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人

雷州人

雷州人,也稱雷州民系,雷州民系是廣東省閩民系之一。雷州人是指歷代從中原地區途經福建地區(大多數古蒲田中轉)而後遷居於雷州半島的早期漢人後裔,據有關史料記載,最早遷居於雷州半島的蒲田先民是西漢初年(公元前202年)。雷州人以雷州話為母語,現聚居于海內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常住雷州半島本土人口600萬多,常住國內其他地區人口約200萬,遷居海外人口約150萬。

雷州人有自己獨特且歷史悠久的雷州文化,是閩南民系代表的一支。雷州民系潮汕民系、泉漳民系、閩台民系、海南民系頗有淵源,不過長期下來,雷州人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早已發展出和古閩南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州人
  • 外文名:leizhouren
  • 別名雷州民系
  • 特性:剛毅果敢,求真務實
  • 地點:廣東雷州半島
  • 屬性廣東省閩民系之一
  • 語言雷州話
  • 文化:雷州文化
  • 發源地閩南地區(古莆田)
  • 主要分布地:粵西,廣西北部灣,東南亞,歐美
  • 人口:900萬以上(2015)
雷州人,地區分布,歷史知名人物,陳文玉,周德成,莫天賦,馮 彬,鄚 玖,陳 璸,陳昌齊,蔡 寵,烏石二,符兆鵬,王夢齡,丁宗洛,蔡 忠,李晉熙,李韶繹,吳國棟,李浴日,

雷州人

雷州人的團結性可以這么說,走出村子便團結村人,走出城鎮便團結城鎮人,走出雷州市便團結雷州人。值得說的是雷州人還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激進的仇日情感(是在老一輩人的影響下形成的,老一輩經歷過抗日戰爭,深受日本人的迫害,由此,老一輩人十分仇視日本人,這種情感在無形之中也影響了年輕一輩的人)
雷州人比較重道義,所謂的道義大部分雷州人都很重視,幾乎沒有人去違背道義。
另外,雷州人(老一輩)的人很保守,傳統思想很嚴重。而近年來,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雷州新一輩的人形成了一種開放的思想,其實不然。大部分雷州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比較保守的,這是文化的深遠持久。
雷州人

地區分布

雷州人分布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上、半島周邊地區以及海外的東南亞、歐美地區。國內分布的主要各縣(市、區)包括現在行政區劃上的;雷州市(原海康縣)、遂溪縣、徐聞縣和(原屬遂溪縣轄地)的麻章區、東海島、赤坎區、霞山區(湛江市區)。
此外,廉江市南部、吳川市西部、坡頭區及瓊北、廣西東南部、粵西沿海一帶也有雷州人的分布,人口大約800多萬,通行使用雷州話。 海外主要分布整個東南亞和歐美地區30多個國家,約150萬華人華喬。

歷史知名人物

陳文玉

南粵先賢,唐朝粵西著名歷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封其為“雷震王”,後人尊稱他為;雷王、雷神、雷祖。雷祖陳文玉為雷州半島人民所崇拜,是英雄、忠、孝、義的化身。

周德成

明代廉史,生卒不詳。初任泰康大使,後升任萊州大使。明洪武庚申年(1380年),被推薦擔任安徽休寧縣令。他任職期間,平冤案,除奸宄,秉公執法,不畏權貴,斷案如流水,辦事光明磊落,公正廉明,被譽為“包拯再生”。

莫天賦

明代廉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曾任福建莆田縣令、大理知府、廣西右江兵備道。他離任莆田時,莆田人為新任的縣令徐執策和已去的莫天賦撰寫了一副對聯:“難教明月莫去,且喜清風徐來”,足見莫天賦為官時的優良政績。《莆田志》、《雲南通志》、《廣東通志》等書都將他列為“名宦”。

馮 彬

明代廉史,明嘉靖已丑年(1529年)進士,任命為平陽縣令。因喪妻辭官,後補任上海令。 馮彬為官清廉,嚴明法紀,對惡棍奸商嚴懲不貸。他重教化,曉民以大義。他明察秋毫,施政有力,辦案嚴明。因政績斐然,被推薦擔任侍御史。因性情正直,不肯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便辭官歸田。

鄚 玖

華僑首領,(原名莫玖),港口國,是廣東雷州人鄚玖(越南語:Mạc Cửu)在今越南南部建立的一個華人政權。1670年代由鄚玖建立,歷四世五主,於1809年最終滅亡,是南洋華人政權中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在今越南的堅江省,當地華僑奉鄚玖為始祖,為他立祠,以作紀念。

陳 璸

南粵先賢,著名清官,字文煥,號眉川。生於清世祖順治十三年,卒於聖祖康熙五十七年,年六十三歲。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進士。歷任福建古田、台灣知縣、湖南巡撫、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等職。一生清正廉潔,勤政愛民,被當朝皇帝康熙稱之為“清廉中之卓絕者”。

陳昌齊

南粵先賢,著名學者,乾嘉年間考古、語言、文學的大師,又是精通天文、歷算、醫學、地理的近代著名科學家。他勘校了《永樂大典》,編校了《四庫全書》,編纂了《雷州府志》、《廣東通志》,著有詩文結集《賜書堂集》、書法論述《臨池瑣語》,其它科學著作有《天學脞說》、《測天約術》、《天學纂要》、《地理書鈔》等。

蔡 寵

清代進士,字懼三,號蘭臞。他5歲喪父,隨伯父長大,自幼聰穎好學、卓越超群,得清代大學者陳昌齊賞識,並把次女陳佩瑤嫁給他。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試順天榜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他對詩詞曲賦,都有很深造詣。

烏石二

抗清英雄(原名麥有金),乾隆末年,他忍受不了豪門官府的欺壓,與胞兄麥有貴,弟烏麥有芝聚眾起義,他在氣勢磅礴的《藍旗歌》中寫道:“藍旗飄飄,好漢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

符兆鵬

清代廉史,字遄飛,號搏九。鹹豐六年(1856年)中舉人,同治二年(1863)進士。歷任安徽省太湖、渦陽、桐城、鳳陽等縣知縣,後升補六安知州。光緒十二年逝於任上。符兆鵬宅心仁厚,重士愛民。

王夢齡

清代廉史,曾任江蘇知縣、淮安知府、蘇州知府、徐州兵備道、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漕河總督, 公元1861年,鹹豐皇帝歸天,恭親王奕沂執掌國政,下詔把他招回朝廷,候補五品京堂(從一品),他未赴任,卻病故在淮安。

丁宗洛

清代著名學者,他知識淵博,篤志著述。致力於《逸周書》的研究,歷10餘年,四易其稿,詮解至20萬餘言。他既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廉吏,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學者,著有《逸周書管箋》16卷、《大戴禮管箋》13卷、《陳清端公年譜》2卷等。

蔡 忠

我國近代愛國名醫,醫德高尚、醫術高明、聲譽甚佳。 跌打妙藥“萬花油”發明者創始人,清末五大傷科名家之一,過去,南粵一帶流傳一句家喻戶曉的藥物民謠:“家有萬花油,跌打刀傷不用愁”,指的是廣州敬修堂生產久負盛名的跌打萬花油。蔡忠為我國中醫發展做出了貢獻。

李晉熙

字春卿,號芸友,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王朝與日方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求和,晉熙認為這是國家的恥辱,非常氣憤,作詩寄予感慨。朝中參議曾習經等人,記其事跡,申請列入國史孝友傳。

李韶繹

出身書香門第,生而明敏,聰穎過人。13歲提學試錄佾生,16歲補縣學附生。因學業優異,又到廣州粵秀書院就讀,受到院長何文奇器重。道光二十九年考取拔貢,同治六年(1867年)中試舉人。

吳國棟

清代武功將軍(二品),字景勛。自幼身體強壯,品貌魁梧,氣力過人,鄉鄰皆以武將之才視之。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赴京會試,考中了第八名武進士。留京供職,在皇宮內處於保護皇帝的第一道防線。誥封武功將軍(二品)並賜門第為“侍衛府”。

李浴日

字春清,是民國時期中國著名軍事學家,現代中國文人從事軍事學研究的先驅者,中國現代軍事理論體系的主要倡建者,孫子兵法研究第一人。他在軍事學研究諸多領域,相當部分至今仍未有人超越,影響相當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