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榮(著名畫家、設計家、教育家)

陳培榮(著名畫家、設計家、教育家)

陳培榮(1941年1月3日)生於上海。著名畫家設計家教育家。中國布面水彩畫及新意象畫派創始人。陳培榮長期從事高等美術教育四十餘年,潛心藝術創作近半個世紀,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畫展並屢次獲獎。其繪畫語言集東西方藝術精華於一體,藝術特色為“清、虛、玄、韻”,其藝術風格在當今畫壇獨樹一幟,作品深受海內外藝術藏家的歡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培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1年1月3日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
  • 主要成就:開創中國布面水彩畫
    開創中國新意象畫派
    《中國第五屆全運會會標》設計者
    油畫、水彩畫、平面設計
  • 代表作品:油畫《煙雲鄉情》《都市掠影》系列、水彩畫《花之韻》系列
人物簡介,藝術經歷,藝術特點,名家評論,水彩畫篇,油畫篇,平面設計篇,個人作品,

人物簡介

陳培榮,1941年出生於上海,現為法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水彩畫協會藝術顧問、上海電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1982年-2001年曆任上海輕專美術系系主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廣告系主任、上海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藝術經歷

1978 水彩畫“農民科學家吳吉昌”入選《華東六省一市肖像畫展》
1979 出版《繪畫色彩知識》專著(合作)
1980 設計完成《1980年上海國際舉重錦標賽會徽》、招貼畫
1982 設計完成《1982年上海第七屆運動會會徽》、招貼畫
1982 “友誼唇膏招貼畫”入選《第一屆全國廣告設計展覽會》、並獲優秀作品獎
陳培榮設計《中國第五屆全運會會徽》陳培榮設計《中國第五屆全運會會徽》
1983 設計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運會會標》
1983 《陳培榮水彩畫展》在上海舉行
1983 出版《陳培榮畫選》
1983 水彩畫“花卉”、“山峽”入選日本《現代中國洋畫家展》;
水彩畫“柳蔭漁歌”、“壯年”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
1985 出版《陳培榮水彩畫選》
1986 水彩畫“上海之夜”入選《全國水彩、粉畫展》
1987 設計完成《上海優秀出口商品大型廣告畫冊》並分別在前南斯拉夫和美國獲國際圖書博覽會獎
1989 應邀赴紐西蘭奧克蘭技術學院講學,並舉辦《陳培榮水彩畫展》
1990 完成《上海工業企業技術展評會》“輕工館”的設計,榮獲展示設計一等獎
1991 參與設計“上海市會徽”
陳培榮油畫作品《花仙子系列》之一陳培榮油畫作品《花仙子系列》之一
1993 水彩畫“花卉系列”入選韓國《中國水彩畫精選百人展》
1994 設計完成《94世界線操縱航空錦標賽會徽》
1994 水彩畫“大珠小珠落玉盤”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1997 水彩畫“冰清玉潔”入選《97中國藝術大展》
1998 水彩畫作品入選《上海水彩畫20家作品集》
1999 水彩畫“國色天香”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獲優秀作品獎
1999 油畫作品入選《上海油畫22家作品集》
1999 “上海銀河賓館館標設計”獲《99上海國際創新設計博覽會暨設計用品展》創作設計大獎
2000 水彩畫“花卉系列”入選《上海水彩畫年展》
2001 水彩畫、油畫作品入選“上海中德文化交流”畫展
2001 受邀擔任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時裝攝影大賽評審
2002 受聘於清華大學擔任上海教學中心特聘藝術系教授
陳培榮新意象繪畫作品《花之韻》陳培榮新意象繪畫作品《花之韻》
2002 “花卉系列”中的八幅水彩畫作品參加“中國水彩畫名家精品展”並被收入《中國水彩畫名家精品集》。(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4 受邀擔任“新天地”杯2004環球洲際小姐中國江蘇大賽總決賽評審
2005 水彩畫“嬌”、“潔”入選“上海水彩畫年展”
2005 受邀擔任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標誌評審委員
2005 受邀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會徽設計評審
2006 水彩畫“花之韻”入選《中國百年水彩畫大展》
2007 “陳培榮新意象油畫展”在上海新天地一號會所舉辦
2008 “花卉系列”中的三幅作品參加中國華東六省一市水彩畫畫展,並被收入《華東六省一市水彩畫邀請展作品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9 “陳培榮新意象繪畫展”在上海浦東惠生藝術中心舉辦
2009 被聘請為法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藝術大師
2010 “陳培榮作品展”在上海傑藝術畫廊展出
2010 “陳培榮大師新意象畫展”在上海文隆藝術館舉辦
2012 “陳培榮新意象畫展”在上海羊羊藝術館舉辦

藝術特點

陳培榮的藝術創作始終清晰地張揚著傳統立場與現代審美的整合,增加學養、深入生活,對中外各種藝術發展創新有深刻的感悟和研究,這種研究極富個性化風格和學術本體層面上的境界,以純個性化地闡釋為自我想像世界中的“新意象”篇章。
陳培榮的作品,立意在先,情景渾然一體,“清、虛、玄、韻”的藝術風格在當今畫壇獨樹一幟,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和生活情趣,以現代的構成原理為依託,以個性化的語言作表現,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賦予了自己的符號並努力挖掘作品的精神內涵。“形”和“韻”一直是陳培榮致力表現的作品精神,以“韻”生“形”,“形”“韻”結合,把一切雜質刪略,將畫面處理成幻覺中風雨霧幕,形影幻迷,讓觀眾在解讀作品時,以超脫塵俗的虔敬情感,進入忘我的境地,讓人受到視覺衝擊的同時,淨化心靈,去體味那夢幻般的氣韻。
陳培榮教授四十餘年潛心於藝術研究,注重藝術創作的本體自我價值,其作品意境深遠,功力厚實,一色中變化無常,單純中豐富無限,構圖上匠心經營,簡練中靈性十足。這種表達物象的精神,流溢著濃濃的沁人肺腑的氣息,令人回味無窮。

名家評論

水彩畫篇

在現代架上繪畫運動中,水彩畫的確不容易定位。其原因是:歐洲自15世紀繪畫以來,除英國之外,絕大多數西洋畫家,他們把水彩畫僅局限於創作小樣構圖和色稿上,游離於所謂的主流繪畫之外。因此,人們常習慣地稱它為“邊緣”繪畫。早期的有凡代克的蛋清水彩畫,稍後的有巴比松畫派的羅梭等人;還有18世紀時尚洛科科之風氣的掘基人庫.爾貝,以及印象派大師塞尚和現代藝術運動狂熱者畢卡索等大師們,他們的油畫創作原始雛型小稿,往往採用便捷的水彩畫形式,這為自己身後的世界,全在不經意之中留下了無數堪稱經典的水彩畫藝術作品,完整地勾勒了美術作品的形式探究和它的獨立審美涵義。
陳培榮水彩畫—花之韻陳培榮水彩畫—花之韻
正因為如此,陳培榮教授的水彩畫,在吸取了西方諸家的水彩藝術養分之後,開拓了屬於他自己的水彩畫形式。儘管他一直欽羨英國畫家透納筆下朦朧的瑰麗和絢爛極致的格調,宛如聲唳彌空,大服巳飛的空靈迴蕩;但他更加欣賞康斯坦勃爾的筆觸,靈動紙面上的境界,深抵性靈之剎那間的感動,“這才是水彩畫固有的魅力”他如是說。
當然,任何藝術的程式化,必然擎肘藝術家的個性發展和鮮明的藝術風格的形成。其中,迎合時尚是藝術創造性工作的大忌。為此,陳培榮教授談及自己早年學習繪畫時就深諳此道。他除了向優秀的西方藝術大師們借鑑學習之外,尤其注重國內一代宗師李詠森先生的水彩畫示範,分析李詠森先生竭盡畫面“工整、嚴謹、細膩”的特點和著名畫家哈定先生筆端流露出來的“飄逸、清理、鮮明”的特徵;包括著名雕塑家張充仁先生的水彩畫,均對陳培榮教授有著不俗的影響。陳培榮教授說:“水彩畫面的藝術張力,必需依賴於‘水’的滋潤,否則水彩畫的‘水’的魅力和審美品相就蕩然無存。”然而,他反對那種機械主義“乾與混”的筆意情趣之下的水彩畫。他一直以為那種單純意義上的水彩技巧,並無多大的學術上的作為。他進一步舉證說道:明清二代的“沒骨”山水、人物畫大家惲南田、虛谷、任伯年等人,其創意的“墨色”,具有明顯的水韻之美,但是他們畢竟依賴於客觀對象,而技巧作為輔助的“表現”載體,唯有如此,水墨才能揮灑空靈、飄逸、清麗、深邃和凝重的審美效應。他說“它們才會具有詩化了的雋永意境。”這是水彩畫的靈魂。
陳培榮水彩畫—《國色天香》陳培榮水彩畫—《國色天香》
《國色天香》就是這樣一幅以“水墨”層層鋪展開來的作品。它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且獲優秀作品獎。畫面倚重“黑白”兩色的漸變關係,其濃郁又渾然的色素,婉蜒在嬌嫩的花姿上,正悄然開放著一種不失純正的美麗;似乎在朦朦朧朧的半遮半明的構築上,循隱若現含羞吐蕊的牡丹,鮮活了我們司空見慣了的日常生活。它既不是畫家的寥筆草草、浮光掠影的即景寫生,也不是刻意雕琢的精緻描摹。陳培榮教授對此的解釋:“我則不過把‘水墨’發揮到極致的程度,它就自然而然的蹴成了特有的水彩藝術效果。當然,它的前提是我所喜歡畫的題材。”九十年代迄今,陳培榮教授開始主攻《花卉》系列水彩畫。其代表作《冰清玉潔》整開之大,畫面恰到好處地“求虛”而“充實”的寫意性質,倒不見所謂濫情、矯情和多情的“三情”媚態世俗,這在當今中國水彩畫研究領域之中是非常少見的現象。畫作上大膽“出穴”的構圖,和“光影”漸變的舒緩節奏。它既體現著西方繪畫的客觀經驗性質,又不失去東方繪畫的玄秘境界,其兩者互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驕傲不失矜持的貴族派頭,他著實在當今的中國水彩畫壇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地位。
陳培榮水彩畫—《冰清玉潔》陳培榮水彩畫—《冰清玉潔》
陳教授認為,花卉這類題材,帶有很強的隨意性、通俗性和廣泛性,在內容上具有相對的狹窄性。因為花卉沒有地域性的限制,這勢必給予人們的審美參與意識,或社會認同的審美價值係數,它明顯高於其它域性很強的作品。陳培榮教授強調他那被虛擬霧化的花卉外形,以便喚起基於過去人們所經驗的表象,抑或事物的特徵記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重複了“實驗美學”,這與再現的“藝術”有著迥然不同的性質。所以他筆下的花卉,乍似靜止的擺設,卻往往是“長瞥遠引,旋復回皇。”它狀似流水,又像飛鴻,其圖型的虛實比照,色彩的淡雅滲化,可謂泛濫博漠,浩浩洋洋,這算得上畫家對花卉的巧妙解釋。
如今,浮華和世俗是當前國內水彩界的瘤疾和通病,也是滯後於其他畫種(如油畫等)發展的原因。陳教授認為,儘管幾世紀之長的英國水彩畫有著它特殊的審美和社會價值的確認性,但它比較中國元代的范寬和李成的山水畫,包括宋代的馬遠和夏圭的山水畫,其民族文化的底蘊和人文精神,揭示了中國的當代水彩畫,它沒有理由落後於西方水彩畫。當然,那種目光專注於光與影的實踐,畢竟缺少了那一份現代藝術應有的實驗性,這將是有悖於當下的世界美術潮流。然而,既往不咎,陳事不說,它並不是陳培榮教授認同的繪畫準則。也許,他長年的美術教學實踐,以及他長年的藝術設計生涯緣故,這使得他異常關注造型藝術的現代視覺感受。他認為那種內容平庸,表現手法單一的“易物”寫生式水彩畫,往往是造成“宜繁而繁,宜簡而簡”的窠臼;反之,“立意在先,造像在後”卻是推陳出新的先決條件,它才有可能在畫面上不揀一絲浮華,積澱的是一種美麗的靈動,走出屬於自己的畫風。
如果說,古人稱之“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形容它有“遠韻”之意,這落在陳培榮教授的水彩畫上,一定會不乏某種情致的玄妙而裊裊吹來水韻之美。
水彩新天地
“在一大片層次微妙的沉著的金黃色的色域中,盛開的鮮花,時隱時現,朦朦朧朧,千姿百態......沒有特定的時間,不知其出自什麼場所,一切皆在具象與非具象之間......一股沁心誘人的生命的詩意,從碩大的畫面中漫出......”這就是筆者見到的著名畫家陳培榮教授的畫作。其飄渺莫測的畫境所表現出的雅致與靜穆,宛如首首鳴奏曲,抒發著作者心靈的歌。
當回顧陳培榮先生為創造具有中國氣派的水彩畫而苦苦求索數十載的歷程,直至今日開創出布面水彩畫,對於他在藝術上不安於現狀,敢於另闢蹊徑的膽識和勇氣,則更是深信不疑了。筆者比較了陳培榮二十世紀末的紙面水彩畫的代表作,從中窺見了布面水彩畫與傳統紙面水彩畫之異同及其新的突破。布面水彩畫,其材質與紋理明顯不同於水彩畫紙。故對水分的吸收與消融,都帶來了新的難度。這就要求畫家對色與水的結合上具備高度的駕馭與控制能力。一俟色、水與布面結合的矛盾獲得化解,畫面的視覺效果也就煥然一新了。在陳先生的布面水彩畫中,我們除了仍能領略酣暢淋漓、輕靈灑脫、明淨剔透等水彩畫獨有的魅力外,由於其精細處不滯澀,飄渺處不虛空,在朦朧中格外顯現了別一樣的典雅、醇厚的韻味,這恰恰是傳統的紙面水彩畫所難以捕捉到的。
誠然,作品的孰優孰劣,並不能以畫幅之大小而論,中西繪畫,向來乏大中見小,以小見大的佳作。但也不必否認,畫作的大小,對於視覺而言,誠然也有不同的效果。以布做基面的大幅水彩畫,無疑為表現作品的氣勢拓展了新的天地。至少在陳先生的水彩畫中,其大幅布面水彩畫所顯現的“一瀉千里”的勢象,則是其小幅紙面水彩畫所不可同日而語的。這樣,是否還可以說,陳培榮的大幅布面水彩畫,可能將一改水彩畫只好畫畫小品的老概念了。

油畫篇

陳培榮是繼承具象一路的。但如果我們將中西寫意,意象繪畫的理論與實踐來觀照陳培榮的油畫近作,可以發現他的新意象油畫是有他自己東西的。作品中,他力圖將中國寫意繪畫“首貴氣韻生動”這個精髓,與西方意象繪畫注意形式,簡約和涵蓋空間、色彩、形象諸要素的整體視覺效果融合起來,並以自己的個性融入整個畫面意象框架中。而這正是陳培榮新意象油畫的價值所在。所以說,陳培榮的新意象油畫是本土的,又是走向國際的,也仍然是個人的。其中以他長期實踐積累的“江南水鄉”為母題的近作最具代表性。以形象論,其意象當然還是有形的,或存有可識別的有意味的圖式,但已不是和別具體的或者如自然地理那樣一一可以對照的圖式了。因此,他作品的形象里,不一定能尋覓某某水鄉小鎮的某某橋,某某老屋諸如此類的蹤跡了。但水鄉所共同獨有的幾乎符號化了的“小橋、流水、人家”,卻都在他平和、恬靜、幽深、清遠等迷人的境界裡得到顯現。觀者可以在與作品的相互交流滲透過程中,獲得各自的審美享受,而不用拷問這是周莊、甪直、朱家角、還是紹興......。而這也正得益於他畫面所組織的個性與共性,非理性與理性有機統一的,唯水鄉才有的意象及其所蘊籍的美感。
陳培榮新意象繪畫的空間與色彩,同樣兼容中西寫意與意象元素的。對陳培榮而言,空間就是他賴依貫穿韻律的場。畫面中,他常常以壓扁的二度空間去展開。視韻律或高潮需要處,也會有節制地用上淺度的三維空間。有時還會以帶裝飾味的結構去營造別一樣的空間。正因為著力擺脫幻象的束縛,其可舒展的空間一下子變大了,自由了。但無論怎么樣,由於以虛帶實、縹緲莫測,虛而不空、實而不死,並有序地掌控陰陽、剛柔、大小、輕重、動靜、縱橫、奇正、起伏、開合等對比度,其所營造的朦朧空間,即使是一大片天,一大片水,也都是節律涌動,富有意味,而且總是那么簡潔、空靈、通透,一如人的呼吸可以感悟,絕不是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空如也”。
陳培榮油畫作品《霧鄉》陳培榮油畫作品《霧鄉》
油畫,簡而言之,便是以色彩“說話”的藝術。從油畫的實踐歷史去看,一幅作品的空間、形象,乃至韻律和融入畫家個人性情所創造的境界,都是以色彩為載體的。觀陳培榮的新意象油畫,其色彩配置與色彩調性,比之過去更加簡約。色彩的總的體貌以冷色系的藍色調、中性色系的綠色和銀灰色調居多。也不排斥訴諸情感的暖色系和紅黃色調。他在注意駕驅色彩和色調大的對比和和諧的同時,似乎更嫻熟於色彩明度變幻的運用。這對於他從容不迫地渲染中和、典雅、清麗而醇厚的韻致與境界是到位的;對於構築朦朧的意象空間再也吻合不過了。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在他的近作中出現了幾乎只用明度與冷暖差異微妙到極致的一種色域的作品。由於色彩的色相省得不能再省,其若有若無的、若似若不似的意象的意味更有回味了;由於神韻游與意象外,其開掘的境界似更大氣了,作品的面目也更與眾不同了。這不但與自然保持了具體平衡度的距離,也自然而然地拉開了與別的畫家的距離。
論及陳培榮的新意象繪畫,還須觸及他的修養與技巧。對一個有作為的畫家來說,技巧完全是他的修養的一部分,更是他個性的映照。這也即俗話所說的“畫如其人”。一幅畫就可以看出這個畫家的修養的深淺。一般說,請一個文學家、音樂家作一幅畫不成問題的,但要他畫出一幅美妙的畫就有點勉為其難了。至於說畫家,無論具象還是抽象,如果是要靠耍幾筆蒙人,是注定過不了視覺審視這個關口的,當然更免談經受時間與歷史的驗證的了。所以,繪畫藝術沒有相當的基本功是不行的。就陳培榮而言,他有經過長期磨練的紮實的寫實功夫;他在從事繪畫創作的同時,又不間斷地進行設計實踐而鍛就了出眾的抽象能力;他的水彩畫,由於吸納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墨韻、神韻和英國水彩畫派窮盡朦朧飄忽的光色等元素而自成一格,併名聲遠播;至於他對優秀的中西藝術。則是耳濡目染了。陳培榮正是因為在日積月累的藝術創作過程中,以平常心自覺地將諸多修養融會貫通,尋找結合點,加以變通,銳意變法,綜合運用,才會有他今日的新意象油畫。
陳培榮鍥而不捨探求新意象繪畫所走過的路,無疑會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索。

平面設計篇

陳培榮先生設計的一幅《友誼唇膏》的廣告招貼,曾獲得第一屆全國廣告裝潢優秀設計獎。這幅招貼畫突破了一半採用的寫實手法,它用黑色作底,上面英文字母Lipstlck(唇膏)白字,其中字母i的一點用紅色表示唇膏,這一紅色點在黑白之間表現的十分突出,使人馬上能想到一支唇膏的形象,收到十分強烈的藝術效果。用他的教學語言來說就是要構思“巧”,手法“新”,製作“精”,同行中稱它為設計者的“三字經”。
《友誼唇膏》廣告招貼《友誼唇膏》廣告招貼
多年來,陳培榮悉心研究裝潢美術的創作規律,在裝潢美術的時代精神和民族傳統的結合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他所設計的“一九八四年上海國際游泳邀請賽”的標記圖案,用幾何圖形表現兩個游泳健兒,上面一選手用朱紅色,下面一選手用普藍,這兩種顏色對比十分強烈、醒目,這兩個選手相反而游,既表現出競爭的激烈,又構成S形狀,象徵上海的第一個字母,這樣人物造型動作用幾何形體,比較概括,具有現代感,手法活潑,加上不規則外形,增強了動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培榮善於運用幾何圖形,把傳統民族風格與現代繪畫技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創造了自己的獨到的風格。在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實用體育美術作品選中”,收入了他創作的十七幅體育裝飾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風格。他大膽地運用鮮明的幾何形象,使運動狀態、輪廓等全部處在變化之中,並以抽象的線條,光影組成了美的圖案。可以說他的創作構思,得心應手地使幾何圖形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它原來的界限。

個人作品

設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體育運動會會徽》、《94世界線操縱航空錦標賽會徽》、《上海銀河賓館館標》等。出版有 《陳培榮畫選》、《繪畫色彩知識》、《陳培榮水彩畫選》、《上海優秀出口商品大型廣告畫冊》、《陳培榮新意象繪畫 油畫卷.煙蘊鄉情系列》等。繪有油畫作品《煙雲鄉情系列》、《都市掠影系列》、《花之韻系列》,繪有紙面及布面水彩畫《花之韻系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