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中藥)

青葙子(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葙子,中藥名。為一年生草本,高30-2500px,莖直立,具分枝。花多數,密生,在莖和枝端形成塔狀或圓柱狀穗狀花序。胞果卵狀,包在宿存花被片內;蓋裂,上部作帽狀脫落。種子腎狀圓形,黑色,光亮,放大鏡下可見矩形網狀花紋,呈同心圓狀排列。種子脂肪油為青葙子油,並含煙酸和硝酸鉀。味苦,微寒。有清肝火、祛風熱、明目、降血壓之功效。分布幾乎遍及全國,也可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葙子
  • 別稱:青葙、野雞冠花、狼尾花、雞冠莧、大尾雞冠花、牛尾花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中央種子目
  • :莧科
  • :青葙屬
  • :青葙
  • 分布區域:全國範圍內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9-15g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莧科植物青葙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苦,微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肝,明目,退翳。

主治

用於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火眩暈。

相關配伍

1若配決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視物昏花等,如青葙丸(《證治準繩》)。
2若配生地黃、玄參、車前子,可治肝虛血熱之視物昏花,如青葙丸(《醫宗金鑒》)。
3若配菟絲子、肉蓯蓉、山藥等藥用,可治肝腎虧損,目昏乾澀,如綠風還睛丸(《醫宗金鑒》)。

用法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擴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炮製方法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曬乾,收集種子,除去雜質。

生理特性

青葙子一年生草本,高達1m。莖直立,綠色或帶紅紫色,有縱條紋。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225px,寬1-75px。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期5-7月,果期8-9月。其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忌積水,低洼地不宜種植。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青葙子治眼,與決明子、莧實同功,《神農本草經》雖不言治眼,而雲一名草決明,主唇口青,則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竅,唇口青者,足厥陰經之證,古方除熱亦多用之,青葙子之為厥陰藥,又可知矣,況用之治目,往往有驗,尤可徵。”
2《本經逢原》:“青葙子,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其治風瘙身癢,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
3《本草正義》:“青葙,即雞冠花之同類。其子苦寒滑利,善滌鬱熱,故目科風熱肝火諸症統以治之。”
4《神農本草經》:“療唇口青。”
5《藥性論》:“治肝臟熱毒沖眼,赤障、青盲、翳腫。主惡瘡疥瘙,治下部蟲瘡。”
6《滇南本草》:“明目。治淚澀難開,白翳遮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