公里。 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2015年11月20日,根據《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茶陵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207個村民小組,6883戶,26092個農業人口,552個非農業人口。耕地26623畝,其中水田25283畝。山地丘陵面積8.4萬畝,約占全鎮總面積的70%,其中有林面積約5萬畝。鎮內交通便利,G72泉南高速(即衡炎高速),吉衡鐵路,106國道、衡炎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又有馬湖、馬棗、月白三條縣級公路通向鄰近鄉鎮。2014年7月1日吉衡鐵路茶陵南站建成通車,從茶陵南站坐汽車到馬江鎮只需20分鐘。

近兩年,馬江鎮加強了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了農田基本水利建設,興修了9座水庫、20口骨幹山塘,大大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二是加強了鎮、村道路建設,硬化公路40餘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三是規劃建設了一批中心村莊,東沖、末頭、衡炎新村、鎮茶場等中心村莊建設為全鎮的新農村建設樹立了樣板;四是打造了一批生態示範戶,結合農村沼氣建設,實施“改水、改廚、改廁”工程,督促有條件的農戶將“花園、果園、菜園、家園”融為一體,美化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五是改造了集貿市場和鎮敬老院,農民趕集的條件和敬老養老事業大為改善;六是發展了廣播、通訊事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3%,固定電話入戶率達8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江鎮
  • 外文名稱:Majiang
  • 別名:馬伏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茶陵縣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
  • 政府駐地:馬江塘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2416
  • 地理位置茶陵縣西南部
  • 面積:85平方公里
  • 人口:26092
  • 方言湘語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無
  • 機場:無
  • 火車站:茶陵南站、茶陵站
  • 車牌代碼:湘B
  • 主要公路106國道衡炎高速公路
行政規劃,鄉鎮資源,經濟發展,黨建工作,民俗風情,旅遊景點,

行政規劃

茶陵縣下轄鄉鎮。1949年屬一區,1956年設鄉,1958年為馬江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縣境中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9萬,鄉政府駐馬江塘。106國道貫穿鄉境。轄:紅旗村、月嶺村、浪灘村、毛芫沖村、文江村、長聯村、末頭村、塘富村、東沖村、玄武村、麻石村、等坪村12個村,1個居委會(2015年湖南省批覆合村)。農業主產水稻生豬花生、烤菸、茶葉柑橘

鄉鎮資源

人 力 資 源
茶陵縣總人口58萬,縣內有勞動力29.26萬人,潛在富餘勞動力11萬人,這些人大多曾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可滿足縣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務需求。
電 力 資 源
茶陵境內河流密布,自然落差大,水能蘊藏量18.1萬千瓦,現有大小水電站16座,其中青年電站裝機12600千瓦。2003年,全縣簽約小水電開發項目26個,其中9個正在興建之中,大坪電站已建成發電、總裝機6.9萬千瓦的洮水電站已進入移民、施工階段,預計未來幾年茶陵的水電裝機總量可達12萬千瓦。縣內現有11萬伏變電站兩座,小水電配套電網也正在建設之中。
礦 產 資 源
茶陵礦產資源豐富,鉭鈮礦儲量居亞洲第二,全國第一,品質居全省第一。鐵礦石儲量近億噸,煤礦儲量1100萬噸,鉛儲量8700噸,鎢儲量28000噸,還有銅、錫、鋅、花崗石等20餘種礦產資源的儲量和品位均占相當優勢。
南 浦 鐵 犀南 浦 鐵 犀
旅 游 資 源
茶陵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有南宋古城、南浦鐵犀、隋的“古南嶽”寺廟雲陽仙、丹霞地貌奇觀“靈岩八景”、雲陽國家級森林公園等等。這些景觀的開發利用,必將使茶陵成為長沙——炎帝陵——井岡山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板塊。
土 地 資 源
全縣土地面積392萬畝,其中耕地41萬畝,林地262萬畝,可放牧草地90萬畝,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適宜發展水果,烤菸生產以及高效農業開發。  為落實“辦電強工,拓城興旅”的戰略舉措,我縣在城南創建了“金星工業園”,園區規劃面積6.6平方公里,計畫2007年建成,現已完成首期開發 平方公里。在園區的企業用地,由政府負責“七通一平”(通路、通水、通電、通郵、通電訊網路、通有線電視、通排污管道;場地平整),最高地價每畝一萬元,直至零價出讓,使用期限為40年。
農 林 資 源
全縣木材蓄積量達256萬立方米,其中杉木94萬立方米,松木53立方米,闊葉林29萬立方米。松脂林面積62萬畝,楠竹面積13.7萬畝,油茶麵積28.2畝,茶陵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茶葉生產基地和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被譽為“茶陵三寶”的大蒜、生薑、白芷享譽東南亞。

經濟發展

馬江鎮是個農業大鎮,要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必須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支柱產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一是推廣優質稻生產,全鎮年種植優質稻10000畝;二是發展高效農作物,種植春玉米、甘蔗等2000畝;三是培育養殖大戶,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大戶30戶,全鎮年出欄生豬5萬餘頭;四是發展烤菸生產,年種植烤菸1500畝;五是發展淡水珍珠養殖,全鎮養殖淡水珍珠1000畝。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116萬元,農民人平可支配性收入2381元。

黨建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礎在經濟,重點看農民,關鍵靠幹部。為此,我鎮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業績的黨員幹部隊伍。一是利用轉變幹部作風教育活動的契機,加強鎮領導班子和機關幹部隊伍建設。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搞好學習,帶頭搞好團結,帶頭搞好工作,帶頭遵守法律政策,在鎮內倡導一種大興學習的習氣、民主討論的風氣、積極探索的風氣、求真務實的風氣,努力爭創“學習型”機關。鎮幹部和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以“民眾滿意不滿意,民眾答應不答應,民眾高興不高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切實改進作風,強化服務。二是加強村、組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動態管理”原則,調優調強村組幹部,把那些思想僵化、觀念守舊的村組幹部調下來;把那些不思進取、長期以來“山河依舊,面貌未改”的村組幹部調下來;把那些作風粗暴、違法亂紀的村組幹部調下來。大膽培養和啟用一批年紀輕、文化高、作風正、能力強的村組幹部,使那些“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的人成為村組幹部的主力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三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教育全鎮800多名黨員加強黨性鍛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場偉大的實踐中,要無愧於黨員稱號,無愧於人民重託。
雲陽國家森林公園雲陽國家森林公園

民俗風情

縣內流傳的有茶陵民歌和客家山歌兩大類。茶陵民歌和小調之分。茶陵山歌多系平腔,抒情性較強。小調風格委婉,多被採茶戲吸收;客家山歌音域寬,節奏變化多,樸實粗獷。按內容分有勞動歌、情歌、上樑歌、哭嫁歌、喪歌、賭標歌等類。

旅遊景點

雲陽國家森林公園
雲陽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茶陵縣城近郊。湘江支流洣水、醴茶鐵路、一〇六國道側翼而過。這是湖南省內不多見的城市森林公園,規模之大尤為罕見。園區面積8688.7公頃,由雲陽山、天堂山、楊柳山、鷹嘴岩等幾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963.2米,最低海拔110米。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龍家祠中憲大夫牌坊龍家祠中憲大夫牌坊
森林公園以湘東名山——雲陽山命名。雲陽山峰連七十二,方圓七十餘里。園中群峰聳立,丹崖流霞,飛瀑垂練,深谷籠幽,古洞藏奇。古籍的記載,神奇的傳說,更為雲陽增添了魅力。《湖南通志》載:雲陽,炎帝故封,為湖南封建之始。《史略循蜚》載:唐初,雲陽始封為南嶽。不料朝臣劉晏到茶陵後,說雲陽山“雖其靈異峭絕莫儔”,但米水灘險流急,“切慮艅艎莫濟”,因此改封衡山為南嶽。故云陽山有“古南嶽”之稱。民間傳說更為神奇,說老君在紫微峰“肉身成仙”。因此雲陽山被道家視為“可以隱居,可以長生”的神仙福地。
南 宋 古 城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間諺語:“茶陵的城牆,安仁的城隍”。“茶陵的城牆”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復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頭城。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保護文物。2004年,被評為“湖南百景”景點之一。茶陵縣加大了古城保護開發力度,先後投資修復了古城牆484米,修建了迎湘門城樓和古城角樓等景點。
南宋古城始建於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當時,湘南暴發農民起義,義軍逼進茶陵。搞得湖南安撫使余嶸,茶陵縣令兼軍使劉子邁焦頭爛額,這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余嶸說:“衡郴兩邑二道之門戶,其地大以要,孰如茶陵?”於是,命劉子邁築城。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動工,第二年竣工。歷經幾個朝代的修建、擴建,規模擴大、設施完備。至清代,城牆周長擴大到353米多,高6米,垛堞1200多個,城門和城門樓各6座,角樓4座,更樓22座,景樓1座,護城堤723米多。樓亭相望,垛堞相連,氣勢恢弘。
南 浦 鐵 犀
外地人來茶陵,必看茶陵鐵牛。“茶陵鐵牛”指的就是茶陵鐵犀。茶陵鐵牛名聲很大,早在1953年,就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毛澤東同志稱讚茶陵籍老紅軍時就說過:“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會打仗,茶陵鐵牛嘛!”,20世紀80年代有部取材於茶陵土地革命時期鬥爭故事的電影《歸鄉》。故事中的鐵牛鎮的“鐵牛”,原形就是“茶陵鐵牛”。
茶陵鐵犀是南宋紹定五年(1232)鑄成的。這年,茶陵城剛竣工就被洪水衝垮了一段。於是,縣令劉子邁“抬鐵數千斤,鑄為犀置江岸以殺水勢”。
龍家祠中憲大夫牌坊
龍家祠中憲大夫牌坊位於茶陵縣秩堂鄉皇土村,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曆六年(1572)年,曾任四川龍安知府的龍慶雲致仕後,建造了這座牌坊,以紀念其先祖,中憲大夫龍仁夫。清鹹豐六年(1856)年重建。民國防大學7年續修的龍姓族譜對到底為紀念誰而建,沒有記載。因為這支龍姓自宋至清,先後有4人受封“中憲大夫”銜。後來牌坊為誰而建流傳出幾種說法和感人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