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原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

陳義(1900.5.13-1974.8.23)。浙江省高登縣(今富陽縣)新登區湘源鄉馬弓村夏家嶺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義
  • 國籍:中國
  • 職業:動物學家
  • :宜承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主要論著,科學成就,

人物簡介

陳義(1900.5.13-1974.8.23)。浙江省高登縣(今富陽縣)新登區湘源鄉馬弓村夏家嶺人。父親陳亦發,為私塾教員,並操持祖產田30多畝,他與子輩均參加勞動,並僱工幫助。母親陳周氏為家庭婦女,在陳義15歲時即去世。兄弟4人,陳義排行第三,均分居。兄弟4人分居時,陳義僅得耕田1畝和山地1小塊,由其兩兄長分擔後供他讀書。陳義出身小農家庭,家境清貧,從小勤學善讀兼習農事,曾做過牧童,放牧過牛、羊。1906~1911年在他父親執教的私塾讀書並下田務農。1912~1913年在他父親任教的國小讀書。1913~1916年在新登縣立國小學習並讀古文。1916~1917年轉入新登縣第二高級國小並學左傳等。1917~1918年在福廣國小及綠諸國小任初小教師。1918~1919年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預科學習,直至1922年。國小畢業時,以“好學不倦”出名。適值五四運動,陳義富於愛國熱忱,積極參加學生運動的遊行與罷課。1920年曾參加杭州市青年會聖經班學英文,1921~1922年又在該會夜校學英語,因而與青年會接觸較多,並由該會派他去參加了1921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基督教學生代表大會。1922年夏末在第一師範學校畢業,而以同等學歷考入廈門大學商科,但在一年後轉入教育系學習並在該系辦公室兼做文書、打字等工作。1924~1925年學習心理學和英文等。1925年冬,師從秉志學習動物學。1927年夏獲得教育學士學位。畢業後回杭州,經高小時老師蔡紹牧介紹至杭州第一中學任博物課教員。1928年經秉志介紹至中央大學任助教。1930年加入中國科學社為社員。1931年申請美國洛氏基金會(當時稱China Medical Board,Peking)的基金,經著名生理學家蔡堡推薦,獲得基金會的資助,1932年9月到美國留學,經西雅圖(Seattle)至費城(Philadelphia),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動物學系(Department of Zoolog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33~1934年又獲得洛氏基金去林穴海洋生物學實驗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Woodshole)學習無脊椎動物學和胚胎學。1935年3月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Ph.D.)並加入美國學術團體Sigma Xi學會為正式會員(Chapter member,The Society of the Sigma Xi)。1935年6月赴華盛頓國立博物院(National Museum of Washington)核對中國蚯蚓標本約一周。同年7月經舊金山(San Francisco)、檀香山(Honolulu)回上海。回國後,經秉志介紹入中央大學理學院任教授,在此期間先後參加中國動物學會,應聘為教育部大學用書特約編輯,兼任師範學院博物系系主任、任川西科學考察團生物隊隊長,參加中央研究院南川金佛山採集動物標本的工作,還兼任華西大學動物學教授及博物館主任。1949年4月至1950年任南京大學理學院教授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生物教員。1950~1974年任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兼普通動物學教研組主任。在此期間,於1950年他還應聘擔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委員;1951~1954年被選任中國動物學會江蘇分會理事長;1955年7月任教育部《生物學》特約編輯;1956 年夏在青島被選為中國動物學會理事;同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63年2月任教育部高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此外,他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動物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科普協會生物學主任,江蘇省血防小組成員等職務。1956年起被選為中國政治協商委員會江蘇省委員會第三屆、第四屆委員。1974 年8月23日因病在南京逝世。
陳義先生陳義先生
動物標本動物標本
由於他從小入學不易,均由他人資助才得完成學業。在他就學的過程中,早年得益於陳邦傑、陳世、秉志伍獻文王家楫等的幫助和影響,使他一直抱有“人救我,我救人”和“讀書救國”、“教育救國”的想法,甚至在當上教授以後,置地產、造房時竟在房上書寫:“但問耕耘,不求收穫”。他除了受親友、老師和基督教青年會的影響以外,還受到陳嘉庚“毀家興學”和張季直“務商興縣”的影響。他很羨慕及敬佩陳嘉庚的為人,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也獲得巨資,做點有益於社會的事業。由於有這種想法,所以對於自己特別節儉,抱定“躬自薄而厚於人”的主張,夢想積成巨款,在新登縣設立清貧獎學金,發揮階級友愛,救濟品學兼優但貧窮而失學的青年。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早期他曾想去南洋經商,扶植華僑,提高祖國地位,故曾在廈門大學商科學習過一年。後轉入教育系學習,決心投身於教育事業。在晚年,還想做一個像張季直那樣的人,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幫助,促使新登能成為一個繁榮興盛的先進縣。為了實現他“人救我,我救人”的願望,就在1935年任中央大學教授以後,將其積蓄的薪金帶回新登獎學,後經鄉人建議置獎學產、獎學田。於當年即購田7畝,將年租作為貧困親友子女的學費。1946年又托表兄周文祺代置5畝多田,為紀念他的母親,稱之為陳義母田,設陳母周氏清貧互相獎學金,所收租金全作為獎學金贊助他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其親友、鄉人的子女,凡成績達到85分以上者均可獲得該獎學金。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還在扶助貧困失學青、少年上學。經他助學的年輕人先後有26個。至今新登中學的吳校長仍保存著幾十年前陳義捐款白洋千元給福廣國小做助學金的親筆信。1952年時陳義曾對自己作過評價:在業務上是努力的,能吃苦耐勞,富有責任心,對教學任務或友人相托之事能認真負責地對待;在生活上有勤儉節約的習慣,從不鋪張浪費。陳義因受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影響,造就了他沉默寡言、埋頭苦幹、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克勤克儉、樂於助人的獨特性格和優良品德。凡了解他的人,都十分敬佩他的高尚精神。
陳義的前妻陳素雲,曾在上海市霍山路國小任教。後妻吳秋雲,婚前任國小教師,婚後料理家務。有1子4女,均已成家立業。

生平經歷

1900年5月13日 出生於浙江省新登縣(今富陽縣)新登區湘源鄉馬弓村夏家嶺。
1906~1917年 先後在私塾、國小學習。
1917~1918年 任國小教師。1918~1921年 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預科學習。
南京大學南京大學
1922~1923年 在廈門大學商科(預科)學習。
1923~1927年 在廈門大學教育系學習,獲教育學士學位。
1925年 冬師從秉志學習心理學、動物學
1927~1928年 任浙江杭州市第一中學博物教員。
1928~1932年 任中央大學助教。
1932~1935年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動物學系研究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5~1949年 任中央大學教授。
1949~1974年 任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動物學教研室主任、無脊椎動物學教研室主任。
1974年8月23日 因病醫治無效,逝世於南京

主要論著

1、Chen Y. On some new Earthworm from Nanking, China. Sci Rpts Cent Univ Nanking Ser B, 1930, 1 (1) : 11-40.
2、Chen Y. Miscellaneous notes on zoo logy from my collecting trips to Chekiang and Kiangsu Provinces. Wissen und Wissenschaft, 1931, Ⅱ (4): 1-16.
3、Chen Y. On the terrestrial Oligochaeta from Szechuan I. With descriptions of some new forms.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Zool ser, 1931, Ⅶ (3): 117-171.
4、Chen Y.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Earthworms of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 Ibid Zool ser, 1933, Ⅸ (6): 177-296.
5、Chen Y. On two new species of Oligochateta from Amoy. Ibid Zool ser, 1935, Ⅺ (4): 109-122.
6、Chen Y. On a small collection of Earthworm from Hongkong. Bull Fan Mem Iust Biol Zool ser, 1935, Ⅵ (2): 33-59.
7、Chen Y. On the terrestrial Oligochaeta from Szechuan Ⅱ. With the notes of Gates types. Contr Biol Sci Soc, China, Zool ser, 1936, Ⅺ (8): 269-306.
8、Chen Y. Oligochaeta from Hainan, Kwangtung.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Zool ser, 1938, Ⅻ (10): 375-427.
9、Chen Y. Taxonomy and faunal relations of the limnitic Oligochaeta of China. Ibid Zool ser, 1940, ⅩⅢ (10): 1-131.
10、Chen Y. A histological study of the “Stomach” and caecum in the genus Pheretima (Oligochaeta). J Morph, 1941, 68 (3): 507-517.
11、Chen Y.Notes on naidomorph Oligochaeta of Philadelphia and vicinity.Notulae naturae,Acad Nat Sci Phila,1944,136:1-8.
12、陳義.動物學(大學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
13、陳義.普通生物學(大學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
14、陳義.從發現美國幾種水棲寡毛類新種後感想.科學,1946,28(5):239-246.
15、Chen Y.On the terrestrial Oligochaeta from SzechuanⅢ.J W China,Bor Res Soc,1946,XⅥ(B):83-141.
16、陳義.無脊椎動物學(大學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
17、陳義.無脊椎動物學(高校交流講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18、陳義.中國蚯蚓.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19、陳義.我國沿海橋蟲類調查志略.動物學報,1958,10(3):265-278.
20、陳義.中國動物圖譜環節動物(附多足類).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21、陳義.南京近郊蛭類及一新種之記載.動物學報,1962,14(4):515-524.
22、陳義.海南島橋蟲類動物初步報告.海洋科學集刊,1963,(4):1-20.
23、陳義.脊椎動物學(大學用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3.
24、陳義,許智芳,楊潼等.中國陸棲寡毛類幾個新種的記述.動物學報,1975,21(1):89-99.
25、陳義,許智芳.中國陸棲寡毛類幾個新種的記述Ⅱ.動物學報,1977,23 (2):175-181.
26、陳義.無脊椎動物生活趣聞.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27、陳義.無脊椎動物比較形態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

科學成就

編寫出第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物學教科書
陳義編寫了中國第一套動物學教科書。為了編寫這些教科書,他幾乎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業餘時間和節假日。在編寫過程中,他參考了大量國外有關書刊,並密切聯繫中國實際,這套教科書內容充實,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在這套教材中,尤以50 年代(1954~1957)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無脊椎動物學》最具代表性,此書系陳義根據自己所編《動物學》一書修訂、補充而成,內容要求與當時原蘇聯大學第一年的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部分)大致相同,而在編纂時則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以中國材料及中國動物分布為主,每門或每綱先以國內常見動物作形態、生理討論,再分別作綜合性敘述,使學生易於理解,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和逐步深入的了解。該書插圖約1000幅,便於學習時進行圖文對照。1954年夏,中國高等教育部召開全國綜合性大學教學研究座談會時修訂了動物學(一)的教學大綱,並討論決定由陳義和陳閱增主編一本簡明教科書、高等學校交流講義《無脊椎動物學》,此書由10位教授參加編寫,經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後,可作為高年級學生與教師的參考用書。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先後在中國高等教育部召開的動物學教學大綱座談會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的無脊椎動物區系學術討論會上,都獲得了代表們的高度評價。認為陳義所編的《無脊椎動物學》是很具特色的,實為系統動物學體制的先驅,除突出了比較形態與分類部分外,還介紹了生理、發生、分布及與人類經濟方面的關係。特別是在敘述蜜蜂和螞蟻的群居生活時,以生動的事例批判了唯心論與目的論的學術觀點,還其動物以本來面目,這是極難能可貴的。該書經過廣大師生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和套用,至今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無脊椎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
陳義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數十年,為動物學,特別是寡毛類動物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有很強的事業心,即使在8年抗日戰爭時期,學校西遷至成都的艱難環境中,仍然堅持教學和科研工作。在經費奇缺的情況下,他仍用了六七年的時間寫成了兩本水平較高的教科書《動物學》和《普通生物學》,分別於1945年和1946年出版後送給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of America),以實現他“藏之名山,傳之千古”的志向。他曾多次表示不但自己要做專家、教授,還要自己的子弟和學生都做專家、教授。在他的這種主導思想影響下,確實為國家培養出了不少當今動物學界的骨幹力量和專家、教授,他的桃李滿天下,事業後繼有人。陳義對學生的選擇和教育方式是與眾不同的,他對智力高低的學生一視同仁,對資質聰敏的學生固然很喜愛,對“反應較遲鈍”的學生更是諄諄教導,他對此有句格言“笨鳥先飛”,他自譬為笨鳥,並經常用這句話來鼓勵、鞭策學生。他認為即使智力不強,只要勤苦學習,同樣能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蚯蚓研究的奠基人
在解放戰爭和10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工作條件較差,生活也不安定的情況下,他都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堅持研究工作。為了搞清楚跳蚤的體外寄生生活和生態現象,他竟將跳蚤培養在自己的手臂上,用自己的鮮血來飼養它,以進行觀察。陳義一直堅持蚯蚓可供食用的觀點,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當個別學生強迫他吃生蚯蚓時,他反而藉此機會悉心研究蚯蚓的味道。事後,他對人說:“我一直認為蚯蚓是可以食用的,果然有甜味,蚯蚓的體腔液是甜的。”他的這種無怨無悔的敬業精神,感動得學生們熱淚盈眶,終生銘記老師的親切教誨。陳義堅持科研和教學並重,在親臨教學第一線執教基礎課程《動物學》、《生物學》、《無脊椎動物學》、《無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的同時,始終注意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專業與科普並重,其中對蚯蚓的形態學和分類學方面的研究最為深入,貢獻也最大。在蚯蚓的形態分類學方面,他認為人為分類的因素應排除到最低限度,儘量做到自然分類,為了體現這個觀點,提出了分類在形態學上的依據,首先應考慮生殖系統的體表性特徵的區別,因為生殖器官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是最小的。從進化的觀點來看,存在生殖隔離、地理隔離,而主要是生殖隔離。這個學術觀點是與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有關專家的觀點相近的,而與原蘇聯等有關專家的觀點則有所不同。在他的學術觀點影響和指導下建立起來的中國蚯蚓的分類系統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他不愧是中國蚯蚓研究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他經過幾十年的精心研究,發現並定名為新種的蚯蚓達100種之多。陳義一生髮表的學術論文有數十篇(其中用英文發表的就有10多篇),並編輯成《中國寡毛類動物論文集》。此外,還有各種專著及教科書10本,晚年還主持了《中國動物志》——環節動物門寡毛綱分冊的編寫工作。遺著《無脊椎動物生活趣聞》(原名《無脊椎動物鳥瞰》)已由其學生許智芳整理、修改、補充後促成出版。另一遺著《無脊椎動物比較形態學》也已由學生陳永壽等人整理後出版。
在他的論著中,充分表明他對中國西南地區,特別是對四川省寡毛類資源的深入調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1931~1946年間先後發表了三篇論文《四川陸棲寡毛類Ⅰ~Ⅲ》(On the terrestrial Oligochaeta from SzechuanⅠ~Ⅲ),其中的第三篇是在抗戰8年中完成的,共報導了新種34個,新亞種1個,新記錄21個種和1個亞種。這些記載彌補了蓋茨(Gates,G.E.1935、1939)對中國蚯蚓調查所作報導的不足,為後人進一步調查西南地區的蚯蚓資源及綜合利用,留下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多年來陳義堅持的“蚯蚓可以食用”的觀點現已受到廣泛重視。1980年中國農業部、糧食部、農墾部、國家水產總局和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上海聯合召開了18個省、市、自治區科委,19個研究所與高等院校等80個單位,100多位代表參加的《蚯蚓及其綜合利用學術討論會》。在會上,國家畜牧總局局長李易方滿懷激情地即興吟詩一首:《詠蚓——獻給已故大師陳義教授》贏得全體代表長時間熱烈的掌聲,這說明了陳義在國內學術界中具有深遠的影響。
陳義在國際有關同行中也享有盛譽,外國專家曾紛紛來信索取論文,謀求交流,例如美國寡毛類分類學家蓋茨曾多次贈送論文給他,並引用他的原始記載;加拿大水棲寡毛類專家伯瑞克斯特(Brinkhurst,R.O.)不僅引用了他的文獻,而且還編成程式輸入計算機,用於對寡毛類進化的研究;日本蚯蚓分類學家山口英二引用了陳義發表的Pheretima exiloides,Ph.corrugata,Ph.leucocirea三種蚯蚓,編入了《新日本動物圖譜》。在加拿大,雷諾茲(Reynolds,J.W.)和庫克(Cook,D.G.)主編的《寡毛類的名稱、描述和模式標本——寡毛類命名法》(Names,Descriptions and Type Specimens of the Oligochaeta-Nomenclatura Oligochaetologica)一書中介紹了陳義,並稱他為中國研究寡毛類的奠基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