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威

張信威

張信威1938年1月生於今湖南省漣源市橋頭河鎮珠溪村絲塘灣,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核工業部九院工作, 1990年稱為博士生導師, 獲得多項科學技術獎,發表過多項科學論文。 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信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8年1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性別:男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科研成果,

學習經歷

張幼年喪父,家境艱難,1949年國小畢業後在家務農。1950年受政府勸學運動和國小數學教師的鼓勵,考進省立十五中,後轉學漣源四中(當時為建國中學)。1952年提前國中畢業,考入漣源一中19班讀高中。整箇中學階段均得到人民助學金資助,才克服經濟困難完成學業。從國小到中學,學習非常努力,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曾先後受到多名任課教師的特別鼓勵和關懷。195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6年黨號召向科學進軍,學業特別優秀的少數尖子學生組成學生科學小組,予以特殊培養,張被老師指定為組長。1958年紅專辯論時,因此受到批判,被定為“只專不紅”的“走白專道路典型”。

工作經歷

1960年畢業後分配到核工業部九院從事國防科學研究。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緊張的科研工作,因專業基礎好,又有名師指導,不久即脫穎而出,擔任重要任務。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亂環境中,張迴避政治運動,進入“促生產”行列。作為科研組長先後組織完成了幾個重要型號的理論設計,並在場地試驗中取得圓滿成功。1983年起擔任研究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從事學術組織領導工作,分管型號研製、基礎研究、高技術、職稱評定、博士後流動站等方面。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晉升為研究員。1990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並主講研究生課程。

科研成果

獲得的主要科學技術獎勵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排名第一),省部級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六項,三等獎兩項,全國科學大會獎等。此外,1985年獲核工業部勞動模範、九院勞動模範稱號,1986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並提高三個工資檔次,1991年起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研究項目提出和論證了一個新的設計原理,經過大量的理論分析和計算機模擬計算予以驗證完善,並在現場多次試驗中取得成功,從而成為新型型號設計的主要基礎,這是一項開創性的意義重大的研究工作。1986年後,為了應對美國星球大戰計畫帶來的挑戰,張主要轉向高技術方面的研究,先後任國家高技術410主題(雷射技術)總體研究和論證專題專家組成員、組長、顧問。在研究中撰寫總結報告和論文20篇,獲得上述省部級獎中的三項國防科工委二等獎和一項三等獎,以及傑出貢獻榮譽獎等。1996年參加國家攀登計畫“計算材料科學的物理基礎及套用”,任專家組成員,負責有關錒系元素物性、材料對特殊氣體的吸附和反應課題,與幾位博士生和青年研究人員一起完成了一系列有國際水平的研究工作,在國外刊物發表論文35篇、國內刊物發表5篇。近十年來張還從事異常核聚變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和王大侖研究員等合作發現了氫(氘)氣放電中存在系列異常現象,是目前物理化學知識所不能解釋的。張提出了“小氫原子(團)模型”,很好的說明了這些現象。張的理論得到了實驗研究人員的好評,希望在這個有重大套用價值和基礎理論意義的領域獲得突破。張公開發表的著作有“高溫超導研究”(專著,三人合著),以及近80篇論文,此外還寫有內部總結報告和論文約70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