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

陳嘉庚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今福建廈門集美區)人。

1913年,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國小集美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

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加政協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台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嘉庚
  • 外文名:Tan Kah Kee
  • 別名:陳甲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今廈門市集美區
  • 出生日期:1874年10月21日(陰曆九月十二日)
  • 逝世日期:1961年08月12日
  • 職業: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 畢業院校:念過私塾,師亡即輟學
  • 信仰:誠以待人,毅以處事
  • 主要成就:支持辛亥革命、支持抗戰、反對汪精衛投降賣國
    創辦廈門大學集美學村
    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
  • 代表作品:《南僑回憶錄
  • 相關人物李光前陳敬賢陳六使
  • 重要任職:南僑總會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興辦實業,支持抗日,反對內戰,興辦教育,人物生活,性格愛好,家族成員,人物評價,人物紀念,紀念建築,紀念活動,命名紀年,

人物生平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現屬廈門市集美區),原名陳甲庚,父陳杞佰是新加坡商人。
1882年,陳嘉庚在南軒私塾就學,念過四書、五經、綱鑑易知錄等書。
1891年,陳嘉庚渡洋前往新加坡謀生在他父親經營的順安米店服務。
1893年,陳嘉庚歸國與張氏成婚,勸說母親和妻子把父親給他們成親、家用省下的2000銀元拿出來,於1894年創辦一所私塾,名“惕齋學塾”。
1895年,陳嘉庚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1898年,陳嘉庚回國奔母喪。
1899年,陳嘉庚攜妻張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1900年,陳嘉庚歸國葬母。
1903年,陳嘉庚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04年,陳嘉庚集資7000多元(叻幣)創設鳳梨罐頭廠,號稱“新利川”;時隔不久,又接管了一個也經營鳳梨罐頭廠的日新公司。後在新加坡獨資創辦福山黃梨園、謙和米店。
1905年,增設日春黃梨罐頭廠。
1906年,福山黃梨園開始經營橡膠種植業,同年,陳嘉庚與人合辦恆美熟米廠(該廠於1908年改由陳嘉庚獨資經營)。
1910年,陳嘉庚在泰國創辦謙泰黃梨廠,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被推舉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協理及道南學堂總理, 向閩僑募捐5萬多元建築校舍。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福建光復,陳嘉庚被推為福建保全捐款委員會會長,籌款20多萬元支援福建財政,另籌5萬元接濟孫中山先生。
青年陳嘉庚青年陳嘉庚
1912年,陳嘉庚攜眷回國,籌辦集美學校。與人在廈門合辦大同罐頭廠。
1915年,一面將部分黃梨罐頭廠改作橡膠廠,一面開始經營輪船航運業,租輪四艘,併兼營白鐵買賣。
1916年,購進3000噸輪船一艘,命名為“東豐號”。
1917年,陳嘉庚購進3750噸輪船一艘,名為“謙泰號”。派胞弟敬賢回國創辦集美中學和集美師範學校。
1918年,集美師範和中學正式開學。陳嘉庚發起籌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1919年,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正式開學。陳嘉庚回國籌辦廈門大學,組織同安縣教育會,對各鄉國小給予常年補助。
1920年,集美學校增設女子師範和商科,陳嘉庚創辦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1921年2月,陳嘉庚整組集美各校,總校名稱集美學校。認捐400萬國幣創辦廈門大學。
1923年,陳嘉庚當選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總理,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粵軍與閩軍分別屯集在集美和廈門島高崎,隔海對峙,開槍互擊。集美學生李文華在乘船往廈門的途中中彈身亡,陳嘉庚與林義順從新加坡聯名通電,要求確保集美學校的安寧,南北各路軍閥紛紛同意訂立集美和平學村公約,特別批准“承認集美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集美學村”之名由此而來。
1924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
1926年,陳嘉庚擴建南洋華僑中學校舍,創辦集美農林學校。開始面臨逆境,膠價暴跌,營業虧損甚巨,被迫將廈大和集美兩校校舍建築工程局部停工,但經費仍竭力維持。
1928年,中國濟南慘案發生後,陳嘉庚擔任“山東慘禍籌賑會”主席,積極籌款救濟難民。
1937年8月15日,陳嘉庚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並擔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幣1000萬元,支援祖國抗日戰爭。
1938年10月,南洋各地華僑愛國團體在新加坡召開大會,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南僑總會),推舉陳嘉庚為總會主席。致電汪精衛反對其主張同日本和談。
1940年3月,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啟程回國。陳嘉庚首先到達重慶。5月31日,陳嘉庚到達延安。
1941年,陳嘉庚被推為南僑總會第二屆主席。組織南洋閩僑總會。創辦南洋華僑師範學校。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領導組織新加坡華僑抗敵總會。
陳嘉庚回國視察、慰勞抗日軍民陳嘉庚回國視察、慰勞抗日軍民
1942年初,日軍南侵,新加坡政府採取不抵抗,著手抑退。陳嘉庚交代公務後,未及通知家屬,於2月3日與陳貴賤、劉玉水、陳永義乘小船離新加坡,擬暫時往印尼避難。日軍知悉陳嘉庚到印尼避難後,即重金懸賞通緝,致陳嘉庚數度遷徒匿居。陳嘉庚遷到梭羅,改姓化名李文雪。由郭應麟將“李文雪”名字登記入泗水的都禮公司鄰組處戶口簿內,成為戰前入爪哇並居住泗水五年的華僑。陳嘉庚在梭羅因氣侯炎熱牙痛發作兩次,8月4日遷徒瑪琅。
1943年8月,開始動手撰寫《南僑回憶錄》。陳嘉庚在笨珍路居住到1944年2月,因隔鄰是日軍官療養所,陳嘉庚又遷至峇株3公里許的“晦時園”。1944年4月,《南僑回憶錄》脫稿。在此居住至1945年6月,後又遷往班丹村。8月1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陳嘉庚於10月6日由吧城乘飛機回到新加坡,直接抵達怡和軒俱樂部工作。11月18日,重慶各界召開“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毛澤東主席特送條幅,題“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八個大字。
1946年,陳嘉庚創辦新加坡《南僑日報》。
1947年,陳嘉庚召開新加坡華僑大會,反對荷蘭殖民軍屠殺印尼巨港華僑暴行,議決準備對荷蘭實行經濟制裁。為集美各校開拓經費來源,陳嘉庚在香港創辦集友銀行,實行以行養校。
1949年9月17日,陳嘉庚與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前的合影1949年9月17日,陳嘉庚與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前的合影
1949年5月,陳嘉庚應毛澤東的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9月,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陳嘉庚被選為常務委員。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10月2日,出席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致詞。
1950年,陳嘉庚回國定居故鄉集美村,親自主持集美、廈大兩校校舍的修建。10月15日,從集友銀行開出一張人民幣50萬元的支票,作為寒衣捐,贈給前方英勇抗擊美帝的志願軍戰士禦寒。
1954年9月,陳嘉庚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55年,,視察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1956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1959年,陳嘉庚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創立廈門華僑博物院。因為放射治療,嘉庚右眼失明。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在北京逝世,遺體移集美鰲園安葬。

主要事跡

興辦實業

1904年,陳嘉庚集資7000多元創設鳳梨罐頭廠,號稱“新利川”,後接管日新公司。在三個月內兩個廠獲利共4萬元。即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鳳梨園中,進而大面積種植,到1925年,已擁有橡膠園1.5萬英畝,成為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被稱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橡膠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之後開辦橡膠製品廠,生產橡膠鞋、輪胎和日用品。先後在國內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國大埠設立分銷店100多處。還經營米廠、木材廠、冰糖廠、餅乾廠、皮鞋皮廠等,廠房達30多處。鼎盛時期(1925年)營業範圍遠及五大洲,僱傭職工達3萬餘人,資產達1200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其南洋華商的領袖地位由此確立。

支持抗日

1937年8月15日,陳嘉庚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並擔任主席,準備進行持久而大量的籌款。1938年10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南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被推選為主席。
1938年10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南進出口物資運輸總經理處商請陳嘉庚先生在南洋代招募司機和修理工。陳嘉庚領導的南僑總會遂於1939年2月迅速發出《徵募汽車修機、駛機人員回國服務》的第六號通告。陳嘉庚一方面號召華僑捐款捐物,購買大量汽車和軍需物品,另一方面還親自到南洋各埠演說動員。同年2月18日,首批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成員80名在新加坡集中出發,南僑總會舉行盛大歡送會。
陳嘉庚反對汪精衛投降賣國的著名提案陳嘉庚反對汪精衛投降賣國的著名提案
1938年11月2日,陳嘉庚在重慶《中央日報》上公開發表著名提案:“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凡公務員對任何人談和平條件,概以漢奸國賊論。”
1940年3月,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啟程回國,以期實地了解祖國抗戰局勢、民眾生活及華僑工人回國後服務的情況,慰勞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與愛國同胞。
2015年9月1日,陳立人作為陳嘉庚的家屬代表,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反對內戰

1946年,內戰爆發後,陳嘉庚反對美國援助蔣介石,以南僑總會主席名義致電美國總統和國會表示抗議。並且抵制蔣介石召開的國民大會,指出蔣介石“一夫獨裁,遂不惜媚外賣國以鞏固地位,消滅異己,較之石敬瑭、秦檜、吳三桂、汪精衛諸賊,有過而無不及。”
1947年,組織“新加坡華僑各界促進祖國和平民主聯合會”(簡稱“民聯社”),積極聲援民主黨派關於制止內戰的鬥爭。

興辦教育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陳嘉庚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創辦惕齋學塾。民國3年(1913年)3月創辦集美高初兩等國小校,此後相繼創辦女子國小、師範、中學、幼稚園、水產、商科、農林、國學專科、幼稚師範等,並逐步發展,在校內建起電燈廠、醫院、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建設集美學村。此外,資助閩省各地中國小70餘所,並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
1921年,陳嘉庚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創辦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於1921年4月6日開學,陳嘉庚獨力維持16年。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國小。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國小,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
1919年,創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是當時南洋地區華僑的最高學府。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創辦水產航海學校,南僑師範和南僑女中等學校。
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創立和資助了海內外118所學校。

人物生活

性格愛好

1919年秋季,陳嘉庚回國倡辦廈門大學期間,發現少數集美師中學生常到廈門市去浪費,在秋季開學式上演講時進行教育批評。
1923年,陳嘉庚先生50歲時,葉淵校長發動集美學校師生捐款,建造一座“介眉亭”為陳嘉庚校主祝壽。陳嘉庚先生“聞之殊深詫異”,先後發出兩封信函,表示反對並嚴肅批評校長。
1950年回國定居後,陳嘉庚住宅是一所簡樸的二層樓(即原校長住宅和校主住宅),生活艱苦樸素,自奉菲薄。床、寫字檯、沙發、蚊帳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褲子、鞋子、襪子全都打補丁。晚年為自己規定低的一伙食標準即每天五角錢,經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乾、腐乳加上一種魚。
1956年10月,星馬工商貿易考察團里的一些鄉親回到集美,嘉庚先生請他們第二天早上到家裡一起吃地瓜稀飯,並叮囑葉祖彬多做一些飯。結果葉祖彬忘了通知,讓客人們餓了肚子。儘管事情不大,嘉庚卻認為,葉祖彬在這件事上對他失了信,同時也讓他失信於客人,因此,要求葉祖彬寫出檢討,並給予停薪一個月的處罰。

家族成員

二子陳厥祥,七子陳元濟,八子陳國懷

人物評價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毛澤東)
“為民族解放盡最大努力,為團結抗戰受無限苦辛,誹言不能傷,威武不能屈,慶安全健在,再為民請命”。(周恩來、王若飛)
“陳先生,即嘉庚,對人好,謀國忠,一言一動皆大公,聞已返舊居,遠道得訊喜難名。”(馮玉祥)
邵力子發言:“陳先生的一生就是:興實業、辦教育、勤勞國事,言人之所不敢言,為人之所不敢為。”(邵力子)
“華僑愛國愛鄉,熱心教育事業的楷模”。(何香凝)
“陳嘉庚先生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從他的反美反蔣的言行可以看出。作為一個華僑來說,他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追隨革命,善始善終,這些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陳毅)
“嘉庚先生有高尚的品質,崇高的民族氣節。他持正不阿,明辨是非,疾惡若仇,不斷進步。他是華僑大工商業家,但他從不貪圖個人享受,無論在海外,在國內,他的個人生活是儉樸的。他在集美的住所,陳設也是非常樸素。床和被都是舊的,有的地方已經破了,他穿的皮鞋有的是打過補綻的,而他卻恰然自得。八十以上高齡的嘉庚先生,過的生活還是這樣儉樸,實在使人感動。嘉庚先生之所以成為華僑的領袖人物,決非偶然,他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高尚的品質,團結華僑、不懈地為海外華僑社會服務,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精神,使他成為華僑的旗幟,在海外閃爍著中華民族的光輝。“(廖承志)
“我所認識的不少資本家,儘管是“民族資本家”,很少像陳嘉庚先生盡其所入歸公,一點不留私有。我願再說一遍:陳嘉庚先生是我幾十年間最敬佩的朋友中間的一個。”(黃炎培)
陳嘉庚先生是“對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愛國人士”。(胡耀邦)
“學習陳嘉庚先生為發展祖國教育事業而奮鬥的精神”。(李先念)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鄧小平)
“陳嘉庚先生對中華民族充滿了深情摯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了終身奉獻。他以令人敬佩的勇氣和赤誠,支持祖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並在新中國成立後,積極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努力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富有遠見,突出表現為他對於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卓著貢獻。他為興辦學校,特別是集美學村、廈門大學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培育了眾多的人才,在海外僑胞中樹立了為祖國、為家鄉興辦教育的光輝榜樣。陳嘉庚獎的設立,既是對他遺志的繼承,也是對他很好的紀念。“(李瑞環)
“陳嘉庚先生是著名的愛國華僑,他一生為祖國、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陳嘉庚先生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他熱心教育令人稱頌、敬仰,廈門人民、福建人民、全國人民都應該懷念他,學習他!“(江澤民)
“很敬佩陳嘉庚先生在很困難的時候興辦教育,這是一種很有眼光,有奮鬥精神的舉動。”“陳嘉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赤手空拳,在東南亞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企業。他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貢獻了全部財富,興辦了從國小到大學的一系列學校。我想,在中國歷史上,這樣努力傾資興學,應該是從陳嘉庚先生開始的。”(楊振寧)
“陳嘉庚是當代華僑最傑出的領袖,是華僑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也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陳嘉庚是屬於華僑出身的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一生所做出的貢獻,他可以說是孫中山以後中國現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陳碧笙)

人物紀念

紀念建築

故居
陳嘉庚先生故居
廈門嘉庚路149號
道路
嘉庚路
廈門
院校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福建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大學
廣州市陳嘉庚紀念中學
廣州市西灣路大崗元北4號
藝術中心
廈門嘉庚劇院
集美新城核心區
廈門嘉庚藝術中心
集美新城核心區
公園
嘉庚公園
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學村
文化廣場
廈門市嘉庚廣場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嘉庚文化廣場
---
紀念館
廈門陳嘉庚紀念館
---
馬來西亞陳嘉庚紀念館
---
陵墓
陳嘉庚陵墓
---

紀念活動

1961年8月15日上午,首都各界舉行公祭陳嘉庚大會,由周恩來總理擔任主任委員的“陳嘉庚先生治喪委員會”,主祭人周恩來總理,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致悼詞。周總理和朱德委員長領先執紼,在哀樂中護送靈柩上靈車,然後用專列載往廈門。8月20日下午,運載靈柩的專列抵達集美,由時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林一心、副省長梁靈光及從北京護送靈柩來的僑務委員會副主任莊希泉等領先執紼,將靈柩送到鰲園墓地。
2004年,陳嘉庚誕辰13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2014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集美校友總會回信,號召海內外炎黃子孫,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

命名紀年

  • 陳嘉庚星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發現的第2963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以表彰陳嘉庚對教育事業的傑出貢獻。
  • 紀念鈔
2019年6月10日,為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次推出20新元紀念鈔,華僑領袖陳嘉庚等人頭像被印在這款紀念鈔上。
獎項
中國
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馬來西亞
陳嘉庚精神獎
基金會
中國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
廈門市陳嘉庚教育基金會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聯合會
學會
---
陳嘉庚國際學會
獎學金
中國
廈門市陳嘉庚獎學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