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費浩

阿爾伯·費浩(ALBERT FERAUD),1921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現為當代法國抽象雕塑大師、法國抽象雕塑家、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伯·費浩
  • 外文名:ALBERT FERAUD
  • 出生地:出生於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921年
從藝經歷,藝術風格與作品特點,在華藝展,出版著作,

從藝經歷

現住在巴黎南郊的巴紐。他早年經過學院派的培養並打下了根基,所以在演變成極富幻想的近作中,仍有著和諧的審美觀。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學習的四年時間裡,費浩與當時的青年雕塑界有廣泛的接觸,尤其是雕塑家尼諾·弗朗西納。
在1950年至1960年之間,他在大理石為材料創作了許多作品,其中有一重要的胸像系列,多為默想的特質,在追求完美的層次和心理的尖銳感受中,仍隱約地有布德爾或德斯彼歐的影響

藝術風格與作品特點

法蘭西學院院士費浩,是極具個性特色的雕刻家。其作品動盪、跳躍、扭曲、忽膨脹、忽收縮、鋒芒畢露,具搏鬥之強烈美感。
自1960年起,阿爾伯·費浩作品風格有重大的轉變,由具象演變成抽象,並逐漸明顯化。在一段灌鉛的探索之後,他進入多少含有仿古意味的“痕跡”階段,給慣常的靜止狀態賦予豐富而具有美感的感召力。他經過各種不同的原始藝術的探討,毅然全部投入焊鐵的工作上,繼而走上用不鏽鋼作為材料的創作道路。
在巴黎凱旋門附近某廣場見到他的巨型鋼雕,給人的印象是面臨槍炮之林的戰傷,無限能源將在此爆發,用一句成語說:劍拔弩張。他的作品似螃蟹,似龍蝦,似刺蝟,似咬人的怪獸,絕不媚人,引人進入形象變異的陌生世界,帶幾分恐怖神秘世界。
費浩的作品不太重視體積、浮雕影像及光線效果,而更熱衷於三維空間直線,曲線,螺旋形及重疊的透射,他的作品既堅強有力,又敏感細膩,使人們聯想到海底景致或森林百態,在西方傳統的格調中,如巴羅洛式的狂熱及來自哥德式如火焰的崇高,在他的建築中表現無遺。
費浩的雕塑使我們可以從其內涵豐富、變化多端的動態中看出藝術家對生命的狂熱,同時,他的作品又給人以協調統一、造型簡約、極具品位的感覺。這無論對藝術愛好者還是尋求設計靈感的建築師而言都是極具價值的。

在華藝展

2001年,吳鋼作為策展人,策劃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阿爾伯-費浩(ALBERT FERAUD)的雕塑展覽,在廣東美術館,上海大劇院,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青島雕塑博物館和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巡展。此次巡展由廣東美術館上海大劇院、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青島雕塑博物館和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主辦,法國廣州總領事館協辦的“法國當代雕塑家阿爾伯·費作品展”,於7月20日-8月20日在廣東美術館展出,此次共展出不鏽鋼作品12件。從在廣東美術館展出的12件劍拔弩張的不鏽鋼作品,觀眾可以領略到他巴洛克式的狂熱和變化多端的想像力。費浩的法國“鋼蘭花”(圖片)(《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 (2001年08月02日第四版)
阿爾伯·費浩 不鏽鋼作品阿爾伯·費浩 不鏽鋼作品

出版著作

《》法國當代雕塑家阿爾伯·費浩作品集:(英漢對照·16開,封面見圖)
作品集作品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