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綜合症

馬凡綜合症

馬凡(Marfan)綜合徵也有先天性中胚層發育不良、Marchesani綜合徵、蜘蛛指征、肢體細長症之稱其特徵是周圍結締組織營養不良、骨骼異常、內眼疾病和心血管異常是一種以結締組織為基本缺陷的遺傳性疾病最早是由Marfan(1896)報導1例5歲女孩,生有特殊纖細且長的四肢。至1902年,Achard將這種體徵稱為蜘蛛指。Salle(1921)曾解剖1例患有本綜合徵的嬰兒,發現有卵圓孔未閉。至1931年,Weve確認本綜合徵為顯性遺傳性疾病並認為系中胚層組織發育異常所致。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馬凡綜合徵
  • 英文名稱:Marfan's Syndrome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是
簡介,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檢查,治療,流行病學,預後預防,

簡介

馬凡(Marfan)綜合徵也有先天性中胚層發育不良、Marchesani綜合徵、蜘蛛指征、肢體細長症之稱其特徵是周圍結締組織營養不良、骨骼異常、內眼疾病和心血管異常是一種以結締組織為基本缺陷的遺傳性疾病最早是由Marfan(1896)報導1例5歲女孩,生有特殊纖細且長的四肢。至1902年,Achard將這種體徵稱為蜘蛛指。Salle(1921)曾解剖1例患有本綜合徵的嬰兒,發現有卵圓孔未閉。至1931年,Weve確認本綜合徵為顯性遺傳性疾病並認為系中胚層組織發育異常所致。1943年Baer報導指出,本綜合徵多合併有各種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並認為成年人也可發生本綜合徵。Dietz等(1991)通過家族的連鎖分析將本病基因定位於15q15~q21.3。

病因

本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人體很多組織如心內膜心瓣膜、大血管、骨骼等處,均有硫酸軟骨素A或C等黏多糖堆積,從而影響了彈力纖維和其他結締組織纖維的結構和功能,使相應的器官發育不良及出現功能異常、Abraham等(1982)提出,主動脈彈性蛋白有異常,橋粒蛋白和異橋粒蛋白減少,而賴氨醯殘基相應增加,是該病的主要改變病人尿中羥脯氨酸排泄量有增高,血中黏蛋白和黏多糖也增高。
發病機制:
通過家族的連鎖基因定位顯性遺傳,可以從病人尿中羥脯氨酸排泄量增多來證明,本病為彈力纖維缺損亦即膠原代謝異常。結締組織纖維是機體組織結構中很重要的成分,因此,當它發生異常時,便會影響全身的臟器(中胚層組織),尤以骨骼和心血管系統更為顯著。在蜘蛛指以及凹陷的胸部或舟狀胸部都表示了四肢管狀骨、手指和肋骨縱軸過度增長,可能是由於骨膜纖維成分缺陷的結果。在主動脈和肺動脈中層有酸性黏多糖沉積。本病有家族傾向,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病理:肉眼改變有眼的異常,升主動脈擴張慢性主動脈夾層瘤形成心臟瓣膜呈黏液性水腫性改變,瓣膜呈氣球形,腱索增粗心臟肥大和二尖瓣鈣化以及皮紋異常等。本綜合徵的病理改變以心血管系統最顯著並具有代表性。顯微鏡下可見有主動脈中層彈力組織稀疏和碎裂,伴平滑肌呈不規則的螺紋狀改變,膠原量增加,並可見有異染性物質呈囊狀空泡散在分布於中層主動脈夾層瘤形成者,顯示為囊狀中層壞死和彈力纖維中度變性,伴以平滑肌束紊亂。主動脈瓣的組織病理改變為正常結構破壞和喪失,囊狀變性和組織纖維細胞喪失。皮膚的病理改變表現為有空泡狀退行性變及彈力纖維排列紊亂。關節滑膜改變也是彈力纖維變性、膠原增多及異染性物質呈散在性囊狀分布。

臨床表現

兩性發病,無種族差異,多見於兒童,也可見於成人多數病人出生後即有症狀,面容顯老,表現為一種憂愁的外觀,軀幹纖細肌肉不發達,皮下脂肪菲薄
1.骨骼改變 本綜合徵病人四肢奇長且細,尤以指(趾)為著。軀幹可因側彎後突而短縮,使四肢顯得更為伸長,宛如蜘蛛足,故名蜘蛛指。肌肉張力降低,關節活動增加,可有超常的運動範圍,但脫位罕見。頭長,額部圓凸,胸骨畸形多由肋骨過長所致漏斗胸或雞胸更常見,肩胛隆起呈翼狀。全身性結締組織異常可累及關節囊、韌帶、肌腱、肌膜,可導致關節反覆脫位、扁平足或高弓足,齶弓高,牙齒不整齊。常見馬凡綜合徵。
檢查方法:
(1)掌骨指數:在雙手X線後前位片上,示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4個掌骨平均長度除以該4掌骨中部的平均寬度所得數值,正常人掌骨指數小於8,該綜合徵男大於8.4,女大於9.2。
(2)拇指征:令患者拇指內收,橫置於掌心伸直並握拳。如果伸展的拇指明顯超出該手尺側緣,則為陽性。
(3)腕征:患者以一手在對側橈骨莖頭近端處握住對側手腕,以拇指和小指圍繞一周如果拇指與小指不加壓力時可相互重疊則為陽性。
2.皮膚改變最常見的皮膚表現為皮紋增寬或有萎縮性皮紋這些皮膚異常表現可見於身體的許多部位,尤以胸部、肩部三角肌區和大腿部為顯著。
3.心血管異常30%~40%的病人有心血管系統併發症,最常見的心血管異常為主動脈特發性擴張、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和二尖瓣異常等。有時可同時發生主動脈病變和二尖瓣病變。伴有收縮晚期雜音的收縮期喀喇音是其最常見的體徵此外,外傷、高血壓和妊娠可以誘發急性主動脈破裂和夾層動脈瘤形成。除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病變外,有時尚可發生三尖瓣病變。雖然主動脈擴張總是發生在升主動脈,但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也可發生動脈瘤樣擴張、夾層動脈瘤形成或破裂。約1/3的病人可並有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為主動脈瓣狹窄、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等其他少見的心血管併發症有佛氏竇和肺動脈擴張,主動脈的主要分支如頸總動脈、脾動脈擴張,心內膜纖維變性主動脈瘤破裂和心力衰竭是本綜合徵的主要死亡原因。
4.眼部改變最特徵性表現是晶體脫位或半脫位,約3/4的患者為雙側性。晶體脫位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大眼和小晶體可使晶體周圍間隙增大,懸韌帶擴展,睫狀體發育不良,懸韌帶及其附著於晶體處異常。此外,本綜合徵還可出現高度近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虹膜炎等眼部異常。這些眼部病變較晶體脫位對眼的影響更為嚴重。鞏膜異常表現為藍色鞏膜。有時也可發生角膜過大、色素性視網膜炎、脈絡膜硬化、斜視、眼球震顫、瞼震顫和前房變淺。
5.神經系統病變 本綜合徵的神經系統症狀與其他先天性風濕病一樣,也是由腦血管畸形所造成,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頸內動脈瘤所致的壓迫症狀動脈瘤引起的癲癇大發作。此外,馬凡綜合徵病人還可發生脊柱裂脊柱脊髓膨出、脊髓空洞症。肌張力低下伴有肌萎縮是本綜合徵最常見的神經肌肉症狀。少數病人可有智力落後或痴呆。
併發症:
1.心血管最可能並發,主動脈特發性擴張、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和二尖瓣異常等。
2.眼部病變可並發晶體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虹膜炎等。
3.神經系統病變可並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頸內動脈瘤,癲癇大發作。此外,馬凡綜合徵病人還可發生脊柱裂脊柱脊髓膨出、脊髓空洞症。

診斷

1.本綜合徵的診斷依據為:
(1)特殊骨骼變化即管狀骨細長尤以指、掌骨為著。骨皮質變薄、纖細,呈蜘蛛指樣改變。
(2)先天性心血管異常。
(3)眼部症狀。
(4)家族史。
以上臨床4項標準中有3項者即可確診,在前3項中僅出現2項改變即可診斷為不完全型馬凡綜合徵。
2.Mckusick(1995)將馬凡綜合徵的心血管異常列為:
(1)主動脈擴張(升主動脈、降主動脈),主動脈夾層瘤,主動脈瓣狹窄,動脈導管未閉。
(2)肺動脈異常(肺動脈擴張、肺動脈瘤)。
(3)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
(4)瓣膜異常和伴有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鑑別診斷:
本病需注意與下列疾病鑑別:
1.艾-盪綜合徵雖可有四肢過長、關節過動症狀,但馬凡綜合徵不出現皮膚和血管脆弱及皮膚過度伸展症狀。
2.彈性假黃瘤病可發生主動脈瘤和鬆弛性皮損皮損為丘疹或斑丘疹,邊界清楚呈點狀、圓形或橢圓形或融合成片,局部高起另外,該病有特徵性視網膜血管樣色素紋理。無關節過動也無肢端骨細長和蜘蛛指。
3.同型胱氨酸尿症為一種先天性甲硫氨酸代謝異常疾病可有晶體脫位、肢端異常胸和脊柱異常。但尿的異常全身性骨質疏鬆、脈管栓塞和反應遲鈍等在馬凡綜合徵者不出現。

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生化學檢查及免疫學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其它輔助檢查:
1.X線檢查表現為管狀骨異常伸長,其伸長比例愈向遠端愈明顯所以指掌骨和趾跖骨特別增長。骨骼長度和寬度極不相稱,骨長而細。骨皮質變薄骨小梁纖細骨成熟過程正常或加速。常見漏斗胸,可有脊柱側彎後突畸形,下頜骨增大髖內翻及髖臼向盆腔內突出等表現。
2.心電圖檢查可顯示左室肥大、心臟傳導阻滯和心肌缺血等表現。
3.超聲心動圖。
(1)主動脈根部明顯增寬,成人主動脈根部內徑男大於35mm,女性大於34mm。
(2)左房/主動脈比率≤0.7。
(3)可同時有二尖瓣脫垂,以後葉多見。
(4)若有主動脈或二尖瓣反流,可出現左室和(或)左房增大。

治療

無特殊療法,眼異常可進行相應的手術或藥物治療。主動脈病變時可服用普萘洛爾(心得安),使其心室排血和壓力減低,減輕主動脈壁承受的衝擊,因此,可延緩主動脈根部擴張的發展及防止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發生對青春期前的女性患者,可服用雌激素及黃體酮以提前進入青春期,防止因生長過快造成脊柱側彎畸形嚴重胸廓、脊柱畸形患者、中度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主動脈根部明顯擴張患者,可採用手術治療。

流行病學

本病有家族發病傾向,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兩性發病,無種族差異,多見於兒童也可見於成人其發病情況沒
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唇裂在中國的群體發病率為0.17%,遺傳度為76%,患者一級親屬發病率為4%,接近於0.17%的平方根;當1對夫妻生了2個唇裂患兒後,復發風險率就相應增加,發病率由4%增至10%;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其發病風險率比病情輕的將增高,一側唇裂患者的一級親屬發病率為2.6%而兩側唇裂並齶裂者,復發風險率可高達5.6%,當發病率有性別差異時,發病率低的某性別患者的一級親屬復發風險率比發病率高的性別患者的一級親屬的復發風險率要高;先天畸形在新生兒中占1%~2%,當已出生1個這類畸形兒時再次妊娠發生這類畸形的風險率即隨已有患者數增多而增高。
多數染色體病患兒的親代核型都正常由於生殖細胞發生過程出現染色體畸形而導致後代發病。這類患者的同胞再患該病的風險率與一般人群相同;高齡產婦或有明顯誘變因素接觸史的雙親復發風險率可顯著增高;染色體數目異常(如13、18、21等染色體的三體性綜合徵),如果雙親之一的核型為嵌合型,則再生患兒的風險率可用下式估計P=[X/(2-X)]÷K(P為風險率,X為三體細胞的百分數K為係數,通常為2),染色體結構畸變所致疾病的復發風險率的計算,需根據不同的畸變類型,分析可能出現的分離、交換形式最後根據分離定律交換定律分析配子的情況,才能得到估算。

預後預防

較好,多數病人可存活到中年,常死於主動脈瘤破裂和心力衰竭。
一級預防 遺傳病的預防除了從整個人群的角度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攜帶者檢出、進行人群遺傳監護和環境監護,開展婚姻和生育指導,努力降低人群中遺傳病發生率提高人口素質之外,針對個體,必須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遺傳病後代的出生(即實行優生)和遺傳變異的發生採取通常的措施包括:婚前檢查遺傳諮詢、產前檢查和遺傳病的早期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