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仁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

香港華仁書院是一所香港著名男子英文中學,位於香港灣仔,由天主教耶穌會營,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華仁書院
  • 外文名: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
  • 簡稱:WYCHK
  • 校訓:In this sign you shall conquer(以此徽號,汝可得勝)
  • 創辦時間:1919年12月16日
  • 類別:天主教男子中學
  • 現任校長:蘇英麟
  • 知名校友:曾蔭權 李克勤 鄭嘉穎
  • 所屬地區:中國香港
  • 人數:約800人
  • 教學語言:英語
  • 宗教:天主教
  • 辦學團體:耶穌會
  • 刊物:華萃 (The Star, 校刊)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校監,校長,著名校友,學校設施,活動,體育,音樂,宗教,學校組織,學生圖書館,彌撒禮儀時間,歷屆十優狀元,辦學宗旨,學校軼事,華仁服務精神,姐妹學校,學校校歌,

歷史沿革

華仁書院在1919年12月16日由徐仁壽成立,是香港傳統名校之一,為香港第一所由華人管理的英文中學。校舍位於荷李活道60號三樓和四樓 (卑利街與荷李活道交界),舊校舍建築物至今依然整座保存完整,即公利真料竹蔗水的建築物,建築風格為戰前歐洲式建築,建築物被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1932年12月31日,由耶穌會接辦。1941年日軍侵略香港,學校停課,華仁書院地牢改為紅十字會站。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學校於9月8日重開,及後曾開辦中文中學,但於1950年結束。1955年遷至皇后大道東現址。
香港華仁書院

師資力量

校監

狄恆,2011感動香港人物評選得主-教育家 狄恆神父。狄恆神父是來自愛爾蘭耶穌會會士,在香港天主教學校從事教育工作近半個世紀,曾長年擔任香港名校華仁書院校長和校監,為香港培育出大量精英人士,他的學生包括:特首曾蔭權立法會議員香港民主黨主席李柱銘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梁家傑等等。
周守仁,華仁書院之現任校監。 周守仁神父是華仁書院舊生,天主教耶穌會神父,持有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之教育博士學位,現正兼任香港大學教育系榮譽副教授。

校長

譚兆炳,現任校長及香港補助學校議會主席。
歷任校長:
姓名任期
Mr Tsui Yan Sau Peter
1919–1926
Mr Lim Hoy Lam Andrew
1926–1932
Fr Gallagher, S.J.
1932–1940
Fr Bourke, S.J.
1940–1948
Fr Cooney, S.J.
1948–1951
Fr Carroll, S.J.
1951–1956
Fr Barrett S.J.
1956–1962
Fr Foley, S.J.
1962–1968
Fr Alfred J Deignan, S.J.
1968–1970
Fr Barrett, S.J. (2nd time)
1970–1982
Fr Reid, S.J.
1982–1985
Fr Baptista, S.J.
1985–1988
Fr Coghlan, S.J.
1988–1996
Mr Tam Siu Ping George
1996–2013
Dr So Ying Lun
2013 -

著名校友

軍政界/法律界
孫明揚-教育局局長
胡經昌-前立法局議員黃星華-前房屋局局長
王永平-工商及科技局局長
鄔維庸-前醫管局委員,前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前全國人大代表張炳良-前立法局議員,新力量網路發展主席,行政會議成員
徐家祥-香港首位華人政務官蔡宗衡-匯賢智庫理事及創會會員黃宏發-前立法局主席,前立法會議員
何京文-大律師
陳兆愷-終審法院常任兼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
余叔韶-香港首位華人檢察官徐塗-前文康廣播司
李福深-前任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公民黨黨員,大律師
關卓然-胡關李羅律師行首席合伙人
周湛燊-前馬會副主席, 前屋宇地政署署長
徐嘉慎-律師, 前保護海港協會主席
會計/商界
邱木城-商人,富豪,前東華三院主席方中-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摩斯倫馬賽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深合伙人,及香港會計師公會副會長
方俠-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董事,香港資深會計師方津生-沙士信託基金委員會主席
石鏡泉-著名財經專家
李修良-商人,上市公司力豐(集團)主席
關超然-前長江實業獨立非執行董事,信德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前海洋公園公司主席,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前主席
林孝文-碓利達國際及現任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
蘇權國-香港支持奧運聯會榮譽會長,商人
伍步剛-永隆銀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銀行學會副會長
羅先煜-JL Capital Pte Ltd, Managing Director
鄔碩晉-會計師,第三屆立法會候選人
丘銘劍-百盛集團非執行董事
關亨時-南海商會副理事長
何世柱-香港福利集團董事兼總經理,臨時立法會議員
倪少傑-港事顧問,臨時立法會議員,日豐企業有限公司,歐亞機器工程有限公司,高中地產有限公司,北京金業畜產有限公司主席
何偉志-童軍總會司庫葉德銓-長實執行董事胡文新-合和聯席董事總經理
方正-證監會主席
陳仲尼-金鷹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娛樂/藝術/寫作/體育界
李克勤-歌手
倪震-DJ,倪匡兒子
鄭嘉穎-歌手,演員
張智霖-歌手,演員,華仁國小
房祖名-歌手,成龍兒子
尹子維-歌手,演員, 華仁國小
蕭亮-資深傳媒人,演員
鄭君綿-歌手,演員
秦沛-演員
梁繼璋-香港電台副台長,DJ
杜浚斌-DJ,歌手
韋基舜-香港體壇前輩
吳煜民-作家
李我-知名廣播人
譚偉權-演員
韓志勛-著名畫家
黎偉聰-作家,大學講師
胡世傑-電台主持
蘇耀宗-香港商業電台DJ,司儀,配音人
盧大偉-主持
教育界
黃展華-著名教師,英語粵劇創作者
呂大樂-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專欄作家
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專欄作家
醫療界
何兆煒-前香港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鄭志堅-腫瘤科顧問醫生
譚廣亨-香港大學副校長,醫學院小兒外科講座教授
簡悅威-前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會長,首屆邵逸夫生命科學獎得主
蔡永業-中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醫務衛生署署長,前香港心理衛生會會長
曾浩輝-衛生署顧問醫生
梁柏賢-前衛生署副署長
鐘尚志-前中大醫學院院長,是Sars的英雄之一
李健鴻-香港大學校董,前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
吳敏倫-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教授
李大拔-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
陳力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
宗教界
鄧以明-天主教廣州總教區首任華籍主教、耶穌會會士
Ratna Kutrakhul-後稱 Robert Ratna Bamrungtrakul)天主教叻丕府教區(1969-1975)及泰國清邁府教區(1975-1986)主教
郭春慶-澳門耶穌會神父
其他界
葉金豪-百萬富翁25萬得主,首位各出奇謀參賽者
莫乃光-香港網際網路協會主席
吳煜民-資深註冊建築師
沈怡謀-香港資優生
盧文柱-第一個華人十優狀元

學校設施

  • 主樓
  • 行政樓
  • 教學樓
  • 實驗室樓
  • 胡應湘堂
  • New Annex
  • Hall
  • 正在以一億元建造
Chapel

活動

體育

  • 體育乃港華多年傳統,有多個校隊參與校際比賽,且有多項校內體育活動。

音樂

宗教

學校組織

  • Students Association (Iznova)
  • Prefects' Board
  • Students' Library
  • Star Studio
  • The Star
  • 華仁愛貓組
  • Community Service Team
  • Maths Club
  • English Club
  • Chinese Club
  • Putonghua Club
  • AYP
  • Editor's Board
  • 制服團體
  • 童軍
  • 學生組織
設有學生會,下設各學生組織,舉辦各類活動。

學生圖書館

學生圖書館位於New Annex (黃學斌教學樓) 二樓N21室,前稱馬英圖書館,於2005年由舊址實驗室樓L26(現Integrated Humanities Centre), 遷入藏有超過18,000本書,是全港藏書量最多的中學圖書館之一。圖書館日常運作由專業圖書館主任和學生圖書館理員負責。
近年學生圖書館不時推出數位化服務,更引入多項先進設施,圖書館網站更是非常優秀。

彌撒禮儀時間

主日彌撒:上午10:30 (英語)

歷屆十優狀元

1987 -盧俊佳, 香港第一位十優狀元
1992 -許志賢、黃偉強、何煒基(這年全港只有五位十優狀元)
1993 -馮志豪
1994 -何禮文、吳志強
1996- 田志豪、林祥智
1997 -王之明
2000- 蔡宗衡、葉文健
2001 -葉嘉揚
2005- 吳子健,在英國著名大學,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主修數學,套用工程,蒐集,統計及經濟學(Mathematics, Operation, Research, Statistic and Econoics。簡稱MORSE)
2008 -鐘汶庭
2010 -張柏朗,香港最後一位十優狀元

辦學宗旨

根據天主教信仰對主的愛和中華文化,學校矢志:
一、做一位具同理心的模範,感染學生成為負責任和富仁心的社會一員;
二、啟廸學生勇猛精進,以致君子;
三、培育備具愛心、靈性、道德與智慧的領袖。

學校軼事

香港華仁書院及九龍華仁書院的學生又稱“華仁仔”(英文名:Wahyanite)。兩所華仁書院都很重視華仁精神和傳統,舊生對學校有著強烈的歸屬感。不少舊生在社會上有出色的成就,並且熱心回饋華仁,有部份更返回母校任教,發揚華仁傳統。
香港華仁書院地址
香港華仁書院於2007年年宵市場首度設有攤位,並以招股形式籌募檔租。

華仁服務精神

回顧歷史,華仁仔對社會公益和民族大義都十分關心。
聖雲仙善會賣物會(義賣)
一年一度的明愛賣物會相信大家都十分熟識,而且參與這活動的同學 為數很多,為公益而籌到的款項也不少。回顧六十年前華仁同學在這 方面性質的活動表現亦很出色。就讓我介紹一下1938年舉辦的聖雲仙 善會賣物會:
聖雲仙善會賣物會聖雲仙善會賣物會
多年來華仁都參予聖雲仙善會(Vincent de Paul Society)賣物會 的,同學們幫助善會籌到許多善款,全都用來幫助窮人。當時他們的 口號是“The poor get your money; we give you a run for it.”他 們除了籌款以外,其實也希望使捐助者能分享快活與歡樂。這次賣物會連續舉辦十小時的攤位遊戲活動,大概到深夜十二時結朿。同學們最傷 腦汁的要算是準備獎品了。據他們粗略估計,每小時送出一百份獎品,整 天便要1000多份獎品了。他們除了自製了許多模型飛機外,又到街市採購 如手杖、電筒、小玩具、罐頭、化裝品等作為當天的獎品。
華仁的班社
華仁班社(Class Clubs)是由來久遠的組織,它們多屬高年班同學的組織。 30年代末期班社已經很成熟,而且經常籌辦公益活動,服務社會。例如1938年 成立的星社、劍社和弓社,都分別主辦了一項大型的公益活動。劍社到難民營 協助由大陸逃避日軍侵略走難到港的同胞;星社主辦免費夜校,幫助逃難失學 之兒童。他們成立時開宗名義便提出同樣的目標:團結同學、互相扶持、服務 社會。
1949-50年的班社社徽1949-50年的班社社徽
例如劍社成立時,同學們對班社的期望是:“香港的學生們,素來就缺乏了集團生活的……我們三班甲(Class 3A)有見及此,知道沒有社團的組織,不獨於同學感情,缺乏了聯絡,並且將來棲身社會之後,必定互相失散,那么,對將來落伍的舊同學們,便很難有提攜扶助的可能了。” 弓社成立時有這 樣的記錄:“……The Sword Club ran the Refugee Camp at Fanling; the Star Club is running a free night school. We cannot rest quiet; we feel we must follow the lead they have given. Some charitable and useful work of similar kind is the aim we have set before ourselves in founding this club.”
星社辦的夜校情況如何呢?1939年校刊有以下的記載:“星社之‘華仁義校’ ,於斯產生,……得入學者百六十人,……除星期日外,每晚七時至九時授課 四堂,不放例假。……義校籌備之先,嘗向華仁全校同學籌款……”
1938年劍社同學到粉嶺難民營服務一個月,寫出以下的經歷:“華仁書院第一 班學生,得校長同意,由教務長鄧乃理神甫(Fr. Donnelly, S.J.)率領,前 往粉領難民營服務,以一月為期,蓋將為緊急救濟會處理粉嶺難民營也。……於 是全班分為三隊,每隊約十二人,一在南營,一在北營,一在叉坑,叉坑難民 ,已有相當認識,能守秩序,且諸事均有規模,故辦事甚為順利。到(十二月) 十一日晨九時許,接收南北二營,二營相離約半英里,南營最大,共大車卡四十 輛,收容約一千,此處難民,不若叉坑之有秩序,有等且甚頑固,不遵規矩,尤 以南營最甚。……諸事多未就範,忙碌殊甚,終日不停……。更發現難民中有擾 亂竊物者十數人,鄧神甫遂於次日呼警驅之出營,千餘難民,乃賴以安。”
Fr. Donnelly在同期STAR亦有一篇記述的文字:“What will happen then to "our" refugees? We do not know; but this much is sure: that the memory of our work in the Fanling camps will remain with us until our dying day, and that Wah Yan will be proud in years to come of the part played by her sons in this war-work for the refugees.”
華仁書院國難籌賬會
1937年9月,華仁書院同學和舊生合力組辦一個獨立於學校的組織,名 為“華仁書院國難籌賬會”。這組織有三重意義,值得我們詳細介紹: 自七七蘆溝橋事變後,中國向日本人宣戰,抗日戰爭開始,前線士兵浴 血苦鬥,為民族解放而奮勇殺敵,為國家自由而頑強掙扎。這激發了華 仁同學強烈的愛國心,他們都覺得非抗戰無以圖存,而且要跟中國同胞 患難扶持。日軍更且轟炸南方城市,人民死傷無數,極須醫藥救治。華 仁同學於是便發起籌賬活動,購買醫藥用品,運輸回國,救治同胞。 國難籌賬會成立以後,華仁同學,無論是正在就讀的或畢業舊生,跟師 長和神父同心合力,火速地籌募經費,購買醫藥物品,運送回國。華仁 仔愛國心可嘉,團結心也是當時的典範!
籌賬會的活動原來也是早期聯校活動的開始。華仁同學除得到舊生和舊 生的家屬協助工作外,也得到義大利嬰堂女校(Italian Convent School) 同學的幫助。他們組織了“婦女組”製作救傷包。華仁舊生會主席高福申借 出公司辦公室作為工場,嬰堂女同學和華仁同學的女家屬天天不停地工作九 個月,將原材料製成救傷包、漬血布、四方巾等。她們也造了千多套棉衣。 他們的藥物和棉衣,須分十二次運給長沙醫院和四路、五路和八路軍。

姐妹學校

北京市十一學校(2007—— )

學校校歌

校歌於1960年由一位當時為香港音樂家之菲藉修女Sister Carmeia作曲,歌詞則由在該校任教職並任立法局議員之耶穌會神父Fr. Patrick McGovern S.J.填寫。
(To the beloved Fathers)
This is the dear school where we learn how to treasure And keep for a lifetime all that's noble and true, To serve the Lord God in the love of our neighbour, O Wah Yan, we are proud of and grateful to you.
In all that we do whether duty or pleasure, we count not the cost, but unselfishly strive, What's mean and unmanly we shun with displeasure, Come praise or come blame, we hold our heads high.
Old Boys of Wah Yan cherish fond recollections Of those who here taught us the best things to choose; Home of our friendships, our hopes, and affections, O Wah Yan all our lives we'll be worthy of yo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