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眼單視

外界物體在兩眼視網膜相應部位(對應點)所形成的像,經過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融合為一,使人們感覺到不是兩個相互分離的物體,而是一個完整的立體形象,這種功能稱為雙眼視覺或雙眼單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眼單視
  • 性質:單視
  • 屬性:雙眼
  • 使人們感覺到:不是兩個相互分離的物體
形成原因,分級,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影響,產生條件,知覺條件,運動條件,中樞條件,

形成原因

兩眼有相同視覺方向的視網膜成分稱為視網膜對應點,兩眼黃斑部是對應點,其他視網膜成分則各依其與黃斑部的距離結成對應關係,一眼黃斑部鼻側的一點必與另一眼黃斑部顳側等距離的另一點相對應。
視網膜具有向空間投射的固定方向性,也就是依據視網膜不同部位受到外界物體的刺激,而主觀上感覺這個物體的視覺方向在空間一定不變的方位,視網膜黃斑部中心凹的視覺方向代表正前方,在它鼻側的視網膜成分向顳側空間投射,顳側視網膜成分向鼻側空間投射,上方的向下方投射,下方的向上方投射。在此基礎上兩眼視網膜對應成分則有其共同的空間投射方向,因此,一個物體的影象只有同時落在兩眼視網膜的對應點上,傳入大腦時才能被感覺為一個影象,形成雙眼單視。落在非對應點的物象,兩眼將投射到空間不同部位而被感覺成為兩個影象。

分級

第一級

同時視,是指兩眼對物像有同時接受能力,即用同視機檢查,雙眼能同時見到兩個不同而又相關畫面的圖象。

第二級

融合,是指大腦能綜合來自兩眼的相同物像,並在知覺水平上形成一個完整印象的能力。用同視機檢查,雙眼能將大部分相同、小部分不相同的圖象看成為一個圖象。
融合可分為感覺性融合和運動性融合。

第三級

立體視,是指雙眼有三度空間知覺的能力。用同視機檢查,雙眼能將兩個分離的相同的圖象綜合成為一個引起立體感覺的圖象。
黃斑(M)影像筆直向前(M');位於黃斑區右側的點面R的影像,出現於M'的左側空間(L');而位於黃斑區左側的點面L的影像,則出現於M'的右側空間(R')。

影響

眼位異常對雙眼單視的影響
兩眼12條眼外肌間力量的平衡及密切合作是維持雙眼位置與運動、協調並保持雙眼單視的必要條件,一旦失去平衡,就出現眼位偏斜並可引起一系列雙眼視覺功能的變化。
復視
眼位偏斜後,雙眼單視無法保持,同一物像不是落在兩眼視網膜對應點上,而是落在兩個非對應點上,此時物像反映到大腦知覺中樞時成為兩個印象,不能融合為一,產生復視。復視為麻痹性斜視的特徵之一,因為發病較晚,雙眼視覺反射已經牢固建立,突然出現眼位偏斜,復視明顯;共同性斜視,多發生於幼兒,對復視感覺常不能訴述,且復視很快被視覺抑制、弱視與異常視網膜對應所取代,所以患者主覺上常常沒有復視的症狀。
視覺抑制與抑制性弱視
為了避免復視的干擾,在大腦高級中樞可引起主動的抑制。即在兩眼同時注視時,大腦只接受一眼傳來的物象而抑制另一眼的物象,這種情況稱為視覺抑制。如果這種視覺抑制交替出現在兩眼,則兩眼視力並不減低。如果經常以一眼注視,則斜眼(常屬屈光不正度數較大的一眼)的視力即逐漸下降(且不能矯正至0.9),有的可能降至0.1以下,而眼球本身並無器質性變化,這就成為抑制性弱視。
異常視網膜對應
斜視發生後,正常視網膜對應遭到破壞,但時間久了,注視眼的黃斑部與斜視眼斜角相應的視網膜之間,可以建立新的視網膜對應關係,兩眼又取得共同的視覺方向,復視因而消失。這種關係稱為異常視網膜對應。這個改變也是屬於中樞性的。

產生條件

知覺條件

a .雙眼視覺知覺正常或接近。雙眼物象在形狀、大小、明暗、顏色等方面相似,雙眼物象大小差在5%以下。
b.雙眼視網膜具有正常的對應關係。雙眼能同時感知外界物體,並能同時結象在視網膜對應點上,無交替抑制現象。
c. 具有良好的單眼注視力。也就是說,具有單眼的黃斑注視能力,無論眼向哪個方向注視或目標向哪個方向移動,均能使目標不脫離黃斑中心凹。
d.雙眼有共同的視覺方向。雙眼眼球各方向運動正常,運動協調一致,注視近距離物體時,雙眼視軸進行集合,使雙眼接受的物象時刻落在雙眼黃斑中心凹上。
e.雙眼有一定的融合能力。雙眼能將落在視網膜非對應點上的物象,通過感覺性融合和運動性融合調整到黃斑中心凹,即視網膜對應點上。

運動條件

a.雙眼在各個運動方向上保持運動的協調一致,並有一定的運動幅度。
b.雙眼有協調的同向和異向運動,並有一定的運動範圍。
c.注視遠處時,雙眼視線能達到平行。
d.注視近處時,雙眼能與所用的調節協調地行使輻輳與分開。
e.側方運動時,雙眼始終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同時運動。

中樞條件

a.雙眼視野的重疊部分必須足夠大,能使注視目標隨時落在雙眼視野內。
b.大腦的中樞必須發育正常,能正確地接受從視覺及其他感覺器官來的信號,並加以綜合和分析,自主地或發射地通過傳出系統發出神經衝動,以調整眼球的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