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亨索倫家族

霍亨索倫家族

霍亨索倫家族是德意志的主要統治家族。其始祖布爾夏德一世約在11世紀受封為索倫伯爵,第四代索倫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皇帝腓特烈一世亨利六世的忠實家臣。12世紀末期,該家族在索倫前冠以“霍亨”(意為高貴的)字樣。稱為霍亨索倫家族。該家族是布蘭登堡普魯士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家族。現任的霍亨索倫家族首領為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

基本介紹

家族歷史,起源,索倫伯爵一覽:,聯姻,法蘭克尼亞系,士瓦本系,經歷時期,選帝侯時代,普魯士時代,德意志時代,

家族歷史

起源

這個德意志家族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1世紀,這個家族姓氏可能是取自德語zoumller,意為瞭望塔又或是城堡。懷疑其原意指的是士瓦本(德語:Schwaben 英語:Swabia)一帶的城堡。
最早有關索倫的記載是在1061年,該地由索倫伯爵所統治,該家族起源於士瓦本公國境內的赫辛根,據說來自於早期統治士瓦本公國的洪弗里德家族,腓特烈三世是皇帝腓特烈一世亨利六世的忠實追隨者。

索倫伯爵一覽:

布爾夏德一世(1061年死於決鬥)
腓特烈一世(逝世於1125年之前)
腓特烈二世(逝世於1145年)
腓特烈三世(1139年~1200年)

聯姻

1185年腓特烈三世紐倫堡伯爵康拉德二世聯姻,因後者沒有男性繼承人,前者在1192年以後者女婿的身份成為紐倫堡-索倫伯爵腓特烈一世。自從那時起,家族名改稱霍亨索倫,以區別於先前的索倫。
1200年腓特烈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割領地,長子腓特烈四世在1200年繼承紐倫堡和索倫領地和爵位,後成為霍亨索倫-士瓦本系的先祖,該系信奉天主教;次子康拉德三世在1218年繼承兄長的領地和爵位,康拉德是霍亨索倫-法蘭克尼亞系的先祖,該系後來改宗新教

法蘭克尼亞系

12世紀至15世紀期間,霍亨索倫-法蘭克尼亞系由於對霍亨斯陶芬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忠誠而得到不少領土賞賜。
1415年,法蘭克尼亞系的腓特烈六世成為布蘭登堡選帝侯,稱選帝侯腓特烈一世
進入16世紀之後,法蘭克尼亞系支持宗教改革運動而且致力於通過聯姻和購買的方式擴充領地。
1618年布蘭登堡選帝侯通過繼承得到普魯士公國
“大選侯”腓特烈·威廉統治時期(1640~1688),布蘭登堡-普魯士日趨強盛,1701年,普魯士公國升為王國,選帝侯腓特烈三世改稱腓特烈一世。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後,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被推翻。

士瓦本系

士瓦本繫於1576年又形成霍亨索倫-黑興根系和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系。
1849年,兩系均臣服於普魯士。
1869年霍亨索倫-黑興根系斷嗣。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系的卡爾·安東,獲霍亨索倫親王稱號。其長子利奧波德1870年成為西班牙王位候選人,利奧波德對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問題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的直接原因之一。次子卡爾(又譯查理)1866年起先後為羅馬尼亞親王、國王,稱卡羅爾一世,1914年去世。
其侄斐迪南及其後裔統治羅馬尼亞直至1947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

經歷時期

選帝侯時代

布蘭登堡選帝侯時代(Electors of Brandenburg)
公元1415年-1688年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415-1440
1415年,腓特烈一世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購得了布蘭登堡地區,同時也被確立為布蘭登堡的選帝侯,霍亨索倫家族的正式歷史從此在這展開。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440-1471
腓特烈一世的長子。在位期間,又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購買了盧薩提亞地區(Lusatia),同時又從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手裡購得了紐瑪克(New Mark)。腓特烈二世並發展和建設了柏林市,使之成為了霍亨索倫家族的政治上的首都。
艾伯特-阿基里斯(Albrecht Achilles)1471-1486
腓特烈一世次子,腓特烈二世之弟。由於腓特烈二世死後無嗣,其繼承了選帝侯的地位。在位期間,確立了選侯國的法律體系,並從法律上確定了霍亨索倫統治的正當性和不可剝奪性。
約翰-西塞羅(John Cicero)1486-1499
沒有特別突出的政績又或是失誤,很平靜地度過了這其在位的13年。
約阿西姆一世(Joachim I)1499-1535
在位期間,其採取了很嚴厲的宗教政策,鎮壓境內的新教徒。同時開始引進羅馬法系改造司法體系。
約阿西姆二世(Joachim I)1535-1571
和他的父親不同,約阿西姆二世的宗教政策一百八十度轉彎,開始支持馬丁-路德針對天主教發起的宗教改革。並在1557年正式成為了路德教派的信徒。
約翰-格利戈(John Georg)1572-1598
在位期間繼續發揚支持新教活動的政策。
約阿西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
約翰-西傑斯蒙德(John Sigismund)1608-1619
雖然西傑斯蒙德的在位時間並不長,但是在他治下霍亨索倫家族獲得了一次極大的飛躍。首先他在宗教上又做了改變,其該信了新教的另一個教派—卡爾文宗。不過同時他也並沒有對路德宗採取什麼壓制政策。這也成為了日後普魯士宗教寬鬆政策的基礎和開端。另一方面他致力於開疆拓土,通過購買和武力威脅,西傑斯蒙德在1614年兼併了克勒夫斯(Cleves),馬克(Mark)和拉文斯堡(Ravensburg)。四年後,趁著波蘭政治上的紛亂,使霍亨索倫家族取得了對普魯士公國(Ducal Prussia)的繼承權。雖然由騎士團建立的普魯士和霍亨索倫有著些許遠親的關係,但是始終是兩個獨立的勢力,至此兩者開始匯合成了德意志日耳曼的一股強大的新力量。
格奧爾格-威廉(George Wilhelm)1619-1640
其在位期間遭遇了“三十年戰爭”,布蘭登堡在戰爭時被瑞典王國占領。
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40-1688
也被稱為“大選帝侯”(英文: The Great Elector 德文:Der Grosse Kurfürst)。任中開始創建了國家正式的軍隊體制,過去的僱傭兵體制被放棄。日後被稱為“普魯士軍隊之父”。在1657由於為了感謝霍亨索倫家族支持波蘭對瑞典的戰爭,波蘭正式同意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獨立,雙方在這一年簽署了韋拉瓦一畢得哥煦條約。

普魯士時代

普魯士王國時代 (Kings of Prussia)
公元1701年-公元1871年
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三世及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
(英文:the Elector of Brandenburg and the king from Prussia德文:Der Kurfürst auf Brandenburg und Die könige von Prußen)
任內繼續推進布蘭登堡和普魯士的正式合併進程。在1701年他爭取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Emperor Leopold I)的支持,布蘭登堡選帝侯國和普魯士公國合併,並在皇帝的許可晉升為王國,至此普魯士王國正式成立。
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713-1740
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軍事力量,要求所有的貴族子弟都必須在軍中任職。由於其粗暴的個性曾經和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日後的腓特烈二世決裂。但無論如何,去世時留給了腓特烈二世一支8萬人的精銳常備軍,這和當時奧地利的軍隊數量相當,然而後者卻比普魯士大上十倍。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 1712-1786
普魯士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德國國父級的人物。統治時期普魯士軍事大規模發展,領土擴張,文化藝術得到贊助,使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取得霸權。腓特烈二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之一,而且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任內被正式承認為“普魯士王國國王”(英文:The king of the kingdom of Prussia 德文: Der König auf Prußen )

德意志時代

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888-1888
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已沙場奮戰,參加過普法戰爭,戰功顯著。在1888年繼位,但是由於急染破傷寒只當了99天皇帝就一命嗚呼了。
威廉二世(Wilhelm II)1888-1918
由於父親的猝死,年輕氣盛的威廉二世繼位為帝。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朝中權臣俾斯麥掃地出門,找藉口將其趕出了首相府,把國家大權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軍事上他依舊採取窮兵黷武的政策,不僅大力擴充建設陸軍,同時也擴建海軍艦隊以抗衡英國。
威廉二世完全相信科學技術的興起能夠增強國家的實力。因此,他非常樂於為科學領域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出錢出力。1911年,威廉二世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威廉皇帝學會,以後又陸續成立了一系列以威廉皇帝命名的專業學科研究所。科技的發達為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強心劑。而隨之帶來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導致了他和英法等國的劇烈矛盾。
終於,在1914年塞拉耶佛事件後,德和奧地利作為同盟國向英法俄三國協約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經過了4年血腥慘烈的戰爭後,德國徹底戰敗。國內的不滿情緒沸騰,終於釀成了革命的風暴。1918年9月8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荷蘭,餘生也就在此度過,寫過兩部自傳。
威廉二世也就成為了霍亨索倫家族的末代君王,為其數世紀的輝煌畫上了句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