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燕鷗

黑腹燕鷗

黑腹燕鷗(學名:Sterna acuticauda),小型水鳥,體長29-30厘米。夏羽頭頂從前額到枕,包括冠羽輝黑色。前額基部有時綴有白色。背、肩、翅上覆羽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淡灰色。尾呈深叉狀。最長的外側尾羽外側幾近白色,飛羽較背淡,也呈淡灰色。冬羽頭頂白色,枕具黑色縱紋,眼後有一黑色斑。下體白色,前頸和胸綴有灰色。有時綴有黑色斑點,其餘似夏羽。棲息於內陸河流、湖泊、水庫和鄰近的水田地區。主要以小魚為食。營巢於開闊水邊裸露的沙地上,偶爾在稀疏的草叢間營巢。常成群在一起繁殖。種群數量稀少,不普遍,需要嚴格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腹燕鷗
  • 拉丁學名:Sterna acuticaud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鷗形目
  • 鷗科
  • 燕鷗屬
  • :黑腹燕鷗
  • 命名人及時間:Gray, 1832
  • 英文名:Black-bellied Tern
  • 保護級別:瀕危(EN),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夏羽頭頂從前額到枕,包括冠羽輝黑色。前額基部有時綴有白色。背、肩、翅上覆羽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淡灰色。尾呈深叉狀。最長的外側尾羽外側幾近白色,飛羽較背淡,也呈淡灰色。初級飛羽具黑褐色先端。眼先、頰、頦、喉白色,到上胸逐漸變為灰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黑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頭頂白色,枕具黑色縱紋,眼後有一黑色斑。下體白色,前頸和胸綴有灰色。有時綴有黑色斑點,其餘似夏羽。
幼鳥上體皮黃灰色,具淡皮黃白色羽緣和黑色亞端斑點,內側次級飛羽有兩道黑色橫斑和亞端斑。
虹膜暗褐色,嘴橙黃色,冬季尖端較暗:腳和趾橙紅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62-68克,體長290-320毫米,嘴峰32-40毫米,翅221-240毫米,尾145-156毫米,跗跖14-16毫米。

棲息環境

棲息於內陸河流、湖泊、水庫和鄰近的水田地區。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高棉、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
分布圖分布圖
旅鳥:中國

生活習性

常在水域上空不停的飛翔。很少見停息。黑腹燕鷗主要以小魚為食。也吃蝦、蝌蚪、甲殼類和昆蟲。常潛入水下捕食魚類。當發現水中食物時,垂直俯衝而下,潛入水中捕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3-5月。營巢於開闊水邊裸露的沙地上,偶爾在稀疏的草叢間營巢。常成群在一起繁殖。每窩產卵2-4枚,多為3牧。卵的形狀為鈍卵圓形,顏色為沙皮黃色,具淡褐色或紅褐色斑點。也有個別為白色或淡綠色的。卵的大小為30-36×23-26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5-16天。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在亞洲南部,由於眾多威脅影響著河流物種,該物種在其範圍內的很大一部分幾乎滅絕,整體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已經被列入瀕危。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