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發熱

陰虛發熱,病證名。因精血津液等耗損所致的虛熱。《證治匯補·陰虛發熱》:“有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陽氣獨盛,發熱不止,向晚更甚,或飲食如常,頭脹時作,脈洪數無力,視其舌大而色赤者,陰虛也。”證見口乾體瘦,食少懶倦,頭痛時作時止,遺精盜汗,骨蒸肉爍,唇紅顴赤,咳嗽痰血(《醫碥》卷一)。治宜滋陰降火,選用四物湯加炒黃柏、黃芩、龜板,鱉甲散,青蒿鱉甲湯,大補陰丸,一陰煎等方。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ever due to yin  deficiency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病因:素體陰虛,勞心好色,內傷真陰,熱病日久,耗傷陰液,治病過程中誤用等
  • 常見症狀:午後潮熱,夜間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乾咽燥,舌質紅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素體陰虛,或者勞心好色,內傷真陰,或者熱病日久,耗傷陰液,或者治病過程中誤用,過用溫燥藥物,導致陰精虧虛,陽熱偏盛,水不制火,而致陰虛發熱。

臨床表現

午後潮熱,或者夜間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乾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辨證施治

1.骨蒸潮熱
(1)證候 肺結核、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證屬陰虛內熱、虛勞骨蒸者,見午後潮熱,或者夜間發熱,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乾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2)治則 清虛熱,退骨蒸。
(3)主方 清骨散加減治療。
(4)方藥 銀柴胡、知母、胡黃連、地骨皮、青蒿、秦艽、鱉甲、甘草。
血虛,可加當歸、熟地、白芍、生地;咳嗽,加桔梗、五味子、阿膠(烊化)、麥冬。
2.邪熱內伏證
(1)證候 肺結核貧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證屬陰虛火旺者見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能食形瘦,舌紅少苔,脈數。
(2)治則 養陰透熱。
(3)主方 青蒿鱉甲湯加減治療。
(4)方藥 青蒿、鱉甲、細生地、知母、丹皮。
盜汗較重者,可去青蒿,加牡蠣、浮小麥固表斂汗;陰虛較甚者,加玄參、生地黃、制首烏滋陰;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棗仁,首烏藤養心安神;兼有氣虛者加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益氣養陰。
3.陰虛火旺證
(1)證候 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或消渴易飢,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
(2)治則 滋陰降火。
(3)主方 大補陰丸。
(4)方藥 熟地黃(酒蒸)、知母(酒浸,炒)、黃柏(炒褐色)、龜板(酥炙)。
咯血,吐血,加旱蓮草、仙鶴草、側柏葉;盜汗,加糯稻根、浮小麥、煅牡蠣。
4.陰虛發熱
(1)證候 吐血、衄血;或瘧疾傷寒屢汗之後,取汗既多,陰虧津傷,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脈虛者。
(2)治則 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止血。
(3)主方 一陰煎。
(4)方藥 生地黃、芍藥、麥冬、丹參、熟地、牛膝、甘草。
如火盛躁煩者,加真龜化服;如氣虛者,間用人參;如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或加山藥、山茱萸;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如虛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澤瀉、茜根,或加川續斷。
5.營血虛滯證
(1)證候 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經量少或閉經,表現為舌淡,脈細弦或細澀。
(2)治則 補血和血,調經化瘀。
(3)主方 四物湯。
(4)方藥 白芍藥、川當歸、熟地黃、川芎各等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