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孫均

顓孫均

顓孫均,複姓顓孫。又名顓孫叔陶,(1905-1983)又名孫叔平,又名孫叔陶,又名孫勁秋。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武昌中山大學肄業。1940年後歷任新四軍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訓練部長、教育長,華東建設大學教育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科學校副校長、校長。1949年後歷任南京市軍管會高教處副處長、南京市教育局長兼文教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軍代表、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58年奉調創辦《江海學刊》,籌建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78年回南京大學任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顓孫均
  • 外文名:Sun shu ping
  • 別名:顓孫叔陶,孫叔平,孫叔陶,又名孫勁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蕭縣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83年
  • 職業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武昌中山大學
  • 主要成就:1958年奉調創辦《江海學刊》
    新四軍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訓練部長、教育長
    南京市軍管會高教處副處長
  • 代表作品:《歷史唯物主義綱要》、《辯證唯物主義綱要》、《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中國哲學史稿》上下冊
黃牛當馬騎,取法乎上,學習馬克思,結合中國實際,

黃牛當馬騎

從1940年至1949年,顓孫均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四分校、華中建設大學和解放軍特科學校擔任教育長、副校長或校長。在戎馬倥傯、戰火紛飛的9年中,他為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幹部和理論人才。1949年4月,顓孫叔陶隨軍南下接管南京,9月,兼任南京大學軍事代表。1950年3月,他被推舉為南大政治教育委員會主任;1951年7月,南京大學改行校長制,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由心理學家潘菽教授和顓孫均擔任正、副校長;1953年5月,南大黨委正式成立,顓孫均任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顓孫均在80年代初撰寫的《我的道路》中曾回憶說:“……1949年,民族民主革命勝利了。不久,我調到正規大學工作了。‘拿著黃牛當馬騎’,我只能邊學邊講,講點馬克思主義。”其實,正是在這建國初期的七、八年中,顓孫均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政策水平和領導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不僅領導了對中央大學的接管和改造,而且領導了建國初期南京大學的發展與改革:思想改造運動,院系調整,學習蘇聯,探索自己的道路等等。

取法乎上

如何辦好社會主義大學?顓孫均“根據自己的粗淺理解”,認為要為國家培養各種專門的建設人才,必須審慎地改造舊有的高等教育,其中“最根本的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顓孫均在擔任副校長後,仍然兼任哲學、政治經濟學教師。他以上大課的形式,在大禮堂為高年級本科生講“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有一段時間,南京師範學院和南京藥學院的學生也來南大同堂上課,聽眾甚至超過1200人。當時講政治理論,基本採用蘇聯教材,顓孫均看到“老大哥”已將哲學、政治經濟系體系化了,不無敬佩之意。可是鑽進去一看,“卻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之感,覺得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異其趣”。顓孫均認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遂流為下”,“我還是向經典著作直接學習吧!”
他開始系統地逐本通讀馬、恩、列、斯、毛的著作,“邊讀邊想,邊想邊讀”,並寫出自己的講稿。他給自己提出一個要求,即“努力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來表達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他的講課,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邏輯嚴密。他後來出版的專著《歷史唯物主義綱要》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都是在當時的教學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的。

學習馬克思

顓孫均認為,對在大學工作的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應當不同於對工農和部隊指戰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同於軍政院校的工作原則和方法。當時他“最感到吃重的”,是他想履行列寧的教導,探索一條尊重知識分子特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道路。列寧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接近共產主義之路”,顓孫均認為“專業工作者要舉一反三,結合自己的專業、經驗來學習”,他反覆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自己學習。教員只能起個啟發作用,結合專業學習馬克思主義,要靠專業工作者自己。”
無論是以軍代表名義,還是以黨委書記的身份作報告,談思想,講形勢,顓孫均都有坦誠相見之風,而無盛氣凌人之勢。他精彩的學習輔導報告避免生硬、抽象的說教,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為一體,至今仍為許多老教授津津樂道。有些老先生誠懇地說:“我接受馬克思主義,即自聽顓孫均的輔導報告始。”
顓孫均卻自謙這些報告是“班門弄斧,大放厥詞”。他要求自己“學習到一個段落,總是請專家自談體會,作我的老師”。他後來深有感觸地說:“在這些年,與其說我教別人,不如說別人教我”。這種平等待人、亦教亦學的做法,使許多來自舊社會的學者教授如坐春風,如沐春雨,自覺地加快了思想改造的步伐。1956年3月,南大校長、心理學家潘菽,教務長、化學家高濟宇,中文系主任、語言學家方光燾,外文系副主任、英文教授陳嘉,地質系主任徐克勤、副主任張祖還、教授李學清等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顓孫均充分肯定七位高級知識分子政治上的進步,鼓勵廣大中青年知識分子崇尚真理,“兼程並進,跟上時代步伐”。他在一篇文章中欣喜地指出:“絕大多數同仁在傾向上已經轉到馬克思列寧主義。”

結合中國實際

創造性地探索
1956年8月初,顓孫均赴京出席了全國高校院校長、教務長座談會,在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和中央關於“根據本國情況,走自己的道路”這一精神的啟發下,顓孫均夜不能寐,回顧他在大學工作的經歷與長期思考的問題,回校以後一口氣寫出近兩萬字的長文,題為《1956-1957學年應該是完成教學改革的未了工作並展開創造性的建設工作的一個學年》。在這篇長文中,顓孫均本著“在馬列主義思想指導下從實際出發的創造精神”,總結建國以來高校建設的成就與教訓,認為我國高等教育應當進入“創造性的建設工作階段”。他大膽地針砭現實,瞻望未來,提出了許有富有創建的思想——
我們在貫徹“學習蘇聯經驗、結合中國實際”的方針上是有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現象的。我們沒有能夠以馬列主義的態度來對待蘇聯經驗,認識到它的精神實質,同時估計到它的與時俱變以及某些必不可免的缺陷……我們把蘇聯經驗絕對化了……如不糾正,我們就永遠只能作機械的模仿,不能作創作性的學習。
舊有的半封建半殖民的高等教育,我們否定其反動的指導思想、龐雜的院系制度、支離破碎的教學計畫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我們否定這些應當否定的東西的時候,卻沒有足夠注意:舊有的中國高等教育的某些經驗,特別是不少老教師所有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還是十分有用的,不惟不應一概否定,而且應在新的思想指導下,加以充分發揮。
資本主義國家的高等教育的某些具體經驗,也未嘗沒有長處可供我們學習。某些優良東西,在他們那裡,並不改變他們的高等教育的資本主義本質;吸收到我們這裡,也不影響我們的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的高等教育,在本質上是全新的,但在具體內容上,並不是和舊高等教育沒有聯繫。
對解放區的革命幹部教育,它的基本精神我們還應當發揚,它的具體作法今天我們就不應當照樣採取。
面對著“缺乏創造精神”這樣一個嚴重問題,進一步闡明我們的高等教育建設方針是很有必要了。
——在今後的高等教育建設中,我們仍然應當虛心地學習蘇聯先進經驗,但應當注意深入地學習,並結合中國實際、創造性地學習。道聽途說、生搬硬套的現象應極力避免。
——應當學習人民民主國家的經驗並批判地吸收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我們需要多開幾個窗戶,多找一些借鑑,不要孤陋寡聞,封閉自己。
——應該批判地繼承中國高等教育的有用經驗並發揚中國革命幹部教育的優良傳統,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先進教育理論指導下,從中國實際出發,來創造自己的經驗。
一句話,我們的高等教育,在性質上和蘇聯的高等教育一樣,是社會主義的;但在許多方面,它應當是中國的,應當具有中國的特點。
在1956年,顓孫均已經涉及了探索“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建設道路這樣一個重大而嚴肅的課題。他的思考與探求,達到了同時代高教工作者所能達到的高度。
顓孫均晚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醫院度過,1983年10月24日,因心臟病突然發作,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