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傳

雨果傳

這部《雨果傳》是專家為普通教師和學生撰寫的讀物。全書以簡明的風格,翔實的材料,緊扣雨果的一生和他的創作道路,細緻研究各個階段的每一部重要作品,尤其對作品的發生,在同時代的意義,都有詳細的分析,而這正是我國雨果研究力不從心的方面。《雨果傳》是一部篇幅不大而信息量很大的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雨果傳
  • 作者:安德烈·莫洛
  • 譯者:周國珍等
  • ISBN:9787533910457
  • 頁數: 710頁
基本信息,前言,作者簡介,目錄,書海領航,內容梗概,出生,父母,寄宿學校,愛清,新婚,浪漫派沙龍,巴黎聖母院,私情,二月革命,悲慘世界,回歸巴黎,辭世,評價,

基本信息

雨果傳雨果傳
定價: 29.5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1998.3

前言

人們最先認識的是雨果流傳世界的文學名著,最熟悉的是有口皆碑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為什麼雨果逝世後,法國政府為他舉行百萬人參加的國葬。為什麼雨果逝世一百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一九八五年為“雨果年”為什麼雨果受到歷史僅僅保留給拿破崙的殊榮,成為法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歷史偉人,兩座歷史高峰。要理解和認識這些,就不能僅僅閱讀雨果的文學名作,還要了解他偉大,天才,豐富的一生。《雨果傳》中走出來的雨果形象,從詩壇走進舞台,從文學走進歷史。天才雨果一生寫下的最精彩的一部小說,就是他自己的一生。《雨果傳》精彩地記錄了雨果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一生——一個偉大崇高的雨果,一個喜怒哀樂的雨果,一個天才的雨果,一個活生生的雨果,“沉浸在雨果之中,就象沉浸在大海之中。”《雨果傳》熔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文筆於一爐,既有豐富的史料,明晰的分析,又見機智老練的運筆,結構嚴謹,既有極高的學術性,又有極高的文學性,是一部難得的雅俗共賞的優秀名人傳記。

作者簡介

安德烈·莫洛亞(一譯:安德烈·莫羅阿)(1885—1967)為法國兩次大戰之間登上文壇的重要作家。出生於工廠主家庭,早年省在該廠主持廠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服役,奉派至蘇格蘭第九師,擔任英軍與法國炮隊之間的翻譯聯絡官。其時根據軍旅生活所見所聞,寫成《布朗勃爾上校的沉默》(1918)一書,一舉成名。戰後離開工廠,潛心文學創作,長篇小說方面,著有《非神非獸》(1919),《貝爾納·蓋斯奈》(1926),《氛圍》(1928),《家庭圈子》(1932),《幸福的本能》(1934),《樂土》(1945)及《九月的玫瑰》(1956)。另外,還出有短篇小說集《栗樹下的晚餐》(1951)和《鋼琴獨奏曲》(1960 )。

目錄

中譯本序
引言
第一部分 征服者
第一章 青少年時期(1802-1819)
第二章 見習文學家(1819-1827)
第三章 “最強有力的浪漫主義腦袋”(1827-1831)
第二部分 成功者
第四章 文學界的拿破崙——從“響亮的回聲”到《詩人的職責》(1831-1840)
第五章 法蘭西世卿。史詩的覺醒(1840-1851)
雨果雨果
第三部分 流亡者
第六章 反抗(1851-1853)
第七章 沉思者(1853-1855)
第八章 先知。過往的史詩和永恆的史詩(1855-1859)
第九章 使徒。今天的史詩(1859-1862)
第十章 大海。牧歌和史詩(1862-1870)
第四部分 永存者
第十一章 仲裁者。今天的史詩和昨天的史詩(1870-1877)
第十二章 偶像(1877-1885)
結論 維克多·雨果的天才
參考文獻提要
雨果生平和創作年表

書海領航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19世紀最傑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動家。他以《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文學名著蜚聲世界文壇,然而他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文學界。在法國19世紀的幾次大革命中,他都是倍受人民愛戴的領導者。1885年,雨果逝世後,法國政府為他舉行國葬,有200萬人自發參加葬禮,人們都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當時的盛況。在法國歷史上,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紀念,又得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家中唯一的一個。直至當代,雨果仍是人們所共同敬仰的人物。1952年,在雨果誕辰15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宣布他為該年全世界紀念的四大名人之一。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定該年為“雨果年”。雨果的聲譽幾乎遍及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維克多·雨果活了83年,差不多經歷了整個19世紀。他的一生極富浪漫色彩和戰鬥氣息。法國當代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寫的《雨果傳》,為我們勾勒出了這位名人的全貌。它不但詳細地介紹了雨果在各個時期的文學創作活動,而且還用大量的筆墨描繪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糾葛,以及他從保王派向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民主主義者和共和派轉變的政治歷程。讀者仿佛置身於19世紀法國的風雲變幻之中,與雨果一道出入各階層社會,由此體味到雨果激烈的內心情感,並對他本人有了更為真切的認識。
本書作者安德烈·莫洛亞是法國當代負有盛名的傳記作家。他把小說和史實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的傳記,如《雪萊傳》、《夏多布里昂傳》、《巴爾扎克傳》等等。而《雨果傳》是他自認為最難寫的卻又是最成功的一部傳記。在當代多如牛毛的雨果傳記中,莫洛亞的作品一枝獨秀,最為引人注目。這部傳記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它剛剛問世不久、就贏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法蘭西學院院士昂里奧讀完這部《雨果傳》,大為感嘆:“感謝莫洛亞,我8天以來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象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對於雨果的研究者來講,書本如此翔實的背景材料實不可多得;即便是一般讀者,也會被它強烈的情節性所吸引。所以說,這部《雨果傳》堪稱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

內容梗概

出生

公元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來到了人世。父親萊奧波德·雨果是法國大革命當中的一個軍官,母親索菲·特雷布謝是個船長的女兒。雨果剛生下來時非常孱弱,頭大身小,哭聲微弱,助產士都以為他活不了。可是由於索菲的固執,小維克多·雨果竟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他又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都特別愛護和照顧他。
雨果雨果

父母

雨果的父親由於常年在外征戰,不免沾花惹草;而母親索菲在巴黎時,又同自己年輕時的密友拉奧里產生了不一般的友情。他們夫妻之間的隔閡日益加深。終於在1814年,兩個人的感情完全破裂了。索菲提出分居,而萊奧波德乾脆要離婚。他利用父權,把孩子們帶出家門,並以加強管教為名,把他們送進了科爾迪耶和德科特寄宿學校。還囑咐監護人絕對禁止孩子們與母親見面。

寄宿學校

維克多和哥哥們住進了陰森冰冷的學校。但他早先被母親培養起來的對詩歌的濃厚興趣並沒有減弱,相反卻變得更加強烈。他利用學習之餘寫了大量相當有水平的詩作。1817年元旦,15歲的維克多參加了法蘭西學院舉行的詩歌競賽,竟取得了第9名。這位神童開始在詩壇初嶄頭角,他寫的詩連續3次得獎,並因此被聘為巴黎大學土魯斯學院的年輕院士。連當時頗富盛名的大詩人夏多布里昂都對維克多刮目相看了。

愛清

就在母親患肺炎養病期間,維克多開始了對阿黛爾小姐的初戀。阿黛爾是雨果家的朋友富謝夫婦的乾金,很早就指腹為婚,許給了維克多。維克多從半囚禁性質的寄宿學校畢業後。又見到了思念已久的心上人。兩個人偷偷幽會,並且私訂了終身。這件事終於被維克多的母親知道了,她表示堅決的反對,因為她認為維克多的前程遠大,不應該這么早就受到家庭的羈絆。

新婚

1821年6月,維克多的生性堅強的母親離開了人世。母親的死使維克多傷心萬分,但他並未因此就放棄對阿黛爾的追求。在最終徵得富謝先生及父親的同意之後,維克多於1822年10月與阿黛爾正式結為了夫婦。不過,新婚燕爾的雨果在文學創作上絲毫沒有鬆懈,他先後寫出詩集《頌詩及其他》和小說《冰島魔王》。國王路易十八對雨果非常賞識,決定給他每年2000法郎的薪金,這樣,雨果就不用為生計問題發愁了。

浪漫派沙龍

雨果成了浪漫派沙龍的常客,他經常在沙龍里給朋友朗誦自己的作品。1827年,雨果創作了正劇《克倫威爾》,寫的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領袖克倫威爾的事跡。為了表明自己的浪漫主義主張,雨果又寫了一篇很長的序文。《克倫威爾序》成了浪漫主義者的綱領和旗幟,它引發了當時法國浪漫派與古典派的大論戰。不久,雨果著名的詩劇《艾那尼》在法蘭西劇院公演。這部作品招致了古典派的謾罵和攻擊,但浪漫派全力維護它,兩派在詩劇演出開始時竟然大打出手。但令人驚奇的是,戲越演到後面嘈雜聲越小,因為大家都被感傷的劇情深深震撼了,《艾那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連演四五十場依然場場爆滿。

巴黎聖母院

1830年,巴黎人民被“七月革命”的隆隆炮火聲驚擾得坐立不安。但雨果卻閉門不出,埋頭趕寫《巴黎聖母院》的初稿。經過1年時間的努力,這部長篇巨著終於出版了。它立即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人們將其譽為“莎士比亞式的作品”、“中世紀的史詩”,各種讚揚鋪天蓋地而來。
1840年,雨果終於通過競選,當上了他夢寐以求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但是緊接著雨果就受到了創作和家庭上的雙重打擊:他為自己的情人——演員朱麗葉所寫的《城堡衛戍官》徹底演砸了;而他的長女萊奧波特蒂娜在和丈夫度周末時,不幸落水雙雙遇難。愛女的死在雨果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癒合的傷口。

私情

1844年,雨果榮任法蘭西學院院長。他和一個比他小18歲的少婦萊奧尼關係密切,不久他們就被萊奧尼懷恨在心的丈夫雙雙抓獲,把整個巴黎鬧得沸沸揚揚。雨果只得跑到老情人朱麗葉處隱匿起來,在那裡他開始構思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

二月革命

1848年,雨果參加了巴黎人民的“二月革命”,並當選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議會議員。這時,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趁機參加共和國總統的競選,他的甜言蜜語獲得了包括雨果在內的大多數議員的支持,最後執掌了政權。但不久他妄想恢復帝制的野心就暴露出來,雨果由支持波拿巴的右派轉向了左派,他和其他議員們共同商討發動巴黎民眾一塊反對帝制。然而,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波拿巴的軍隊血腥地鎮壓了。

悲慘世界

雨果逃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在流亡期間,他終於完成了已擱置多年的《悲慘世界》。這部小說問世後,收到了空前的社會反響,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談論它。小說主人公冉阿讓、芳汀的命運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雨果也自認為這部小說代表了他創作的巔峰。
歲月無情,雨果已老態龍鐘。然而他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他的思想之源從沒有枯竭過,他的筆還是日行千里。一來到書桌前,雨果就仿佛又擁有了青春活力。他先後完成了《威廉·莎士比亞》、《海上勞工》等著作。在此期間,他始終摯愛著的妻子阿黛爾因心臟病離他而去了。雨果回憶起往日與阿黛爾的親情,傷心得五臟俱焚。

回歸巴黎

1870年,闊別祖國多年的雨果終於又回到了巴黎。不幸的是當時巴黎的市民暴動以及政府軍的鎮壓接連不斷。雨果既不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行動,又無法忍受法國政府的投敵賣國和政府軍對起義者的瘋狂屠殺,他再一次離開了巴黎。在一個寧靜的海島上,雨果正式開始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九三年》的創作。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中,雨果雖然已是髦紫老人,可是仍然一如既往地參加文學界、政界的各類活動,他的激情還是不減當年。

辭世

1885年5月22日,雨果終於辭世而去,法蘭西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19世紀的一顆巨星隕落了,但是他的光輝永遠照亮著整個世界。

評價

作為傳記文學,《雨果傳》具有鮮明的特色,其中最突出的是資料翔實,求證細緻。作者不僅認真研究雨果本人的檔案、日記和手稿,而且多方查找雨果親友的書信、日記和著述,不僅仔細參閱雨果生前的有關報刊書籍,而且廣泛吸收當代雨果學專家的科研成果;然後,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再著手將雨果“一生的事跡加以整理”,描繪出雨果的生活歷程。透過這種描繪,讀者可以真切地理解這位詩人何以會在政治信仰上從一個正統主義者變為波拿巴主義者,後來又成了不屈不撓的共和主義鬥士;何以會在哲學思想上從信奉天主教過渡到主張泛神論,最後又不遺餘力地宣揚人道主義;何以會在文學創作上從古典主義的“文學保守者”變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最後又卓有成效地轉向現實主義。
《雨果傳》在描繪雨果形象的同時,特別注意勾畫雨果生活的時代輪廓,努力將詩人的思想發展和文學活動與歷史事件和社會風尚結合起來。書中有幾處發人深思的描繪:一八三0年,當雨果根據社會矛盾的發展掀起抗擊偽古典主義的《歐那尼》之戰時,能夠一呼百應,從者如流,取得了浪漫主義戲劇的決定性勝利;一八四三年,雨果費盡心思寫了劇本《城堡里的伯爵》,“竭力想使它具有史詩般的崇高風格”,可是,這時的觀眾已經對誇張的浪漫主義感到厭倦,興趣轉向反映生活本來面目的現實主義,因此,儘管詩人有心發動第二次“《歐那尼》之戰”,儘管劇本寫得優美動人,結果卻應者寥寥,慘遭失敗,使《城堡里的伯爵》變成了“浪漫主義戲劇的‘滑鐵盧’”。然而,到了一八六七年,階級鬥爭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卻又使《歐那尼》的上演獲得了出乎雨果意料的成功。總而言之,莫洛阿筆下的雨果不是神,而是時代的產兒。
《雨果傳》描繪的生活畫面豐富多彩,十分廣闊:家庭出身和幼年環境,愛情甘苦和交遊得失,政治鬥爭和文學活動,濟貧救困和占星問卜,總之,詩人所經歷的各種生活都得到了生動、細緻的描繪。而且,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畫面不是雜亂無章的現象羅列,它們全都導向一個中心——加深對雨果的理解。比如,作者在描述雨果出身的家庭關係時,交待了青年詩人從正統主義者轉變為波拿巴主義者的來龍去脈,透露了雨果愛用“兄弟鬩牆”作為戲劇題材的箇中奧秘;在記述雨果幼年隨父僑居西班牙的經歷時,探索了詩人藝術趣味的形成過程,揭示了雨果作品常以西班牙為背景的心理原因。如果說,時代輪廓的勾畫探明了雨果活動的客觀的社會歷史條件,為讀者創造了一個體現法國十九世紀文學潮流共性的雨果,那么,這種對生活經歷的全面描繪,則概括了雨果成功的各種主觀因素,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生動豐滿、獨具個性的詩人形象。
在法國文學史上,雨果向來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鑒於這種情況,《雨果傳》的作者在介紹詩人的每一部新作時,幾乎總要引證一些觀點不同甚至針鋒相對的評論和反應。同時,儘管作者在《卷首語》中申明“不願對他的詩歌、宗教信仰和創作材料作過多論述”,但是,人們可以看到,莫洛阿不是一個無動於衷的旁觀者,他對這位“天才”的所有作品都作了不乏真知灼見的評價。
《雨果傳》留給讀者的最大缺憾是過於煩冗的愛情描寫。莫洛阿是一位善於剪裁的作家,但是,有時候,他的藝術趣味影響他對傳記材料的選擇和提煉,書中許多無謂的愛情糾葛淹沒了詩人的形象。此外,作者在愛情描寫中流露出來的一些觀點也是十分荒誕的。例如,莫洛阿對詩人的放蕩不羈和縱慾無度時而進行辯護,時而表示欣賞。從全書的愛情描寫來看,作者不是在如實描述歷史的同時從中挖掘出內在的意義,而是以讚賞的態度鋪陳展覽詩人的穢聞逸事。
莫洛阿所作傳記大多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但是,莫洛阿寫傳的方法基本上不脫實證主義,加上思想觀點、藝術趣味、社會環境等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他的傳記也摻雜了不少消極的成份。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介紹了他寫的兩部傳記,一部是《三仲馬》,另一部就是《雨果傳》。曾有人從翻譯的角度對《三仲馬》提出過批評,但是迄今未看到一篇從傳記角度評介這兩部作品的文章。然而,對於廣大讀者來說,這種性質的指導又是必不可少的。願我們的譯者今後在翻譯這類作品時多作一些研究,譯成之後能對讀者有個大致的交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