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情

陶然情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是北方崑曲劇院根據高君宇石評梅真實故事排演的一部反映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高君宇和才女石評梅相知相戀相愛故事的崑曲劇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然情
  • 屬性:崑曲現代戲
  • 編制單位:北方崑曲劇院
  • 依據:高君宇石評梅真實故事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劇情介紹,崑曲現代戲《陶然情》演職員表,崑曲現代戲《陶然情》藝術風格,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唱腔選段,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劇評,劇目沿革,歷史背景,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劇情介紹

序:秋風中,一襲白衣的石評梅手拿詩稿來到高君宇墓前祭奠。第一場:高君宇的演講激情四溢,石評梅沉浸在自己憂傷的小詩里,這是二人多年後在北平的重逢,互訴過往。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劇照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劇照
第二場:高君宇在紅葉上題詩相贈,石評梅心潮起伏。
第三場:石評梅大病初癒,高君宇前來探望,石評梅卻終於做出了“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之決定。
第四場:夜色中,高君宇前去廣州之前喬裝來訪,二人道別之際,石評梅希望二人保持“冰雪友誼”,高君宇向她表白愛意。
第五場:石評梅的學生劉和珍來看她,高君宇給石評梅寄來二枚象牙戒指,劉和珍感覺到石評梅有了些改變。
第六場:患病的高宇君和石評梅在陶然亭的雪中漫步,他告訴評梅,如死後他想葬在陶然亭。
第七場:劉和珍的犧牲讓石評梅悲痛萬分,石評梅來到高君宇墓前祭奠,手捧紅葉將心託付,並告訴君宇自己覺醒了,石評梅向高君宇訴說:過去,我抱吻著舊夢;未來,我尋求生命的真實和安定,我是人間最幸福的人……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演職員表

劇目策劃:胡明明劇本:張蕾/方彤彤/胡明明
周好璐飾演石評梅周好璐飾演石評梅
導演:方彤彤
演員:周好璐飾石評梅/楊帆飾高君宇/陳琳飾劉和珍/李欣飾易老
馬靖飾石評梅/侯雪龍飾高君宇
作曲:王大元
監製:凌金玉
執行監製:曹穎/海軍/王強
出品人:楊鳳一
演出單位:北方崑曲劇院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藝術風格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是一部詩劇,是一曲愛情的禮讚,體現的是一個“情”字,全劇唯美、抒情。其中,石評梅演唱的【皂羅袍】、【繞地游】以及高君宇演唱的【粉蝶兒】、【折桂令】等曲牌唱段優美動聽。劇中還採用了舞蹈等其它藝術手段,舞台採用了多媒體大螢幕技術。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唱腔選段

【皂羅袍】
平靜心湖夜風拂水,
清冷月斑駁影映照窗幃。
這一朵初開花蕾,
我硬下心將它揉碎。
焚心如錐,
煩悶難推。
箇中百味,
素志難違。
為了我更為了他將煩念淨吹。
【步步嬌】
那寂寂寒塘非蕭然,
花落香猶漫。
秋已至,春不遠,
一番風雪,萬物涅盤,
待暖風盡吹遍,
放眼望千帆又過水雲間。
【粉蝶兒】
彤葉爭妍,
看群山翠減紅翩,
望長空北雁征南。
天澄明,林盡染,
壯懷波瀾。
秋風烈橫掃人寰,
碧空遠任雲舒捲。

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劇評

《陶然情》中生死戀------看崑曲《陶然情》
一句話點評:崑曲不但能囊括失落了數百年的詩意人生,更能把現代的千古絕唱演繹得盡善盡美。
猛聽得北昆演出了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心中便是一驚,在我眼裡,崑曲一直就是陽春白雪中的陽春白雪,而且,所表現的故事大都離我們很久遠,就象《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一樣,永遠帶著經典的光環,纏綿悱惻地在雲中飛舞,崑曲演繹現代戲是什麼樣子?構想了好多場面,還是想不出答案,於是,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觀看了這齣激情與愛情並重的新戲。
高君宇和石評梅的故事,耳熟能詳,在風雲變幻的革命時期,高君宇這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和女先生石評梅戀愛了。但是,礙於封建包辦婚姻的束縛,和當時人情世故的壓力,兩個有情人最終保持了冰雪友誼,高君宇的離世給石評梅留下了無法癒合的創傷,撫棺痛悔之中,三年後,這個冰雪女子也含笑九泉。就象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荒丘”,多少年來,他們倆一直肩並肩地在陶然亭安然地笑看紅日高照,雲捲雲舒,高君宇樂得革命事業開花結果,石評梅和心愛的人長廂廝守,也算了卻了心愿。也許這兩位先人真的不甘寂寞,竟在清明時節翩翩來到了人間。
《陶然情》很唯美、很抒情,也有點小資情調,但我真的不想用小資二字來概括他們的故事,小資雖然是一種很受知識女性追捧的情調,但太淺了,不足以表達這對生死戀人的情懷。我甚至不覺得演員周好璐和楊帆是在演戲,也不象演戲,分明就是冥冥之中,二位先驅在娓娓地抒發心曲,如泣如訴地還原幾十年前的舊景,我甚至不敢咳嗽,使勁地摒住呼吸,生怕不經意中的一點聲音打擾他們,破壞了眼下的夢境。
用崑曲演繹高君宇和石評梅的故事,可謂天賜之機。全劇乾淨利索,沒有一點多餘的枝蔓,全靠一生一旦在大雅的基調中,翩翩起舞地輕彈愛情之曲,“紅葉傳情”、“病中探情”“病中喻情”“戒指寄情”等情節,一環緊扣一環,角色的心理掙扎在精美的唱段中錯落有致地傳達出來,“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高君宇用特殊的方式示愛,很巧妙也很自尊,紅葉似紅繩,評梅接是不接呢?“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紅葉提詩,委婉地拒絕了這份火辣辣的感情,一回一報,一進一退,一放一收,不但真實地反映角色的複雜心境,也讓那個年代人的感情特色栩栩如生,也就是這一拒,造成了絕配之人的千古遺憾,“我生前拒絕的,我在他死後依然承受他,紅葉縱然能去了又來,但是他呢?”紅葉相思永恆,愛人陰陽永隔,悲劇的力量排山倒海地爆發出來,帶給人不可名狀的苦痛與震撼。
這劇部雖然表達的是愛情,但並沒有脫離當時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高君宇的鴻鵠之志,以及他的身份,都從那洗鍊的布景中表達出來,布景的樸素和真實,就象老照片一樣滄桑,烘託了人物的時代感。每場都有一個穿長袍馬褂的“九斤老太”出現,他捋著鬍鬚,口中念念有詞地攻擊新鮮事物,看不慣年輕人的所作所為,這個丑角般的角色就是封建習慣勢力的代言人,台詞不多,出場有限,但預示著封建習慣勢力的苟延殘喘,無須多言,男女主角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用崑曲的語言表達現代人的感情,用崑曲的舞蹈抒發現代人的心境,說明崑曲不但能囊括失落了數百年的詩意人生,更能把現代的千古絕唱演繹得盡善盡美,崑曲可古可今,可遠可近,她永遠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心中的湖)
情浸《陶然情》
胡光明 北大中文系2008級研究生
與陶然亭公園毗鄰的北方崑曲劇院3月20日在北大上演了崑曲現代戲《陶然情》,北昆人用他們愛與熱情向我們今天的觀眾講述了君宇和評梅的深情:時代、家國、人生,由情入手,用力寫情,因情升華,情駐心中!創作者抓住了“情”,就抓住了該劇的“魂”,因此,立得住,撐得起。“紅葉傳情”、“病中探情”、“冰雪喻情”、“戒指寄情”的情節,始終彰顯著革命者的深情以及革命與愛情的完美融合。
創作者說這“是一部詩劇,是對革命理想和聖潔愛情的禮讚”。《陶然情》做到了,不僅僅是對先行者高君宇、石評梅故事的表現,更是對今天青年人的一次情感洗禮。
故事情節來源於真實的人物與故事,人物語言則是取自高石真實對話、信件、詩句的雅致詞藻。這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創作者努力於用最原始、最真實的素材來表現歷史人物、故事的情感的努力,一切都建立在“這部戲的人物‘很人性很浪漫’,這部戲的愛情‘很詩意很激情’。”
當慘白的大幕上繪出舊時北平陶然亭的那份荒寒,當簫聲輕吹出灰色天空下的那份枯寂,評梅來到君宇的墓旁,“我愛,這一杯苦酒細細斟,邀殘月與孤星和淚共飲。不管黃昏,不論夜深,醉臥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她來祭奠他……這一份深情,濃的化不開;這一份深情,一如還淚的黛玉,生而為泣血;這一份深情,色彩斑斕,革命、友誼、浪漫,總歸感人、動人。
時空轉換,回溯多年前,年輕的君宇激情慷慨地演講著,“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台下的石評梅凝神靜聽,她被君宇的演講感染著!在陶然亭,他們走著,聊著。他要努力打開她那受傷後緊閉的情感之門,“那寂寂寒塘非蕭然,花落香猶漫。秋已至,春不遠,一番風雪,萬物涅盤,待暖風盡吹遍,放眼望千帆又過水雲間。”
西山紅葉,“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那不僅僅是一片紅葉,而是君宇一顆赤誠、滾燙並跳躍著的心……評梅感動了,然而,她又猶豫了:“平靜心湖夜風拂水,清冷月斑駁影映照窗帷。這一朵初開花蕾,硬下心將它揉碎。焚心如錐,煩悶難推,心中百味,素志難違。為了我更為了他將煩念淨吹。”最終,“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片鮮紅的葉兒”……
君宇對評梅說,“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界一切都是屬於你的,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在另一個世界裡,我是不屬於你,更不屬於我自己,我只是歷史使命的走卒。”在前一個世界裡,他對於愛情如此承諾:“你的所願,我將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將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在後一個世界裡,他堅定地走著革命與大眾的路。而在“三一八”的槍聲與劉和珍的鮮血面前,評梅覺醒了,她來到君宇的墓前,手捧紅葉將心託付:“過去,我抱吻著舊夢;未來,我尋求生命的真實和安定,我是人間最幸福的人……”
幕落於此,一個不能不面對的問題是:中國傳統戲曲,尤其是崑曲,自有其一套成熟的傳統演出劇目與表演體式,而現代故事與情境如何用傳統戲曲來表現,則是一個難題。那么,崑曲現代戲《陶然情》是把握如何?則是創作者和觀眾都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我想引用京劇演員張火丁在創演京劇現代戲《江姐》時的話作為一個註解,“江姐的故事與程派的風格是一致的,就是‘正’,這是創作的基本點。”那么,我想在高石故事與崑曲之間,《陶然情》與崑曲是一致的,就是創作者對該劇的定位——詩劇。崑曲是詩的,《陶然情》也是詩的。風格上的一致解決了創作的根本顧慮,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技術層面上展開。編劇、導演、音樂、舞美等等,都以詩的品格展開,都以情的目的來表現,這是該劇成功的基礎。
該劇另一個讓人欣喜的地方在於,年輕的演員演繹年輕的故事,而觀眾同樣是年輕的。青春的氣息瀰漫劇場,情感的力度淨化人心。儘管在表演上觀眾可能會覺得有些生澀,但在創新舞台上走出的每一步,我們都應該為其鼓掌。優美的崑曲腔調之外,還融入了許多朗誦和舞蹈的因素,你固然可以從崑曲的角度提出批評,但每一次嘗試總會帶來些意想不到的收穫,畢竟,在傳統深厚的崑曲中嘗試,自有其膽識。
陶然亭依舊,但風物早已世易時移,滄海桑田,城南的荒寒蕭疏在這個時代也已變得喧囂不堪,然而,君宇和評梅還在那裡,靜靜地看著這個國家與世界。也許只有冬日的白雪,還能讀懂他們的愛情與人生,在清冷中寫出溫暖。北昆的《陶然情》帶著嚴寒中的陽光走進北大,君宇和評梅的愛情與人生在這一方舞台上呈現,仿佛我們置身陶然亭,淡淡的憂傷夾著些悽美,一切的情浸透了燕園的心,城南與城北,氤氳著……
我希望觀眾能“讀懂”《陶然情》。85年前,那一位陪同孫中山先生北上為實現革命理想的年輕的高君宇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他的戀人,更加年輕的才華橫溢的女詩人石評梅女士終於讀懂了他,理解了他,走上了與他相同的道路。那“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的生命,他們的愛情、他們的友誼,一切都在陶然亭書寫下濃墨重彩,在群星閃耀的人類星空上熠熠生輝。
讓人稍顯遺憾的是,僅一個多小時的《陶然情》顯然有些短小侷促,意猶未盡,創作者如此,觀眾更是如此,後來才知道是為了更方便進校園演出而為之,但還是期待著該劇在成熟的過程中能夠豐富起來,“曲”的意識更加強化些。

劇目沿革

《陶然情》原為小劇場現代戲(京昆版),集體創作,2009年11月28日在宣武區文化館首演。2010年3月加工修改提高為崑曲現代戲《陶然情》,2010年3月20日在北大首演。

歷史背景

高君宇(1896——1925)黨的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領導者,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1919年參加領導了著名的“五四運動”,1920年高君宇在李大釗的領導下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高君宇任孫中山的秘書,1925年3月5日高君宇在北京病逝,時年29歲。高君宇生前曾多次來到陶然亭,他的墓碑現在北京市宣武區陶然亭公園內,是北京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北京市陶然亭公園內高君宇和石評梅塑像北京市陶然亭公園內高君宇和石評梅塑像
石評梅(1902—1928)中國現代女作家。因愛慕梅花,自取筆名石評梅。除酷愛文學外,還愛好書畫、音樂和體育,是一位天資聰慧、多才多藝的女性。“五四”期間,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文學》等報刊上發表散文、詩歌、小說和劇本。1923年秋天,石評梅與高君宇相戀,1925年3月,高君宇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高君宇的死,使評梅痛悔交加,自此,石評梅便常在孤寂悽苦中,前來陶然亭高君宇墓畔,抱著墓碑悲悼泣訴。1928年,石評梅病逝協和醫院。她死後,友人們根據其生前曾表示的與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的願望,將其葬在君宇墓畔。
劉和珍(1904一1926) 中國現代新女性,1923年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預科,1926年3月18日劉和珍和同學們來到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政府門前遊行,突然槍響,劉和珍身中數彈,臥於血泊之中。犧牲時年僅22歲。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並作著名《記念劉和珍君》一文。
歷史回顧 高君宇曾是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紅娘”。1925年3月5日,高君宇不幸病逝。正在北京參加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的鄧穎超聞此噩耗,深為悲痛,參加了高君宇的追悼會。鄧穎超後來回顧這段往事時說:“我和恩來同志對高君宇同志和石評梅女士的相愛非常仰慕,但他們沒有實現結婚的願望,卻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劇告終,深表同情。”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有關部門決定將陶然亭闢建為公園,按照規劃,同葬於此的高君宇、石評梅墓在搬遷之列。周恩來總理得知後,當即提出要在陶然亭公園修好後,高石之墓仍要保留於這一公園內。他意味深長地說:“革命與戀愛沒有矛盾,留著它對青年人也有教育。”不久,在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督促下,高、石之墓遷回陶然亭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