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蓮法師

證蓮法師(1893—1967)現代僧人,號密源,俗姓吳,9歲依果宏和尚出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證蓮法師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67
  • 職業:現代僧人
簡介,受戒導學,弘法育才,施藥濟世,赴台傳法,

簡介

證蓮法師(1893—1967)現代僧人。號密源,俗姓吳,9歲依果宏和尚出家。宣統二年(1910)受具於寶華山隆昌寺,並於寺習律安居4年。後參學於焦山定慧寺、受學於常州天寧寺冶開禪師座下,於1925年受禪師法,為南嶽懷讓下第47世,並任天寧寺監院之職,1932年升任住持,並將學戒堂改為天寧佛學院。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師護天寧寺刻經處之經版甚力,並於寺創佛教醫院。後受聘為寧遠蓮社住持,並任導師,集眾念佛、弘揚淨土,成為淨土宗道場。1949年至香港,兩年後遷錫台灣,築竹林精舍於高雄以作居止之所。前後應台省各道場之請,授在家五戒、菩薩戒及千佛大戒多次,戒子遍海內外。

受戒導學

證蓮法師,法名密源,別號證蓮,俗家姓吳,江蘇省鎮江人,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歲次癸巳八月十七日生。父榮富公,母蔣氏,世業及幼年環境不詳。光緒二十七年,證蓮九歲,宿世善根頓發,慕道心切,一心想出家,父母無奈應允,送他到本邑南郊登雲寺,依果宏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做了一名驅烏沙彌。證蓮在登雲寺依師讀書,背誦五堂功課、學習佛門儀軌。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年),證蓮年十九歲,對於佛門各種儀軌學習完成,乃往金陵寶華山隆昌寺求受具足大戒。圓戒後在山上安居四夏,專研律儀,他以戒為三學之基礎,菩提之根本也。
一九一四年,證蓮離開隆昌寺,往鎮江焦山定慧寺參學。他在定慧寺一住六年,由清眾而擔任執事,任事期間,戒行精嚴,忠於職守。一九一九年,定慧寺傳戒,證蓮受任為引禮師。戒期圓滿,接任糾察,他器度方正,處事公允,深為常住敬畏,亦為方丈德峻、監院吉堂二位長老所器重。
常州的天寧寺本為江南巨剎,退居方丈冶開禪師,為當代禪宗巨匠,各方景仰。天寧寺是江南有名的四大叢林之一,亦是千年古剎。遠在唐代貞觀、永徽年間,金陵牛頭山的法融禪師,以山中僧侶乏糧,下山募化。天寧寺於宋代以後,屢有興廢及重建,清季鹹同年間,太平天國之亂,寺院大半毀於兵燹。光緒一八九六年,方丈善淨老和尚示寂,冶開清鎔禪師繼任住持,發願重修,慘澹經營,重建後的天寧寺,殿宇嵯峨,僧舍連雲,較以前更為壯觀。天寧寺位於江蘇武進縣──即俗稱常州的通吳門外,寺院占地一百三十畝,前後殿堂閣寮等四百九十七楹,常住眾一千七百餘人,寺田逾萬畝,是江南巨剎。而證蓮法師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八年這段時間內,成為天寧寺的方丈。
證蓮仰慕冶公道風,特往親近,任禪堂悅眾。一九二〇年,為常州天寧寺六十年一度的傳戒大典,證蓮參與籌備,他治事才能於此發揮,策劃得井然有序,頗得住持惟寬尊宿的垂青,戒期圓滿,命證蓮住持天寧寺學戒堂。他集中全付精神,訓導新戒後學,數年之間,成績斐然,遐邇馳名;由於歷年功行卓著,一九二五年,惟寬尊宿為他傳法授記,為南嶽派下第四十七世,並任為監院之職。
證蓮法師接任監院後,綜理全寺事務,於內務外交之餘,並注意到推動社會福利事業。一九二七年,他於天寧寺東側的王祥廟,創辦了一所天寧私立高級國小。王祥廟在常州東郊,面積很大,教室樓房上下兩層,房屋數十間,作為教室及辦公之用,學校經費全由天寧常住負擔,嘉惠鄉民,受到地方人士的稱道。

弘法育才

一九三二年,惟寬老和尚自丈席退居,證蓮法師奉惟老命繼任天寧寺住持。天寧寺一向以坐禪稱著,住持之職,惟領眾禪誦,證師繼位,更以禪學教誨大眾,對諸禪子頗多啟發。同時天寧寺本有戒學堂之設,至此證師把戒學堂改名為天寧佛學院,更為之訂立規章,除學戒外,且側重於教理之研究。並聘請名師充任教授,講學論道,培育僧材。他並命原學戒堂結業的敏智法師,負笈湖北武昌,入太虛大師創辦的“世界佛學苑圖書館研究部”(即武昌佛學院舊址)深造。敏智在世苑研究三年,一九三六年自研究部畢業,回到天寧寺。證師命敏智接任天寧佛學院院長。並為敏智及耀海、維岳、照寬、戒德、佛聲等六人傳法授記,同為南嶽派下第四十八世。
證蓮法師繼住天寧寺後,未幾受地方士紳的邀請,兼任馬跡山祥符寺住持。他在馬跡山開闢農場,僱工種植,以充道糧。到一九三七年七月,日寇侵華戰爭爆發,八年抗戰開始。繼之戰事南移,上海保衛戰爆發。證師考慮佛學院將受日寇侵略的影響,乃將佛學院遷到馬跡山祥符寺上課。
天寧寺早在光緒年間冶開禪師任丈席時代,冶老的剃度弟子行實法師,未出家前是無錫庠生,精於版本之學,金陵刻經處的楊仁山居士,聘請行實代刻經處監刻校對。後來行實請之於冶老,謂楊仁山居士年高,獨力刻印全藏,力恐不繼,請冶老允許天寧寺也分擔一部分刻經工作,俾全藏早日告成。這時冶老的弟子惟寬、應慈在側,也都贊成此議,以此天寧寺乃設定了“毗陵刻經處”,刻印佛經。刻經處成立數十年,積有數萬片經板,刻來不易。證師為保護文化遺產,他親自督運,把經版也運到馬跡山下院保存。

施藥濟世

一九三八年,京滬淪陷,在日寇占領下,農村破產,盜賊四起,某日,一群土匪闖入天寧寺,找住持“借糧”,證蓮法師在丈室端坐,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匪眾數過其門,竟不入內,是亦奇矣。江南各縣,相繼為日寇占領,道路阻塞,四鄉租谷顆粒難收。時常住眾七百餘人,食指浩繁,未來如何安眾,證師深為憂心,他於無可奈何中,將住持職位交由法弟欽峰接任,他自己隻身走上海,籌辟經濟來源,以備接濟。一九四一年,他在上海租界內的太滄路,購得一處私人住宅,改修為弘化道場,命名曰莊嚴寺。以社會之需要,擴展法務,以經懺佛事收入,轉匯於天寧常住,作為安僧辦道之用。二、三年後,他目睹淪陷區同胞,生活日艱,難得溫飽。而貧苦無依者,一日生起病來,簡直沒有生還之望。他本著佛家四無量心的胸襟,創設了一所天寧佛教醫院,聘請名醫丁志中等負責診療業務,施醫舍藥,活人無算。
日寇侵略失敗投降後,一九四七年,滬上富商江上達、陳葆初二居士,為了紀念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的江蘇督軍程德全、江蘇省長陳陶遺,及實業家張季直、應德閎諸先賢,於蘇州盤門大街建築了一座紀念堂,禮請證蓮和尚前去主持。證師到蘇州察看,覺得紀念堂屋宇寬敞,堪供僧徒修行,乃商之於江、陳二居士,把紀念堂更名為“寧遠蓮社”。江、陳二居士乃將紀念堂布施給天寧寺,成為天寧寺下院,證師出任住持及導師,集眾念佛,遂成為一所淨土清修的道場。

赴台傳法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延及江南、京滬動盪不安,證蓮法師已年近花甲,不得已捨棄祖庭及上海、蘇州道場,避亂香港。在香港居留期間,同時申請入境台灣手續,獲準之後,於一九五一年冬由香港抵達台灣,證老年為六十初度。他初寓新北投居士林暖暖金山院,年余之後,眼見短時期內返回大陸無望,不得不作久居之計。乃於一九五三年初,在台北縣新店市購得山坡地一塊,興建竹林精舍,安僧辦道。這時他的法嗣戒德、佛聲隨侍左右,山居寂廖,師弟同甘共苦,經聲佛號,彌散於山林之間。
證蓮老和尚抵台未久,一九五二年初春,創辦台中佛教蓮社的李炳南老居士,禮請證老於蓮社傳授在家五戒,受戒居士數百人,首開傳授在家戒之濫觴。接著於一九五三年元月十五日,受請參加了台南的大仙寺傳戒。大仙寺傳戒,是日寇投降台灣光復後的首次傳戒,具有特殊的意義。除了得戒阿闍黎是大仙寺住持開參和尚外,受請的幾位都是大陸來台的尊宿,如說戒阿闍黎是鎮江焦山定慧寺方丈智光老和尚。羯磨阿闍黎是鎮江金山江天寺方丈太滄老和尚。教授阿闍黎是察哈爾賜兒山雲泉寺道源老和尚。尊證阿闍黎就是證蓮老和尚。這以後,台灣各地弘傳戒法,都請證蓮法師任三師或七證,如一九五五年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傳戒,一九五八年台中寶覺寺傳戒,一九六五年苗栗法雲寺傳戒等等。
證蓮法師一向虛懷若谷,不慕虛位,一九五五年春,基隆靈泉寺傳戒,住持德融和尚禮請證老為得戒和尚,而證老轉懇智光長老為得戒和尚,自己願任羯磨,並且全力襄助,其胸襟之恢宏,於此可見。證老在台灣曾擔任中國佛教會理監事等職務,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台灣召開的“世界華僧會議”,選證老為主席團主席。這次會議其間矛盾頗多,證老為顧全大局,隨緣參與,不以年老位尊而峻拒。
一九六六年三月,證老罹患中風,入台北榮民總醫院治療月余,病情好轉,回竹林精舍休養。秋冬之際,已可扶杖而行,終以年老體弱,農曆年底復患氣喘,醫藥失靈,於一九六七年二月六日──丙午歲十二月二十七日溘然長逝,世壽七十五歲,僧臘六十六,戒臘五十七。越三日入缸,肢體柔軟,面容怡悅如入禪定。
證蓮法師有披剃弟子二人,曰復奘、大奘。嗣法門人六人,耀海、維岳、照寬,三人陷大陸。戒德、佛聲,在台隨侍。敏智在天寧寺住持任內,一九四九年避亂香港,結茅山居,創設內明書院,培育尼眾。後來與弘法寺洗塵法師合作,遷內明書院於弘法寺,從學者百數十人。於戰亂時代,顛沛流離之際而不忘教化,證蓮老和尚尚可謂有後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