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公國

普魯士公國

普魯士公國(德語:Herzogtum Preußen、波蘭語:Prusy Książęce),位於普魯士地區東部,存在時間為1525年至1701年(其中1618年-1701年間以布蘭登堡-普魯士形式存在)。普魯士公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新教國家,人口中德語使用者為主,亦有為數不少的波蘭語立陶宛語人口。

基本介紹

歷史,統治者,

歷史

中世紀由波蘭人日耳曼人統治的普魯士人領土;也指1701年德意志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王國;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覆滅後設立的邦也稱為普魯士。普魯士人波羅的語族。13世紀被條頓騎士團征服,居民改奉基督教。1410 年騎士團國家被波蘭立陶宛聯邦擊敗,西部土地連同但澤和瑪麗亞堡割讓給波蘭,東部仍屬騎士團,但臣服於波蘭。
國徽國徽
1525年宗教改革中,條頓騎士團末代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宣布條頓騎士團國世俗化,改信基督教路德宗,建立普魯士公國,向波蘭國王效忠,首都柯尼斯堡。1618年,來自霍亨索倫家族的布蘭登堡侯國選帝侯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公國王位,布蘭登堡-普魯士建立。1657年,根據《韋勞條約》,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獲得公國完全主權,1660年的《奧利瓦條約》對此進一步確認。1701年,普魯士公國升級為普魯士王國布蘭登堡藩侯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稱腓特烈一世,普魯士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歷任國王通過各種手段擴展自己的疆土,先後奪取西里西亞、東弗里斯蘭西普魯士和內策行政區。18世紀普魯士已成為歐洲軍事強國,官僚組織、軍事組織及普魯士容克的政治統治均獲得鞏固。奧地利帝國普魯士德意志境內最強大的邦國,為當時歐洲列強之一,19世紀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巴伐利亞,1871年威廉一世法國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統治者

1525年-1568年阿爾布雷希特
1568年-1618年阿爾布雷希特·腓特烈;
1618年 - 1619年約翰·西吉斯蒙德;
1619年 – 1640年格奧爾格·威廉
1640年 – 1688年弗里德里希·威廉
1688年 –1713年腓特烈一世(1701年起改稱普魯士國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