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鸚鵡(2008年第12號熱帶風暴)

颱風鸚鵡(2008年第12號熱帶風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0812號熱帶風暴,中國氣象總台稱“鸚鵡”,中國台灣氣象部門稱“如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0812號熱帶風暴
  • 又名:鸚鵡、如麗(台灣)
  • 類別:自然災害
  • 等級:強颱風
  • 時間:2008年08月21日 
  • 位置:北緯20.2度,東經117.3度,
情況,成因,歷史災難,著名記錄,猶如“戰場”,“抹平”城鎮,救災因難,預防措施,等級標準,

情況

2008年第12號熱帶風暴"鸚鵡",08月21日13時(台北時間),在西北太平洋生成,20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9日凌晨加強為颱風, 此颱風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0.2度,東經117.3度,中心氣壓 96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38米/秒,移向WNW ,移速15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350公里.十級大風圈半徑160公里。
鸚鵡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颱風中心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受其影響,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350公里範圍以內的海面上有7級以上大風。
8月21日凌晨2時,東海大部海域出現了5-7級偏南風;台灣海峽出現了5-7級東北風;南海中部和南部海域出現了5-7級西南風;台灣以東洋面出現了6-8級東南風;台灣以南海域、南海東北部海域出現了7-10級大風,颱風中心附近海域出現了11-13級大風;日本海出現了5-7級大風。能見度不足10公里的海域有東海北部海域、日本以南洋面、菲律賓以西海域、安達曼海、蘇門答臘以西洋面、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爪哇海望加錫海峽蘇拉威西海以及馬魯古海等海域。其他海域能見度及天氣海況條件較好。
21日白天到晚上,受颱風“鸚鵡”影響,台灣海峽、南海中北部海域、台灣以南海域將有7-10級大風;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1-13級。另外,受溫帶氣旋的影響,黃海大部海域將有5-7級偏南風。
受黃海氣旋、0812號熱帶風暴影響,第一天渤海有西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黃海北部有西北風6-7級,伴有大浪、大涌。黃海中部有西-西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黃海南部、南海南部有西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北部灣、南海中部有東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巴士海峽有東北風6-7級,伴有大浪、大涌。朝鮮半島以南洋面有西南風6-7級,伴有大浪、大涌。第二天北部灣、台灣以東洋面有東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巴士海峽有旋轉風11-12級,伴有狂濤、巨涌。第三天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有東北風6-7級,伴有大浪、大涌。北部灣、南海南部有西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南海中部有西南風7-8級,伴有大-巨浪、大涌。台灣以東洋面有東南風6-7級,伴有大浪、大涌。巴士海峽有旋轉風11-12級,伴有狂濤、巨涌。朝鮮半島以南洋面有東北風5-6級,伴有中-大浪、中-大涌。
颱風鸚鵡路徑圖颱風鸚鵡路徑圖
三天內除第二天巴士海峽、第三天南海北部、南海中部、巴士海峽視程較差外,其它各海區視程良好。

成因

熱帶風暴是熱帶氣旋的一種,是指中心最大風力達8-9級(17.2-24.4米/秒)的熱帶氣旋。產生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
形成.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
里,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文字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即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颱風鸚鵡衛星雲圖颱風鸚鵡衛星雲圖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
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5、熱帶風暴繼續增強就形成颱風

歷史災難

歷史上,不少地區和國家曾經受到過這種熱帶風暴的襲擊,並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破壞。
1681年,熱帶風暴曾將一艘大船拋到高出湖面3米的懸崖上,還將被毀壞的屋裡的破爛家具搬運到8萬米寬的海灣內。
1780年9月,熱帶風暴襲擊巴貝多島時,這個島上的城市、鄉村被夷為平地,破壞了石堡,並把重炮刮到了幾十米之外。在聖露西亞島停泊的大船被掀落到一所市立醫院裡。有40多艘艦船葬身海底,連同在太平洋上被擊毀的船隻,總計在400艘以上。
1837年,聖托馬斯島上,熱帶風暴激起的巨浪,曾將海底的一塊巨石拋到了岸上,保護港口的要塞徹底被毀。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第三艦隊在海上突然遇到熱帶風暴,損失十分慘重,有146架飛機被毀,800多人喪命。受災地域 2007年11月“錫德”的超級氣旋孟加拉國沿岸致800多萬人受災,4000多人死亡或失蹤,損失23億多美元。
2005年10月熱帶風暴“斯坦”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引起暴雨、洪水泛濫和體滑坡,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美國南部沿海地區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2004年12月7.9級強烈地震,引發海嘯印尼亞齊地區沿岸國家23萬人死亡或失蹤,50萬人無家可歸,舉世震驚;2004年9月熱帶風暴“珍妮”海地造成3000多人死亡,海地北部城市陷入一片汪洋。
1998年10月颶風“米奇”中美洲致9000多人死亡,大多數人葬身於可怕的土石流之中。
1991年4月熱帶風暴孟加拉國引發洪水泛濫,造成大約13.8萬人死亡。1991年11月熱帶風暴菲律賓造成6000多人喪生。
1970年颶風“波羅”孟加拉造成50萬人死亡,是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風暴災害。
大事:2008年5月6日緬甸國家媒體報導稱,緬甸政府已確認,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已造成22500人死亡,另有41000人失蹤。
熱帶風暴“納爾吉斯”3日早些時候以每小時192公里的時速襲擊了緬甸,緬甸政府已經宣布仰光、伊洛瓦底盛勃固盛孟邦和克倫邦為重災區。風暴引發了大規模的潮浪,潮浪襲擊了內陸地區。緬甸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長在仰光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稱:“潮浪比風暴本身造成更多的人員喪生情況。潮浪的高度達3.5米,它捲走和吞沒了低海拔地區一半的房子。居民們沒有任何逃生的可能。”儘管三角洲地區的糧食遭到損失,但政府有足夠的大米儲存。外交部長吳年溫在國家電視台稱,僅在波迦來鎮,死者的人數就接近1萬人。緬甸政府已宣布,它將推遲在仰光和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區的憲法草案公決活動,但其它地方的公決將按計畫於5月10日進行。
泰國外長諾帕敦-巴塔瑪6日與緬甸駐泰國大使會面後稱:“損失情況要比我們預計的要慘重的多。”緬甸駐泰國大使葉溫(音)拒絕做出任何回答。聯合國援助官員稱,風暴還使數十萬人無家可歸。世界糧食計畫署稱,它認為可能有一百萬人無家可歸,許多村莊幾乎全部被毀,大片糧田被毀。

著名記錄

強熱帶風暴2008年5月2日早晨突襲緬甸最大城市仰光,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緬甸政府宣布風暴經過的3省2邦為災區,但沒有公布具體財產、人員損失情況。緬甸國家電視台4日晚報導說,據最新統計數據,2日登入緬甸的熱帶風暴已造成2.25萬人死亡、4.1萬人失蹤。

猶如“戰場”

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2日在緬甸伊洛瓦底省海基島附近登入。風暴登入時最大風速超過190公里/小時。
風暴登入後撲向緬甸三角洲地區,一路掃蕩伊洛瓦底省勃固省仰光省,3日凌晨突入仰光市中心。
仰光市內多處房屋受損,樹木被颳倒。街道上隨處可見傾覆的車輛、散落的路燈、木板等。市內交通癱瘓,水電供應停頓。市民爭購蠟燭,許多商店蠟燭銷售一空。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退休公務員的話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讓人想起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造成1800多人喪生,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一名駐仰光外交官形容災後的仰光一片狼藉,猶如“戰場”。仰光國際機場4日關閉,取消全部離港航班。抵港航班轉飛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抹平”城鎮

緬甸政府已宣布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克倫邦為災區。風暴造成的損失正在統計中。
緬甸官方媒體4日報導,仰光南部兩個城鎮四分
之三的房屋倒塌,剩餘房屋的房頂差不多全被狂風捲走。報導沒有提及兩城鎮居民傷亡情況。
由於受災地區通訊中斷,與外界聯繫困難,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難以調查。
緬甸政府和聯合國駐緬甸機構也沒有正式發布死亡或者受傷人數信息。但緬甸國家電視台報導說,至少351人死亡,超過2萬間房屋遭到摧毀。
法新社援引仰光一名醫院工作人員的話說:“我聽說很多人受傷,但不清楚具體有多少人。”

救災因難

緬甸國家電台3日晚報導,政府成立了以總理為首的中央防災救災委員會,組成10個工作組深入災區開展救災工作。由於災區交通、通訊癱瘓,以致救災難度巨大。一些聯合國救災專家估計,僅調查清楚災情就需數天時間。
聯合國人道主義經濟援助計畫協調專員辦公室駐緬甸主管泰耶·斯卡瓦達爾說,由於房屋被毀,不少災民可能被壓在廢墟下。
他說:“風暴襲擊了仰光市中心。風暴來臨前,有關部門發出警告,讓市民在房屋內躲避,但不少房屋結構脆弱。”斯卡瓦達爾說,聯合國向緬甸政府提出了救援行動申請,尚未收到回應。這次風暴襲擊的區域是緬甸稻米主要產區,人口密集,其中仰光人口數量500萬。

預防措施

1.注意收聽有關天氣預報,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時加固,關好門窗。
3.準備好食品、飲用水、照明燈具、雨具及必需的藥品,預防不測。
4.疏通泄水、排水設施,保持通暢。
5.熱帶風暴到來時,要儘可能呆在室內,減少外出。
6.遇有大風雷電時,要謹慎使用電器,嚴防觸電。
7.密切注意周圍環境,在出現洪水泛濫、山體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況時,要及時轉移。
8.風暴過後,要注意衛生防疫,減少疾病傳播。

等級標準

概述
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實施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 19201-2006 的通知,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六個等級:
名稱
屬性
超強颱風(Super TY)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 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STY)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 米/秒,也即14-15 級
颱風(TY)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 米/秒,也即12-13 級
強熱帶風暴(STS)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 米/秒,也即風力10-11 級
熱帶風暴(TS)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 米/秒,也即風力8-9 級
熱帶低壓(TD)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 米/秒,也即風力為6-7 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