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年),英裔美籍數學家哲學家,因其數理邏輯、科學哲學和形上學方面的成就而聞名於世。懷特海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一般認為,懷特海的形上學體系是20世紀產生的最偉大的形上學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
  • 外文名:Alfred North Whitehead
  • 別名:懷特黑德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英國肯特郡
  • 出生日期:1861年2月15日
  • 逝世日期:1947年12月30日
  • 職業:數學家、哲學家
  • 主要成就:創立了20世紀最龐大的形上學體系
  • 代表作品:數學原理
簡介,歷程哲學,

簡介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英語: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OM,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他出生於英國的肯特郡,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逝世。1885-1911年任教於劍橋大學,1924-1937年任教於哈佛大學。他與羅素合著的《數學原理》標誌著人類邏輯思維的巨大進步,是永久性的偉大學術著作之一。同時也創立了20世紀最龐大的形上學體系。

歷程哲學

懷特黑德的歷程哲學可以說是起因於牛頓物理學的崩解;這是他所親自見證的,使他大為震撼。他的形上學見解出現於他的《自然之概念》(The Concept of Nature, 1920年)。而在他的《科學與現代世界》(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1925年)的論文中他的形上學就已架構完成了;這本書也是對思想史,對科學和數學在西方文明興盛過程中的角色之重要研究。懷特黑德的形上學受到柏格森變的哲學之影響,但他也是一個柏拉圖主義者,認為“諸事件(events)之特徵源於逾時間單體(entities)對之契入(ingression)”。
1927年,懷特黑德受邀在愛丁堡大學的季福講座演說。1929年講稿出版為《歷程與實在》(Process and Reality)一書,為歷程哲學奠基,是對西方形上學的重大貢獻。除了英國外,歷程哲學在世界各處都引人跟隨,較著名的有哈特雄(Charles Hartshorne),還有歷程神學家約翰‧科布(John Cobb, Jr.)。
《歷程與實在》(大陸:《過程與實在》)一書因其護衛有神論而著名,不過懷特黑德的上帝和亞伯拉罕的啟示性上帝是根本不同的。懷特黑德的機體哲學(philosophy of organism)帶起了歷程神學,在這方面有貢獻的除了哈特雄及科布外,還有格里芬。有些基督徒和猶太人認為歷程神學對認識上帝和宇宙是很有效果的進路。就如整個宇宙是一直在流轉改變,做為宇宙起源的上帝也被視為是在成長與改變的。
1933年出版的《觀念之歷險》(The Adventure of Ideas)對懷特黑德形上學的主要見解作了摘要,是他最後也最可讀的一本著作。此書中也對美、真理、藝術、冒險與和平作了定義。他認為“沒有全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一半的真理。想把他們當作全部的真理就是在扮演魔鬼。”
Whitehead 與 羅素共同成完《數學原理》之後,便前往美國,他遠離形式的哲學概念,並且開始懷疑--如同維根斯坦的懷疑--整個西方哲學思潮。之後,Whitehead 甚至認為,哲學的目的在於將神秘主義理性化,“以有限的語言表達宇宙的無限”,並且對“不可說明的深刻性產生直接的洞察”。這明顯不是過去那位與羅素合著《數學原理》的哲學數學家會有的語言或情感 (羅素後來坦承,他完全無法理解 Whitehead 的新哲學)。
根據 Whitehead 的新“歷程”( process )哲學,大多數西方傳統哲學家使用的模式與隱喻,都是對永恆與無限時間的靜態隱喻;只有從數學邏輯基礎中,以及曾經虜獲早期希臘哲學家無時間真理的一般幻想中,這些隱喻得到助力。西方哲學一直以“實體”、“本質”與“客體”這類範疇為基礎,並以永久的邏輯必然性為其理想;然而,西方哲學史上還存在著另一種隱喻,一種反潮流,此即變遷、進展、歷程的隱喻。人們可以在赫拉克利圖斯身上找到這種隱喻,甚至也能在亞里斯多德黑格爾達爾文尼采身上找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