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察·海頓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利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基本介紹

  • 導演:羅伯特·懷斯
  • 編劇:Ernest Lehman
  • 主演: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察·海頓
  • 出品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音樂之聲
  • 外文名:The Sound of Music
  • 其它譯名:仙樂飄飄處處聞
  • 出品時間:1964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820萬美元
  • 拍攝地點:奧地利、薩爾茨堡、巴伐利亞
  • 類型:音樂
  • 片長:174分鐘
  • 上映時間:1965年3月29日
  • 票房:2.8億美元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59742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22歲的瑪麗亞朱莉·安德魯斯飾)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修女院裡的阿比斯院長佩吉·伍德飾)覺得她這樣活潑的性格不適合修女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對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護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看護來吸引父親的注意。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逢制了遊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鬱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斯叔叔理察·海丁飾), 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的女朋友男爵夫人埃琳諾·帕克飾)。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亡妻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準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了然。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話中有話地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限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甚至私底下想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院去。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訊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阿比斯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長告訴她要有骨氣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裡。 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他們就結婚了。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瑪麗亞和上校度完蜜月回來的時候,二戰爆發,德國吞併了奧地利。愛國的上校不僅將納粹旗從家門扯下,還無視德國的入職要求,欲帶著一家大小逃亡,卻在中途被密探管家發現而且險些被扣留。後來在麥斯以及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和全家人一起翻上阿爾卑斯山逃出生天。
花絮花絮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瑪利亞朱莉·安德魯斯李梓女主角,修道院的志願修女,上校的二婚夫人
馮·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畢克海軍上校,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瑪利亞的丈夫
男爵夫人埃莉諾·帕克林彬上校前女友,後來退出婚約
麥克斯·德特威勒理察·海丁邱岳峰上校好友,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一直暗中幫助上校
阿比斯院長佩吉·伍德張同凝修道院院長,積極引導瑪利亞找尋自我,而且幫助她和家人逃脫危機
瑪格麗塔安娜·李潘我源對瑪利亞持寬容態度,修女,在瑪利亞處於困難時幫助了她
貝爾特Portia Nelson趙慎之修女,對瑪利亞的不規矩很看不慣,但在瑪利亞處於困難時幫助了她
海利·茲勒Ben Wright尚華----
勞夫丹尼爾·特魯希特喬榛德國傳令兵,平時做郵遞員的工作,和麗莎有感情,後來拋棄麗莎
Frau Schmidt諾瑪·威登--------
索菲亞Marni Nixon----修女
弗朗茲Gil Stuart富潤生----
Sister Bernice埃瓦德·貝克----修女
Baroness EberfeldDoris Lloyd--------
莉澤爾查爾敏·卡爾劉廣寧上校長女,喜歡勞夫,後發現勞夫是傳令兵的身份後斬斷情絲
弗雷德里克Nicholas Hammond----上校長子
路易莎Heather Menzies程曉樺上校次女
科特杜安·蔡斯----上校次子,有點嗜吃
布里吉塔安吉拉·卡特懷特----上校第三個女兒
瑪爾塔Debbie Turner----上校四女兒,喜歡粉紅色
葛特爾Kym Karath----上校最小的女兒
納茲Alan Callow--------
Party ExtraSam Harris--------
Mother AbbessMargery McKay--------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剪輯選角導演藝術指導服裝設計布景師
羅伯特·懷斯 Saul Chaplin Peter Levathes 理察·D·扎努克羅伯特·懷斯Ridgeway Callow Richard Lang Maurice Zuberano恩斯特·萊赫曼 Howard Lindsay Russel Crouse Maria von TrappTed D. McCordWilliam ReynoldsLee WallaceBoris LevenDorothy JeakinsRuby R. Levitt Walter M. Scott

角色演員介紹

  • 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瑪利亞
    配音:李梓
    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於是她被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她很快和上校的七個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漸漸在她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 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馮·特拉普
    配音:畢克
    海軍上校,有七個孩子。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他請來瑪利亞作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剛開始他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並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 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男爵夫人
    配音:林彬
    馮·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帶回來時孩子們很不喜歡她。她看到瑪麗亞與上校十分親近,便勸瑪麗亞回修道院。但後來瑪麗亞回來之後,她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間的感情,便主動退出了與上校的婚約。
  • 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阿比斯院長
    配音:張同凝
    薩爾茨堡修道院院長,她覺得瑪麗亞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她決定讓瑪麗亞去馮・特拉普上校家做看護,也藉此讓瑪利亞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當瑪麗亞向她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訴瑪利亞要有骨氣與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後來幫助瑪麗亞一家逃離生天。

音樂原聲

序號曲目時長備註
1.
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2:44
序曲和音樂之聲/ 瑪利亞
2.
Overture And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 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3:14
序曲(讚頌我主) / 管弦樂隊與修女合唱團
3.
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 Nuns Chorus
2:01
晨禱和哈利路亞/ 修女合唱團
4.
Maria / Nuns Chorus
3:16
瑪利亞/ 修女合唱團
5.
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26
信心/ 瑪利亞
6.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olf and Liesl
3:18
即將十七歲/ 羅夫和麗莎
7.
My Favorite Things / Maria
2:18
我最喜愛的東西/ 瑪利亞
8.
Do-Re-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5:33
哆來咪/ 瑪利亞和孩子們
9.
The Sound Of Music /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2:10
音樂之聲/ 孩子們和上校
10.
The Lonely Goatherd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3:10
孤獨的牧羊人/ 瑪利亞和孩子們
11.
So Long,Farewell / The children
2:54
晚安,再見/ 孩子們
12.
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2:16
攀越群山/ 院長
13.
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3:16
有些好事/ 瑪利亞和上校
14.
Processional And Maria / Organ,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2:27
婚禮進行曲和瑪利亞/ 管風琴,管弦樂隊和修女合唱團
15.
Edelweiss / The Captain, Maria ,the Children and Chorus
1:50
雪絨花/ 上校、瑪利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16.
Climb Evry Mountain(Reprise) / Chorus and Orchestra
1:21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隊和管弦樂隊
17.
My Favorite Things/Salzburg Montage / Maria and Orchestra
4:22
我最喜愛的東西/薩爾斯堡組合/ 瑪利亞和管弦樂隊
18.
Edelweiss / The Captain and Liesl
2:17
雪絨花/上校和麗莎
19.
The Grand Waltz / Orchestra
2:19
大華爾茲/ 管弦樂隊
20.
Laendler / Orchestra
2:34
蘭德勒/ 管弦樂隊
21.
Processional Waltz / Orchestra
1:19
婚禮進行曲 華爾茲/ 管弦樂隊
22.
Climb Every Mountain/ Mother Abbess
2:37
攀越群山/ 院長
23.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
2:01
即將十七歲(重奏) / 瑪利亞和麗莎
24.
Edelweiss( Reprise)/ The Captain,Maria,the Children and Chorus
2:01
雪絨花(重奏)/ 上校、瑪利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25.
The Chase / The Orchestra
2:39
追捕/ 管弦樂隊
26.
Escape/ Climb Every Mountain(Reprise)/Finale/ Chorus
2:08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終曲/ 合唱隊
參考來源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 導演羅伯特·懷斯心中扮演馮·特拉普上校的最佳人選是尤·伯連納(Yul Brynner)。但尤·伯連納拒絕了這個邀請,而最終由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出演該角色。
  • 由於電影拍攝的周期比較長,小演員們都在這個過程中長高了不少,為了在鏡頭中讓演員看起來高度不變,該片拍攝團隊使用了很多的小的拍攝技巧來掩飾這一切。
  • 該片結束全家人爬到山上時上校肩膀上的格里特不是她本人。當時金·卡拉斯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片中出現的小孩是在克里斯托弗的要求下找來的侏儒替身,體重只有格里特的一半。
  • 該片的第一個音樂片段“音樂之聲”是在歐洲拍攝的最後一場。當時是1964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儘管看起來陽光明媚,但天氣寒冷刺骨,朱麗·安德魯斯不得不在山間不斷地跳來跳去。
  • 該片開場的航拍鏡頭中,儘管朱麗·安德魯斯把鞋跟都插進了地里,試圖穩住自己,但還是一次次地被直升機強大的氣流給吹得站都站不穩。在拍了大概十幾條之後,她試著給導演羅伯特·懷斯做出手勢讓直升機升上去一些,但是她得到的回應卻是導演豎起的大拇指,因為導演終於拍到了滿意的鏡頭。
  • 該片片尾一家人徒步穿過阿爾卑斯來到瑞士,而現實中他們先坐火車到了義大利,又從義大利飛到倫敦,最後到達了美國。薩爾茲堡離奧德邊境非常的近,但離瑞士和義大利都非常遠,徒步走過去是不可能的。
  • 瑪利亞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場景中,安德魯斯一直笑場。因為每當她和上校接吻時,有一個裝置就會發出咂嘴的聲音。拍了超過20條之後,這個場景的結尾被修改成兩人的剪影,並且隱藏了安德魯斯的笑聲。
  • 在影片拍攝到他們從船上掉進水裡的場景時,為了保持濕漉漉的樣子,演員們不得不反覆被水龍頭澆得滿身是水。
  • 尼古拉斯·哈蒙德有一頭棕色的頭髮,所以在該片開拍之前和拍攝過程中他不得不痛苦的染髮好多次,把頭髮漂染成金黃色。
  • 飾演馬特的黛比·特納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正在換牙,每當她掉一顆牙齒,化妝師就會用假牙給她換上。
  • 當拍攝馮特拉普上校和瑪利亞結婚的場景時,劇組忘記了叫扮演主教的演員就位,兩位主人公走到了聖壇上時,聖壇上卻空無一人,十分尷尬。而薩爾茲堡城真正的主教也在該片出演了一個小角色。
穿幫鏡頭
  • 地理錯誤:薩爾茲保是在奧地利的德國邊境上,而不是瑞士。
  • 連續性:瑪利亞第一次去見尊敬的嬤嬤,馬格麗塔修女告訴她可以進去把一隻手放在她的胳膊上。她牽引著瑪利亞走進門裡,在下一個鏡頭,從可敬的嬤嬤的事務所里,她仍然把她的手放在瑪利亞的胳膊上,並且隨後再走了一次。
  • 聲畫不同步:在雷雨天氣里,瑪利亞向孩子們唱“我最喜歡的歌”時,上校走了進來制止了這場歡樂的場景。當她看著孩子們忙著站成列隊的時候,歌曲結束之時,她似乎是在說類似於“Wha-”的單詞,但是她的嘴巴沒有在動。

獲獎記錄

電影節年份獎項獲獎情況獲獎人
1966
最佳女配角
提名
Peggy Wood
最佳導演
提名
羅伯特·懷斯
最佳女演員(喜劇/音樂類)
獲獎
朱莉·安德魯斯
最佳電影(喜劇/音樂類)
獲獎
《音樂之聲》
1966
最佳影片
獲獎
《音樂之聲》
最佳女演員
提名
朱莉·安德魯斯
最佳女配角
提名
Peggy Wood
最佳導演
獲獎
羅伯特·懷斯
最佳攝影
提名
Ted D. McCord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提名
Boris Leven
Walter Scott
Ruby R. Levitt
最佳服裝設計
提名
Dorothy Jeakins
最佳剪輯
獲獎
William Reynolds
最佳音效
獲獎
James Corcoran
Fred Hynes
最佳音樂/歌曲
獲獎
Irwin Kostal
1966
最佳女演員
提名
朱莉·安德魯斯
1966
最佳外國女演員
獲獎
朱麗·安德魯斯
參考來源

幕後製作

《音樂之聲》改編自百老匯同名音樂劇,根據瑪利亞·馮·特拉普的著作《馮特拉普家歌者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by Maria von Trapp》)改編而成。該片的拍攝地點也在原著中提到的薩爾茲堡、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等地。
該片製片方最初想找執導過《賓虛》的好萊塢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來執導,當時他已經現場勘景並把原劇本做了一些改動。他心目中的《音樂之聲》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威廉·惠勒甚至想要拍攝一些戰爭場面來渲染氣氛。而同名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演的兩年之前,派拉蒙向馮·恰皮·辛格買下了故事的著作權,並打算讓奧黛麗·赫本出演瑪利亞。而奧黛麗·赫本表示拒絕出演,派拉蒙方面隨即拋棄該電影計畫。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地區製作公司地區
Robert Wise Productions
美國
美國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地區發行公司地區
美國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巴西
二十世紀福斯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CBS/Fox
美國
Park Circus
英國
Fox Video[
美國
美國
Magnetic Video
美國
Centfox
德國
Gativideo
阿根廷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參考來源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紐約點映)
1965年3月2日
義大利ly
1965年12月30日
美國(洛杉磯點映)
1965年3月10日
法國
1966年2月17日
英國
1965年3月29日
挪威
1966年4月7日
澳大利亞
1965年4月17日
丹麥(再發行)
1966年11月9日
巴西
1965年5月3日
日本(再發行)
1975年9月13日
日本
1965年6月19日
芬蘭(再發行)
1985年10月18日
中國香港
1965年11月11日
美國(再發行)
1990年8月24日
阿根廷
1965年12月1日
挪威(再發行)
2001年4月27日
瑞典
1965年12月9日
日本(再發行)
2003年12月30日
芬蘭
1965年12月17日
挪威(70mm Film Festival)
2004年8月22日
丹麥
1965年12月20日
中國香港(再發行)
2005年11月3日
西德
1965年12月25日
英國(再發行)
2007年9月26日
參考來源

影片評價

《音樂之聲》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觀眾沉醉不已,理察·羅傑斯創作的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和百老匯製作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撰寫的雅俗共賞、惹人喜愛的歌詞,無疑是該片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因素。(《新快報》評)
《音樂之聲》這部音樂片中,茱莉·安德魯斯宛如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壯美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籤。作為一部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發著濃郁的戲味兒,在旋律的起伏之間,觀眾們能體會到一種因情緒變化而產生的動態之美。(時光網評)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致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片中多首歌曲,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來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也都成了觀眾們記憶中最值得細細回味的旋律。(新浪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