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鎮

院上鎮

院上鎮位於萊西市西南部,距市區20公里,東、南兩面臨大沽河,西臨小沽河。全鎮總面積8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轄56個行政村,4.3萬人口,已形成果品、蔬菜、畜牧養殖、花生加工四大支柱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院上鎮
  • 外文名:College town
  • 地理位置:萊西市西南部
  • 全鎮面積:80.2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6.5萬畝
  • 全鎮人口:4.3萬人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下轄村莊,人口數據,資源狀況,經濟狀況,特色產業,花生加工業,無核葡萄,“日本甜寶”甜瓜,萬畝大蒜生產,香菜生產,農業發展,城鎮建設,農村建設,社會事業,歷史文化,

基本概況

院上鎮位於萊西市西南部,距市區20公里,東、南兩面臨大沽河,西臨小沽河。全鎮總面積149平方公
里,耕地面積11.48萬畝,轄103個行政村,7.7萬人,已形成果品、蔬菜、畜牧養殖、花生加工、葡萄釀酒支柱產業。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新院上鎮位於萊西市西南部,西隔小沽河與平度市古峴鎮、雲山鎮相望,東北分別與沽河街道辦事處、日莊鎮鎮相鄰,南隔大沽河與店埠鎮交錯接壤。鎮內大沽路、南城路、309國道縱橫交錯,同三高速公路煙威高速在鎮駐地設有進出,交通便利。並於2012年12月併入武備鎮成立新院上鎮

歷史沿革

院上歷史悠久,北齊年間,即建靖林寺,距今1400多年。明、清屬萊陽縣桃花鄉。1930年,屬萊陽縣第八區。1934年屬武備鄉農學校。1939年春屬第九區。1945年2月境內解放,屬萊西南縣花園區。1949年8月,更名為萊西南縣第七區。1950年3月,屬萊西縣第十三區。1952年2月,改為萊西縣十一區。1955年10月,改稱萊西縣花園區。1956年3月,武備區併入花園區。1958年1月,撤區改鄉,花園區分為武備、院上、永豐三個鄉。8月,院上、永豐兩鄉合併稱院上鄉。1958年9月,院上鄉改稱院上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武備人民公社併入院上人民公社。1962年5月復析出。1984年4月撤人民公社,設院上鎮。2012年12月武備鎮併入院上鎮,成立新院上鎮
新院上鎮位於萊西市境西部,北靠日莊鎮,南以大沽河為界與店埠鎮交錯接壤,東隔大沽河同孫受鎮相望,東和沽河街道辦事處毗連,西隔小沽河與平度市為鄰。 鎮黨委、政府駐院上村,距縣城19公里。南北最大長度21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5公里,總面積8149平方公里。轄103個行政村,總人口76973人,有耕地114890畝,人均1.3畝。地形北高南低,向西南傾斜,西北部為丘陵。 大沽河沿境東側向西南流, 小沽河沿境西側南流,兩河於大里村前匯流。南(墅)朴(木)公路、太(平莊)古(峴)公路,309國道在境內相交。萊西縣第五高級中學、縣人民醫院院上分院設於鎮駐地。本鎮為萊西縣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1933年共產黨人就在這裡進行革命活動。 1938年3月,“民先”隊聯合各界愛國人士在小沽河畔的七岌河口和花園頭村進行抗日阻擊戰,斃日軍75名,為萊陽人民抗日鬥爭樹立了榜樣。1945年,南海專署在院上村建南海聯中(今萊西一中前身),為黨政軍培養幹部。 境內經濟以農業為基礎, 多種產業協調發展。有蘋果、梨、山楂和葡萄等果園22044畝,年產水果250萬公斤,系縣內重點果品生產基地之一。工業企業有果品加工、活性炭、木器、體育用品、石蠟、印刷和塗料等。體育用品暢銷河北、遼寧、青島和濟南等10個省市。

下轄村莊

花園頭村院上村禮格莊村大里村郝家許村姜家許村鄒家許村段家許村前逄家會村欒家會村南辛莊村北辛莊村、東王屋莊村、南於家窪村、西王屋莊村、葛家院村堆金泊村興隆院村小高嵐村長汀寨村前石嵐村後石嵐村荊家莊村、對舊坡村、趙家莊村西崔家莊村鄭家莊村葛家埠村前上泊村中上泊村黃王地村任家院村北上泊村後上泊村北寨村西朱東村李家寨村中朱東村東朱東村朱西莊村、南大佛閣村、馮家朱東村曹官屯村北大佛閣村、碑頭村、劉家寨村王璧村高村村福祿莊村西老莊村、東老莊村、戰家會村蔡家莊村永豐莊村、南永豐村、七岌村、王家院村、武備一村武備三村武備二村武備四村武備六村武備五村、南武備村、大劉格莊村、仙格莊村、北劉格莊村、毛家埠東村毛家埠中村毛家埠西村、敬莊村、了房村、楊柳屯村劉家屯村張家屯徐家屯村徐豐莊村張福莊村張官莊村吳格莊村孟家莊村王家莊村史家莊村、仇家莊村、南院村、北王家樓村高家嶺村興隆寨村山口村、隋坊村、嵐埠村、孫賈城村、店上村堡上村水東村小河子村峴沽村、峴沽南莊村、吳家屯村史格莊村汪家莊村丁家莊村、堆金嶺村、坎下村[1]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0571
20565
20006
家庭戶戶數
13656
家庭戶總人口(總)
40017
家庭戶男
20227
家庭戶女
19790
0-14歲(總)
7380
0-14歲男
3780
0-14歲女
3600
15-64歲(總)
28609
15-64歲男
14733
15-64歲女
13876
65歲及以上(總)
4582
65歲及以上男
2052
65歲及以上女
253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9194

資源狀況

院上鎮交通便利,地處青島、煙臺、威海、濰坊四個沿海開放城市1小開經濟圈內,系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距煙青一級公路18千米,距濰坊高速公路9千米,804國道8千米。鎮內大古路、南城路縱橫交錯,從南城路到青島市里僅40分鐘路程,到青島國際機場僅需30分鐘。“同三”高速公路在鎮駐地高有進出口,1小時可到達青島前灣港,是萊西市距青島前灣港最近的出口以同三高速路口為中心,以南城路為軸線,已建成總面積6.5平方公里的工業特色小區,有25農內外資企業入駐。大沽河、小沽河、小清河、許村河等河流流經境內。大沽河由前逄家會入境,境內長14公里,境內納團結河、許村河、小清河、柳溝河等支流,於大里村出境;小沽河源於萊州市馬山和胡家頂山東麓,由荊家莊入境,境內長8公里,於大里村前匯入大沽河;小清河,源於武備鎮毛家埠村北,由南於家窪入境,境內長6公里,於禮格莊東注入大沽河;許村河,源於牛溪埠鎮疾駒山南麓,由高村入境,境內長7公里,於郝家許村匯於大沽河。
野兔野兔
土壤植被全鎮土壤分為棕壤、砂姜黑土、潮土3個土類。棕壤31378畝,分布在小高嵐村北,王家院、北上泊以北,蔡家莊以西,永豐莊西北,東老莊以北,以及前逄家會以西,碑頭以北,石嵐以東地區,占可利用面積32%,宜種小麥、花生、玉米。砂姜黑土54600畝,分布在南於家窪、鄭家莊、長汀寨、院上、花園頭、李家寨、黃王地、前上泊、中上泊、後上泊、興隆屯、永豐莊、曹官屯、對舊坡和南辛莊、北辛莊以東地區,占可利用面積55.4%,宜種小麥、玉米以及耐澇性強的作物。潮土12359畝,分布在姜家許、碑頭村前、王璧、禮格莊、東朱東、中朱東、南大佛、北大佛、大里村等村,占可利用面積12.6%,宜種小麥、花生、玉米。地表植被主要有林、果、桑等,林木覆蓋率為23%。
土地資源有耕地4096公頃,人均0.098公頃。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4300萬立方米,地下水每平方公里可開採9.8萬立方,平原每平方公里可開採23萬立方,窪地每平方公里可開採18萬立方,丘陵每平方公里可開採7.8萬立方。野生動物資源有黃鼠狼、刺蝟、鼠、野兔、蝙蝠、麻雀、烏鴉、喜鵲、燕子、野鴨、貓頭鷹、哞哞鳥、窩兒婁、蠶、促織、造橋蟲、豆蟲、卷葉蟲、鑽心蟲、鮎魚、鯽魚、泥鰍、黑鱔、鰱魚、草蝦、蛤蜊、鯉魚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野荊、山草、甜根、蛤螞皮草、刺耳菜、狗尾草、馬齒莧、苦菜、貓耳朵、薺菜等,野生中藥材有半夏、青蒿、黃芪、車前子、蒲公英、蒼子、扁柱草、野菊花、茅根、薄荷、益母草、百合、艾葉、絲瓜絡、野茄子、葛根等。

經濟狀況

1982年農村改革開放以來,全鎮國民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2004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1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15元。2004年,引進內外資項目41個,其中,內資項目27個,到位資金13930萬元;外資項目14個,到位資金1244萬美元,出口創匯333萬美元。全鎮個體私營企業累計達到254家,個體工商戶達到3361戶,個體私營稅收1222萬元。
院上鎮
農村經濟突出做大做強蔬菜及蔬菜加工、果品及果品加工、畜牧業及畜牧產品加工和花生及花生加工產業鏈條。2004年,全鎮蔬菜面積達到2.2萬畝,蔬菜收入6000萬元;全鎮果園面積達到1.15萬畝,收入14500萬元;全鎮牲畜年末存欄8360頭,肉雞存欄55萬隻,出欄260萬隻,生豬存欄2萬頭,出欄4.2萬頭,牧業總產值達到1.0417億元。依託蔡家莊花生協會,大力發展花生產地批發市場和花生加工龍頭企業,全鎮共有花生加工企業65家,從事花生收購、販運的個體工商戶520戶。
院上鎮

特色產業

花生加工業

全鎮花生加工企業6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家,從事花生販運收購的個體工商戶650戶,年深加工花生40萬餘噸。青島正森花生製品有限公司、青島萊西順祥花生製品有限公司、青島中良花生食品有限公司、青島大良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花生深加工企業,開展烤果、烤紅衣、烤乳白、油炸、浸出油、花生蛋白等深加工項目,進一步提高了花生製品出口能力。

無核葡萄

在鎮西部靠近小沽河附近、適宜無核葡萄生長的七岌、東老莊等村引進美國加州“克瑞森”、“茉莉莎”、“八月皇家”無核葡萄優質品種,面積500畝。由於土壤適宜和科學管理,所產葡萄深受客戶青睞,遠銷龍口、濟南、廣東等地。搭起了一座農民致富金橋。全鎮400畝無核葡萄畝產1800公斤,總產30多萬公斤,單價10元/公斤。
院上鎮院上鎮

“日本甜寶”甜瓜

主要產地位於院上鎮曹官屯村,全村發展甜瓜大棚達到350個,占地面積達到460畝,年產量500萬斤。4月底5月初甜瓜開始成熟上市,每公斤價格在10元左右。

萬畝大蒜生產

大蒜種植面積1.2萬畝,年產無公害蒜苔130萬斤,年產優質大蒜260萬斤。

香菜生產

香菜種植面積5000畝,年產優質香菜300萬斤。

農業發展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院上鎮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採取了三條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結合當地實際,圍繞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成立各種“農”字型互助合作協會。到目前,全鎮有“農”字型協會達8家,有效地促進了高效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一是搞好宣傳引導。鎮村兩級充分利用召開會議、明白紙等形式,將成立協會的好處等向各村幹部民眾進行講解。並利用蔡家莊成立花生加工協會,推進經濟發展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樹標導向,引導農民提高認識,積極成立和加入協會。
二是搞好協會知識培訓。為讓各村幹部民眾掌握成立協會的相關內容知識、方法、步驟,鎮政府聘請市民政局、農業局有關人員為各村幹部民眾進行授課、指導,搞好成立協會有關知識培訓。
三是安排專人靠上去協助各村搞好成立協會的審批、登記。鎮為民服務中心派出人員深入各村了解掌握成立協會的意向,並安排專人靠上去幫助相關村制定成立協會的章程制度、搞好成立協會的全程服務。
這樣,全鎮先後有20多個村莊申請成立“農”字型協會,已審批辦理了七岌葡萄、北辛莊大蒜、葛家埠大蔥、姜家許食用菌、曹官屯甜瓜、花園頭奶業協會8個,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城鎮建設

2004年春,聘請省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對鎮駐地工業園區進行了新一輪總體規劃,園區規劃面積由原來的3平方公里拓展到6.5平方公里。先後投資3950萬元,整修道路12條,全長18.8公里,硬化道路4條,全長3.8公里,並配套了溝、渠、樹建設。鋪設自來水總管道2700米,建設了50千伏安供電線路3600米;建設有線電視線路2500米;新開發商住樓3處,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新建和改善林網2.2萬畝,植樹11萬株。

農村建設

原院上鎮共有56個行政村,1.2萬戶,4.3萬人口。該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實際,四輪齊驅,加大後進村轉化力度,取得了好的效果,連續多年被評為萊西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平安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2002年前,該鎮是一個人人頭痛的“大難鎮”,具體表現是“三多一難”:即矛盾糾紛多,民眾上訪多,越級上訪多,工作難開展。面對這一老大難,該鎮黨委政府一班人不畏難、不發愁,而是組成班子進村入戶搞調查,想對策,尋辦法,結果表明:一是這“三多”均出自後進村。二是後進村約占全鎮的20%。三是後進村具有三大特點:其一班子不健全,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戰鬥力和凝聚力不強,沒有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工作不敢碰硬,對歪氣邪氣打擊不夠,致使村莊遺留問題越積越多,結成疙瘩。其二忽視了對幹部和農民民眾的教育,幹部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存在問題,農民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顛倒,個人利益在前,國家和集體利益在後,不能積極履行義務。其三村莊集體經濟發展較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民心不齊,工作缺乏號召力。從調查中,該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院上鎮“難”,難在後進村上,要使院上鎮工作有新的起色和大的發展,必須創建穩定、和諧的院上;創建穩定、和諧的院上,必須下大氣力做好後進村的轉化工作。
甜瓜甜瓜
清醒的認識,帶來了巨大的行動。該鎮黨委政府健全了組織,加強了領導,實行了“駐、掛、聯、帶”四法,狠抓後進村轉化。
一、工作組駐村法。對村莊大,周圍無強村,一時又很難找出負責的村莊,該鎮實行了工作組駐村法。由黨委政府班子成員任組長,一般3—5人進駐該村。對突出問題列出單子,定出整改的時間、措施、目標和責任。鎮黨委與工作組長簽訂後進村轉化工作目標責任制,所駐村莊年終考核成績與駐村機關幹部工資獎金掛鈎,一包到底,並規定工作組“四不撤”,即:村級經濟關係不理順不撤、村級班子建設不達標不撤,民眾關心的重大難點、熱點問題解決不徹底不撤,所包村莊不穩定不撤。因此,每個工作組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下決心從根本上使落後村莊擺脫落後面貌。西王屋村440多戶,是全鎮一個大村,2002年前,由於村內幫派體系嚴重,圍繞選村幹部,村里搞得烏煙瘴氣。針對這一情況,鎮黨委選派了由組織委員任組長,精選三名強將組成工作組入駐該村。工作組入駐該村後,深入調查,抓民眾增收這一焦點,村幹部培養這一難點,2005年該村躍入了全鎮先進村行列。該鎮有2個村莊採用此法得到了轉化。
二、機關幹部掛職法。對村幹部意見反響大,周圍無強村的村莊,該鎮實行了機關幹部掛職法。由鎮黨委挑選素質高的機關幹部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主持該村工作。東朱東村原是一個比較好的村,因選舉村里幫派嚴重,無法正常工作。鎮黨委經過研究,派管區主任掛職該村支部書記,多年不通的路通了,多年積水影響村民生活的大街漿砌了排水溝,自來水全部入戶,民眾滿意度高。該鎮有4個村莊採用此法得到了轉化。三、強弱村聯合法。對後進村周圍有強村的村,該鎮成立聯合黨支部,由強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弱村黨支部書記,負責該村工作。王家院村支部班子軟弱,戰鬥力差,造成工作落後。鎮黨委及時調整了該支部班子,與鄰村、強村——趙家莊村成立了聯合黨支部,由趙家莊村支部書記戰軍同志兼任王家院村支部書記。戰軍同志上任後,向村民公開了手機號碼,發放了便民聯繫卡和公開信,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積極與民眾溝通,取得了民眾的信任和支持,村里多年低洼不平的中心大街如今也非常平整,並進行了綠化,解決了雨雪天進不去也出不來的面貌。該鎮有3個村莊採用此法得到了轉化。
院上鎮院上鎮
四、能人帶動法。對村內因選不出好的負責人的村,該鎮通過“雙推”、考察、重用、培養等方法,大膽啟用能人。郝家許村370餘戶,是一個混亂多年的村莊,村兩委換屆,不是選舉不過半,就是選出不幹活,工作無法開展,鎮黨委通過民眾推選和考察,大膽任用了非黨能人郝彩忠,組成村工作班子,主持村務工作。目前,村里田間路整修一新,多年排不出去的水也能排出去了,村里主要街道亂堆亂放的現象也沒有了。所有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規。該鎮有3個村莊採用此法得到了轉化。該鎮在後進村轉化中,採用了工作組駐村、機關幹部掛職、強弱村聯合、能人帶動四法,就像四個輪子齊轉,很好地做好了後進村轉化工作,打造了平安、和諧的新院上,為平安萊西建設,構建和諧萊西做出積極的貢獻。

社會事業

科技2002年全鎮推廣新品種5個,主要有麵包小麥、黃金梨、無核葡萄等,推廣新技術6項,主要有日韓梨模式栽培技術等。教育2002年全鎮有學校9所,在校學生4733人,入學率100%,教師306人。其中有國小7所,在校學生2263人,教師126人;國中2所,在校學生2470人,教師180人;高中1所,在校學生810人,教師76人。2002年院上鎮被授予青島市教育示範等級鎮、萊西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全鎮已普及學前三年教育,3—5周歲兒童入園率達到98%。
院上鎮院上鎮
文化藝術鎮政府設鎮村建設與文化服務中心,負責全鎮文化事業建設工作,建有新華書店分店,全鎮有三分之一的村建有文化大院,圖書、音樂設備較為齊全,有各類文藝宣傳隊38個,主要是秧歌隊,其中段家許村、葛家院、趙家莊等村常年活動,其他村節假日活動。
計畫生育2002年底,出生人口422人,計畫生育率99.55%,出生率10.05‰;死亡人口324人,死亡率7.71‰,人口自然增長率2.34‰;女性初婚279人,已婚育齡婦女8838人,其中女性絕育1人,放環357人,取環74人,中引產1人。
衛生院上鎮有醫療機構1處——鎮中心衛生院,主治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久治不愈的哮喘病、糖尿病、肝病等疾病,婦產科是萊西市愛嬰醫院之一,醫院有病床453張,現有衛生技術人員35個。全鎮實行合作醫療制度並設立18個社區服務站。
體育鎮設文體活動中心,有籃球場、足球場、高低槓、單雙槓、桌球室等體育設施,有老年門球場6處,2000年以來,有4人破市運會記錄。
2004年,全鎮有國中2所,國小7所,在校學生4128名;幼稚園24所,入園幼兒530名。衛生院1所,醫療室(站)68個。人口自然增長率10.3‰,計畫生育率99.3%。百戶擁有電話73部,有線電視入戶90%。
所屬學校
萊西市院上鎮七岌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中心中學
萊西市院上鎮中心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南辛莊學校
萊西市院上鎮小高嵐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朱東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段家許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王壁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花元頭國小
萊西市武備中心中學
萊西市武備中心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劉家屯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坎下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奔達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徐家屯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敬莊中學
萊西市院上鎮毛家埠國小
萊西市院上鎮海爾希望國小
萊西市第四工銀希望國小

歷史文化

古靖林寺 該寺位於境內院上村,始建於北齊(550~577年),距今1400多年。院上村建在靖林寺上首,故名院上。歷史上,靖林寺幾經修繕,於清朝廢圯。現僅存石雕大一隻贔屓,長3米,高2米,重約3噸,雕刻於北齊年間,形象逼真,距今1400多年。相傳北齊時,院上村某農民起早揀糞,遇見大群烏龜路過此地,疑惑間砍了一杴,正中一隻烏龜後腿,因腿殘留在此地化為贔屓。後院上村民把這隻大贔屓視為吉祥之物,鎮村之寶,移入村西院上湖中,寓意讓其回歸自然,如今已為院上鎮一道風景。
顏真卿《裴將軍詩》石刻 院上鎮還存有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裴將軍詩》石刻。此石刻為三塊石板,尺寸相同,均為大理石質料,長64厘米,寬33厘米,厚12厘米。兩面鑿磨平滑,鐫刻的文字甚為清晰。首行刻“裴將軍”三字,末尾刻有顏真卿名款,中間刻著五言《裴將軍詩》。其書法布局嚴謹,字型結構奇特,每行二、三、四字不等,變化奇突,“劍舞”“一射”“不敢”、“歸去”等字,筆勢連貫,渾然一體。1973年文物普查時在院上鎮東朱東村被發現,並被萊西市文化館收藏。
花生花生
大里村造林傳統悠長 院上鎮大里村地處大沽河和小沽河交匯夾角處,境內沿河居民為減輕風沙侵襲,歷代相襲,有植樹防風治沙的傳統。清嘉慶四年(1799年)大里村民眾共議沿河造林防沙之事,並組織民眾歷年植樹造林。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為大力倡導植樹造林之風,將大里村民眾共議造林防沙之事立碑記載。此碑一直保存至今。新中國建立後,當地人民有計畫有組織地營造防護林,不斷擴大植樹造林成果,有效地避免了風沙造成的危害。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23%。2004年被山東省林業廳授予“綠化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花園頭村文化遺存 花園頭村現存明朝大鼓一隻,為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花園頭村人、進士王用謨購置。鼓高0.6米,腰圍2.5米,裝在木製架子上,鼓身四周有4個大鐵環作為提系。大鼓保存完好,一直用於村裡的文化娛樂活動。該村中有一株古槐,栽植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距今已有近600年萊西市院上鎮花園頭村明代大鼓歷史,樹態挺拔蒼勁,樹冠面積為南北12,東西10米。樹幹胸圍2.85米,乾高6.5米,整體高度15米。花園頭村民把此樹作為吉祥之樹,加以保護,雖歷經近600載,依舊生長旺盛,樹葉繁茂,今被青島市列為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花園頭抗日紀念碑 位於花園頭村東,碑身為白色大理石質,高1.95米,寬0.98米,厚0.20米,下砌三層水泥基座,周圍環以磚砌花牆。紀念碑坐北面南,正面鐫刻著“花園頭抗日紀念碑”8個大字。1938年3月16日,小沽河沿岸永豐莊、花園頭、葛家埠、蔡家莊等10餘村的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員和民眾,在中共萊陽縣委和第九區委的組織領導下,在小沽河東岸阻擊由平度進犯萊陽的300餘名日軍,打死75名,粉碎了日軍不戰而奪取萊陽,進而侵占整個膠東地區的企圖。花園頭村民眾66人被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