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泉寺

雲泉寺

雲泉寺位於賜兒山中。在河北張家口市區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賜兒山,山峰秀麗,風景如畫。在山腰深處有古雲泉寺,它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有600餘年。所以叫雲泉寺,是取“白雲深處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處的寺廟。上部為道,下部為佛。寺內有子孫娘娘殿,舊時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廟會,來此登山焚香祈求 “賜兒” 的人絡繹不絕。故稱此山為“賜兒山”。賜兒山雲泉寺的山水景觀,吸引了眾多的佳賓遊客,令遊覽者驚嘆不已。

基本介紹

概述,歷史,建築,旅遊貼士,交通,景點美食,臨近景點,

概述

張家口市區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賜兒山,山峰秀麗,風景如畫。在山腰深處有古雲泉寺,它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今已有600餘年。遠望賜兒山,峭壁如削,萬木崢嶸,亭台樓閣。 參差錯落。在寺院中部,有古柳二株盤抱而生,高12-13米,粗30-40圍,相傳為明代所栽,奇怪的是向東橫臥的一株主幹中空,腹內長出一株松樹,柳絲梟娜,松枝蒼勁,形伴影隨,相映成趣。 尤為奇觀的是寺的西崖下,排列三個古洞,僅距咫尺,景觀迥異。右為水洞,洞口刻有“劈開雙玉峽,雲山一碧泉”,雅稱“噴玉”,洞中泉水清清,數九陲冬也不結冰。左為冰洞,洞口楹聯曰:“靈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壺”,洞內四季結冰,晶瑩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中間是風洞,一年四季冷風嗖嗖,有物置於洞口即被疾風吸入。
雲泉寺
雲泉寺
賜兒山,峭壁如削,萬木崢嶸,亭台樓閣,參差錯落。到達雲泉寺的蜿蜒山路有三道平台,第一道平台有六角亭一座,有大雄寶殿和南大殿;第二道為望亭;第三道是雲泉寺山門,山門也稱天王殿。山門之外原有教稼亭,壁上有民間巧匠畫的五穀之神后稷,教人不忘耕稼。稍上是教化堂,壁上畫有伏義軒轅,意在告誡後人勤於勞作,時時不忘自己為炎黃子孫。山門前有石獅鎮守,旗桿矗立。山門內側是龍王殿、真武殿、藏經殿中釋迦佛祖合掌閉目,南海觀音揮灑拂塵,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山路沿途有“萬松”,再上有“矗霄亭”,翼然臨於絕頂,登山鳥瞰,張家口市區盡收眼底。賜兒山雲泉寺的山水景觀,吸引了眾多的佳賓遊客,令遊覽者驚嘆不已。峭壁上,留下不少遊人、名士的詩句和題刻。相傳,1923年冬,康有為偕弟子陳重遠從吳中來張家口,前往賜兒山雲泉寺遊覽,深為“山川縞素、天地一白”而感嘆,遂作《霧雪登雲泉寺》,詩曰:“山縣關城早,天寒日暮愁。夕暉千白雪,吾愛雲泉寺。日出松石上,詩清情復幽。後人今不見,應共憶斯游。”康有為遊興猶濃,便沿石磴道登上山巔,俯視張家口全景,吟出“行行積雪裡,漸入浮雲端;前路青天近,冷冷詩骨寒”的詩句。在遊了西山崖下的風洞、水洞和冰洞之後,又揮毫寫下“崖石青天裡,懸洞堪稱奇。仙人原有宅,醉語也成詩。凝靜聽崩雪,山空聞折枝。平明出谷口,險盡尚驚疑。 ”
雲泉寺全景雲泉寺全景
雲泉寺摩崖石刻雲泉寺摩崖石刻

歷史

在山腰深處有古雲泉寺,它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餘年。
所以叫雲泉寺,是取“白雲深處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處的寺廟。寺內有子孫娘娘殿,上部為道,下部為佛。賜兒山雲泉寺歷經600多年滄桑,經明、清、中華民國,特別是解放後,張家口市人民政府撥專款多次維修,廣植樹木,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天,桃花、杏花,競相開放;夏天,綠色濃郁,百花爭妍;秋天,漫山金黃,分外壯觀;冬天,銀裝素裹,寧靜潔白。以其“雲在泉上飛,泉在雲間流”的自然風光和佛道並舉的文化特色,迎接越來越多的遊人觀光。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雲泉禪寺修擴建工程於2010年9月竣工。整個寺院渾然一體,隨山就勢的五個平台,層次分明、一台高於一台;一台擴於一台。高低錯落有致,形成天然雕飾與人文設計相諧互補、相得益彰。依山而建,用地西南高、東北低。由山門起為寺院的四平台為新建殿堂,共分東、西、中三跨院落,東西兩跨為生活區,中跨為禮佛區,經觀音殿至萬佛殿而後到達雲泉寺舊廟宇。
雲泉禪寺山門、鐘鼓樓和刻在山門下摩崖上,由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題寫的“塞外佛教第一寺”幾個大字耀然眼前。拾階而上可見石獅鎮守的山門和位於山門兩側的鐘鼓樓。山門殿內面貌雄偉、滿臉忿怒,頭戴寶冠、體魄雄壯、上身裸露、肌肉飽滿、兩腳張開的哼、哈二將神分立山門兩側,形象逼真、猙獰恐怖。
穿山門而過,是為了讓後人銘記雲泉寺開山祖師清月長老的“清月道場”四個摩崖石刻大字顯現眼前。
上到第二平台便是天王殿、殿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單腿微坐在中間的彌勒佛笑容滿面、長耳垂肩、圓圓大肚、袒胸露腹、憨厚蠢笨的容態,展示了彌勒文化包容、歡喜、慈悲、自在的精神理念。彌勒菩薩像後供奉著韋馱護法菩薩。兩旁是四大天王塑像,東方持國天王,蹙眉怒目,面向前方,手持琵琶,筋肌突暴,氣勢逼人;南方增長天王,身赤紫色,臉顯忿怒。身穿甲冑,手持寶劍,雄風偉岸;西方廣目天王身穿甲冑,一手拿珠,一手纏龍。氣概非凡;北方多聞天王,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腳踏夜叉,威武雄健。
過了天王殿,“同根、同祖、同道、同源”八個大字雋刻在第三平台的摩崖上。提示著雲泉禪寺是道源長老中興的祖庭,展示了台海兩岸佛教同根、同祖、同道、同源的本性。
第三個平台是大悲殿,殿中千手觀音菩薩財童子和小龍女的陪同下矗立正中,觀音菩薩表情靜穆仁慈、神態端莊。千手觀音表示無量之圓滿、大慈悲的無量廣大、智慧,圓滿無礙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隨眾生之機,相應五部五種法,而滿足一切願求之意。千手表示法力無邊,可以拯救眾生於危難。千眼表示智慧無窮,可以普觀世界,明察秋毫。金光閃閃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令人莫不嘆為觀止。
大悲殿的後面是第四平台。在這個平台的兩側台階的正中雕刻著由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題寫的:“光壽無量”四個大字。如來智慧德相即“無量光壽”揭示著每個人皆有如來本相,都有佛性,原本就是佛。但人們的本性--佛性,被五欲六塵所迷惑,失去了自我。念阿彌陀佛即念本覺。念佛成佛,念覺得覺。通往“光壽無量”的捷徑就是念阿彌陀佛。
上到平台上即是“大雄寶殿”。殿內並排供奉著五方佛;居中的是毗盧遮那佛,靠正中左側第一位是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右側靠中一位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左側最外是東方香積世界阿閥佛,右側外是北方蓮花世界微妙聲佛。在殿內的四壁還供奉著14800尊佛,該殿也叫“萬佛殿”。
大雄寶殿又稱佛寶殿、正殿、大殿。是全寺主體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之處。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細深悲稱大雄,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攝伏群魔;寶者,乃佛、法、僧三寶,皆歸此殿傳持正法,佛之威力,雄鎮大千。
而後就可沿著台階步入舊廟區。在這方圓之地形成了三個天然奇洞,冰洞、風洞、水洞,坐落在寺院的西崖下自南向北一字排列,三洞相距咫尺,景觀迥異。其洞口各有對聯一副,分別為“傍山冬日液,側水夏天凝”,“劈開雙玉峽,雲山一碧泉”,“靈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壺”。冰洞洞深3米,洞頂有極強的空氣對流層,岩石的某些成分猶如冷凝劑,當洞底泉水湧出後,無論冬夏即被凍成冰塊。因而,洞內四季結冰,晶瑩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風洞一年四季冷風嗖嗖,其成因是上下潛蝕洞通過裂隙自然貫通、形成空氣對流,從而風起不息。傳說若將物置於洞口即被疾風吸入。水洞洞深2米,屬天然潛蝕洞,洞內泉水清澈甘甜,數九隆冬也不結冰。相傳,張果老曾路過此處,飲用此泉水,便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旅遊貼士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廟會之際,民間不育之婦,紛紛登山祈禱,以求“賜兒”。
雲泉寺雲泉寺

交通

雲泉寺所在的賜兒山就在市區邊上,展覽館經北關街向西到賜兒山大概十來分鐘的車程,10元就可以解決問題,市內公交從太平橋乘9路車可達。
雲泉寺雲泉寺

景點美食

地方風味小吃“一窩絲”、“油炸羔”、“山藥魚”、“手把羊肉”等,會使您大飽口福。比較有名的還有柴溝堡燻肉、炒攸面、圪渣餅等等。
飲食也接近東北和內蒙口味,燻肉、口蘑是到張家口必定要品嘗的美食,在壩上草原喝著馬奶酒、吃著烤全羊,會讓你誤以為已置身遼闊的蒙古草原。
據傳說,庚子年間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西逃時,駐足柴溝堡,品嘗燻肉,稱其為精美的佳肴。

臨近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