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

韓服

韓服是中國唐朝漢服朝鮮半島古代的新羅王國時期的朝鮮民族本土服裝的融合,經過不斷“民族本土化”發展而成的服飾。王氏高麗王朝時期初見雛形,最終成型於朝鮮王朝時代(公元1392年-1910年)初期。特色是顏色艷麗以及沒有口袋。

在韓國通常自認為韓服擁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外加輕薄透氣的白色絲製長筒襪,端莊閒雅。擁有古老哲學理念的韓服,不僅美麗還擁有實用性。

韓服承載了13項製衣技藝的朝鮮民族重要非物質文化財產,包括韓山苧麻編織、織綢、羅州粗布編織、染色匠、金箔匠、針線匠、刺繡匠、鏤緋匠、結扣匠、宕巾匠、制冠術、網巾匠、靴鞋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服
  • 外文名:Hanbok
  • 日語:かんふく
  • 朝鮮語:한복
  • 布料:夏布、棉布、明紬、綢緞
  • 種類:赤古里裙、周衣、唐衣、圓衫
  • 特色舉頭美、簇頭裡、加髢印金
  • 所屬民族:朝鮮民族
  • 古代名稱:高麗服
  • 地位:朝鮮民族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稱由來,構成,特色,韓服布料,韓服縫紉,歷史發展,場合,官服,命婦裝束,國王王妃裝束,士族常服,平民服飾,風俗,男式穿法,女式穿法,勾背鞋,紋樣,

名稱由來

朝鮮民族的傳統服飾古稱高麗服。歷史上,朝鮮半島上曾存在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國家,因此朝鮮民族自稱“三韓民族”或“三韓子孫”。朝鮮民族又稱韓民族,所以現在的韓國朝鮮的官方學術界對其正式稱呼為“韓服”。

構成

1 外套——指男士在短衣和褲子之外穿的衣服,通常在外出時穿著。
韓服
2 褲子——指男性所穿的下衣。
3 短衣——相當於上衣,男女服裝各有差異。男裝以線條組、平坦為主,女服以裝飾美麗、曲線短而優美為特點。
4 領沿——指領子白色部位。
5 長帶——為便於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長帶。
6 袖口——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7 裙子——為女性的下衣,呈褶皺狀與背心相連,分為單裙、襯裙、套裙,優雅的紋路、線條和色彩突顯韓服華麗的風格。
8 足套——白色的襪子,男性所穿的為短襪,女性為輕薄透氣的白色絲製長筒襪。
頭飾
男性和女性都會在頭上扎辮子,直至成年或結婚為止。成年或已婚男子會把頭髮結成髮髻在頭頂(戴烏紗帽或戴代表道學的程子冠),白丁則只能扎頭巾與戴草笠,成年未婚的少數女性和一般宮女則把辮子盤在腦後並以稱為唐只的帶束起。
成人式上戴簇頭裡的韓服少女成人式上戴簇頭裡的韓服少女
已婚女性、高級女官尚宮尚儀尚服等)會戴上加髢假髻),後來發展成“加髢”樣式。
加髢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有錢人、貴族婦女和妓生喜歡在加髢上加上各種飾物,有些婦女,尤其是貴族婦女,加髢甚至超過三圈,宮中甚至發展出“木頭假髻”,平民及家境一般的婦女則只有一圈。王族婦女禮服的加髢正面正上方有玉板一個,左右各有花作為頭飾,通稱為“鳳首”,這也是牒紙的一種,代表身分與地位,有嚴格規定。王族婦女、尚宮會於加髢和頭頂之間放一“子供枕”。
後來婦女的加髢越來越大,形成奢侈風氣,時有婦女因加髢過重折斷頸項至死,宮中才禁止已婚王族婦女及女官於日常佩戴加髢,但仍然會在重大日子佩戴。後來已婚婦女就改為只把辮子盤成髮髻並插上髮簪而不戴加髢。
(치마/Chima)
赤古里背心裙是單層或者雙層的高腰裙。這種裙子由紃(끈/白色肩帶)、裙帶面(치마끈/裙帶)、幅(폭/裙面)和裙帶抹基(치마말기)所組成。裙子的形狀有矩形裙和抹基裙兩種[參見韓國博物館文物圖片]。
朝鮮民族在古代因為民俗尚白,多穿原色衣,因此被稱為“白衣民族”。但是女性的裙子在過去則無此限制,女孩和未婚女性的下裙通常是赤色,而已婚女性和中年女性則穿藍色的裙子,老年女性穿灰色的裙子。直到現在這也是朝鮮半島民族服飾的一大特色。下面則配白色絲製長襪(솜버선)。綠衣紅裳(녹의홍상/NokUiHongSang)則是李氏朝鮮時代未婚女性最普遍的搭配。雖然現代有越來越多的顏色搭配,但在朝鮮民族心中綠衣紅裳才是新娘禮服的色彩搭配。
巴基
(바지/paji,pants)
朝鮮族男人的寬鬆褲子,適合正坐。褲子收口處有系帶。平民男子的日常服是短衣、褲子,沒有冠帽。朝鮮男裝白色居多,愛穿"燈籠褲"。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寬袖、右衽、無紐扣。女性則在褲子外罩上蓬鬆的裙子。
馬褂
(마고자 ,羅馬字Magoja)
屬於胡服系統,馬褂子是一種防寒服,穿在赤古里外面,通常用明紬製造,用一枚或兩枚琥珀扣子合攏,正面以下開叉。最初是一種男性衣裝,後來變成兩性通用,男性的馬褂子比女性的長;因為防寒保暖的功能很受朝鮮族老百姓的歡迎。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穿的馬褂子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穿的馬褂子
褙子
(배자/Paeja)
源自比甲。朝鮮褙子通常指的是短褙子。朝鮮王朝時代的朝鮮褙子只是禮節性的女式冬季長款背心袍。直到朝鮮王朝末期也只是女性穿著。朝鮮族男性結婚時也有穿朝鮮褙子的,並在腋下顯著地增加了腰帶的裝飾。
馬甲
(조끼/jug)
V領,用扣子扣攏,有口袋。
【內衣(내의)】
素裹(속옷)是朝鮮族女性的白色開檔襯褲。無足裙(무지기 치마)則是女性所穿的朝鮮紙褶子襯裙。

特色

朝鮮半島的兩個以朝鮮族為主體民族的國家、中國以及西方國家叫한복(韓服/Hanbok)。
1897年大韓帝國(前身為李氏朝鮮王國,1897改制稱帝國成立後,開始依國名稱韓服。現代韓服特指的是李氏朝鮮時代定型的民族衣裝,改良韓服和生活韓服在南北韓出現。
韓服的特色是顏色艷麗和無口袋。通常朝鮮民族認為韓服擁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現代女性韓服的普通著裝叫做“赤古里裙(여성한복/chima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高腰背心裙。男性韓服的普通著裝叫做“赤古里巴基(남성한복/paji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褲。

韓服布料

普通百姓穿正式點的女性韓服時還在赤古里裙外罩唐衣,男性則在赤古里巴基外增添周衣。傳統高級韓服通常用明紬製作。朝鮮民族傳統染色以植物的花、葉、籽等為原料。經過染匠的精心處理,布料會具有大自然的色彩,豐潤而純正。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朝鮮王朝時期,經過手工染色的華美精緻的布料是貴族官宦階層的專屬品。王室的平常服裝並不貼上金箔,王室使用的金箔圖案也有嚴格的身份秩序。例如,公主的衣服上只能使用花的圖案,王后的衣服上可以使用花和鳳凰的圖案,國王的母親即大妃的衣服上則可以使用花、鳳凰以及龍等所有圖案。金箔刻板上雕刻著象徵高貴身份的各種圖案,有文字、花、水果、鳥、昆蟲、動物和各種幾何圖形等。
老百姓的韓服通常用大麻苧麻或者棉製作,哺乳期的婦女胸部裸露。高麗時代朝鮮民族的白色苧麻遠近聞名。韓山夏布是象徵韓國之美的夏季代表性傳統布料。韓國1967年將其指定為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山細夏布紋理細膩、美麗,被比做“蟬翼”。“玉色細夏布長裙,纏著金箔的頭繩/衝上蒼空,在彩雲間飄揚”——正如歌曲《鞦韆》所唱,細夏布宛如一縷清風。苧麻或精細苧麻紡織是位於忠清南道韓山地區的中年婦女世代相傳的一種傳統文化工藝。這項傳統涉及一系列長達數月的收割、煮沸、漂白苧麻植物到紡紗並最終在傳統織布機上最終編織的過程。亦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
夏天,人們比較喜歡用透氣吸汗的麻布或夏布來製作韓服。冬天,人們喜歡用棉布或絲綢來製作韓服。普通人使用棉布材料,絲綢則是供有錢人和貴族使用。為了讓韓服更加暖和,還要在韓服的內里上加上棉布。韓服有著各種設計,有周歲服(兒童到1周歲時穿著的韓服),冠禮服(成人時穿著的韓服),婚禮服(結婚時穿著的韓服)、喪禮服(也稱喪服,是在葬禮期間身著的韓服)、壽衣(死人身著的韓服)和祭禮服(祭祀時穿著的禮服)等等。韓國比較有名的女性韓服的設計師有朴雪女、金藝貞、李孝才和權真順等人。男性韓服的設計師有許東振等。設計師們為在韓國歷史劇中出現的韓服,以及上層社會人士參加結婚典禮時穿著的傳統韓服進行設計。另外,設計師們採用傳統的麻布和夏布為韓服增添新奇的變化。

韓服縫紉

韓服縫紉技術稱為針線匠,1988年列入韓國重要非物質文化財產,用具包括布、針、線、頂針、剪刀、尺、咽、熨板、熨斗等。布料主要是絲綢、棉布、苧麻等。根據選擇面料的質地、顏色、厚度等不同選線,多用棉線。針的基本方法有鎖槽、緝上扎針、收起來、升起、繪圖等。隨著季節變化,衣服的部位根據需要的做法,夏季單刷機細針,春、秋季裡層縫,冬有棉製的衣服。
針線匠製作韓服針線匠製作韓服

歷史發展

早期
古代朝鮮民族效法中原王朝,服飾文化效仿中原漢族服飾,在吸收大量中原漢族服飾文化的同時,將朝鮮民族本民族服飾文化與之結合,並不斷創新與突破,使中華文化更容易地被本民族吸收與消化,從而為本民族服務。
三國時期、王氏高麗、李氏朝鮮時代
朝鮮三國時期、王氏高麗、李氏朝鮮時代朝鮮族的服飾受到中原漢族文化服飾的強烈影響。李氏朝鮮深受中原明朝文化影響,初期女子服飾衣帶在右側,較幼及短,後來移到較中間的位置,並加粗、加長;而同一時期男子的著裝則基本上是在受到明朝服裝影響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民族審美特色。社會各階層服飾的顏色、紋樣、款式等有著嚴格的區分。
現代韓國則較追求韓服線條的清晰筆直,並常在裙中加入裙撐以製造類似蓬蓬裙的效果,並且將白絲製長筒襪的長度加長,以顯示女性的陰柔之美。

場合

韓服按不同的場合而分為不同類型,現代韓服可分為:節日服、花甲宴服、周歲服、 儀式禮服、婚禮服等。包括:日常生活型、典禮型和特定場合型。典禮服飾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場合中穿著,例如嬰兒滿月、婚禮和葬禮。 由於韓服是禮服,除了節日、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古老鄉村外,已很少朝鮮族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韓服。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不過整體來說現代穿著韓服的人主要還是女多男少,而穿著的場合大部份也都是像節日、婚禮等隆重場面。在北韓則有較多人仍然經常穿著韓服,尤其是農村地區,一些學校也會以改良韓服作為校服
朝鮮民族的婚禮服(혼례복)明亮而且多彩。過去朝鮮平民也只有特殊節日和慶典才穿彩色的衣裝,平時都是穿白衣。在過去也只有結婚的時候,平民才允許穿官服,而且還要佩戴更多的儀式性頭飾。傳統上,新娘新郎在婚禮幾天后的幣帛(폐백)儀式得穿著民族服。
有錢人的婚禮上,女性嫁衣通常是表面紅色內襯藍色的闊衣,衣服上的圖案代表兩姓之合、萬福之源。或者是袖子有五種顏色的綠圓衫,同時用後面系帶的紅色真絲金繡辮帶從腋下紮緊,還要戴上簇頭。朝鮮貴族女性過去以紅內襯的綠色唐衣或者粉內襯的紫色唐衣作為嫁衣,再戴上花冠。後來還出現了白色闊衣的嫁衣。新郎穿的是紗帽冠帶。平民新郎通常是穿朝鮮王朝的最下級的九品官服,戴黑色的紗帽。而有級別的朝廷官員則是穿他們自己的官服。團領是宮中官員在平時執行政務時穿著的官服。官服的顏色、胸口和背後的正方形補綴的顏色及圖案都象徵著穿著者的社會地位。第一次採用團領是在新羅28代真德女王2年(公元648年),一直延續到朝鮮王朝。另外也有穿赤古里巴基結婚的人。
闊衣是高麗時代和朝鮮時代朝鮮公主和翁主的大禮服。闊衣上飾有紅線繡上的十種高貴植物和動物,在朝鮮民族文化里代表了長壽、幸運和富貴。同時闊衣也是王室女性和貴族女性結婚儀式上所穿的嫁衣。闊衣在朝鮮時代起初是上流階層婦女們的禮服,到後期平民也被允許穿著。禮服的面料多以棗紅色貢緞、花紋緞、洋緞等做成;襯裡則多用藍色。襖裙是朝鮮王國女性的常服,沿用了以前的制式,而只有貴族女子才能著長衫。

官服

朝鮮官服(궁복)比普通人的衣服更精緻更貴重。某些款式和顏色只有古代朝鮮王室才能穿。官服也根據朝鮮朝廷的官位有所區別。
官服(18世紀前期)官服(18世紀前期)
【官服(상징)】
朝鮮王國時期,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龍袍(용포),朝鮮王后服則飾以鳳。公主、翁主和嬪妃衣裝則飾以花型圖案。高級朝廷官員衣上飾以流雲和仙鶴。
【貼里/天翼(철릭/Cheorik)】
深衣制。來源於貼里,穿著在圓領袍下。朝鮮王國時代的軍服。本來是穿在團領裡面的白色內衣。後來作為外套後出現了藍色和紅色的貼里。
【黃袍(황포/Hwangpo)】
西元1897年朝鮮王國改國號稱大韓帝國,朝鮮國王穿黃袍。
【鶯衫(앵삼/Aengsam)】
鶯衫是朝鮮儒生在科舉考場和朝廷典禮上穿的正式禮服。

命婦裝束

【闊衣(활옷/Hwal-ot)】
闊衣源自長褙子(장배자/jangbaeja),在朝鮮民族文化里代表了長壽、幸運和富貴。到後期平民也被允許穿著。禮服的面料多以棗紅色貢緞、花紋緞、洋緞等做成;襯裏則多用藍色,無花紋。由於闊衣相當昂貴,普通百姓則以綠圓衫作為新娘結婚禮服。
【圓衫(원삼/Wonsam)】
圓衫也來自長褙子。朝鮮時代,王族女性、貴族女性和貴婦的正禮裝是材料為絹(蠶絲),肩上、胸和背面前鑲有代表階層的金箔裝飾的大袖服裝。穿在赤古里裙外面。
黃圓衫(황원삼/hwang wonsam):西元1897年10月朝鮮宣告改稱大韓帝國以後,朝鮮皇后所穿的圓衫改變為黃色。
綠圓衫(녹원삼/nok wonsam):朝鮮公主和王妃所穿的圓衫是綠色的。上面飾有壽福二字。王妃綠圓衫的補子是茶色的,胸背上有雙鳳紋。綠圓衫也是王后和公主、翁主在較小規模慶典上穿著的小禮服,也是宮中的高級別宮女和貴婦人的主禮服。到了朝鮮時代末期,也允許平民在婚禮上穿著,但其款式較為簡單。民間用服袖口大多以彩色緞子代替燙金圖案,以此與宮廷禮服區別。
開城圓衫(개성원삼/kaesong wonsam):朝鮮貴族在開城地區所穿的圓衫。
【唐衣(당의/Tangui)】
唐衣源自短褙子。唐衣是正面常常垂下的赤古里,王侯貴族女性的第二禮裝,用於出席重要慶典。王室女性的唐衣有金色鑲邊,其他人則沒有。

國王王妃裝束

冕服(면복/Myonbok)、翟衣(적의/Cheokui)】
朝鮮冕服由冕旒冠(면류관/Myonryugwan)和袞服(곤복/gonbok)所組成,後來朝鮮國王的九章冕服越制增加了玉圭、冕旒冠、繪衣等,以及纁繪常、大帶、白繪中單佩玉、紅綬、白羅方心曲領、纁繪蔽膝、襪以及摘舃等。天青色翟衣作為皇后等級專用,在清國甲午海戰失敗、朝鮮獨立以後,朝鮮皇后並穿天青翟衣。

士族常服

儒家興盛以來,朝鮮儒學者盛行穿根據《禮記·深衣》所載由苧麻所制的白紵深衣,且呼以大敞衣、中致莫、小敞衣等袍衣類名稱。朝鮮李朝學者李滇認為“東俗以簽子及白布道袍為最尊之服,吉凶通用。”周衣式樣同襖,只是比襖長,垂至膝下,是成年男子的禮服。有單、夾、棉之分,常用苧麻、木棉、綢緞等製作,顏色多青色或灰色。道袍,多用麻布縫製,斜領、左衽、寬袖,下擺長至腳面,前後垂有同肩寬的布條,垂直下擺,胸上部扎道袍帶。
韓國中央大學學士服:鶴氅衣韓國中央大學學士服:鶴氅衣
【長衣(장옷/Chang-ot)】
朝鮮王朝末期貴族女性在任何公共場所都得穿著長衣遮住臉和上半身。
【周衣(두루마기/durumagi)】
源自直綴,周衣最初是朝廷官員和王室的日常穿著。後來普通人逐漸開始在特殊的重要場合穿著周衣。在現代韓國,周衣則用作穿在赤古里外面的保暖外套。
道袍(도포/Dopo)】
道袍是袍的一種,源自。朝鮮男性的普通禮服。朝鮮王朝中後期(西元1600-1910)的士大夫階級的外套。普通人只能在家祭等特殊場合穿著。
【鶴氅衣(학창의/Hakchangui)】
源自中國的鶴氅,鶴氅衣是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士大夫的裝束。“鶴”在古代朝鮮語指的是“學習”,所以是士大夫和貴族的衣裝。
深衣(심의/Shimui)】
在朝鮮,深衣是士大夫階層閒暇時的裝束。典型的深衣是直領,但也有方領襟的深衣(방녕깃 심의/bangyeongkit shimui)。
朝鮮深衣朝鮮深衣
【直領袍(직령포/Jignyeongpo)】
直領袍是高麗時代下級政府官員的衣服,普通百姓不可以穿,但到了朝鮮王朝時代,直領袍也成為普通男性的衣服。

平民服飾

赤古里(저고리,羅馬字Jeogori)
赤古里作為上衣在朝鮮男女通用。百濟新羅時代,赤古里在百濟叫做“復杉”,新羅叫做“尉解”。直到高麗時代初期的時候,赤古里這個名稱才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用漢字寫作“赤古里”或者“短赤古里”,赤古里這種叫法是朝鮮語固有詞。最初赤古里長及腰部,白絲綢做的動襟則襯托出了女性頸部。赤古里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衣(길)、襟(깃)、動襟(동정/半襟)、紟(고름)和筒袖。為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紟,女性赤古里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也有裝飾的作用。 赤古里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徵為像傳統韓屋飛檐的曲線似的自然柔美。 男女的赤古里有差異,男式赤古里以線條粗、平坦為特點。女式則以裝飾華麗,曲線短而美麗為特點。
韓服赤古里韓服赤古里
冠赤古里(갓저고리/Gat-jeogori)
比典型的赤古里稍大,裡層是兔毛外層是蠶絲的女士赤古里。

風俗

韓服還可掩飾體形上的不足,使體形較矮的人看上去較高,較瘦的人看上去則較豐滿,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國民是已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正初節(農曆正月初一)、開天節等傳統節慶日,或行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韓服是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男性則是馬褂子或者“褙子”搭配長褲,而以細帶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艷華麗的錦繡。韓國傳統服裝-韓服女裝由短上衣和寬鬆裙子組成,顯得十分優雅,男裝由上衣和褲子組成。作為白衣民族,韓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成人式上各色靚麗的韓服成人式上各色靚麗的韓服
韓服是能按服裝的顏色和衣料演出各種感覺的衣服。一般來說,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為古典。

男式穿法

朝鮮族男人的韓服包括赤古里-巴基(남성의복)、周衣、道袍(도포)、鶴氅衣(학창의)、深衣(심의)、馬褂子(마고자)以及直領袍(직령포)。通常是赤古里巴基打底,外面再穿其他的外套。

女式穿法

女性日常式韓服就是赤古里裙,即赤古里+背心裙;傳統的色彩安排是紅色裙子配淡淡的淺綠色或白色、藍色短上衣,藍色裙子則配紅色或白色、黃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淺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紅色或玉色短上衣.

勾背鞋

朝鮮半島都流行,類似翹頭鞋。朝鮮族歷來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飾多用白色,樸素大方,極富民族特色。朝鮮族在古代朝鮮三國時期、高麗王朝時期和李氏朝鮮王國初期和中期多穿木屐(與日本類似),後發展到淺口勾背鞋。勾背鞋,便於穿脫,而且晴雨兩用,女式勾背鞋還配有輕薄透氣的絲製白色長筒襪。
傳統工藝製作的唐鞋傳統工藝製作的唐鞋
包括黑鞋、唐鞋、木靴、太史鞋、兒鞋、祭鞋,靴鞋匠是製作傳統韓服鞋履的工藝,通常使用牛皮和棉布。

紋樣

和優雅的線條, 色彩一起, 更加突出韓服花紋的美。裙子的邊,、袖、領肩部等部位加上花紋, 更加突出華麗的風格。 紋有植物, 動物, 自然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