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奧維特戰役

阿里奧維特戰役

公元625年,席哈克略長驅至被薩珊波斯控制的高加索地區,憑藉內線優勢各個擊破了沙欣和沙普坎的軍隊之後,奇襲波斯名將沙赫巴勒茲的軍隊。最終波斯三路大軍全部被擊破,損失數萬人。

基本介紹

  • 名稱:阿里奧維特戰役
  • 發生時間:625年
  • 地點:高加索山脈以南凡湖正北的阿里奧維特
  • 參戰方:拜占庭帝國,薩珊波斯
  • 結果:拜占庭大勝
  • 主要指揮官席哈克略
相互牽制,步步驚心,夜襲主營,大破沙赫巴勒茲,評價,

相互牽制

阿里奧維特戰役
席哈克略主動將戰火燒到對方腹地
公元624年春季,席哈克略開始更進一步,率軍侵入薩珊王朝的西北邊疆阿特洛帕特尼。由於事發突然,讓坐擁40000精銳的波斯國王庫思老二世有些不知所措。沒有經過任何大規模抵抗,就放棄拜火教的重要聖地甘扎克。
於是,羅馬士兵在這片大伊朗文明的聖地上如入無人之境,將50000居民變賣為奴隸抵扣軍費。直至冬季才撤回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地區,將一地雞毛的爛攤子甩給波斯對手。不過,東羅馬方面的危機並未徹底解除。由於之前十餘年的連續潰敗,帝國在幼發拉底河以東的領地早已喪失殆盡。致使孤軍深入的復仇者們無法獲得後方支持。
阿里奧維特戰役
劫掠拜火教聖地的東羅馬軍隊
相比之下,返回都城泰西封的庫思老已從震驚中解脫出來。惱羞成怒地連續派三路大軍前去圍剿。其中由波斯猛將沙赫巴勒茲指揮的部隊,將從敘利亞北部的重鎮尼西比斯出發,經阿特洛帕特尼直接北上高加索。另一員大將沙欣,同時從比特利斯關隘出發,自西向東跟蹤羅馬軍隊。至於科斯洛伊斯最信任的悍將沙赫拉普拉乾,則率領戰力強悍的新軍收復遭破壞城鎮,並將羅馬人來年可能的入侵道路封堵。顯然,波斯大王是想徹底將羅馬皇帝殲滅在高加索山麓。
此時,席哈克略要應對的形勢極其嚴峻。他的部眾雖然精悍,但規模卻遠遠不及對手。僅沙欣率領的3萬戰兵,就已超過自己的全部人馬。倘若還要分兵與其他方向的敵軍正面相抗,必將被進一步削弱掉稀缺軍力,最後陷入對手的致命合圍。幸運的是,這位軍人皇帝絕非在逆境中束手無策的庸才。他很快根據戰場形勢,制定出利內線優勢的逐個擊破的戰略。以至於敵我雙方的發展態勢,非常類似於千年後發生於歐亞大陸另一端的薩爾滸之戰。但東羅馬與薩珊波斯之間的力量對比,較之薩爾滸而言是更為懸殊。羅馬人想要實現翻盤目標,無疑比努爾哈赤後金更為困難。
阿里奧維特戰役
庫思老二世決定派出3支部隊圍殺席哈克略

步步驚心

阿里奧維特戰役
席哈克略的反攻線路與波斯軍隊的堵截
公元625年初,席哈克略開始利用敵方三位將領的爭相建功心理,以反間計誘使沙赫拉普拉乾和沙欣前來追擊。自己則讓部隊移動到亞美尼亞重鎮提格蘭諾塞爾塔,然後突然調頭反擊。結果,已拉開距離的沙赫拉普拉乾和沙欣,因彼此首尾不能相顧而被趕入附近溝壑。前者在混戰中受重創,後者雖然避免了被全殲的厄運,但也受到不小的打擊。
但不同於魯莽的兩位青年同僚,率領第三路人馬的沙赫巴拉茲可謂老奸巨猾。他素以擅長伏擊和運用詭計著稱,即便在追擊行動中也十分謹慎。在得知席哈克略獲得勝利卻繼續向東進入亞美尼亞腹地後,就沿途表現得更加仔細小心。只要覺得沒有必勝把握,即使與敵軍當面對峙也不輕易發動攻擊。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為保證沿途的環境安全而情願另尋“捷徑”,以至於全軍在誤入沼澤後又損失了不少人馬。發現這個對手如此樂於嚴防死守,席哈克略也無法故伎重施,只能先返回北方駐地再做打算。
阿里奧維特戰役
位於當代土耳其境內的凡湖
到公元625年2月初,羅馬軍隊渡過阿拉克西斯河。通過凡湖以東的阿帕胡尼克地區,駐紮於當地小鎮赫爾奇蒙克。波斯士兵則在他們的統帥帶領下,抵達凡湖正北的阿里奧維特。兩軍便開始以凡湖為斜邊互呈直角對峙。狡猾的沙赫巴拉茲注意到,倘若孤軍深入的席哈克略想要與後方建立直接聯繫,那么小鎮阿爾契什正處於往來的必經要道上。只要在那裡提前設下埋伏,通過該鎮的羅馬人就會遭到沉重的打擊。為此,他在全軍中精挑細選了6000名戰力卓著的具裝騎士,並親自與他們一起部署就位。餘下主力仍然停留於阿里奧維特不動,準備等前線交戰發生後再出動支援。
上述計畫不可謂不精妙,但席哈克略早已通過間諜獲知了大概內容。羅馬皇帝當機立斷,準備趁其立足未穩之際先發制人。由於此地在戰前就歸屬東羅馬帝國,所以能讓他們知道己方駐地與敵營之間有小道連通。為了達成進攻的突然性,他們還特意選擇夜裡出動,此舉更是擊中了波斯軍隊的不擅夜戰軟肋。於是,當沙赫巴拉茲尚蒙在鼓裡,藝高人膽大的席哈克略已親自披掛上陣,誓要讓對手再次品嘗失敗苦果。

夜襲主營

阿里奧維特戰役
席哈克略的部隊在凌晨悄悄接近波斯營地
戰役爆發的當天凌晨,羅馬士兵已恰恰抵達阿里奧維特的波斯大營附近。他們嚴格地執行《戰略》中的夜襲要點,選擇在黎明前2小時終止行動進行休息,集中到敵營外1-2羅里的曠野。這樣既能保持戰鬥前的隱蔽性,又能輕易地投入全部力量進攻。由於對方是波斯軍中的精銳,擔任主攻任務的羅馬分隊,同樣是從軍中挑選出的20000精銳步騎。
根據席哈克略制定的攻擊策略,羅馬人會首先攻擊阿里奧維特的波斯主營。因為只要那裡被順利拿下,沙赫巴拉茲和他那6000伏兵就將陷入孤立無援境地。波斯人行事風格,也給他們提供了大膽突擊便利。或許是自信主營位於後方更為安全,也由於從未料到到敵人會在如此天寒地凍的惡劣天氣下發難,他們竟沒有提前安排崗哨查探可能的敵襲。以至於被輕而易舉地摸到眼皮子底下,定格了無可挽回的慘澹結局。
阿里奧維特戰役
進攻首先由大量輕步兵拉開序幕
很快,羅馬士兵排列成多個筆直的小編隊,隨總攻的信號而迅速幹掉少量哨兵。原本寂靜安祥的波斯大營,即陷入到暴風驟雨的打擊中。突襲者首先在外圍發射箭矢和標槍,大量殺傷那些還在帳篷內熟睡的敵方士兵。一些弓箭手則把目標瞄準為糧秣輜重,用包裹在箭頭上的燃燒物,摧毀了波斯軍隊的大部分戰備物資。沖天火光很快又波及整個營寨,讓更多人遭烈焰吞噬。完成初步襲擊的羅馬人,又在席哈克略的命令下被重組為步兵方陣,以肉搏模式屠戮那些尚能負隅頑抗的敵人。全軍最精銳的具裝鐵騎也受命出擊,從左右兩側包抄營地,殺掉那些逃出來的漏網之魚。
直到此時,波斯主營里仍擁有至少30000人的部隊。但一些因素卻影響了高級軍官的重整旗鼓嘗試。由於完全暴露在火光之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黑暗中的羅馬人偵察。沙赫巴拉茲當初將營寨設立於阿里奧維特附近高地上,是為了他們能居高臨下地觀察形勢。如今卻因地勢狹隘,無法容納起任何較大規模佇列。最糟糕的是,席哈克略深諳莫里斯兵法的窮寇莫追精髓。讓羅馬士兵從三個方向包圍敵營,故意獨留下一側的逃生要道。僥倖存活的波斯士兵為逃命,就再也顧不得拚死一搏。結果除500人的侍衛隊頑抗到底,其餘普通士卒大都遭輕鬆擊潰。到第二天的太陽高升,這支曾對羅馬皇帝構成重大威脅的薩珊軍隊已不復存在。
阿里奧維特戰役
晚期羅馬-拜占庭早期的重裝步兵

大破沙赫巴勒茲

阿里奧維特戰役
阿里奧維特戰役 是名將沙赫巴拉茲的生涯污點
毋庸置疑,主營的覆滅也宣告了波斯伏擊戰術的徹底破產。席哈克略在搞定第一個目標後,迅速下令轉向,直猛撲尚未做好準備的沙赫巴拉茲。他們在阿爾契什故伎重施,包圍了小鎮的三個方位,獨留後背讓對方逃離。此舉也自然加速了守軍崩潰。
直攻擊降臨,沙赫巴拉茲仍然不敢相信一系列噩耗的真實性。他捆綁住傳信的主營衛倖存者並咆哮:直到此時席哈克略,在我面前都只有夾緊尾巴逃串的份。我如今指揮著如此強大的軍隊,他竟然不再逃避反而前來挑戰?!羅馬人卻並不急於攻堅,紛紛將火把擲入城內,任憑火焰吞噬整內部建築。留在阿爾契什的6000波斯守軍,也就遭到與阿里奧維特同伴的相同命運。
阿里奧維特戰役
大批被匆匆武裝起來的波斯士兵被直接消耗掉
這場經典的阿里奧維特之戰,無疑是沙赫巴拉茲軍事生涯中的最恥辱的一戰。波斯全軍被燒死或砍殺的人數超過20000,倖存者也大部淪為俘虜。波斯大將本人也只能騎上一匹快馬逃脫,但自己的妻妾、金盾、佩劍、騎槍和金腰帶等貴物品都落入敵手。如此狼狽的狀態,堪比直接裸奔。

評價

相比之下,席哈克略的戰略決策、臨場指揮和執行力都都到了酣暢淋漓表現,加上己方損失輕微,堪稱重大勝利。至少從作戰難度和戰損比來看,阿里奧維特的席哈克略也確實比薩爾滸的努爾哈赤更加優秀。當然和先前的伊蘇斯之戰類似,此戰同樣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薩珊波斯雖遭沉重打擊,卻仍有本錢繼續向羅馬施壓。雙方的最後一次長期鏖戰,也就只能繼續被強行推進下去。但已經找到門道的羅馬,無疑是在邁向自己的勝利之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