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山沱組

陡山沱組

陡山沱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陡山沱組原稱“陡山沱層”,屬中國南方震旦系上統中部,分布於滇東、桂北、黔東、川西、湘北、鄂西及大巴山等地。最初命名地點在湖北宜昌北陡山沱。故名。為淺海—瀉湖相沉積:富含炭質頁岩或石煤層,碳酸鹽岩、泥質—矽質岩為主的韻律性互層沉積。別名為夫子埡石灰岩(鄂)、潭坪頁岩(贛)、銅嶺橋組(浙)、藍田組1、黃墟組(蘇,皖),洋水組、松林組(黔),觀音崖組、魯拿寺組、王家灣組1、納章組(滇),斗底山群(豫)、尚家店組(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陡山沱組
  • 外文名:Doushantuo (Toushantou)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42-0055
  • 地層地質年代:Z2
  • 階代碼:Z2
  • 地區代碼:33,34,40,41,42,43,44,45
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所含化石,分布,分段,備考,

命名

以黑色頁岩、泥岩、泥灰岩、砂頁岩等為主。個別地區頂部含磷塊岩,部分地區底部以碳酸鹽為主,如黔、湘、鄂西一帶,為淺肉紅色白雲岩。川東北城口一帶暗灰色的薄層灰岩普遍含磷質。石門一帶上部產迭層石。本組厚多200—250米,最厚處可達400餘米。與下伏長安組呈假整合接觸。
李四光趙亞曾1924年命名,長江峽東地質及三峽之歷史。中國地質學會會志,3(3—4)。 命名地點為蓮沱鎮西面之陡山沱。命名剖面位於湖北宜昌縣蓮沱鎮大橋東端之山坡,參考剖面位於宜昌縣三斗坪鎮田家園子。
湖北宜昌北陡山沱湖北宜昌北陡山沱

沿革

1924年李四光、趙亞曾命名為陡山沱統;1962年全國地層委員會所編之《中國的前寒武系》一書稱為陡山沱層;1963年劉鴻允、沙慶安改稱陡山沱組,沿用至今。李四光、趙亞曾在1924年命名時未指明標準剖面,但在其文中附有兩個震旦系自然剖面圖,其一為“南沱溪”東岸山坡,即今蓮沱大橋東端之山坡;另一剖面當為與蓮沱鎮隔江相望的今日之南沱所處的位置。此兩處剖面,現今已被農田覆蓋,出露不好。1973年湖北地質局等單位測制了宜昌縣三斗坪鎮田家園子剖面(湖北省地質局三峽地層研究組,1978)。該剖面出露良好,頂、底界線清楚,生物化石豐富,1982年邢裕盛等選定該剖面為陡山沱組的標準剖面。
湖北宜昌北陡山沱湖北宜昌北陡山沱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宜昌縣蓮沱田家園子陡山沱組實測剖面。

構成

該組為一套含泥、砂質成分的碳酸鹽岩。主要為灰、褐灰及灰黑色泥質白雲岩,底部常有含錳白雲質灰岩與下伏南沱組灰綠色泥礫岩接觸。下部白雲岩含較多矽磷質結核和團塊,微層理髮育;上部白雲岩夾燧石層並含燧石團塊,頂部有一層黑色炭質頁岩與上覆燈影組白雲岩分界。全組厚度一般為100—200m,個別地區厚僅數十米。在鄂西、 黔中、黔東等地該組含磷塊岩;黑色頁岩中含,局部成。陡山沱組位於南沱組之上,燈影組之下,與下伏南沱組呈假整合接觸。部分地區可發現頁岩氣,2017年7月7日,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湖北宜昌鄂宜頁1井頁岩氣調查重大突破成果研討會上透露,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實施的鄂宜頁1井,在地層形成於約5億年前的寒武系水井沱組,獲得了6.02萬立方米/日、無阻流量12.38萬立方米/日的高產頁岩氣流,並首次在形成於約6億年前震旦系陡山沱組發現頁岩氣藏——迄今全球發現的最古老地層中的頁岩氣藏。

所含化石

已知者有微古植物、巨觀藻類和後生動物。微古植物有20餘屬,以刺球藻群中一些屬、種的出現為特徵,如 Micrhystridium, Comasphaeridium, Tianzhushania 等;巨觀藻類有:Enteromorphites, Doushantuophyton 等;蠕形動物為:Sabellidites; 海綿骨針有:Eospicula yichangensis, Hazelia liantuoensis等。
該組是南沱冰期冰川消融後引發的廣泛海侵初期的產物, 廣泛分布於揚子地層區範圍。當時揚子古陸大部分地區被海水淹沒,但各地水深不同。其命名剖面所在地區長江三峽宜昌一帶,可能為碳酸鹽台地的斜坡末端,海底位於浪基面之下,水深近於廣海陸棚。陡山沱組的Rb-Sr法全岩等時線年齡為 (691±29)Ma。

分布

該組廣布於湘、鄂、黔、桂、贛西北、皖東北、滇東、陝南、 川東北等地。

分段

依據其岩石組合特點自下而上可大致分為四段:
最下段為白雲岩段,上覆於南沱組冰磧礫岩之上,有明顯層理髮育;
第二段以薄層泥岩與厚層灰岩的互層為典型特徵,夾雜砂岩岩層,含磷、矽質結核,至下而上泥岩岩層厚度逐漸變厚;
第三段主要由含矽質結核白雲岩構成,普遍含磷質;
最上段由黑色矽質泥岩,炭質泥岩組成,與燈影組,長安組間有明顯的物理性質突變。
湖北宜昌北陡山沱湖北宜昌北陡山沱

備考

編撰者 :邢裕盛
作者1 :李四光
年份1 :1924
作者2 :趙亞曾
年份2 :1924
作者3 :劉鴻允
年份3 :1963
系名: 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