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溪鎮(浙江省蒼南縣下轄鎮)

靈溪鎮(浙江省蒼南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靈溪鎮隸屬於浙江省蒼南縣,位於浙閩交界處鰲江流域,是蒼南縣政府所在地;西南距閩東地區16公里,北距溫州市區83公里,西依玉蒼山,東瀕東海,周邊與浙江的平陽文成泰順三縣和福建省福鼎相毗鄰,是浙江省的南大門。

2017年,靈溪鎮實現生產總值148.66億元,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5032元、21077元。

靈溪鎮是中國百強鄉鎮,曾獲“中國人參鹿茸集散中心”、“中國塑編之都”等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溪鎮
  • 外文名稱:LingXi Town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蒼南縣
  • 下轄地區:雙浦等16個社區(包括雙靈等14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蒼南縣靈溪鎮江濱路188號
  • 電話區號:0577
  • 郵政區碼:325800
  • 地理位置:東海西部、溫州市南部
  • 面積:170.9平方公里
  • 人口:27.94萬(2011年)
  • 方言閩南話—溫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聚堂景區
  • 機場:溫州機場
  • 火車站:蒼南火車站
  • 車牌代碼:浙C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教育發展,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旅遊景點,歷史文化,方言,古蹟,禮儀風俗,特色節慶,

建制沿革

靈溪古稱靈溪市,屬平陽縣地。
隆慶年間(1567-1572年),屬平陽縣歸仁鄉三十五都。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平陽縣南港鎮三十五都,是南港鎮駐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建立靈溪里。
民國十九年(1930年),建置靈溪鎮,屬平陽縣南港區,是南港區署駐地。
1949年5月9日,靈溪解放;9月,建立靈溪鎮人民政府,隸屬平陽縣南港區。
1950年6月,南港區改稱靈溪區,靈溪鎮隸屬靈溪區。
靈溪鎮靈溪鎮
1956年春,撤銷大觀鄉,併入靈溪鎮;翌年春,大觀鄉析出。
1958年9月撤區建社,靈溪區改為靈溪人民公社。
1959年3月,靈溪鎮改稱靈溪管理區;同年7月,靈溪管理區改稱靈溪大隊,隸屬靈溪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恢復靈溪區建制,靈溪大隊改為靈溪人民公社。
1981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蒼南縣,縣城設在靈溪鎮。
1981年12月18日,靈溪人民公社改為建制鎮。
1982年3月,靈溪鎮改為縣屬鎮,直屬蒼南縣人民政府。
1984年6月,撤區建鎮,靈溪區併入靈溪鎮。
1991年,橋墩區南水頭鄉的曉峰村劃歸靈溪鎮管轄。
1992年5月,原靈溪區的對務鄉、大觀鄉、藻溪區的渡龍鄉和橋墩的南水頭鄉併入靈溪鎮。
2000年7月,撤銷滬山鎮、靈江鎮、瀆浦鄉建制,劃歸靈溪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靈溪鎮下轄16個社區,其下設14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靈溪鎮江濱路188號。
社區
下設行政村
城東社區
家堡村、大門村、廳基村
城西社區
雙靈村、曉峰村
雙浦社區
雙垟村、古磉村、雙台村、樟浦村、下東垟村
對務社區
靈堡村、宮後陳村、河尾莊、洽尾村、西山村、五垟村、上垟莊、上林村
中興社區
上江村、靈峰村、東倉村、水門村、新建村、山東村、官堂村
城南社區
大觀村、嶺北村、岩頭村、溪心村、垟貢村、南龍村、坑底村、後垟村、漁塘口村
龍渡社區
龍渡村
渡龍社區
渡龍村、白鶴村、西程村、埭頭村、嶼湖村、雙匯村、宕頂村、望鶴村、葉家垟村
滬山社區
滬山村、門前村、百丈村、塘下村、前蔡村、後蔡村、周林村、山南村、山北村、畔垟村、新橋村、鳳陽村、三河村、浦口村、五愛村、柳莊村、台溪村、新溪村、新浦村
南水頭社區
北山村、嶺前村、過港村、壩頭村、秦岙村、下埠村、金岙村、坑源村、象松村、水頭村、田墘村、五畝村
靈江社區
新港村、余橋村、水垟村、蔡宅村、聯進村、倉浹村、橫支村、四大村、橫河村、金福村、橋底村、營垟村、內李村、王宅村、梧梅村、浦邊村、江蘇村、河口葉村、凰山前村
瀆浦社區
橫浦村、湯家垟村、橫江村、下匯周村、上垟村、郭家車村、斗南村、大洽頭村、雙垟村
瀆浦社區
平水橋、塔里村、華山村、紅星村、上劉村、平南村、棋南村、鎮江村、山腳李村
觀美社區
觀美村、鳳鶴村、茂竹村、雙溪村、桃湖村、中嶼村、三聯村、大路村、岩聯村、新岸村、三美村、寨嶺腳村
華陽社區
樓下村、頂垟村、東陽村、碗窯美村、十字路村
翔鳳社區
板岙村、雙益村、水月村、垟岙村、徐溪村、灣旦村、大坡村、白水村、浦內洪村
浦亭社區
燕頭村、大亭村、石聚村、玉泉村、和平村、靈浦村、蒼溪村、浦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靈溪鎮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中心、溫州市南部,地處浙閩交界處鰲江流域;西南距閩東地區16公里,北距溫州市區83公里,西依玉蒼山,東瀕東海,周邊與浙江的平陽文成泰順三縣和福建省福鼎相毗鄰。全鎮版圖總面積170.9平方公里,鎮中心大致位於北緯27°30′,東經120°24′。

地質地貌

靈溪鎮屬河海沖積平原地帶,地表層以沉淤質粘土和淤泥質亞粘土為主,在地平面41、60和114米以下,分別為海塗泥、砂粘土和凝灰岩;境內地勢平緩,東南稍高,西北偏低,平均海拔為6.2米。

氣候特徵

靈溪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性氣候,全年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全年無酷暑嚴寒,冬短夏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7.90℃,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1月份,最高氣溫出現在7、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1768.9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數176天,年平均無霜期288天。常年風向中東風和西風占最多頻數;由於受海陸晝夜氣溫影響,夏季白天東風(海風)和夜間西風(陸風)居多;秋冬風向偏西北,春季風向偏東南;歷年平均風力2級。靈溪鎮受熱帶颱風影響較頻繁,幾乎每年都有遭受不同程度的颱風災害。

人口民族

靈溪鎮漢族人口占多數,截至2011年,該鎮戶籍總人口達27.94萬人。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靈溪鎮水資源主要為地表水資源,境內有江灣河、蕭江塘河等水道。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靈溪鎮土地總面積約255000 畝,其中有用於2大農業園地的5110畝,2大工業園區的194.6畝。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靈溪鎮實現生產總值9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6%;財政總收入10.72億元,比2010年增長16.6%;三大產業比例為4.37:43.9:51.3。

第一產業

2011年,靈溪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64億元,比2010年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764元,比2010年增長14%。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5.2萬畝,早稻播種面積3.59萬畝,畝產382公斤,畝產增加90公斤,總量1368萬公斤。晚稻播種面積5.68萬畝,畝產441公斤,畝增產13公斤,總產量2504萬公斤。年內生豬出欄34121頭,存欄23599頭;羊出欄5487頭,存欄3812頭;肉禽存欄84822隻,蛋禽存欄180564隻。
種植基地種植基地

第二產業

2011年,靈溪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4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5.6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86億元,比2010年增長8.6%。全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家,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社會工業總產值39.2%。支柱行業塑膠包裝及印刷、儀器儀表、食品加工業、金屬加工及設備製造業、床上用品及家具製造業分別實現規模以上總產值21.37億元、8.08億元、4.19億元、3.24億元、9.73億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11.9%、23.4%、16.1%、5.8%、15.5%,總量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74%。
工業企業工業企業

第三產業

2010年,靈溪鎮商貿市場成交額達164.8億元,比2009年增長24.8%。建成大型專業市場1家,新增限上商貿企業57家、大型連鎖超市3家,成交額首超20億元市場3個。建成四星級以上標準酒店2家,新增村鎮銀行1家、小額貸款公司1家、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2家。
2011年,靈溪鎮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7%。16個市場共完成成交額192億元,比2010年增長16.5%。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65.7億元,比2010年增長26%,貸款餘額13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7%。全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7億元。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1年,靈溪鎮累計修復道路或橋面近20萬平方米;累計投入300多萬元,購置大型道路洗滌清掃車2輛、中型掃路車1輛、大型疏通車1輛等設備;累計投入綠化資金2200萬元,完成綠化造林42公里、817畝;投入600餘萬元新購一批環衛基礎設備,集中整治衛生死角42個,清運生活、建築垃圾2.3萬多噸;累計出動11590人次,依法拆除各類違章建設772宗、面積263814平方米;新增添道路標誌牌100多個,停車位3000多個。
靈溪鎮靈溪鎮

教育發展

2011年末,靈溪鎮有中國小校61所,幼稚園及託兒所60所,在校中小學生總數55310人,占全鎮戶籍人口20.37%,6-14歲學齡人口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全鎮中國小校專任教師3321人,專任教師與學生比為1:16.6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靈溪鎮有衛生機構110家,其中衛生院、中心衛生院10家,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017人,其中醫生1121人,衛生機構核定病床867張,平均每萬人擁有病床31.88,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41.21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靈溪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123人,新增低保1312人;總募集善款503萬元,其中定向54萬,全年發放臨時救濟、困難補助資金271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與人數149950人,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年末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39978人。

交通

靈溪鎮距溫州機場65公里,104國道橫貫全鎮,甬台溫高速公路在鎮東、西兩頭均有互通口,客貨車可達全國20多個省市,境內蒼南火車站為動車停靠車站,每天有15對列車停靠。
蒼南火車站蒼南火車站

旅遊景點

石聚堂景區
石聚堂景區位於靈溪鎮境內,區域內大石累累,故山名為石聚,中心高處許真君祠和玉泉禪寺,故稱為“石聚堂”。景區內分為石聚天成、玉泉洞天、太寶觀日三個部分。自然景觀有單人巷、一線天、金龜馱子、九節龍、濟公帽、蛤蟆岩、合掌岩等。人文景觀有紫雲道觀、玉清道觀、玉泉禪寺、觀音閣等。其中玉泉禪寺由正堂和左右廂房三部分組成,為2層建築;正堂高約8米,中間供有高3米的如來佛像;屋檐為琉璃瓦,屋頂左右兩端塑有兩條龍,屋頂正中有一座高1.5米八層小塔。
石聚堂景區石聚堂景區

歷史文化

方言

1990年前,靈溪鎮內的地方語言僅有“靈溪話”及東垟村居民講的“東垟話”。
1992、2000年,南水頭、滬山、靈江、瀆浦相繼併入靈溪鎮,鎮內的方言增加了“畲族話”(畲話)和“溫州話”(甌語)。
“靈溪話”(浙南閩語)在靈溪鎮占絕大多數,其次為“溫州話”(甌語)以及少數鎮民講的“畲族話”(畲話)。進入21世紀,由於說“東垟話”的老年人逐漸減少,“東垟話”逐步消失。

古蹟

古遺址
●渡龍山遺址
渡龍山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位於靈溪鎮渡龍山緩坡上,分布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文化層不詳,採集石器有錛、斧、鑿、刮削器、燧石等。陶片以泥質來陶為主,胎較薄,燒結溫度較高,紋飾以大小方格紋、網紋居多,條紋次之。可辨器形有罐、釜等。
●後山遺址
後山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位於靈溪鎮漁塘口村後山,分布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不詳,採集石器有錛、斧、鑿、刮削器等。陶片為印紋硬陶,飾條紋,器形可辨有瓮、罐等。
●福旗貢尾遺址
福旗貢尾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位於靈溪鎮福旗貢尾山,分布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不詳,採集石器有鑿、錛、斧、刮削器等。陶片以夾砂陶為主,燒結溫度較高,紋飾有條紋,可辨器形有瓮、缸等。
古窯址
●大觀上窯窯址
大觀上窯窯址為唐至宋時期窯址,位於靈溪鎮大觀村。大觀上窯窯址分布面積約300平方米,堆積層高2米,堆積層以罐、壺為主,陶、瓷相伴,器型較大。器型以折口、斜腹或腹微弧、平底為主,厚壁,修坯痕明顯,有青釉、醬釉、黑釉等品種。釉色偏暗淡。陶片少見,瓷片胎偏灰,伴氣孔,質地較軟。陶片產品、器型與瓷器雷同。黃胎伴氣孔,孔較大,厚壁素紋,修坯明顯,質地鬆軟。
●大觀下窯窯址
大觀下窯窯址為宋代時期窯址,位於靈溪鎮大觀村。大觀下窯窯址,堆積層高約1.5米,分布面積約300平方米。堆積層以罐、壺等瓷、陶片相伴。瓷片:米黃胎,胎體伴雜質,器型較大,厚壁。唇口、短頸、弧腹、平底,見修坯痕。少量施醬色、青綠釉,釉薄且不均,施釉不及底,青綠釉有芝麻點,呈醬色。瓷片:灰胎、腹微弧、平底。內外壁施青綠釉,施釉不及底。青綠釉中含芝麻點,呈醬色。
●坑底窯址
坑底窯址為宋代時期窯址,位於靈溪鎮坑底村窯坑底山東坡,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5米,採集有碗、壺等瓷片,胎質粗疏,釉呈青或青黃色,釉面不勻淨。器物大多素麵,少數刻劃篦紋,窯具有匣缽。
古墓群
●岩頭墓群
岩頭墓群為唐至五代時期墓群,分布於靈溪鎮岩頭村岩頭山,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4年清理三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盤、執壺、盤口壺、雙系罐、六系罐、高足碗等青瓷器,均系甌窯製品。
●西程墓群
西程墓群為唐至五代時期墓群,分布於靈溪鎮西程村,面積約1500平方米。1984年清理2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有盞、托、碟、缽、穀倉、盤口壺、葵口碗、四系罐等青瓷器,胎較粗疏,釉層薄,均系甌窯製品。
●公園山墓群
公園山墓群為唐至五代時期墓群,分布於靈溪鎮公園山,面積約1500平方米。1987年清理3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碗、罐、缽、盞托、小杯、盤口壺等青瓷器,胎粗疏、施薄釉,均系甌窯製品。
●許松崗墓群
許松崗墓群為明代墓群,位於靈溪鎮北山村西陳山。許松崗,名辛,字雙台,松山(今蒼南縣橋墩鎮)人。因濟飢有功,欽賜進士。墓建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坐北朝南,占地約500平方米。墓丘呈圈椅式,青石砌築,並浮雕麒麟、花卉等圖案,墓前立碑2通,分趴為正德間“壽域”碑和嘉靖十五年(1536)“松嵐許君墓表”。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百丈林氏故居
百丈林氏故居位於靈溪鎮百丈村,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癢生林遇厚建置。坐東面西,由台門、前廳、中廳、後廳等構成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築,外牆以不規則塊石圍砌,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廳內懸有清乾隆、鹹豐年間匾額5方,分別為“登科”、“榮登天府”、“棣芳文輝”、“雁節松齡”、“德昭壼儀”。
●瀆浦羅氏篤敬居
瀆浦羅氏篤敬居位於靈溪鎮平南村,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於民國初年。坐南面北,由正廳、左右廂房、天井、後院及後台門等組成,平面呈“凹”字形,為單進西式磚木結構建築,後院磚砌圍牆,置邊門,是一座富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西式小洋樓。正廳和廂房均為二層,正廳九間,兩側廂房均為三問,內設消防池,正廳與廂房二樓走廊相貫通。篤敬居保存完整,是研究浙南民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200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靈溪鎮靈溪鎮
●渡龍宋橋
渡龍宋橋位於靈溪鎮渡龍村。建於北宋熙寧六年(1070年),為單孔石樑橋。東西向,跨渡龍內河道,長4米,闊約1米,橋面由三條石板並鋪而成。橋墩兩側塊石壘砌,並遺有水閘石,券面石樑一側刻有建橋年月題記。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郎橋
八郎橋位於靈溪鎮魚塘口村,建於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為五孔石樑橋,南北走向,跨大觀河,長18.8米,寬1.15米,橋面每孔並鋪石板3根,略顯拱形。橋墩用條石呈梯形壘砌,上置長、短兩條橫樑石,中孔橋面一側刻有“淳熙丁未林七郎三官人造”字樣。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禮儀風俗

婚嫁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媒人說合。迎娶前,男家擇定納彩、合帳被、開剪、迎娶等吉日,開具“迎娶吉課”,備彩禮,由媒人送往女方。俗謂“送日”。迎娶時,男家派人抬彩轎到女家迎親。新娘穿戴鳳冠霞帔,頭蓋“紗巾”,向父母跪別上轎。新娘兄弟拉轎三進三退,謂之“留轎”。轎到男家門前先停下“添燈”,至廳堂前新娘下轎。牽拜翁婆攜新郎上廳拜堂。然後進入洞房同吃湯圓。親朋婦幼到房中分喜糖、喜果。當日辦賀婚酒,酒至半筵,新郎頭頂茶盆,上置喜酒數杯,跪於堂前向母舅及眾賓客敬酒,舅父送給新郎“紅包”。是夜,男女老幼到新房看新娘,分瓜子,答詩句,鬧洞房。
新中國建立後,廢除了封建婚姻制度。婚姻自主,婚事新辦。廢除彩轎、拜堂等舊俗。
20世紀80年代以後,集體婚禮及旅遊結婚逐漸增多。
進入21世紀,婚姻陋習多廢除,新婚夫婦拍攝新婚紀念照片頗為流行、婚日新郎家高懸彩色連串氣球、搭設充氣喜慶拱門、新娘身披婚紗、新郎用小轎車迎娶,已經習以為常;城區居民婚宴大都在酒店舉行。
喪葬
舊時,喪葬主要有送終與入殮、超度、殯葬等步驟,通常直接下葬。
2001年11月28日起,靈溪鎮全面實施火葬。
建屋
舊時,鎮民建新房,要擇吉日動土、定磉、上樑。上樑時,梁的兩端掛“五穀袋”及“發興槌”,有的人家梁下壓古銅錢,以示吉利及財源不斷。主人設上樑酒,款待前來祝賀的客人。進入21世紀後,此俗漸淡化。
賀生
嬰兒出生未滿一個月,娘家送給嬰兒衣物。親戚朋友送雞、蛋、面、魚等禮物,俗稱“送羹”。嬰兒四個月做“百廿天”,周歲做“對周”,親朋備賀禮,前臨慶賀。靈江、瀆浦一帶大都送壽桃、龜、魚等米塑製品。
祝壽
鎮民年屆30歲開始祝壽,俗謂“補十”。親朋饋送雞、肉、衣料等物。以後逢十生日,都有“補十”的習俗。富裕人家,花甲之年開始做壽。女婿送“壽桃”拜壽;親朋送壽禮、壽幛、壽聯。主人辦壽酒賀壽。

特色節慶

立春
鎮民焚香點燭,放鞭炮,燒樟葉迎春,名為“到春”。
二月二
農曆二月初二,鎮民食芥菜飯,意能“明目”、“潔身”。
嘗新
早稻成熟時,農戶煮新米飯,鎮民通常焚香燃燭,祀神敬祖,辦嘗新酒。祀神敬祖已廢。
七月二十九日
農曆七月二十九相傳為“地藏王”生日。是夜焚香點燭插於地上。小孩將香燭插在柚子上,名“扦柚球”。
冬至
也稱“冬節”。各家煮湯圓。舊時有祭祀祖先,整修墳墓之舉。 “私塾”於冬至前一日放假。故有“先生不吃冬節圓”之說。
十二月廿四
農曆十二月廿四為祭灶神之日。舊時,鎮民一般供奉糕點果茶,送灶神上天(後來此習廢止)。然後各家開始掃塵撣新,迎接“過年”。是日,長工回家過年,故有“長年不吃廿四飯”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