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級航空母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雲龍級是日本海軍最後建造的快速艦隊航母。主要設計目標是用來攻擊美國的護航艦隊而非作戰艦隊,通常和重巡洋艦隊一起使用。

1941年,日美關係持續惡化,日本海軍為對抗美國太平洋艦隊而籌備的戰時緊急建造計畫(簡稱“急”計畫)中,加入了雲龍級航空母艦。因屬緊急建造的艦種,幾乎沒有新增任何設計而直接使用稍稍修正的“飛龍型”設計圖。

原計畫建造15艘,因戰局惡化導致資源和生產力不足,只有三艘(雲龍、天城、葛城)完工,在建的三艘(笠置、阿蘇、生駒)被暫停建造,戰後分別解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龍級航空母艦
  • 外文名:Unryū-class aircraft carrier
  • 排 水 量: 22,400噸/22,800噸
  • 飛行甲板長: 748.3英尺
  • 航 速: 34節
  • 國籍:日本
  • 下水時間:1943年
發展沿革,建造緣由,建造列表,時間表,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雲龍,天城,葛城,笠置,阿蘇,生駒,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雲龍級是日本海軍最後建造的快速艦隊航母,但主要設計目標是用來攻擊美國的護航艦隊而非作戰艦隊,通常和重巡洋艦隊一起使用。1941年,日美關係持續惡化,日本海軍為對抗美國太平洋艦隊而籌備的戰時緊急建造計畫(簡稱“急”計畫)中,加入了雲龍級航空母艦。因屬緊急建造的艦種,幾乎沒有新增任何設計而直接使用稍稍修正的“飛龍型”設計圖。。其中天城和笠置使用重巡最上級的主機,葛城和阿蘇則使用兩艘陽炎級驅逐艦的主機,所以比前幾艘的速度慢,阿蘇以下各艦和前幾艘都有些不同,雲龍級如果仔細區分可能就不只有2-3種等級了。
雲龍級航空母艦

建造列表

原計畫建造15艘,因戰局惡化導致資源和生產力不足,只有三艘(雲龍、天城、葛城)完工,在建的三艘(笠置、阿蘇、生駒)被暫停建造,戰後分別解體。

時間表

雲龍
1942年8月1日在橫濱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1943年9月25日下水,1944年8月6日完工。
1944年12月菲律賓戰局告急,“雲龍”號被指派從事緊急運輸任務,於12月18日從吳縣軍港出發,運送櫻花特攻機及陸軍部隊到馬尼拉。19日在上海附近海域被鮭魚號潛艇用魚雷擊沉,艦上官兵1240人全部陣亡。
天城
1942年10月1日在三菱長崎船廠開工建造,1943年10月15日下水,1944年8月10日完工,編入第一航空戰隊。
1945年3月19日於吳縣軍港遭到空襲,被命中一枚炸彈。7月24日的空襲中再度被命中三枚炸彈而翻覆擱淺在港內。1946年12月被解體。
葛城
暫時稱為5003號,1942年12月8日在吳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44年1月19日下水,1944年10月15日完工,編入第一航空戰隊,是日本海軍最後建成的航空母艦。
1945年3月19日,7月24月和7月28日的三次空襲中,“葛城”號先後被直接命中4彈,喪失了機動能力。但“葛城”號仍然是日本投降時現役第二大的海軍艦船(最大為隼鷹號),戰後經修復,充當了人員輸送艦,接運繳械投降的海外各地的殘兵敗將。1946年12月22日在日立造船櫻島船廠解體,1947年11月30日解體完畢。
笠置
三菱長崎船廠建造,1943年4月開工,1945年4月因戰局惡化而中止建造工程,戰爭結束時工程僅達84%,1946年9月被解體。
阿蘇
吳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6月開工,1944年11月下水後即停工,工程進度約60%,1945年7月日本所謂的本土決戰前夕被充作櫻花特攻機的靶艦而損壞擱淺,1946年12月被解體。
生駒
神戶川崎造船廠建造,1943年7月開工,1944年11月下水後也停工了,進度只達60%,1946年6月被解體。

技術特點

在設計上,雲龍級基本上沿用飛龍級的藍圖,不過艦橋的位置與形狀有所變化。鑒於飛龍級的艦橋在左舷中部而引起湍流的情況,雲龍級將艦橋設在右舷前部,艦橋之後緊接著是側向煙囪。
艦橋包括飛行田板一層在內共4層(飛龍型為5層),其各層配置情況如下:
最上層
最上層是露天甲板。從飛行甲板到頂部甲板為6.9米,四周圍以薄鋼板。這裡設有防空指揮所,裝備有12厘米和8厘米雙筒望遠鏡,以進行對空對海觀察。
防空指揮所稍前是操艦指揮所;稍後是雷達警戒指揮所,在圓筒狀的雷達室上面架設有雷達天線。防空指揮所的下面是羅經艦橋,比飛行甲板高4.6米。在該層甲板上,前面是羅經艦橋,後面是傳令所,最後端是露天部分,設有艦載機起降指揮所。該層艦橋的兩舷側,各有一部紅外線敵我識別器。
下部甲板
再下面是下部甲板艦橋,高出飛行甲板2.3米,其前後向外伸出部分均遮蓋。此層艦橋設有操舵室、作戰室兼海圖室、艦橋配線室、中波測定室和飛行員待機室。左右兩膚側裝有94式高炮及60厘米信號燈。此外,在首伸的突出部位裝有25毫米機關炮、雷達天線、測距儀和探照燈等,在後伸的突出部位裝有25毫米單管機關炮和信號燈等。
艦首
艦首為雙曲線狀,適航性能良好。艦首乾舷9米,比前、型航母的乾舷高出不少。日海軍當局接受第4艦隊事件的教訓,在建造中加強了艦體結構。所謂第4艦隊事件發生在1935年9月26日。演習時,該艦隊在岩手縣以東250海里處遭暴風(風速;50米/秒)的襲擊,有多艘大、中型艦艇受重創,54人死亡。有鑒於暴風造成的慘重損失,日海軍重視了艦體結構的強度,新造航母最上一層甲板一直延伸到艦首,除甲板的鋼板增厚外,船體肋骨的間距,前後端600毫米,中部1200毫米,從而使整個艦體,尤其艦首尾的結構得到加強。
艦首分6層甲板:最上層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最下層甲板和船艙甲板。在這些甲板上分布著艦員艙室、軍言艙室、倉庫、油艙和錨鏈艙等。艦尾是仿效飛龍級的,後部乾舷頗高,目的是提高適航性能。舵是採用蒼龍型的,由中央部支持約半衡舵,向外側傾斜。
飛行甲板
飛行甲板的大小與前型航母的一樣,長216.9米,最大寬度27米,從吃水線到飛行甲板2.7米。飛行甲板前後各裝有升降機一部(比飛龍級少一部中升降機),均大型化(14米×14米),以適應不斷增大的新式艦載機的需要。裝備了三式10型油壓式著艦攔阻裝置,共4部,12條橫索。最大攔阻距離45米,最大減速度2.5G(過載),最大攔阻速度40米/秒,最大飛行重量6噸。此外還裝備三式10型油壓式滑跑攔阻裝置3部。最大攔阻距離12米,最大減速度4.5G,最大攔阻速度23米/秒,最大飛行重量6噸。
此外,飛行甲板上有前後2部升降式揚彈筒。前部為大型,主要用來輸送魚雷及航彈;後部為較小,主要用來輸送航彈。全艦共裝有800公斤航彈72枚,250公斤航彈288枚,60公斤航彈456攻,91式改六型魚雷36條(可同時調試魚雷6條)。
計畫搭載的艦載機
計畫搭載的艦載機零式戰鬥機15架,97式攻擊機20架,99型轟炸機30架,共65架。因機庫收容不下這么多飛機,便決定將其中11架系留在飛行甲板上。雲龍級還接受海戰的經驗教訓,改善機庫的防火與通風條件。機庫分上下兩層,上層分4個區,下層3個區,上下兩層每隔3米設有一個滅火噴射頭。機庫內側壁上配置了泡沫式滅火裝置。為防止因汽油或瓦斯外泄而引起的火災,改善了機庫內的通風換氣條件。以往航母的通風換氣時間為10一15分鐘,該級艦僅需半分鐘。此外在航行中,還能從艦外吸進空氣,機庫前後端均有通氣。升降機的開放也可進氣,改進了與外界進行空氣交換的條件。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17150噸
尺寸
長216.9米,最大寬度27米,從吃水線到飛行甲板2.7米
航速
32節
主火力
127mm12座
副火力
4.7英寸6座、25mm51座、13.2mm715922座
艦載機
60架,可搭載到70架
雷達
21型13式

服役事件

雲龍

1942年8月1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1943年9月25日下水,1944年8月6日完工。此艦是日本海軍最後一艘以動物命名的航空母艦。
1944年12月菲律賓戰局告急,“雲龍”號被指派從事緊急運輸任務,於12月18日從吳縣軍港出發,運送櫻花特攻機及陸軍部隊到馬尼拉。19日在上海附近海域被美軍“雄鮭”號(Redfish。SS/AGSS-395)潛艇用魚雷擊沉,艦上官兵1240人全部陣亡。

天城

暫時稱為5001號,1942年10月1日在三菱長崎船廠開工建造,1943年10月15日下水,1944年8月10日完工。
之後雲龍與天城編入最後的第一航空戰隊。然而此時日軍在海上的活動已經有諸多限制,天城只能停泊於吳港外的三子島。
1945年3月19日於吳縣軍港遭到空襲,被命中一枚炸彈。7月24日的空襲中再度被命中三枚炸彈而翻覆擱淺在港內。二戰後除籍,1947年7月31日打撈成功,對其解體,12月被解體。其艦體用於建造一座棧橋,其他部分用於建造鐵道聯絡船。天城也是三菱長崎造船廠完成的最後一艘軍艦,之後下水的笠置號隨即轉移到佐世保海軍工廠,只完成了八成工程即停止建造。

葛城

暫時稱為5003號,1942年12月8日在吳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44年1月19日下水,1944年10月15日完工,編入第一航空戰隊,是日本海軍最後建成的航空母艦。
二戰結束前被疏散到吳港外的三子島,1945年3月19日,7月24月和7月28日的三次空襲中,“葛城”號先後被直接命中4彈,喪失了機動能力。但“葛城”號仍然是日本投降時現役第二大的海軍艦船(最大為隼鷹號),戰後經修復,充當了人員輸送艦,其可以容納12000人,負責接運繳械投降的海外各地的日軍人員。1946年12月22日在日立造船櫻島船廠解體,1947年11月30日解體完畢。

笠置

三菱長崎船廠建造,1943年4月14日開工,1944年10月19日下水返回佐世保海軍工廠舾裝,1945年4月1日因戰局惡化而中止建造工程,戰爭結束時工程僅達84%,1946年9月1日被解體,1947年12月31日完成,獲得10280噸鋼材。

阿蘇

暫時稱為5006號,吳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6月8日開工,1944年11月1日下水後8天即停工,工程進度約60%。
一直停泊在吳港內的倉橋島,1945年7月日本所謂的本土決戰前夕被充作櫻花特攻機的靶艦而損壞擱淺,1947年2月10日被解體。

生駒

暫時稱為5007號,神戶川崎造船廠建造,1943年7月5日開工,預定1944年11月17日下水,但下水前8天停工了,進度只達60%。
1945年4月暫時疏散到小豆島麗池田灣,停泊到戰爭結束,1946年6月被解體,1947年3月10日解體完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