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聖教序-中國著名碑帖精選

雁塔聖教序-中國著名碑帖精選

《雁塔聖教序》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於1997年出版的唐代正書碑刻。褚遂良書,萬文韶刻石,唐永徽四年(六五二年)立。

基本介紹

  • 書名:雁塔聖教序
  • 又名:慈恩寺聖教序
  • 作者:褚遂良
  • ISBN:9787806261934
  • 頁數:55
  • 定價:10.00元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副標題:雁塔聖教序
  • 叢書:  中國著名碑帖精選
碑貼全文,歷史背景,作者簡介,藝術價值,歷代評價,

碑貼全文

大唐三藏聖教序太宗文皇帝制 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象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象顯而征,雖愚不惑,形潛莫覩,在智者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則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人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指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糺。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塗閒(間)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願達。週遊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菀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託。譬夫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巳建。
中樞令臣褚遂良書。

歷史背景

碑文為唐太宗李世民應玄奘之請,於貞觀二十年撰寫七八一字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唐高宗李治又撰寫《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由褚分寫兩石,現在陝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層。兩石分立塔門之東、西龕各一。東龕內為唐太宗所撰之《序》碑,書寫行次從右排向左.西龕內為唐高宗還是太子時所制,書寫行次從左排向右,兩碑對稱。

作者簡介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受太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主張維護禮法,定嫡庶之分。後因反對高宗立門第低微的武則天為後,被貶職而死。其書法繼二王(羲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以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對後代書風影響甚大。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法家。碑刻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著有《晉右軍王羲之書目》。
雁塔聖教序-中國著名碑帖精選

藝術價值

《雁塔聖教序》引領大唐楷書新格,書法史上褚遂良因此被重重地書上一筆。初唐三家——歐、虞、褚並稱書壇,但真正地開啟唐代楷書門戶者,非褚氏遂良一人莫屬。縱觀唐中期的顏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響,可以說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是由褚遂良啟導的,特別是《雁塔聖教序》更具有創新的時代意義。——王佑貴《褚遂良與〈雁塔聖教序〉》。

歷代評價

此碑書法為褚代表作。融虞(世南)、歐(陽詢)兩家筆法為一體,但筆法較虞、歐變化很多,結體較之更為舒展。此碑一出,褚書頓成一時風尚。
張懷灌評此碑為[美人嬋娟,似不任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明盛時泰稱:[《三藏聖教序》世傳二本(另本指《釋懷仁集王聖教序》,行書,唐成寧三年)六七二年刻石,現存西安碑林內),余賞評之,以為王(羲之)書如千狐聚裘,痕跡俱無;褚書如孤蠶吐絲,文章具在。]
王世貞評日:[婉媚遒逸,波拂為鐵線。][評書者謂河南為瑤台嬋娟,不勝羅綺,第狀其美麗之態耳。不知其一鉤一捺有千鈞之力,雖外拓取姿,而中撅有法。]明王偁對褚書讚不絕口,他說:[及其自書,乃獨得右軍微意,評者謂其字裹金生,行間玉潤,變化開合,一本右軍,其諸帖中;同州(褚的另一本)、雁塔兩聖教序記,是自家之法。……出自機軸故也。]從眾多評語中可見褚書獨擅大名的通神的淵源和創新的筆墨成就。
歷來學褚者,皆視此作為上佳的範本。褚書用筆,氣雄力壯,參以輕盈飄灑,靈活自然的筆調。起筆輕捷,落筆沉著,筆勢雍容婉暢,儀態萬方。對褚書用筆有[印印泥],[錐畫沙]之喻,說明書寫時充分發揮肘腕力量,點畫痛快沉著,參以分隸法,如捺腳的用筆。端雅而饒古意。
與褚書《孟法師碑》相映成輝,皆為褚書中上品。碑中各字筆畫,都表現蓄勢待發,在取勢和運鋒過程中合諧的調理,以求細膩、剛健的韌性的中鋒用筆。筆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使各種筆畫的變化,都是隨筆取勢配合結體而不尊定式,但有規範可守。因楷行書體至唐代不僅完成了成熟的進程,且達到發揚光大的境地。在唐代書法發展以歐、以褚、以顏柳為代表的三個階段中,以褚為代表的唐楷介於前期、後期為嬗變階段,是銜接前後階段的橋樑。褚是承前啟後的書家。其字形視纖瘦,實則飽滿;運筆方圓兼施。此碑又為褚晚年成熟之作,顏柳繼褚之後發揚褚書規範,一破書藝的神秘,使齡童亦可問津。此碑於是成為習楷入門而相從傳習的範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