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盤石城

雲陽盤石城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盤寨,址在今雲陽雙江鎮愛國村,新縣城至高處,形如巨大磨盤,故名。《華陽國志》中所謂朐忍有大小石城即指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陽盤石城
  • 別稱:大石城
  • 垂直高:30-50米
  • 總面積:3.5公頃
概況,歷史沿革,歷史文化,地理形狀,

概況

磐石城四面絕壁,垂直高30-50米,上面平夷,總面積約3.5公頃。有前後兩寨門。前寨門在偏東方向,稍緩。門前左方絕壁上鐫有“盤石城”3個斗大楷書大字;右方石壁上鐫有清許纘曾的《盤石城記》,已斑駁不能辨認。寨門全用巨型石砌成,非常堅固,上設有警樓,暗置炮位。站在寨 門上,只見白雲在頭上飄浮,雀鳥在身邊鳴唱,真有天高極頂之感。
雲陽盤石城

歷史沿革

始擴建於宋,完備於明清兩代,為兵家用武之地。清乾隆《雲陽縣誌》云:“盤石城者,夔門之砥柱,東川之保障也”。磐石城的建設起於對蒙古軍隊的防禦。南宋淳祐二年(1242),余階受任四川安撫處置使,指揮四川中路軍民抵抗蒙古軍入侵。他針對蒙古軍善騎射,不諳山地作戰的特點,採用“因山為壘,棋布星分”的守備戰略,在長江、嘉陵江及一些交通要衝選擇15處寨堡進行改造建設,使之成為進退兩利、攻守皆備的戰略防禦重點,磐石城作為萬州天生城(即小石城 )防禦體系的支點受到重視,余階派部將呂師夔駐守於此,對蒙古軍進行了有效防禦。從此,盤石城名聲大振。
元代以後,有人在寨上建曇華寺。由於寨上風光奇異,漸被私人占有。清雍正、乾隆年間,分屬譚、柳二姓,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徐懷安購是。道光中,於寨上偏北方建塗氏宗祠。同治後,大力擴修寨牆,整修寨門,增設槍眼、炮洞。同時,選擇低洼處修築塘庫數座,修建房屋數百間,將涂姓人家全部遷至寨上居住,將寨建成一座堅如磐石的軍事要塞,在全縣246座寨堡中,以其雄、險、奇而備受人稱讚。

歷史文化

自古以來,文人黑客多有提詠唱和,“橫看成嶺側成峰,拔地危峰萬仞雄。西蜀地形天下險,青天削出玉芙蓉。”生動再現了這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寨”的雄姿。盤石城城門選用質堅石料細鑿而成,門眉鐫刻有“光緒二十六年,師匠張光華丙午年桂月立”字樣。門外危岩絕壁之是,斗大的顏體“盤石城”三個字筆力遒勁,厚重古樸。方誌云:“盤石城者,夔門之砥柱,東川之保障也。”原來在南宋時,蒙軍大舉南侵,名將余壬介帥蜀,派遣呂師夔分兵屯札於此,扼守入川要衝,盤石城即建於此時。明末義軍過此久攻來下,古城一時聲名大噪。“岷沱天險絕天下,千年已有盤石城。”這古老的金城湯池,飽經歷史的風雨,依然沉默著,懷想往昔的風采。

地理形狀

城內中心地帶一對高大的石獅張牙怒吼,古樸逼真,鬃毛、獅尾、脯乳雕刻精美,石基上圖案樸拙不失精妙,可惜嘴唇在“破四舊”時被砸損。此處原是塗氏宗祠,共有三進,為台階式建築。從一涂姓老人處查得家譜,得知塗族一支於明末清初自湖南濮圻遷徙於此,乾隆年間,豪紳塗懷安購得此寶地。其後為“聚族而居設兵防寇”而大興土木,據宋塞形制拓修而成。清末民初,名儒塗鳳書始建祠堂,並修家譜。張作霖、閻錫山、程德全等人均留有題序。
古城有後門兩道,形制與前門相同。走出後門,只見危岩更加險絕,陡壁寸草不生。絕頂之上,一覽眾山渺小。遠山灰黛一線滾滾江流,煙波浩森,令人陡感天地之寥闊,歷史之浩茫。城下雲陽新縣城高樓與綠樹相映,大街上車來人往,一派繁榮景象,喚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雄偉壯觀的盤石城現已成為人們的記憶,代之而起的將是歷史遺存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山頂旅遊勝地。
雲陽盤石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