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縣(雙峰(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

雙峰縣(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

雙峰(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一般指本詞條

雙峰縣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成立於1951年,以縣境內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而得名。雙峰縣東鄰湘潭縣衡山縣,南接衡陽縣,西毗邵東縣漣源市,北界婁底市、湘鄉市。東西寬61公里,南北長59.2公里。面積1715.14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0.81%。總人口95.8萬人(2015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縣政府駐永豐鎮。

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西高東低,丘陵、平原相間。2015年,雙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9.46億元。名勝古蹟有黃巢山仙神寨永豐橋曾國藩故居蔡和森紀念館等。

雙峰歷史悠久,名人輩出,享有“國藩故里,湘軍搖籃,女傑之鄉”之譽。

2019年4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經過實地檢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雙峰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脫貧摘帽。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交通,經濟與社會發展,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賽龍舟,湘鄉話,文化遺產,名優特產,名人,

歷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湘南縣,今雙峰境域屬隸長沙郡
漢高帝五年(前202),置連道,雙峰境域分屬連道、湘南縣,連道、湘南同屬長沙國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從湘南縣析置湘鄉縣,雙峰境域部分地屬湘鄉,隸荊州零陵郡;部分地屬連道,隸荊州長沙郡。
雙峰縣地理大環境雙峰縣地理大環境
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置衡陽郡,湘鄉、連道皆屬之。
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連道併入湘鄉,雙峰全境屬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湘鄉併入衡山縣,隸湘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從衡山縣析出,復置湘鄉縣,屬潭州長沙郡。
武周王朝(691)御醫劉神威還鄉在湘鄉縣五里牌建立鼎龍嘉園,屬潭州長沙郡。
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湘鄉縣屬楚國長沙府。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湘鄉復屬潭州。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湘鄉民至萬戶升為州,屬湖廣行省潭州路
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潭州路改為天臨路。
雙峰縣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湘鄉州復為縣,屬潭州府3年後,改潭州府為長沙府。
清順治十一年(1654),永豐設湘邵驛站,康熙十八年(1679)撤。
清聖祖康熙三十年(1691),境內牌頭、測水、青石、銅鈴、永豐、茅栗、吳灣、黃田、武障、油榨、界牌設鋪司。鹹豐四年(1854)撤,兩年後復設。
清乾隆三年(1738),縣丞胡澍駐永豐,始建縣丞署。
清宣統三年(1911),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團防局曾惠伯回響武昌起義,率團勇戟縣丞署,縣丞王友義出走芭坪,結束了清廷在永豐的統治。
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的一個團解放永豐。5日,雙峰全境解放。同月,湘鄉縣各區相繼成立中共區委會、區人民政府。雙峰境內三個區機關所在地是:三區永豐鎮、六區金溪大塘、七區青樹坪
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劃出湘鄉縣的三、六、七區正式建立雙峰縣,屬益陽專區,縣城設永豐鎮五里牌。
1952年11月20日,雙峰縣改屬邵陽專區
1977年9月,邵陽地區析為邵陽、漣源兩地區,雙峰縣屬漣源地區
1982年,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雙峰隸屬婁底地區。
1999年7月,婁底地區撤地設市,雙峰隸屬婁底市。雙峰縣轄12個鎮、4個鄉:永豐鎮、三塘鋪鎮、井字鎮、甘棠鎮、花門鎮、走馬街鎮、杏子鋪鎮、青樹坪鎮、洪山殿鎮、梓門橋鎮、蛇形山鎮、鎖石鎮、石牛鄉、印塘鄉、沙塘鄉、荷葉鄉
雙峰縣
2004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
1996年,雙峰縣面積1714平方千米,人口約89.8萬人。轄12個鎮、4個鄉:永豐鎮、三塘鋪鎮、井字鎮、甘棠鎮、花門鎮、走馬街鎮、杏子鋪鎮、青樹坪鎮、洪山殿鎮、梓門橋鎮、蛇形山鎮、鎖石鎮、石牛鄉、印塘鄉、沙塘鄉、荷葉鄉。縣政府駐永豐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雙峰縣常住總人口840626人,其中,永豐鎮88040人,荷葉鎮51405人,井字鎮31906人,梓門橋鎮61235人,杏子鋪鎮66583人,走馬街鎮61869人,蛇形山鎮62017人,洪山殿鎮44234人,甘棠鎮70230人,三塘鋪鎮44793人,青樹坪鎮62109人,花門鎮53995人,鎖石鎮31929人,石牛鄉39060人,沙塘鄉27663人,印塘鄉43558人。
2004年,全縣轄13個鎮、3個鄉:永豐鎮、荷葉鎮、井字鎮、梓門橋鎮、杏子鋪鎮、走馬街鎮、蛇形山鎮、洪山殿鎮、甘棠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石牛鄉、沙塘鄉、印塘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雙峰縣常住總人口854069人,其中,永豐鎮90965人,荷葉鎮47967人,井字鎮32887人,梓門橋鎮61907人,杏子鋪鎮66528人,走馬街鎮64830人,蛇形山鎮60129人,洪山殿鎮43639人,甘棠鎮74134人,三塘鋪鎮38049人,青樹坪鎮63416人,花門鎮57546人,鎖石鎮32089人,石牛鄉43234人,沙塘鄉28777人,印塘鄉37636人,經濟開發區10336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永豐鎮荷葉鎮井字鎮梓門橋鎮杏子鋪鎮走馬街鎮蛇形山鎮洪山殿鎮甘棠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石牛鄉沙塘鄉印塘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峰縣地理坐標東經111°51'43''一112°31'7'',北緯27°12'31"--27°41'51''。東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陽、漣源,北與湘鄉為鄰,縣境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9.2公里,行政轄區總面積17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雙峰縣境域地貌形態呈四周山地崛起、中部崗平相間的立體輪廓,地貌類型呈山地連片、崗丘交錯、平地綿展的組合。四周山丘環繞,中部崗盆寬廣。縣境東部、東南及東北群山連綿起伏,西部為t-U斗的台升地帶,北部丘崗起伏。雙峰縣最高是東部紫雲山的仙女殿,最低點是東北漣、測水匯合處的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周高中低的地形,便於水利工程布局,控制灌溉面積大,為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
地勢地勢
海拔較低,地勢平緩。境內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積占88.2%,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
平原:面積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崗之間。
崗地:面積340.9平方公里,占19.9%,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泥灰岩、泥質灰岩,花崗岩、頁岩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
丘陵:面積484.9平方公里,占28.4%,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沙岩、灰岩、變質岩、花崗岩、頁岩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
山地:面積447.4平方公里,占26.1%,主要分布於東南、東北部,由東南向東北延伸,組成該縣東部的群山地帶。西南部是豬婆大山,東南部是九峰山脈(到衡陽縣)。

氣候

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頻繁,氣溫變化劇烈;夏季暑熱期長,伏旱明顯;前秋乾旱頻繁,後秋天氣多變;冬季嚴寒期短,陰晴少雨天多。雙峰縣年平均氣溫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時,無霜期260至300天。

水文

雙峰縣位於湘資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處,是湘江二、三級支流上游。境內分兩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雲山、白石峰為分水嶺,將流經雙峰縣的漣水測水涓水分為東西兩大水系。全境共有長5公里的河流49條,總長655.6公里。其中漣水水系42條,流域面積1503平方公里,占雙峰縣總面積的87.6%;涓水水系7條,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占雙峰縣總面積的11.85%;其餘0.55%為蒸水水系。縣內主要河流測水,為漣水的一級支流,從青樹坪鎮旺村入境,流經側石橋、湄水橋、永豐、灣頭、街埠頭,於江口匯入漣水,全長105公里,境內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積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億立方米,地表徑流9.11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3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常見的農作物及茶果資源有34科84屬1700多個品種;養殖業動物資源有家畜家禽兩大類100多種:水產養殖資源有60多種;雙峰縣森林資源有128科820餘種,鄉土樹種43科14種,尚存古老、稀有、珍貴樹種20餘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有金屬礦(黃金礦、鉛鋅礦、鎢、鉬礦、銻礦、鈮鉭礦、鐵礦、錳礦、釩礦、銅礦)和非金屬礦(煤礦、石膏礦、黃鐵礦、大理石礦、花崗岩、陶瓷土礦、耐火粘土礦、石灰岩礦、磷礦、鉀長石、重晶石、矽石礦)有27個礦種,99個礦點。儲量位於全省前10位的礦產有:石膏、大理石、黃鐵、煤、耐火粘土、黃鐵礦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雙峰縣總人口840626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如下表
地區
戶籍人口(人)
地區
戶籍人口(人)
永豐鎮
88040
杏子鋪鎮
66583
荷葉鎮
51405
走馬街鎮
61869
井字鎮
31906
蛇形山鎮
62017
甘棠鎮
70230
三塘鋪鎮
44793
梓門橋鎮
61235
洪山殿鎮
44234
青樹坪鎮
62109
花門鎮
53995
鎖石鎮
31929
石牛鄉
39060
沙塘鄉
27663
印塘鄉
43558
2013年末,雙峰縣總人口958727人,其中男性人口499832人,女性人口458895人。全年出生人口11988人,出生率13.85‰,死亡人口5630人,死亡率6.51‰,人口自然增長率7.35‰。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111.8:100。年末雙峰縣農業人口842536人,非農人口116191人;常住人口86.49萬人,常住城鎮人口為24.04萬人,城鎮化率為27.8%。

民族

雙峰縣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散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雙峰縣少數民族比重為0.10%。

交通

截至2013年,雙峰縣擁有載客汽車382輛,載貨汽車6768輛。雙峰縣擁有二級客運站場2個,四級客運站7家,五級客運站1家;客運線路83條,其中縣外客運線路44條,縣內客運線路39條;公車26輛,計程車公司4家,計程車150輛。雙峰縣擁有通航河道32公里。擁有婁邵鐵路三等客運火車站雙峰北站
婁邵鐵路雙峰北站婁邵鐵路雙峰北站
婁邵鐵路雙峰北站婁邵鐵路雙峰北站

經濟與社會發展

雙峰縣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6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以及繁重的發展改革任務,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齊心協力、苦幹實幹,主攻產業轉型,最佳化產業結構;推進城鄉統籌,改善城鄉面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幸福指數。促進了縣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8.12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8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83.24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65.06億元,增長11.3%。人均GDP為24817元,增長8.4%。
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32.0:38.2:29.8,第三產業占比繼續提升。
市場物價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3%,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0.2%。
財政收支均大幅增長。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067萬元,比上年增長9.01%,其中地方收入61520萬元,比上年增長6.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70465萬元,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1.9%;地方收入中稅收收入36502萬元,稅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為55.1%。全年財政支出456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0.7%。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77420萬元,比上年增長3.6%。糧食播種面積86.11千公頃,增長0.15%,其中稻穀面積69.76千公頃,與去年持平。糧食總產量539100噸,減少1.4%,其中稻穀產量470639噸,減少1.7%。全年出欄肉豬179.82萬頭,下降2.2%;出欄牛1.4萬頭,增長6.9%;出籠家禽324.09萬羽,增長0.8%。水產品產量28550噸,增長0.3%。
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01億元,增長14.6%;財政農林水利事務支出67836萬元,增長17%。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16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738024萬元,增長6.7%,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33.2%,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4%。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7家。
全縣建築業增加值94348萬元,增長7.4%。全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產值183837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8.7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09.1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9.9億元,增長17.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0.5億元,同比增長24.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8億元,同比增長3.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91.4億元,同比增長16.5%。
五、貿易、招商引資和旅遊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03億元,增長1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7.88億元,增長12.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15億元,增長11.1%。
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全年引進項目86個,到位縣外境內資金91.46億元,到位境外資金5811萬美元。
旅遊業不斷升溫。全縣接待國內遊客824萬人次,同比增長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24.9%;接待入境遊客1.27萬人次,同比增長28.6%,實現國際旅遊收入639萬美元,同比增長27%。
六、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6.5%。全縣擁有載客汽車407輛,載貨汽車5155輛。全縣擁有二級客運站場2個,四級客運站6家,五級客運站2家;客運線路101條,其中縣外客運線路47條,縣內客運線路54條;公車26輛,計程車公司2家,計程車150輛。全縣現有通航河道32公里。
郵電通訊業繼續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95億元,增長4.7%。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5.52萬戶,同比減少3.2%;行動電話用戶48.95萬戶,同比增長8.5%;網際網路寬頻用戶6.41萬戶。
七、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6.52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3.15億元,同比增長15.9%。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5.93億元,同比增長16.8%。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5.31億元,同比減少7.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741億元,人壽險保費收入3.74億元,中介業務收入0.82億元。全年各項理賠與給付支出1.84億元,同比增長2.17%,其中,財產險理賠與給付支出0.71億元,人壽險理賠與給付支出1.13億元。
八、科技和教育
全年申報科技計畫項目58項,其中省級5項,市級21項,縣級32項。申報項目中,科研計畫31項,成果推廣計畫27項。全縣共申請專利280件,獲取授權專利240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22件。縣財政安排科技三項經費120萬元,同比下降7.7%。
2016年,全縣共有學校325所,其中公辦學校319所,民辦學校6所。公辦學校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08所(國小201所、教學點57所、國中4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公辦非義務教育學校11所(高中7所一、二、三、四、五、七、八中;特教、進校、職中、機關幼稚園)。民辦學校中,義務教育階段4所:東方、藝芳、三立、新城;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所:國藩、文正。在校中小學生10.52萬人,在園幼兒2.37萬人。
高考、學考、中考成績在婁底市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均保持10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分別為100%、99.5%、97.8%。全縣高考參考人數5055名,上一本737人,上二本2162人,600分以上高分102人,本科上線率高於全省本科上線率12.8個百分點,共考取飛行員6名,考取清華北大5名!全縣高考成績連續10年名列全省前茅,穩居婁底市第一。我縣8946人參加中考,人平總分826.52分,高出全市人平總分70.45分。九科均居全市第一,科科高出全市平均分近10分;中考全市前10強,我縣占7個,包攬前三名。
全面改薄及校舍維修改造工作:投入資金10766萬元,完成創建合格教學點16所;完成56所學校的全面改薄任務;完成7個教師周轉宿舍項目;完成機關幼稚園分園教學樓建設項目;完成職業中專實訓樓建設項目。規劃並啟動學校安全飲水、食堂改造工程及中心鎮區化解大班額工作。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強縣”戰略強力推進。一是縣圖書館開放工作呈現良好局面,全縣共有鄉鎮文化站16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17萬多冊,全年共接待讀者23萬餘人次,外借圖書21萬餘冊次,解答各種諮詢2000餘條次。二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完成“送戲下鄉、演藝惠民”演出80多場,完成公益電影放映10367多場次,完成“戶戶通”工程26670套,獲省市先進,已全面啟動“村村響”工程。三是專業文化成果豐碩,“歡樂瀟湘”全市節目選拔中,民樂節目《豐收樂》喜獲金獎,舞台戲《三代求學》、群口漁鼓《總督府里的紡車聲》榮獲省市銅獎。四是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雙峰杖頭木偶戲成功進入省級保護名錄。
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全縣共有廣播電視台1個,無線數位電視主站一座,基站一座。電視綜合覆蓋率99.59%,廣播綜合覆蓋率99.4%。全縣有線、無線數位電視用戶達40000戶,城區有線數位電視進行了雙向網改造,發展有線寬頻用戶7000多戶。在搞好日常宣傳的同時,加大了對外宣傳力度。在湖南衛視《新聞聯播》上稿12條,總時長620秒;在省市廣播電視獎評選中有1件作品獲湖南新聞獎二等獎、一件作品獲婁底廣播電視獎一等獎、四件作品獲二等獎,一件作品獲三等獎。
體育事業跨越提升。競技體育方面,一是積極組隊參加省、市運動會,取得了良好成績,多個項目獲得前三名;二是積極備戰省十三運會,選拔了30名綜合素質強的體育後備人才,為參加省十三運會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民眾體育方面,共組織承辦籃球、氣排球和太極拳等大型賽事15次,組隊參與市里組織的各項體育賽事7次。體育設施方面,向省局爭取落實農村體育健身路徑101條,其中社區體育健身設施36套,鄉村農民健身器材65套。體育中心體育館發揮了應有的社會效益,游泳館、室外游泳池及周邊配套健身實施不斷完善,並陸續投入使用。體彩銷售方面,全年完成體彩銷售總額1168萬元,同比下降7.2%。
衛生事業成效明顯。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5個,擁有醫療病床3148張,衛生技術人員2135人。疾病預防控制連創佳績,2016年全縣無甲類傳染病報告,全年報告法定傳染病18種5584例,年報告發病率為629.27/10萬,較去年上升1.88%(去年發病數為5481例,發病率為619.67/10萬);報告死亡3例,報告死亡率為0.34/10萬,較去年下降25%(去年死亡4例,死亡率為0.45/10萬);病死率為0.05%,較去年下降28.57%(去年病死率為0.07%)。其中報告乙類傳染病12種,總計2229例,報告死亡3例(其中愛滋病3例),報告發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別為251.19/10萬、0.34/10萬、0.13%,與2015年相比:發病率下降13.11%,死亡率下降25.22%,病死率下降28.57%。另報告HIV 27例,死亡7例。報告丙類傳染病6種,總計3355例,無死亡病例報告,報告發病率為378.08/10萬,發病率較2015年上升14.45%。免疫規劃工作:建卡率100%;建證率99.8%;卡證相符率99%;全程接種率98.5%。單苗接種率分別為:卡介苗100%;脊灰疫苗100%;百白破疫苗99.8%;麻疹類疫苗99.8%(麻疹類疫苗第一劑及時接種率98.54%,第一劑及時接種,98.13%);B肝疫苗99.8%(B肝疫苗及時接種率98.96%;乙腦疫苗99.4%);流腦疫苗99.4%;A肝疫苗99.8%。基本實現了以鄉鎮為單位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達95%,建卡、建證及卡證相符率達95%以上的工作目標。
婦幼保健成效顯著。全年共有產婦9147人,活產嬰兒9257人,孕產婦建卡率為97.15%,產前檢查率為97.15%,早期產前檢查8690人,早檢率95%;住院分娩率為100%,產後訪視率96.69%;愛滋病感染孕產婦4例,梅毒感染孕產婦17例,B肝病毒感染陽性孕產婦615人;全年孕產婦死亡零死亡;免費婚前醫學檢查10570人,婚前醫學檢測率85.04%。7歲以下兒童70309人,兒童保健管理率91.35%;3歲以下兒童29534人,系統管理管理率91.59%;母乳餵養率88.62%;5歲以下兒童死亡74例,死亡率為7.99‰;嬰兒死亡48例,死亡率5.19‰;新生兒死亡29人,死亡率3.13‰;無新生兒破傷風;機構內新生兒聽力篩查6080例,篩查率94.06%;新生兒疾病篩查6202例,篩查率95.95%。
2016年,城鄉醫保整合完成,統一歸口人社部門管理,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人數達到了818805人,總計補償1096280人次,補助金額38028.85萬元。其中,住院補助136073人次,補助金額34065.85萬元;特殊疾病門診補助19871人次,補助金額1314.6萬元;定額住院分娩補助5704人次,補助金額589.4萬元;普通門診補助(含一般診療費補助)934632人次,補助金額2059萬元。全縣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率為75.7%,實際住院補償率為72.2%。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五保戶住院不設起付線,本年度第一次住院報銷可報費用的75%,民政局局補償25%, 第二次病人自負10%農合報銷比例不變,民政補償15%。
十、資源和環境保護
資源供應基本穩定。年末,全縣水庫年末總蓄水量8110.9萬立方米;林地面積為74.2千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62.28千公頃,森林覆蓋率46.56%,森林蓄積量337.2萬立方米。
全年降水量1690.6毫米,比上年增長21.6%。全年最高氣溫39.4℃,最低氣溫-5.6℃ ,年平均氣溫18.3℃,比上年高0.2℃。
全縣總用電量9.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8%;海螺公司用電量為2.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8%。抄表用電量中,三次產業用電量5.85億千瓦時,其中大工業 用電(含海螺)3.96億千瓦時;城鄉居民生活4.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07%,其中城鎮居民用電1.04億千瓦時,農村居民用電3.00億千瓦時。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81%;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45.35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54%;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為0.64噸標準煤,同比下降7.39%。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項目1個,完成限期治理投資518萬元。全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184噸,氨氮減排29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與去年持平,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均完成年度目標。
十一、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和安全生產
2016年末,全縣有常住人口87.89萬人,常住城鎮人口為28.32萬人,城鎮化率為32.2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3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77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2元,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892元。
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年末,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53.03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3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3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8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登記參保人數10.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5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9萬人。全年五項保險征繳基金7.90億元,上級補助5.53億元;支出12.376億元,其中支付養老金6.68億元,支付醫保待遇5.36億元。
領取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數11232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03萬元;領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數30037人,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347萬元。全縣發放醫療救助總人數82308人,其中農村65189人;發放總救助金1885萬元。
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死亡事故7起,死亡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4人;工礦商貿企業事故1起,死亡1人。
註: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2013年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劃分進行了修訂,將“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 “採礦業”中的“開採輔助活動” “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三個大類調入第三產業,2016年三次產業數據按照此標準進行統計。
4、網際網路寬頻用戶數據異動,主要原因在於縣聯通公司寬頻用戶數據調整,剔除了聯通wo+用戶數量。

風景名勝

雙峰縣有曾國藩故居為核心的古色旅遊、以蔡和森紀念館為中心的紅色旅遊和以水府廟雙峰景區、九峰山為主體的綠色旅遊。
截至2008年,雙峰縣有旅遊景點50餘處,如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之一的秋瑾故居、“天子坪地下軍事工程”、“同福石林”、“石雞寨”、“葛氏宗祠”、“三國蜀相蔣琬故居遺址”、“羅澤南故居”等。
雙峰縣景區一覽表
景點介紹景點圖片
九峰山森林公園
九峰山森林公園立於雙峰縣東南面30公里,在馬鞍鄉、荷葉鄉與衡陽接界、因九峰並列而故名,海拔750.4,面積約212.7公頃。
公園分為古羅坪、槐花托兩個景區,共有一級景點4個;定慧庵、千年連理枝、攬勝峰、五松迎客;二級景點4個;神鰍吐水、美女梳頭、鐵釘寨、雷祖殿;三級景點有缽孟山等十餘個。
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
水府廟雙峰景區
水府廟雙峰景區是水利部B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是一個綜合性的休閒旅遊度假自然風景名勝區。現有國家級濕地保護面積4.7平方公里,在保護區內已發現野生鳥類33種,主要景點有“小三峽”、水府廟宇、電站大壩及保護完好的明清風格建築群“洛陽灣”等。
水府廟庫區水府廟庫區
曾國藩故里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雙峰縣荷葉鎮富托村的鰲魚山腳,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曾國潢、曾國荃和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清著名外交家)在家主持修建,前後歷經九年多時間才全面竣工。全宅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由宅東門、宅西門、全宅圍牆、毅勇侯第門樓、宅南求闕齋、歸朴齋藏書樓、宅北藝芳館藏書樓、八本堂前後進主樓、思雲館、緝園等組成富厚堂建築群。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瀟湘八景之一,4A級旅遊景區。
曾國藩故里曾國藩故里
雙峰烈士公園
雙峰烈士公園,建在城東南面的塔子山上。園內建有衡寶戰役青樹坪戰鬥烈士紀念館、1989年落成。烈士塔由塔體、塔座和烈士墓組成,其中墓地長8米,寬5.8米,高2.2米,塔座長8米、寬5.8米、高4米。塔身正面是原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題寫的“衡寶戰役青樹坪戰鬥烈士紀念塔”的塔名。
烈士公園烈士公園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位於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書院路70號,1986年7月興建,1987年7月1日竣工。紀念館正門上方鑲有漢白玉貼底,鐫聶榮臻元帥題寫的“蔡和森同志紀念館”八個大字。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是湖南省首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婁底市紅色旅遊龍頭品牌。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蔡和森同志紀念館
雙峰縣古遺址一覽表
名稱介紹
距縣城8公里,在梓門橋鎮星星村吊牛坪,面積約250平方米,已暴露灰褐色文化層,含飾弦紋、拍印方格紋等紅衣灰陶殘片。
距縣城7公里,在梓門橋鎮子母橋至胡家佘一帶,面積約5000平方米已暴露褐色細沙土文化層,含飾繩紋、帶繩文、方格紋等泥灰陶、夾沙陶片。
距縣城30公里,在鎖石鎮和合村的三角塘水庫底坡上,面積約960平方米,已暴露麻布紋碎陶片、土紅釉料、窯壁焦土,遺址被庫水淹沒。
距縣城3l公里,在鎖石鎮豐稼村周家灣菜園內,面積約150平方米,已暴露醬色釉碗、缽、罐等器物碎陶片、支撐墊圈、調釉罐等遺物。
距縣城20公里,在走馬街鎮古田村月塘組,面積約800平方米,已暴露黃釉碗、碟、壺等器物碎陶片和墊圈等遺物。

歷史文化

厚堂被批准為婁底市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了蔡和森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2006國際曾國藩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曾國藩文化旅遊節,開辦了富厚大講堂,榮獲全國婦聯唯一授予的“中華女傑之鄉”稱號,永豐辣醬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走馬街鎮被授予“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梓門橋鎮被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鄉鎮”稱號,荷葉鎮被確定為“湖南歷史名鎮”。

賽龍舟

在雙峰縣境內,杏子鋪鎮端午賽龍舟已成為一項古老的民間習俗,傳承千百年而經久不衰,從湄水、測水到漣水,沿河兩岸,曾有“黃龍”、“金龍”、“白龍”、“銀龍”、“青龍”、“烏龍”等大小龍舟數十條。
每年端午節,杏子漣水至梓門測水兩岸10餘個村就提前開始策劃、組織端午龍舟賽。十幾條各式各樣的龍舟紛紛下水操練,並在漣水河兩岸舉行祭龍頭、拜碼頭的古老儀式。從農曆五月初三至初六,幾場較大的龍舟賽將分別在杏子斗鹽、江口、大樹及梓門的梓橋等地舉行。

湘鄉話

湘鄉話通行於古湘鄉地區,包括今天的湘鄉市,雙峰縣,婁星區以及漣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個
縣)。據查證,湘鄉話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兩個古語之一,湘鄉話屬古楚語
說湘鄉話的代表人物有陳賡十大將軍之一),譚政(十大將軍之一),黃公略(36位軍事家之一)等。
湘鄉話雖屬於湘語,但與新湘語有很大的區別。新湘語是以長沙話為代表的,發音以清音為主。而其受到西南官話的侵蝕太大了,所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並不是很難懂。
在湘鄉市區以及西郊一帶,甚至出現由於湖南鐵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南湘鋁有限責任公司兩大企業影響下產生的湖鐵話和湘鋁話。這兩個企業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員以湘鄉本地為主,同時吸納了鄰近的湘潭縣,婁底市,邵東縣等地人,所以建廠初期口音複雜。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兩家企業規模較大,加上在過去的集體制度中比較封閉,很少與外界往來。所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廠礦方言--湖鐵話和湘鋁話。湘鄉話難度較高,甚至於相鄰市縣都聽不懂。

文化遺產

截至2007年,雙峰縣有《手獅舞》、《龍燈故事》、《永豐辣醬》、《溪硯》等4項民間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

名優特產

永豐辣醬
永豐辣醬,湖南省雙峰縣的傳統特色產品,因原產於該縣永豐鎮而得名,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永豐辣醬既是一種調味品,又是一種風味小吃,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分。永豐辣醬多次被評為省、部級名優產品。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三屆被評為湖南省名優特新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2007年7月,在首屆長沙(國際)辣椒博覽會上,雙峰榮獲“中國辣醬第一縣”稱號。12月,永豐辣醬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批,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7月,雙峰再度因永豐辣醬而成為“湖南湘菜十大產業縣”。

名人

鐘靈毓秀的雙峰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三國蜀相蔣琬、元朝大學士馮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評事賀宗、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晚清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禹之謨、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著名婦女領袖蔡暢、我國第一枚火箭研製功臣鐘林、著名化學家曾昭掄,當代名人如原全國政協常委宋希濂、原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等均出生在雙峰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雙峰還是“女傑之鄉”,中華“八大女傑”之稱的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等歷史名人都曾出生在雙峰或婆家在雙峰。
雙峰縣古代名人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清)軍機大學士
(清)廣東巡撫
(清)兩江總督
清朝將領
(清)外交官、曾國藩之子
湘軍將領
(清)安徽巡撫
羅澤甫
湘軍將領
(清)史稱“燒車御史”
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
三國蜀相
元朝大學士
明代大理寺右評事
辛亥革命先驅
晚清外交家
雙峰縣近代名人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辛亥革命先驅
中共早期領導人
著名婦女領袖
鐘林
我國第一枚火箭研製功臣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重工業部副部長
湖南省委書記、書畫家
全國婦聯副主席
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河南省副省長
河南省副省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州大學副校長
四川大學校長
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
湘潭大學副校長
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
女航空教育家
中國醫科大學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開國少將
海南軍區政治委員、少將
武漢後方基地政委,少將
中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