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上皮內瘤變

陰道上皮內瘤變(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可能是陰道上皮癌的癌前病變,約5%VAIN(無論治療與否)最後發展為浸潤癌。多見於60歲以上婦女,VAIN 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3歲。多數VAIN患者曾患宮頸上皮內瘤變(CIN);1%—3%的VAIN同時並存CIN。提示VAIN可能是由CIN擴展而來,抑或為其衛星病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道上皮內瘤變
  • 外文名: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機率:5%
  • 擴展:VAIN可能是由CIN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不清。陰道上皮與外陰、宮頸上皮起源於共同組織——泌尿生殖竇。因此,對致癌源的敏感性相同。HPV感染可能是誘發VAIN的主要原因。陰道上皮損傷癒合過程中發生鱗狀上皮化生,HPV可感染化生的鱗狀上皮,並在細胞內生長繁殖。其他高危因素有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以及曾經接受放射治療等。

臨床表現

陰道上皮內瘤變多無症狀。有時因HPV感染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伴臭味,或性交後出血。病灶多位於陰道上段,單個或多個,分散或融合,紅色或白色。散在的病灶呈卵圓形,稍隆起,表面有刺狀細突。

診斷

確診需依據病理學檢查。陰道脫落細胞檢查可作為陰道上皮內瘤變的篩選方法。如發現異常細胞,應明確其是否來自宮頸外陰。可採用陰道鏡檢查與碘試驗定位取材,以提高病理學檢查準確率。陰道黏膜塗抹3%醋酸可使白色病灶顯而易見。範圍較廣泛的病灶需做多點活組織檢查。應注意陰道穹隆部位,約28%的VAIN Ⅲ患者在該處發現隱蔽的癌灶。

治療

VAIN的治療強調個體化。應綜合考慮病灶情況(範圍、部位、級別、數量)、患者情況(年齡、生育要求等)、治療方法(療效、功能/結構影響)。
VAINⅠ:病灶常為多發,與活躍的HPV感染有關。大部分VAINⅠ不治療可自行退變,故VAINⅠ患者經過滿意的陰道鏡檢查及活檢(排除隱蔽的高級病變)後,可密切隨訪1年,必要時再治療。
VAINⅢ:應儘早發現並給予及時、合理治療,以降低發展為浸潤癌的風險。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用於50歲以下並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① 局部藥物治療:與VIN相同。如5—FU軟膏適用於病灶>1.5cm和多中心病灶。每日塗抹1次,5日為1療程,可連用6療程。用藥後在陰道和外陰皮膚塗抹凡士林軟膏或鋅氧軟膏,以保護局部組織。有效率為85%左右。
物理治療:與VIN相同,如CO2雷射極為有效,尤其適用於病灶小(<1.5cm),陰道頂端病灶以及陰道穹隆廣泛的病灶。
放射治療:可採用後裝腔內放射治療。腔內放療可引起陰道纖維化、縮窄和卵巢早衰等。因此,適用於年老、病變範圍廣泛或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時。
2、手術治療:多用於50歲以上患者,尤其是VAINⅢ或因CIN或宮頸癌切除子宮後的陰道殘端VAIN患者。術式包括:陰道病灶切除術、陰道頂端切除術或全陰道切除術。手術時,慎防損傷尿道膀胱和直腸。

預後

VAIN復發率為10%—42%。隨時間延長,復發率增加。多發性病灶、單用5—FU治療、HPV感染免疫抑制等均為VAIN復發的危險因素。持續性VAIN可能發展為浸潤癌。因此,任何VAIN患者均需接受長期隨訪。一般於治療後3、6、12個月應分別行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以後至少每年1次做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