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盲人輔導會

香港盲人輔導會自1956年成立以來不斷為視障人士提供其所需服務,並不斷創新及拓展,以增加服務之全面性,現今服務範圍包括:眼科及低視能服務、復康及職業訓練、教育支援、就業輔導、輔助儀器諮詢服務、資訊科技套用、多重殘疾視障人士復康及視障長者院舍服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盲人輔導會
  • 成立時間:1956年成立
  • 使命宣言:提供服務以促進香港視障人士
  • 理事會成員:羅德賢
使命宣言,遠景,理事會,服務提供,獎項,發展歷史,

使命宣言

提供服務及機會以促進香港視障人士平等參與

遠景

為服務對象
透過提供優質服務,使用適切之輔助技術及儀器,迎合服務對象個別需要,協助服務對象發展最高潛能。
為社群
推廣平等機會,提升社會人士對視障人士需要及潛能的認識。
香港盲人輔導會
為職員
裝備最新知識和技巧,鼓勵創造力,嶄新思想及跨專業合作。
為政府及非政府機構
與香港及海外政府和非政府機構保持緊密聯繫,推動服務合作、服務發展及有效利用資源以提供服務。

理事會

主席:羅德賢女士
香港盲人輔導會
副主席:司徒澤樺先生
義務司庫:吳永鏗先生
義務法律顧問:陳健生先生
義務醫務顧問:許少萍醫生
理事:莊陳有先生、何雪芬女士、江麗雲女士、黎文良先生、關品方博士、林樊潔芳女士、林彩珠女士、林衛邦先生
特邀理事:陳偉能醫生、林仲恩先生
當然理事:譚靜儀女士

服務提供

香港盲人輔導會為讓視障人士融入社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服務如下:
  • 普通眼科及低視能服務
  • 復康服務
  • 院舍服務
  • 就業服務
  • 教育及社區支援服務
  • 無障礙設施及支援服務
  • 儀器及產品銷售

獎項

卓越實踐在社福– 獎勵計畫
社會福利界一直提供適時及有效的服務以回應社會需要。機構及服務單位在追求優質服務的過程中,累積不少具啟發性及前瞻性的實踐經驗。為了表揚及推廣這些服務實踐的經驗及智慧,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自2003年起每兩年舉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畫,希望透過獎勵計畫,促進業界的專業交流,繼續發揮追求卓越的精神,並讓公眾進一步認識社會福利界的貢獻。
2009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畫
「創新性失智症感官治療活動計畫」「創新性失智症感官治療活動計畫」
由香港盲人輔導會失智症治療服務隊成立的「創新性失智症感官治療活動計畫」剛榮獲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的2009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 獎勵計畫之「十大卓越服務獎」。
2009十大卓越服務獎
  • 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
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為國際認可的資訊科技比賽,由馬來西亞多媒體發展企業發起。目的為嘉許一些對資訊及通訊科技有貢獻的個人、學生、企業、中小型企業及機構等。
  • 2008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
E-Inclusion & E-Community 組別的優異獎E-Inclusion & E-Community 組別的優異獎
電訊數碼視障人士圖書館於2008年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從5個城市或國家,9個參賽項目中勝出榮獲E-Inclusion & E-Community 組別的優異獎。
  •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旨在表揚及推廣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的精英、企業及機構的卓越成就和貢獻,亦同時鼓勵本地業界從業員開發創新和富創意的方案,藉此進一步提升業界在香港及國際的專業形象。
該獎項的籌備委員會是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所領導,成員來自支援業界的不同組織、專業團體、學術界及政府。
  • 200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點字電子書及點字電子書網上預約系統榮獲「200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數碼共融(服務)獎銀獎。
最佳數碼共融(服務)獎銀獎最佳數碼共融(服務)獎銀獎
2007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訊息無障礙中心榮獲五項「2007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獎項。得獎計畫包括電訊數碼視障人士圖書館、電腦套用支援熱線、視障人士網路共享入門網站及閃亮計畫,共四個計畫。
香港盲人輔導會
  • 最佳公共服務套用(小型項目)金獎
香港盲人輔導會
  • 最佳公共服務套用(電子化)銀獎
香港盲人輔導會
香港盲人輔導會
  • 最佳數碼共融(服務)金獎和銀獎
  • 最佳數碼共融(服務)特別嘉許證書
香港盲人輔導會

發展歷史

五十年代(1955-1959)
輔導會於成立最初之五年,興建了一所職業訓練中心,該中心為視障人士提供傳統性之職業訓練,當中包括織藤、造刷、造掃帚及粉筆等。
六十年代初期(1960-1965)
這段期間,輔導會開始擴展其服務。一九六三年三月,全亞洲首間盲人工廠於土瓜灣落成,同期間,於盲人工廠隔鄰興建了一所盲人宿舍,為年青視障工人提供住宿服務。一九六五年,承蒙香港扶輪社捐出港幣十萬元於筲箕灣興建了一所扶輪社盲人中心,該中心除設有香港首間點字圖書館外,更為視障人士提供電話接線訓練,增加視障人士之就業機會。
六十年代後期(1966-1969)
為擴展位於筲箕灣扶輪社盲人中心的服務, 這段期間大廈上層加建了兩層,成立了一所訓練中心, 為視障人士提供多元化之職業訓練課程, 課程包括有鋼琴調音、按摩及電話接線等。一九六九年,承蒙香港政府撥地,香港賽馬會及北九龍扶輪社聯合撥款,於元朗興建了全港首間盲人安老院,為新界區視障長者提供院舍服務。
七十年代初期(1970-1974)
為提高服務質素,輔導會對當時提供之服務進行了評估,並訂立了未來之服務方針和路向。為此,我會邀請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大英國協皇家盲人協會之AT ROBERTS先生協助評估服務,在一系列之建議中,顧問們建議設立較有進取性之職業訓練,並聘請一名有專業知識及具主動性之就業主任去推行這項新的政策。
同一時期,輔導會亦開始引進復康概念,主要目的是通過復康訓練,協助視障人士重新融入社會。為此, 於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視障人士復康及訓練中心正式成立,並提供全面性之復康訓練課程,包括導向行動(或稱定向行動)、溝通技能及日常生活技能等訓練。在此,我們衷心感謝美國盲人基金會委派了復康顧問蘇珊麥嘉女士協助我們設計中心之訓練課程。此外,盲人錄音圖書館亦於這段期間成立。
七十年代後期(1975-1979)
七十年代是視障人士就業服務發展之另一個里程碑。輔導會在生產力促進局委派的專家建議下,於一九七八年建立薄扶林職業訓練中心,提供工業及商業性之職業訓練。
為了滿足視障人士資訊上之需要,傳達部於一九七六年成立,第二間錄音圖書館製作室亦於此時啟用,並開始聘請點字製作員製作中文點字參考書籍及消閒讀物。
八十年代初期(1980-1984)
八十年代初期我會積極策劃新服務。而期待已久之一座綜合性服務大樓亦於這年代策劃興建。與此同時,為一般市民及視障人士提供服務之普通眼科及低視能診所亦於一九八四年成立。
八十年代後期(1985-1989)
這年代標誌著本會在視障人士服務發展史上之第二個里程碑。一九八六年十月,構思中的綜合服務大樓終告落成,為視障人士提供多元化之服務。八十年代後期本會服務急速擴展,並同時推行了創新性之服務計畫,於九十年代累積豐富之服務經驗和知識。
九十年代初期(1990-1991)
九十年代初期,除了擴展現有服務及改善服務質素外,輔導會開始將服務伸延至鄰近的國家,包括中國內地,與國內復康工作者分享及交流有關視障人士服務之知識和經驗,更協助亞太區內其他國家發展視障人士復康服務,包括定向行走訓練及低視能服務等。
邁進廿一世紀
自五十年代開始,香港盲人輔導會一直致力於擴展視障人士服務及不斷提高其服務質素。多年來,輔導會已由五十年代只為視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而演變至八十年代後期,可為視障人士提供全面性服務之機構。於九十年代,輔導會更推展其服務至鄰近地區,尤其是中國,並積極地和有關組織分享及交流知識和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