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炎

頸椎炎

頸椎炎是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徵。是一種多發病,在40-60歲為高發年齡,70歲以後發病率為100%。但現在已經在逐步年輕化發展。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急慢性損傷、職業特點及個人的體質包括遺傳特質有密切的關係,此外個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影響。頸椎炎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過程,日常的保護預防非常重要。

病因,頸椎炎的病因綜述,頸椎炎的病因學,頸椎炎的外因,頸椎炎的內因,平衡失調,臨床症狀,臨床診斷,檢查,診斷標準,診斷依據,正規有效治療方法,早期頸椎病的有效治療,治療要及時,長時間電腦埋下病根,落枕是頸椎病的信號,選個合適的枕頭,自我運動治療,預防,疾病護理,術後護理,注意事項,

病因

頸椎炎的病因綜述

頸椎炎是一種多發病,在40-60歲為高發年齡,70歲以後發病率為100%。但現在已經在逐步年輕化發展。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急慢性損傷、職業特點及個人的體質包括遺傳特質有密切的關係,此外個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影響。
頸椎炎各型占比例:神經根型占50%-60%,椎動脈型占20%-25%,交感神經型占3%-5%,脊髓型占10%-15%,頸椎炎患者中80%有根性症狀,各型頸椎炎都可能與交感神經有關。

頸椎炎的病因學

導致頸椎炎的病因是多樣的。從先天和後天來看,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從病因的來源來看,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內在的因素;從外因的分類來看,有物理、化學、生物學及其他因素等。“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而因起作用”。不同的病因分類方法是從不同角度研究脊柱病的結果,它們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可以指導一定範圍內的頸椎病治療。正確選擇合適的理論來解釋頸椎炎的發生和發展,不僅有利於加深對頸椎病的認識,而且對頸椎病的防治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頸椎炎的外因

外因是導致頸椎病的外部原因,一般可分為外力作用、六淫及邪毒侵襲等,在頸椎病中,它們起著不同的作用。
(一)外力作用-損傷
1、直接暴力損傷 直接暴力是直接作用於受傷部位的機械力,包括作用於頭部的垂直暴力、作用於頸部的剪下力、扭轉力等作用。如交通意外時,頭部被撞擊;某些高速、強對抗性的運動性損傷;在某些公共場合,頭部被撞擊,或過度前屈、後抻側彎而被損傷等。直接暴力較小的時常引起頸部軟組織挫傷,如前縱韌帶撕裂,加速受損節段的頸椎退行性變;力量較大時常引起棘突、椎板和椎弓根的骨折,也可以引起椎間盤突出。損傷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經受損症狀和頸部疼痛,甚至會引起椎體的壓縮性骨折,造成頸椎的生理前屈消失或弧度減小。
2、間接暴力損傷 間接暴力是通過肢體傳遞,作用於頸椎的不同部位,其引起的頸椎病也有所不同。最易引起的問題就是頸椎不穩,加速受損節段頸椎的退行性變。由於頸椎局部軟組織損傷,如未能及時處理,久之就會引起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構成對神經或脊髓的壓迫和刺激。
綜上所述,頭頸部的外傷與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明顯的關係,根據損傷的部位、程度可在各個不同階段產生不同影響。很多頸椎病患者早期都曾有外傷史。
3、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最大值時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這有別於急性損傷,而是一種長期的超負荷。
①是睡眠姿勢不良,主要是枕頭過高,致使頸部肌肉和關節平衡失調,加速了頸椎退行性變過程。
②是日常生活習慣不良,如長時間玩麻將,長時間看電視,尤其是躺在場上高枕而臥等,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使頸部肌肉韌帶組織超負荷,引起勞損,使頸椎加速退行性變。
③是工作姿勢不良,如從事計算機、顯微鏡、雕刻、刺繡等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的人員。在頸部屈曲狀態下,頸椎間盤壓力大大高於正常體位,極易加速頸椎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和頸部軟組織的勞損。
(二)外感因素
外感因素主要指氣候條件反常導致的致病因素,中醫學有風、寒、暑、濕、燥、火六類,包括了過度的溫度變化(寒冷和炎熱)、濕度變化(潮濕和乾燥)和其他生存環境(微生物)的變化。例如頸部急性和慢性感染時,炎症可直接刺激鄰近的肌肉和韌帶,致使韌帶鬆弛,肌張力減低,椎節內外平衡失調破壞了其穩定性,加速和促進了退行性變的發生和發展。誘發頸椎病的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頸椎炎的內因

導致頸椎病內因,一般分為年齡因素、體質因素、解剖結構缺陷、職業損傷、生活習慣、精神狀態影響等。內因一般不頸椎病的發生,只是在外因作用於人體時起到協同作用。
(一)年齡 年齡一般導致頸椎的損傷,只是與頸椎的損傷間接相關。一般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椎間盤隨之退行性變,容易破裂,椎間盤破裂流出的髓核使脊神經和竇椎神經受到刺激,從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二)體質受先天因素(遺傳)的影響,每個個體對環境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和適應力都不同。先天不足的患者,由於股價格本身的缺陷,在頸椎受到暴力衝擊的時候,極易發生損傷。骨骼的發育不良,骨的代謝障礙,其他遺傳性疾病,除可以引起頸椎病外,還可以在頸椎損傷的時候加重病情,或影響頸椎病變的修復。
(三)解剖結構缺陷 頸椎的解剖結構缺陷,可以是骨的結構缺陷,椎體和附屬檔案的發育不良,如隱性脊柱裂、半椎體畸形、先天性椎體融合,棘突畸形等。也可以是血管、肌肉、肌腱、韌帶等先天發育不良。頸椎的解剖結構缺陷,使頸椎各部位對暴力的耐受度不一致,受到暴力衝擊的時候,結構薄弱部位就容易發生損傷和脫位。
(四)精神狀態人的精神狀態不僅與發病有關,而且與疾病的康復密切相關。精神狀態可直接導致疾病的發生,如長期的精神緊張狀態,頸、背部的肌肉就一直處在緊張狀態,導致頸、背痛的發生。長期的精神緊張者,頸肩部肌肉就不能夠放鬆,在左右兩側肌肉張力不等的狀態下,高張力側肌肉收縮,就會導致頭痛、頭暈的發生。長期以往,頸椎椎間盤纖維環退行性變加快,引起頸椎間盤突出而發生症狀。

平衡失調

(一)左右失衡 脊柱無論是從外部還是內部來看,都是一個平衡的系統,左右應該是對稱的。暴力的衝擊,肌肉張力的不對稱,就會導致頸椎左右的不對稱,將刺激到行走於頸椎的椎間孔和關節周圍的神經,引起神經痛。頸椎失衡時最常見的臨床原因之一。
(二)前後失衡 從側位看頸椎,頸椎向前是一種向前彎曲的一種生理曲度,長期的外力作用使這種生理彎曲度改變,如果前突加大,會使頸後肌群反應性增高,導致頸肩部疼痛和頭痛、頭昏等症狀。如果頸部生理曲度變直甚至反弓,由於頭部重心前移,頸後部肌肉受到牽拉作用加大,同樣會導致頸肩部不適,頸肩痛,頭痛,頭暈等。
(三)內外失衡 頸椎的內平衡時由前,中,後三柱關節、關節囊和椎間盤組成,外平衡系統是由頸椎韌帶、肌肉、筋膜等組成。無論是頸椎的內平衡還是外平衡失調,都會直接頸椎病的發生。

臨床症狀

可分為四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
(1)神經根
型:表現為頸、肩、背部疼痛或酸、脹痛、針刺樣或燒灼樣痛、頸部活動受限,上肢可有發沉、無力、麻木、握力減退、肌肉萎縮等現象。(2)脊髓型:表現為上、下肢麻木、肌肉無力、步態不穩易摔倒,甚至出現排尿不暢排尿困難、排便無力、便秘四肢癱瘓
頸椎炎頸椎炎
(3)椎動脈型:表現為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耳鳴等,多為一時性或頸椎處於某種姿勢,當頭部離開該方位時症狀即可消失或者明顯好轉。
(4)交感神經型:表現為心慌、咽梗、胸悶氣短血壓升高、多汗(只局限於一肢體、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出現於半側身體)。

臨床診斷

檢查

(1)壓痛點椎旁或棘突壓痛,壓痛位置一般與受累節段相一致。
(2)頸椎活動範圍即進行前屈、後伸、側屈及旋轉活動的檢查。神經根型頸椎病者頸部活動受限比較明顯,而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動時可出現眩暈。
頸椎炎頸椎炎
(3)椎間扎擠壓試驗讓患者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平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掌輕叩擊左手臂背側,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則為陽性。在神經根症狀較重者則雙手輕壓頭部即可出現疼痛、麻木表現或加劇。
(4)椎間扎分離試驗對疑有根性症狀者,患者坐位,雙手托住頭部並向上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則為陽性。
(5)神經根牽拉試驗又稱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轉向健側,檢查者一手抵住耳後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牽拉,如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即為陽性
(6)霍夫曼民征檢查右手輕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夾住其中指,用拇指叩擊中指指甲部,若出現陽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則說明預部脊髓、神經損傷。
(7)旋頸試驗又稱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坐位,做主動旋轉頸部活動,反覆幾次。若出現嘔吐或突然跌倒,即為試驗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8)感覺障礙檢查對頸椎病人做皮膚感覺檢查有助於了解病變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現的感覺障礙可確定病變頸椎的節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現,出現麻木時已進入中期,感覺完全消失已處在病變的後期。
(9)力的檢查頸椎病損傷神經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經支配則肌力可為零。根據各肌肉支配的神經不同可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及節段

診斷標準

目前,頸椎炎的最新診斷標準為:
(1)臨床表現與影象學所見相符合者,可以確診。
頸椎炎頸椎炎
(2)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象學所見正常者,應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後方可診斷頸椎病。
(3)僅有影象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症狀者,不應診斷頸椎病。

診斷依據

(1)頸型
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頸椎炎-保健枕頸椎炎-保健枕
(2)神經根型
(2)神經根型 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
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其他型
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正規有效治療方法

選擇正規有效、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是關鍵,中醫認為,頸椎炎為風寒濕邪所致,孝治療頸椎炎是以祛風散寒、活血化淤為目的,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炎。

早期頸椎病的有效治療

早期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程度較輕,這個時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
第一、注意適當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第二、改變用枕習慣
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另外,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損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進而誘發頸椎病變。這時,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症。
第三、積極鍛鍊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鍊,正確的鍛鍊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第四、可使用熱敷
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治療要及時

過去被視作老年病的頸椎病,現在卻愈來愈“青睞”年輕白領。專家說,都市白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重視預防頸椎病;一旦患上了頸椎病,就應及時接受規範治療。專家特別提醒道,選擇錯誤的治療方式,很可能對健康造成二次傷害。

長時間電腦埋下病根

專家介紹說,在正常人群中,頸椎病發病率為3.85%~17.6%,而黃種人比白人、黑人更易患上此病。先天不足,加上不恰當的工作、生活方式,使越來越多年輕白領早早身陷頸椎病的困擾。
“人的頸椎像體內其他器官一樣,會隨著服務期限增加不斷老化;而頸椎病的發生髮展,往往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極易為人們忽視。”專家強調,如今年輕白領上班時對著電腦幹活,下班後又忙著上網打遊戲、聊天“放鬆”—如此長時間地“迫使”身體保持同一姿勢,為頸椎病發病的年輕化埋下了禍根。
專家說,頸椎病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還可導致吞咽障礙、視力障礙、頸性高血壓、胸部疼痛、猝倒甚至下肢癱瘓等。“因此,對頸椎的日常保護,是預防發病不可忽略的環節。”比如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伏案工作一段時間後可暫離座位,活動一下頭頸,做做頸椎操,讓肩頸部肌肉放鬆;夏季在空調房中,要注意肩頸部保暖。

落枕是頸椎病的信號

落枕,說明頸椎周圍的韌帶已鬆弛,失去了維護頸椎關節穩定性的功能,這稱為“頸椎失穩”,而且椎關節已可能發生“錯位”,可累及椎間盤,使骨質增生加速,發展成頸椎病。

選個合適的枕頭

對於城市白領而言,由於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即使頸椎不舒服,也很多時候難以得到更多的保護。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潛移默化的去保護頸椎。這一方面,晚上睡覺時選擇枕頭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枕頭的選擇是很有原則的。
1.高低曲度很有講究。
枕頭高了低了對頸椎病都不利。高度合適。枕頭的適宜高度,以6-10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特徵,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臥和側臥位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即從正面觀察頸椎為一直線,從側面觀察頸椎有一向前的生理彎曲。原則上以睡在枕上不會使頸部扭曲。 習慣仰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為拳高標準)相等為宜;習慣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一側肩寬高度一致為宜。當然,無論仰睡、側睡都能保持頸部正常生理弧度的頸椎病枕頭是最理想的。如果頸椎病發作期間,就不要選擇稻穀殼糠皮枕頭或者慢回彈枕頭,因為這些材料的彈性不穩定,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疲勞和損傷。
2.軟硬適中。 頸椎病枕頭應該選擇稍微柔軟些,但又不失一定硬度的類型,一方面可以減少頸椎病枕頭和頭皮之間的壓強,另一方面又保持了不均勻的壓強,使血液可從壓力較小的地方通過。頸椎病枕頭只要稍有彈性即可,彈性過大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和損傷。
3.枕芯填充物。 常用的有:①蕎麥殼: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③綠豆殼:不僅透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

自我運動治療

1.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5.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併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7.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9.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每日可自行使用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預防

最根本是要改善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習慣。不少年輕人喜歡躺在沙發上看書,長時間低頭伏案,坐公交的時候低頭睡覺,都是不好的習慣。
工作時,每半小時要起身,轉轉頭頸,活動一會兒。空調不能對著脖子吹,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件帶領的外套,注意頸肩部的保暖。此外,要注意睡覺姿勢,以平躺最佳。側臥或趴著睡,把胳膊壓在頭下,都會增加頸椎負擔。枕頭要窄一些,能擱在脖子下面,以一個拳頭高度為佳。睡時,頭輕微有些後仰,能保證頸椎的輕微弧度。
預防頸椎炎,應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睡臥時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防止落枕。
2、不宜長時間伏案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休息 時,可自行拿捏頸項肌。
3、預防頸項部著冷,使用空調或風扇時,當心風寒刺激。
頸椎炎頸椎炎
4、預防和治療慢性咽喉部感染,避免感冒。
5、禁止頸椎鍛鍊,不宜旋轉頭顱或扭動頸椎的操練。
6、頸椎牽引要在醫師指導下,以達到症狀緩解舒適才好。
7、騎車或行走時,不要突然快速轉頭,以免猝倒。
8、症狀加重時,及時與專科醫師聯繫。

疾病護理

術後護理

1. 手術後返回病室要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動病人,頸部制動兩側用沙袋固定。
2. 患者術後由於全麻插管和牽拉關係,可出現咽部不適, 吞咽和呼吸困難,症狀輕的病人一般都能自愈。 常規霧化吸入以解決痰液粘稠和咽部刺激。
3. 頸前路患者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及呼吸頻率、節律,發現異常,及時通知。
4. 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不要打折和受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5. 術後每兩小時給予患者更換體位一次,預防壓瘡
6. 術後儘早進行功能鍛鍊,術後半天即可坐起,鼓勵咳痰。術後一至兩天即可下床走動。每日數次進行上肢、下肢和手的小關節活動。 保持各關節良好的功能位。下床時可以帶頸托。
7. 出院後加強上肢、下肢的 功能鍛鍊,睡眠時注意枕頭的高度,不可過高,術後定期複查。

注意事項

工作中頸椎炎的注意事項為:
1、頸椎炎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抬起頭並向四周各方向適當地輕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於彎曲狀態。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低頭工作,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的高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2、已經有頸椎炎症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臥床休息。這樣在頸椎炎的治療期間,有助於提高治療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緩解,機體早日康復。
3、頸椎炎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 由於頸椎炎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寒冷和潮濕容易加重頸椎炎的症狀。應當儘量減少在氣溫過低或者寒冷潮濕的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防止頸椎炎症狀的出現,或者頸椎炎誘發頸肩背部酸痛的症狀。
4、頸椎炎患者應當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免提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有可能會加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