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骨骨折

顳骨骨折是顱底骨折的一部分,發生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顱內或胸、腹部等組織和器官損傷。顳骨的岩部、鱗部和乳突部中以岩部骨折最常見,其原因是岩部含有各種孔隙、管道與氣房,較為脆弱,故顱底骨折有1/3發生於此。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ractur of temporal bone temporal bone fracture
  • 就診科室:骨科,耳鼻喉科
  • 常見病因:外傷
  • 常見症狀:鼓室損傷,內耳損傷重,耳蝸及半規管內常有出血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大部分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例如車禍、撞擊顳枕部、墜落等。

臨床表現

顳骨骨折根據骨折方式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1.縱行骨折
多由於顳部或頂部受到撞擊所致。常合併聽小骨脫位或骨折。鼓室損傷,鼓膜未破時,鼓室內積血,鼓膜呈藍色,唾液中可帶血。鼓膜破裂時,有血液自外道流出,如腦膜破裂,則有腦脊液耳漏。長期腦脊液耳漏可引起腦膜炎。中耳損傷時可出現傳音性耳聾。少數累及面神經,可出現面癱及舌前2/3味覺喪失。
2.橫行骨折
主要由於枕部受到暴力所致。內耳損傷重,耳蝸及半規管內常有出血,迷路受損時有較重的眩暈、噁心、嘔吐,檢查可有傾倒及自發性眼球震顫,可持續數周,待對側代償後症狀消失。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功能喪失,聽力呈感音性耳聾。傷及中耳者較少,偶有迷路損傷同時中耳內壁也破裂,導致蝸窗膜破裂,鼓室積血,約有半數並發麵癱。
3.岩尖骨折
很少見,可損傷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經,發生弱視,上瞼下垂,瞼裂變小,瞳孔擴大、復視、斜視,眼球運動受限等眼部症狀,或有三叉神經痛症狀,如損傷頸內動脈可發生大出血,危及生命。

檢查

臨床上對診斷幫助最大的是高解析度CT,可直接顯示顳骨骨折線,根據骨折線的走行可將骨折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縱形骨折
最多見,占70%~80%,CT上骨折線與岩錐長軸平行,由於骨折多位於骨迷路前方,並不貫穿骨迷路,故常無內耳損傷,而主要損傷中耳結構,並可合併聽小骨的脫位、骨折以及面神經管的損傷,本型骨折出現面癱的機會15%~20%,面神經損傷部位多在膝狀神經節的遠側段。
2.橫行骨折
骨折線與岩錐垂直,占10%~20%,該型骨折易累及內耳結構,向外可損傷中耳,此時可見骨折線通過內耳道,耳蝸、前庭或半規管,並常累及面神經管,其中約50%的橫行骨折可出現面癱。
3.混合性骨折
是指兼有縱行和橫行骨折的複合骨折。
另外,CT上有的骨折既非縱形,也非橫形,也可能只局限在岩錐某一局部,因此不能包括在上述三種類型之內。由於CT圖像上無法直接辨認面神經結構,因此對於面神經的識別,只能藉助其鄰近結構及面神經顳內段的面神經管來識別。鼓室和乳突氣房積血可造成鼓室、乳突氣房實變,少數情況下,由於骨折輕微或掃描體位的影響,CT上不能明確顯示骨折線,鼓室及乳突氣房的實變能是顳骨骨折惟一的間接徵象。

診斷

故凡頭顱外傷後有聽力損失、鼓膜破裂或鼓室積血、或有眩暈、或有面癱者皆為中耳及內耳受損所致,都應該考慮有顳骨骨折的可能,影像學檢查可顯示骨折線。

治療

首先應保持呼吸道通暢、止血、防止休克,觀察腦組織損傷症狀和生命體徵變化等,及時處理,預防繼發感染。如患者情況許可,應作詳細檢查,影像學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等。局部治療應在無菌條件下,清除外耳道的耵聹,積血及污物等。鼓膜損傷時,保持外耳道清潔乾燥,忌滴藥或沖洗,以防中耳感染。如有腦脊液耳漏,應保持外耳道無菌,不可填塞外耳道。全身套用足量廣譜抗生素,多數可自愈。長期不愈的腦脊液耳漏,於病情好轉後行腦膜修補術。如有外耳道出血不止,應考慮顱內大血管損傷,需請神經外科處理,不宜填塞外耳道。如遺有鼓膜穿孔或聽小骨損傷者,可行鼓膜修補或鼓室成形術以改善聽力。如合併中耳炎按中耳炎治療。如有面神經麻痹不能恢復者,可待患者情況許可時施行面神經減壓術或修復術治療。有前庭症狀者可靜臥並給予鎮靜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