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

防曬

防曬是指為達到防止肌膚被曬黑、曬傷等目的而採取一些方法來阻隔或吸收紫外線

一般的防曬方法:塗抹防曬產品、使用防曬衣等物品、食用防曬食物等。防曬產品分為物理防曬化學防曬生物防曬;其中,防曬指數的高低能夠反映防曬產品紫外線防護能力的大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曬
  • 外文名:Suncare
  • 拼音:fang shai
  • 物理防曬: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物理學原理
  • 化學防曬:就是用化學成分來防曬
概念歷史,防曬指數,防曬原因,防曬群體,防曬物質,防曬方法,遮擋防曬,季節防曬,光防曬體系,防曬產品,防曬食物,防曬效果,判斷方法,算法公式,選擇標準,防曬術語,防曬誤區,

概念歷史

大約公元前5000年,織物開始出現,
防曬
埃及人、印第安人棉花羊毛亞麻纖維等織成衣物,為了防曬,許多熱帶國家流行起寬邊帽、各種各樣頭巾穆斯林的白色軟帽、面紗寬鬆長袍裙子等。古埃及婦女繁冗的頭飾既可作為裝飾,又能遮陽
公元前5世紀。在奧林匹克運動誕生的古希臘,當時參加露天格鬥競技的男人們,為了減輕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被陽光灼傷肌膚的刺痛感,將橄欖油抹在赤裸的身體上,並撒上少許粉末以便於競技時互相抓握。塗抹橄欖油後的肌膚不僅不易曬傷,更變得滋潤而有光澤。古希臘人拉開了人類防曬史的序幕。
從古至今,人們最常用的防曬工具是。在中國、埃及等古國,碩大的遮陽傘被王公貴族所喜愛,這種傘也稱作華蓋,是顯貴與權威的象徵。
進入18世紀,可以遮陽的傘成了名媛淑女的隨身必備用品。1909年德國藝術家恩斯特·路德維格·凱爾希納(ErnstLudwigKirchner)創作的畫作《傘下的女孩》中能夠遮陽避雨的傘在當時甚至已經成為一種裝飾品。
1938年,奧地利人弗蘭茲·格瑞特(FranzGreiter)將人們從用天然植物防曬的階段拉到了使用化學品防曬的現代社會,他研製成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支防曬霜,叫做冰川防曬霜(GletscherCrème),雖然它只有非常低的SPF指數,但仍然是防曬史上的里程碑。
1944年二戰時候同盟國藥劑師班傑明·格林把紅凡士林、可可脂、椰子油混在一起就成了助曬的Coppertonesuntancream。他將自己的“傑作”傳送給二次大戰期間上戰場的美國士兵使用,使得防曬油開始被大規模地使用。
弗蘭茲·格瑞特——防曬霜之父弗蘭茲·格瑞特——防曬霜之父
1962年,弗蘭茲·格瑞特提出了陽光防護係數(SunProtectionFactor,SPF)的概念,從此防曬指數可以用單位來計量。
1978年,美國FDA設定了規範防曬霜的安全和有效性標準,主要就是建立了SPF的測試方法和產品的標籤規範。
1988年,美國FDA給UVA防曬成分Avobenzone(阿伏苯宗)亮了綠燈。
1997年,FDA允許化妝品公司在推廣行銷的時候說明Avobenzone可以提供有效的針對UVA的保護。

防曬指數

根據波長的不同,紫外線分成三種:
UVA:波長最長的一種紫外線,不被大氣層頂端的臭氧層吸收,可以穿透真皮層,比UVB更能深入皮膚,使皮膚曬黑,並導致脂質和膠原蛋白受損,引起皮膚的光老化甚至皮膚癌,所以UVA不但會激發色素合成而使膚色“變黑”,更是造成皮膚“老化”及細紋產生的主要原因。
UVB:中波紫外線,它可到達真皮層,導致皮膚日光灼傷,紅斑、曬黑等現象,但大部分UVB被臭氧層吸收,同時可被玻璃、遮陽傘、衣服等阻隔。
UVC:UVC會被大氣層幾乎完全吸收,只有極少的情況我們會碰上。

防曬原因

當皮膚接受紫外線過度暴曬後,會損傷表皮細胞;活化酪胺酸酶,加速色素合成,破壞皮膚的保濕功能,使皮膚變得乾燥,讓真皮層中的彈力纖維受損,使細紋產生,在強烈照射下,還會造成肌膚發炎、灼傷。有異常情形時,則會變成色素性的皮膚癌等。
防曬
在一次性較長時間紫外線照射皮膚後,經數小時至10餘小時皮膚出現彌慢性紅斑(曬斑),顏色鮮紅,皮膚水腫,嚴重都會起水皰。在日曬後第二天皮膚紅斑反應達到高峰,經一周左右紅斑消退,有落屑和色素沉著,自覺皮膚灼熱疼痛,嚴重者可伴有全身反應,如發熱、頭痛、乏力、噁心和全身不適,甚至出現心悸譫妄休克
防曬主要阻隔或吸收的的紫外線類型有UVA(長波紫外線)、UVB(中波紫外線)和UVC(短波紫外線),不同的紫外線對於皮膚的傷害有所差異。
(具體見下表)
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傷害程度表
紫外線類型波長對皮膚的損害
320~400nm
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直達肌膚的真皮層,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纖維,將皮膚曬黑。
UVA作用緩慢持久,一般不會引起皮膚急性炎症,但對皮膚的作用具有不可逆轉的累積效應。
290~320nm
中等穿透力,可穿透表皮到達真皮表面,可使皮膚出現紅斑、炎症等光損傷,是皮膚曬傷的根源。
UVB對皮膚作用迅速,會引起皮膚的光敏反應,是防止紫外線曬傷的主要波段。
200~290nm
穿透能力最弱,只到皮膚的角質層,且絕大部分被大氣阻留,所以不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危害。UVC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短時間照射即可灼傷皮膚,長期或高強度照射還會造成皮膚癌。

防曬群體

皮膚類型
根據膚色及日曬後是否出現紅斑及曬黑反應將皮膚分為六型,如下表:
皮膚光生物學類型
皮膚類型膚色日曬紅斑日曬黑化
Ⅰ型
白色
極易發生
從不發生
Ⅱ型
白色
極易發生
輕微曬黑
Ⅲ型
白色
有時發生
可以曬黑
Ⅳ型
褐色
很少發生
容易曬黑
Ⅴ型
深褐色
不易發生
極易曬黑
Ⅵ型
黑色
絕不發生
極易曬黑
防曬人群
曬傷往往發生在Ⅰ、Ⅱ兩型皮膚者。尤其春夏季節,兒童與婦女容易發生曬傷。

防曬物質

常見物質主要功能
氧化鋅是一種重要而且使用廣泛的物理防曬劑,禁止紫外線的原理為吸收和散射。氧化鋅屬於N型半導體,價帶上的電子可以接受紫外線中的能量發生躍遷,這也是它們吸收紫外線的原理。而散射紫外線的功能就和材料的粒徑相關,當尺寸遠小於紫外線的波長時,粒子就可以將作用在其上的紫外線向各個方向散射,從而減小照射方向的紫外線強度。此外,如果這原料的粒徑過大,塗在皮膚上會出現不自然的白化現象。因此納米級微粒與通常尺寸相比有著顯著的優勢。
二氧化鈦的強抗紫外線能力是由於其具有高折光性和高光活性。其抗紫外線能力及其機理與其粒徑有關:當粒徑較大時,對紫外線的阻隔是以反射、散射為主,且對中波區和長波區紫外線均有效。防曬機理是簡單的遮蓋,屬一般的物理防曬,防曬能力較弱;隨著粒徑的減小,光線能透過二氧化鈦的粒子面,對長波區紫外線的反射、散射性不明顯,而對中波區紫外線的吸收性明顯增強。其防曬機理是吸收紫外線,主要吸收中波區紫外線。由此可見,二氧化鈦對不同波長紫外線的防曬機理不一樣,對長波區紫外線的阻隔以散射為主,對中波區紫外線的阻隔以吸收為主。
水楊酸辛酯中帶有共軛π鍵,可以吸收紫外線,並將紫外線的能量轉化為熱釋放出來從而達到防曬的目的,水楊酸辛酯能吸收280-300nm波段的紫外線,作為UVB吸收劑使用於防曬化妝中,雖然水楊酸辛酯紫外吸收能力較小,但相對於其他大多數防曬劑較安全,毒性較小,而且廉價,因此是人們較常使用的一類紫外線吸收劑。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分子中有一個共軛的大π鍵。這個共軛結構可以看做以苯環為核心,一邊延伸到包括取代基甲氧基中的氧原子,另一邊延伸到另一個取代基中的雙鍵和酯基。這種共軛結構決定了該物質具有吸收紫外線的性質。實驗揭示,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可以吸收280-310nm波長範圍的紫外線,在311nm處產生最大吸收。
二苯甲酮類結構中苯環上的羥基氫和相鄰的羰基氧之間,可以形成分子內氫鍵而防曬機理構成螯合環。當吸收紫外光後,分子發生熱振動,氫鍵被破壞、螯合環打開,此時化合物處於不穩定的高能狀態,在恢復到原來的低能穩定狀態過程中,釋放出多餘的能量。這樣,高能、有害的紫外光變成了低能、無害的熱能。同時,羰基被激發,發生互變異構現象,生成烯醇式結構也能消耗一部分能量。

防曬方法

遮擋防曬

防曬
1、陽光強烈時,穿深色衣衫,而不是白色的。白色衣服只反射熱度,卻無法阻隔紫外線。
2、烈日曝曬,可戴上寬邊淺色遮陽帽,打遮陽傘
3、可穿防曬衣防曬服,保護皮膚。
4.可使用防曬霜、防曬霜的用法,出門前 10-20 分鐘就應塗好防曬產 品。每次至少須有 1-2 毫升的量,有一定的厚度,才能達到最佳防曬功效。

季節防曬

春季
1、春天陽光比較柔和,可以選用普通防曬係數的防曬霜,一般在SPF15左右就足夠了。
2、除了防曬霜,還可以試試隔離霜
夏季
1、重複塗抹防曬霜
流汗或者毛巾擦拭等都會降低防曬效果,重複塗抹並不是得到新的防護,而是保持防曬效果。任何保養品,甚至只是水,只要覆蓋在防曬上便會影響防曬的功能,因此游泳或流汗後必須補塗防曬。
2、免在正午出門
在夏季每天上午10點鐘至下午2點鐘太陽光中紫外線的輻射強度最大時,還是應該避免或減少外出。
3、使用防曬品
防曬的保護不只取決於防曬成分和係數的高低,擦拭的厚度和均勻與否也是重要的因素。
秋季
1、注意飲食,多吃蔬果等防曬營養品。
2、選擇適合的防曬霜。
3、注意曬後修復。

光防曬體系

皮膚各層結構對紫外線吸收、反射、折射。

防曬產品

定義
防曬產品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線的防曬劑來達到防止肌膚被曬黑、曬傷的化妝品。
分類
防曬產品一般可以分為物理防曬化學防曬生物防曬。還可依據防曬產品的劑型劃分為防曬霜防曬乳液、防曬油、防曬棒、防曬凝膠、防曬噴霧等。
塗抹事項
出門前半個小時,將防曬產品均勻塗沫在皮膚的各部位,用量不宜太少。
要反覆塗抹防曬品。防曬霜的效力有一定的時間,夏天天氣熱,容易出汗,易將防曬品衝掉,因此補擦的工作就很重要。游泳後,更應隨時擦乾水分,重新塗抹防曬霜。做戶外運動時,每3小時需補擦一次。

防曬食物

維生素C水果
番石榴、獼猴桃、草莓、聖女果、西紅柿或是柑橘類都可以。
黃紅色蔬果
紅色、黃色蔬果及深綠色葉菜如胡蘿蔔、芒果、西紅柿、木瓜、通菜等,都含有大量胡蘿蔔素,有助於抗氧化,增強皮膚抵抗力。
豆製品
大豆中的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具有抗氧化能力。

防曬效果

判斷方法

在選擇防曬品的時候,可通過判斷防曬產品紫外線防護能力的大小來選擇防曬產品。在日本和美國的品牌所使用的算法為防曬係數(SPF),而以法國為主的歐洲國家,則是以“IP”來表示。
防曬
此外還有PFAPA,PFA或PA是防曬化妝品對UVA防護效果的客觀評價;這種標識建立在皮膚曬黑或色素沉著基礎上,主要反應的是對UVA的防護效果;PA 級別以+號為代表。
中國採用SPF的算法。

算法公式

SPF=塗抹上防曬劑部分的MED/未塗抹防曬劑部分的MED。
IP×2=SPF

選擇標準

SPF值越小,其防曬效果越差;SPF值越大,其防曬效果越好。
防曬
PA +代表具維護功效,PA +++則代表著具備很好的維護功效。
PFA 2-4輕度防曬,有效防護時間為2-4倍,效果以此類推。
皮膚抵擋UVB(長波紅斑效應紫外線)的時間倍數阻擋陽光中UVA(中波赫斑效應紫外線)長波的指數太陽光的太陽熱(近紅外線)反射的程度(%)
spf 1=防15分
spf36=防560分
spf 50=防750分
PA+ = 防4小時
PA++ =防 8小時
PA+++ =防12小時
1RF 20=防紅外線20%
1RF 25=防紅外線25%
1RF 35=防紅外線35%

防曬術語

常見術語含義
曬傷(Sun Burn)
曬傷稱日光性皮炎,是皮膚長時間曝曬於日光下,受UVB(中波紫外線)過度照射後,人體皮膚發生的急性光毒性反應。
non-comedogenic
表明該產品不會造成粉刺,適合肌膚較油容易長青春痘的人。
Waterproof
指該防曬品可以確保下水後80分鐘內有防曬效果。
Water resistant
指該防曬品可以確保下水後40分鐘內有防曬效果。
Sweat resistant
具有抗汗作用的防曬產品。
Hypoallergenic
低敏感性的產品。表示該防曬產品適合敏感性皮膚和兒童使用。
Oil Free
不含油脂的清爽防曬品。只要將產品輕塗在手背或虎口處,若皮膚能很快吸收,無粘膩感、油亮感,並且感覺清爽濕潤,基本可以認定該產品是合格的清爽防曬品。
以上資料參考:

防曬誤區

誤區一:只有在十分炎熱的高溫下,紫外線才會非常強烈。
防曬
真實情況:紫外線不會覺得熱。譬如人們在爬山時,愈往上,紫外線也就愈強,山風吹得很涼快,但紫外線已很強。每往上1000米,紫外線就增強10%。在大海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海風讓你感覺涼爽,然而此時的紫外線已達到極強的程度。
誤區二:陰天時雲層很厚,紫外線就不會傷害到皮膚了。
真實情況:雲層對紫外線來說幾乎起不到任何隔離作用,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雲層,惟有昏暗而又厚重的雨雲層才能阻止部分紫外線。
誤區三: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越高,就越對皮膚有利。
真實情況:防曬係數越高的產品,就意味著添加了越多的防曬劑,對肌膚的刺激也就越大,因此如果是平常上班的話,選SPF15、PA+的產品就可。如果在戶外運動的話,宜選SPF25~SPF35、PA++的產品。如果是到海邊游泳時,則選SPF35~SPF50、PA+++即可。
誤區四:防曬品塗上後即可會產生防曬保護效果。
防曬
真實情況:由於防曬中的有效成分必須滲透至角質表層後,才能發揮長時間的保護效果,因此比須提在出門前30分鐘就先擦拭完畢,出門前在補充一次,在使用的劑量上,每次至少須有1~2毫升的量,方可達到最佳防曬功效。
誤區五:偶爾幾次忘記塗防曬品,不會對皮膚有太大的影響。
真實情況:日曬是可以累積的,因此雖然只是間接性地接受日曬,對皮膚的傷害卻會長期積累下來,或許無法立刻看到後果,但時間長了就會造成肌膚曬黑、臉上出現斑點、皮膚失去彈性、產生皺紋、老化等現象。
誤區六:只要出門前塗了防曬霜,肌膚就可以一整天安全無憂
真實情況:防曬產品在暴曬部位塗抹數小時後,由於汗水的稀釋等原因,其防曬效果會漸漸減弱,所以應及時洗去並重新塗抹,以確保防曬效果的延續。
誤區七:我的皮膚已經被曬黑了,再塗防曬霜也無濟於事。
真實情況:皮膚曬後呈棕黃色,表明皮膚進入自我保護狀態。皮膚的增厚和黑色素的產生是皮膚自我保護的表現。但黑色素只能部分吸收紫外線B,起隔離作用,使肌膚不受損傷,卻無吸收紫外線A的功能。所以,到戶外,太陽與皮膚間的隔離屏障是必不可少的。
誤區八:我已經使用了同時有防曬值的乳液和粉底,那么防曬效果就應該是兩者相加之合。
真實情況:你真正得到的防曬效果只歸功於防曬值較高的產品,因此無需同時使用兩種防曬產品。
誤區九:打遮陽傘能遮陽
事實上50%的紫外線能透過陽傘的隔離,傷及人體;玻璃也如此,它只能隔離中波紫外線(UVB),而長波紫外線(UVA)會毫無阻攔地穿透玻璃,所以坐在室內也需要防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