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傳

雪萊傳

珀西·比西·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譯作雪萊,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雪萊傳
  • 作者:莫洛亞
  • 譯者:鄭其行
  • ISBN: 9787540413774
  • 類別:名人傳記叢書
  • 頁數:268
  •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信息

副標題: 世界名人傳記叢書作者: 莫洛亞
雪萊傳
譯者: 鄭其行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1995
頁數: 268
定價: 10.50
ISBN: 9787540413774

內容簡介

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其一生見識廣泛,不僅是柏拉圖主義者,更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創作的詩歌節奏明快,積極向上。
8歲時雪萊就開始嘗試寫作詩歌,在伊頓的幾年裡,雪萊與其表兄托馬斯合作了詩《流浪的猶太人》並出版了諷刺小說《扎斯特羅奇》。
12歲那年,雪萊進入伊頓公學,在那裡他受到學長及教師的虐待,在當時的學校里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萊並不象一般新生那樣忍氣吞聲,他公然的反抗這些,而這種反抗的個性如火燃盡了他短暫的一生。
1810年,18歲的雪萊進入牛津大學,深受英國自由思想家休謨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響,雪萊習慣性的將他關於上帝、政治和社會等問題的想法寫成小冊子散發給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並詢問他們看後的意見。
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的雪萊被牛津大學開除。雪萊的父親是一位墨守成規的鄉紳,他要求雪萊公開聲明自己與《無神論的必然》毫無關係,而雪萊拒絕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門。被切斷經濟支持的雪萊在兩個妹妹的幫助下過了一段獨居的生活,這一時期,他認識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學,一個小旅店店主的女兒。雪萊與這個十六歲的少女僅見了幾次面,她是可愛的,又是可憐的,當雪萊在威爾斯看到她來信稱自己在家中受父親虐待後便毅然趕回倫敦,帶著這一身世可憐且戀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們在愛丁堡結婚,婚後住在約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國強行合併的愛爾蘭的雪萊攜妻子前往都柏林為了支持愛爾蘭天主教徒的解放事業,在那裡雪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並散發《告愛爾蘭人民書》以及《成立博愛主義者協會倡議書》。在政治熱情的驅使下,此後的一年裡雪萊在英國各地旅行,散發他自由思想的小冊子。同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這首詩富於哲理,抨擊宗教的偽善、封建階級與勞動階級當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萊的祖父逝世,按照當時的長子繼承法當時在經濟上十分貧困的雪萊獲得了一筆年金,但他拒絕獨享,而將所得財產與妹妹分享。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萊較多創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學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游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雪萊後來的作品《朱利安和馬達洛》便是以拜倫與自己作為原型來創作的。同年11月,雪萊的妻子投河自盡,在法庭上,因為是《麥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將兩個孩子教養權判給其岳父,為此,雪萊受到沉重的打擊,就連他最親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於痛苦及憤怒,雪萊寫就《致大法官》和《給威廉·雪萊》。雪萊與瑪麗結婚,為了不致影響到他與瑪麗所生孩子的教養權,雪萊攜家永遠離開英國。
1818年至1819年,雪萊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極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與《麥布女王》相同,無法公開出版,而雪萊最成熟、結構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則被英國的評論家稱為“當代最惡劣的作品,似出於惡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約翰·濟慈逝世,6月,雪萊寫就《阿多尼》來抒發自己對濟慈的悼念之情,並控訴造成濟慈早逝的英國文壇以及當時社會現狀。
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一倖免。按托斯卡納當地法律規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都必須付之一炬,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他們將乳香抹在屍體上,在火中灑鹽。次年1月,雪萊的骨灰被帶回羅馬,葬於一處他生前認為最理想的安息場所。

作者簡介

安德烈·莫洛亞(一譯:安德烈·莫羅阿)(1885—1967)為法國兩次大戰之間登上文壇的重要作家。出生於工廠主家庭,早年省在該廠主持廠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服役,奉派至蘇格蘭第九師,擔任英軍與法國炮隊之間的翻譯聯絡官。其時根據軍旅生活所見所聞,寫成《布朗勃爾上校的沉默》(1918)一書,一舉成名。戰後離開工廠,潛心文學創作,長篇小說方面,著有《非神非獸》(1919),《貝爾納·蓋斯奈》(1926),《氛圍》(1928),《家庭圈子》(1932),《幸福的本能》(1934),《樂土》(1945)及《九月的玫瑰》(1956)。另外,還出有短篇小說集《栗樹下的晚餐》(1951)和《鋼琴獨奏曲》(1960 )。
莫洛亞的文學成就,還特別表現在傳記創作方面。所寫傳記,人物生動,情節有趣,富有小說情趣。在傳記寫法上,有過革新之功,被譽為寫出法國文苑裡最好的幾部傳記。主要作品有《雪萊傳》(1923),《迪斯雷利傳》(1927),《拜倫傳》(1930),《屠格涅夫傳》(1931),《服爾德傳》(1932),《夏朵布里昂傳》(1938),《喬治·桑傳》(1952),《雨果傳》(1954),《三仲馬》(1957),《巴爾扎克傳》等。此外,莫洛亞還是一位出色的歷史學家,著有《英國史》(1937),《美國史》(1943),《法國史》(1947)等多種。關於自己的生平,出有《一個叫“我”的朋友的肖像》(1959)和《回憶錄》(1970)。生前曾刊行一部自選《金集》(1950-1955),計十六卷。
由於多方面的成就和文化界的影響,他於1939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65年國慶,戴高樂總統頒令授予榮譽團一等勳章,表彰他一生在文化藝術方面的貢獻。莫洛亞為法國近代文化名人。他的大量作品屬於法蘭西優秀文化之列,並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他對英國題材致力尤多,在英語世界的影響不亞於在法國本國所受的歡迎,成為增進法國與英美等國了解和友誼的文化使節。他一生筆耕不輟,精進藝事,認為“藝術乃是一種努力,於真實世界之外,創造一個更合乎人性的天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