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肝旺

陰虛肝旺,中醫學用語。主要症狀為月經紊亂,經量或多,色暗紅,時有血塊,平素煩躁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頭暈,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虛肝旺
  • 臨床表現:月經紊亂,經量或多
  • 治療方法生地沙參枸杞子
  • 用法:每天1劑,水煎兩次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月經紊亂,經量或多,色暗紅,時有血塊,平素煩躁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頭暈,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方法 方藥組成:生地12g、沙參15g、枸杞子15g、麥冬15g、當歸10g、柴胡8g、懷牛膝12g、龜板15g、白芍12g、山萸肉15g、川楝子8g加減:經血多者,加阿膠15g,仙鶴草20g,旱蓮草15g。肝鬱情況明顯者,加合歡皮12g,鬱金10g。汗多者,加浮小麥30g,牡蠣20g;肝陽上亢,頭痛。頭暈甚者,加天麻10g,鉤藤12g,珍珠母20g。用法:每天1劑,水煎兩次,共煎取液300ml,分早晚服用。一般用藥15天為1療程,以後服逍遙丸,二至丸1月,以鞏固療效。
婦女在絕經前後,機體由陰陽均衡向衰退的老年過渡,隨著腎氣日衰,天癸竭,沖任二脈虧虛,精血不足,以及精神因素,工作、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不能自身調節,而出現一系列臟腑功能失調症狀。病機主要為腎虛,還可累及臟腑心、肝、脾。可分為腎陰虛型,腎陽虛型,肝鬱型,心脾兩虛型,臨床以陰虛肝旺型最常見。本症因腎陰虛,精虧血少,沖任虧損,腎精不能上榮於腦髓,則頭暈耳鳴;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虛熱擾及沖任,沖任失調側月經異常。肝腎同源,腎陰虛,水不涵木則肝失疏泄,氣鬱化火,擾亂神明,則煩躁易怒。舌脈均屬陰虛肝旺之象。用加味一貫煎治療可滋腎養陰,疏肝解郁,因此臨床套用該方收到較好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