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疃鎮

闞疃鎮

闞疃鎮,位於亳州市利辛縣東南方向,距縣城18公里,是闞疃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現轄22個村(居)委會(其中:3個社區居委會、3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總人口9.1萬,勞動力51618人,其中外流人口21414人;其中鎮區人口3.1萬,256個自然莊;國土面積116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7.5平方公里,全鎮整體圖形似蝴蝶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闞疃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
  • 下轄地區:3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558
  • 郵政區碼:236700
  • 地理位置:亳州市利辛縣闞疃鎮
  • 面積:116平方公里
  • 人口:9.1萬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闞疃觀音寺、白鷺洲水利風景區
  • 機場:阜陽飛機場
  • 火車站:阜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皖·S
  • 鎮長:王偉
  • 書記:宮繼濤
歷史沿革,資源概況,農業,工業經濟,城鎮建設,旅遊特色,交通情況,闞疃特色小吃,重大事件,光榮榜,發展情況,戲曲劇種,

歷史沿革

闞(kàn)疃(tuǎn)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500多年。《左傳·昭公六年》:“令尹子盪帥師伐吳,師於豫章,而次於乾溪。吳人敗其師於房鐘。”楊伯峻註:“房鐘即今安徽蒙城縣西南,西淝河北岸之闞疃集。”楊伯峻初注《左傳》時,利辛尚未建縣,闞疃時屬鳳台縣,不屬蒙城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闞疃鎮
北宋時稱“闞團”,後改稱“闞疃”至今。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闞疃隸屬於鳳台縣豐和鄉;
1806年設闞疃巡防外委;
1947年12月設立闞疃縣,下轄1個鎮7個區;
1961年設立闞疃區,下轄4個人民公社;
1992年被阜陽市批准為副縣級建制鎮;
1997年被11部委批准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
1999年經上級批准增加4個居委會;
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建設鎮;
2005年闞疃鎮新設立3個社區居委會
2006年被省命名為科技示範鄉鎮,
2007年被批准為安徽省科技創新試點鎮和亳州市優秀旅遊鄉鎮。2008年被評為亳州市被評為亳
州市首屆文明鄉鎮,近幾年先後有數家單位被評為省、市、縣級文明單位和個人。
闞疃鎮
2014年獲批為國家級中心建制鎮
古城商貿
八十年代闞疃服裝業迅速崛起,服裝一度遠銷到14個省、市,鎮內外投資辦廠絡繹不絕,
2007年打通龍眉服裝城一條街,現擁有加工廠近百家,從業人員萬餘人,形成專業大市場3個,服裝街3條,規模以上的服裝加工戶近百家。
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實現利稅2400萬元。

資源概況

闞疃物阜民豐,資源豐富。闞疃鎮重點強化科技興農,堅持以科技為抓手,以套用創新為重點,以安民致富為目標,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廣良種良法,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一是全鎮8.7萬畝良田結構調整日趨合理,糧經飼比例為6:3:1,建立小麥良種培育基地1個,良種推廣率95%;二是水資源豐富,茨淮新河西淝河、利闞河相匯於此,“三網”養殖應運而生。闞疃袁灣綜合養殖合作社是經利辛縣工商部門批准的全市唯一的農民互助合作社,該社擁有西淝河水面4000畝,精養魚塘33面,333畝,擁有網箱高密度養殖30畝,特種水產養殖15畝;三是區位優勢凸顯,省道S308線、X224線穿境而過,縣鎮村三級公路縱橫交錯構成“米”字形交通網路;四是茨淮新河兩岸的千畝金果林和村片林改造工程正孕育著效益,綠色長廊、農田林網、村片林改造達1.8萬畝;五是建立兩個大型生豬供港養殖基地,年出欄2萬餘頭;1000隻以上肉雞養殖場10家,特種養殖場2家,動物良種推廣率90%,防疫率100%;六是農業生產種、管、產環節機械化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七是三萬多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築成一道“增長見識、增加收入”希望線,他們主要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從事木材、鋼材收購;八是在各行業中成立了科技專業協會,定期舉辦科學技術培訓班,邀請專家和企業家來講座,並從外地聘請了專家實地指導,使全鎮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農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29億元,增長16%,主要農作物小麥、大豆、玉米等產量再創新高,良種推廣率96%,種子包衣率100%,繼續抓好紅旗、鄭港、茆廟、汪胡、谷圩、新河六個行政村的優質小麥生產;早育秧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繼續擴大,達到2.65萬畝,畝單產平均550公斤,劉圩、宋圩、鎮東、安綆、八里、新橋為優質水稻種植主產區;新建大棚蘑菇、大棚蔬菜兩個示範基地,擁有大棚200個,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年產值300萬元,利潤50萬元,解放、平等、鎮東、民主、公路等行政村為蔬菜大棚主產區。闞疃袁灣綜合養殖合作社繼續擴大水產養殖規模,水域養殖面積達580畝。安徽省學豐畜禽有限公司標準廠房擴建至24棟,共30000平方米。生豬品種主要有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2009年出欄生豬20000頭,存欄生豬達到8600多頭,其中生產母豬1200頭,杜洛克種豬57頭,2009年被授予市級龍頭企業。闞疃鎮全年新增植樹3.5萬株,綠化面積顯著提高。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迅速壯大。全年完成工業生產總值6499萬元。全鎮新增個體工商戶397戶,總數達到2402戶。新增私營企業21家,其中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的8家。2009年,新增規模工業5家,其中屬工業上台階單位1家。規模企業(500萬元以上)6家。利辛縣宏遠造船有限公司,年產值1億元,年生產1000噸以上船隻60艘;利辛縣興林新型建築材料廠,年產值680萬元;利辛縣鳥巢水泥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3000多萬元,項目投產後,產值將達到3.2億元;利辛縣瑞康服飾有限公司,擁有員工110人,產品遠銷香港、韓國;利辛縣新紅九洲裝飾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屬於工業上台階企業),主要產品有內外牆乳膠漆、耐水膩子、砂漿王等,年創產值760萬元。2009年,闞疃鎮招商引資項目3個,引進外資3270萬元,增長110%。

城鎮建設

2009年 該鎮持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拉大城鎮框架,完善城鎮功能,城鎮的承載力、支撐力和吸納力明顯增強。原香港街農貿市場頂棚改造工程順利完 成,鳳凰塘小區建設全面落實。鋼材市場、建材市場、服裝市場、糧油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小百貨市場和運輸市場等七大專業市場初步形成。2009年,該鎮繼續加強對“利美保潔公司”的領導,完善各項制度,保障資金的落實和衛生管理工作的到位。修築一環路、學政路以及三孔橋至學政路路段,修好308線至徐灣垃圾掩埋場的道路,購置垃圾運轉車一部,制定了街道管理實施細則和闞疃建築市場管理細則。中心法庭、派出所等單位已落戶政務新區,220KV變電所建設、計生服務所、綜合辦公樓建設等十餘項基礎性項目進展順利,小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陣地建設
2009年,闞疃鎮村級陣地建設成績突出,在年終評比中,位列全縣村級陣地建設綜合評比第一名。2009年年初,由縣財政投入10萬元,鎮村配套24萬元,在新河村新農村建設規劃的中心地帶,新建一個占地1800平 方米,集黨員活動室、治安調解室、便民服務室、農民文化室、醫療衛生室、計生服務室六位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場所。該鎮所有行政村村室外都有規範的黨務、村 務公開欄、旗桿國旗,六位一體門牌,院內均進行了硬化、綠化和美化。室內各種制度健全上牆,各種辦公設施配套齊全,每天都有一名兩委成員值班,室內衛生清 潔。各類活動開展正常。黨務、村務公開及時,工作日誌規範完整。
民生工程
闞疃鎮突出以民為本,服務民生的執政理念,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農村低保、扶貧濟困、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發放救災救濟款11萬元;農村低保4173人,發放低保金200萬餘元;大病救助對象落實123人,救助金額36萬元;落實五保戶728人;完成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9例;認真開展雙擁工作,民政優撫各項政策落實到位。2009年,闞疃鎮積極組織人力,對全鎮離職村幹部進行摸排、統計、上報,對符合條件的254名離職村幹部進行了補助。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應保盡保,紮實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共有4000人參保,參保率達到90%。完善配套新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建設,並對確實無錢看病的民眾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總投資185萬餘元的幸福敬老院於2009年9月底建成,已入住五保對象100人。狠抓計畫生育工作,基礎工作得到鞏固,重點工作有所突破,獎扶政策落實到位,規範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該鎮鎮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優待金25萬元,計生家庭慰問金9000元,計畫生育獎扶資金3.31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大力實施“科技興鎮”戰略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原闞疃一中和闞疃中學合併後,教學質量穩中有升,教學成績在全縣鄉鎮中心學校中名列前茅。積極推進農機補貼、家電下鄉工程,享受財政補貼的汽車、機車612台(件),補助金額48.2萬;家電2022台(件),補助金額40萬。民生工程使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增加。2009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比上年增長19%,在全縣鄉鎮中居於前列。

旅遊特色

在園林資源的開發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橫亘於集鎮北端的人工河—茨淮新河與淝河交匯,萬畝水面環繞闞疃鎮域,碧波蕩漾,清澈見影。闞疃節制閘橋面千畝四面環水的三角洲,洲上水杉矗立,樹木蔭翳,白鷺鳴聲上下,是一個十分靜雅、幽深的去處,置身於洲內頗有世外桃源之感,故稱白鷺洲公園,白鷺洲公園的建成是我鎮旅遊景點之一,現被水利部批准為水利風景區,轄區內有三座廟宇,並有一座義大利建築德古教堂,它是利辛縣城集消費、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後花園,成為亳州(曹華故里)——渦陽(老子故里)——闞疃(三角洲旅遊區)——迪溝開發區(張莊公園)——潁上(八里河旅遊區)旅遊專線上一個亮點,一顆明珠。
闞疃觀音寺
觀音寺,乃利辛縣域內唯一靈跡也!位於安徽省利辛縣闞疃鎮新民街,(白洋溝西岸三孔橋南側)。而今欣逢國運昌盛,幸蒙省宗教局紅文聖批嘉許,鎮政府親定寺址,使我寺再興。觀音寺——坐落與闞疃鎮白洋溝西岸三孔橋南側,殿門向東方,前有觀音大道,左有闞呂路,右有308快車道,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地理優越。
觀音寺,原名“古房鐘”建於公元前十六世紀,至今3000多年歷史。此後,闞疃相繼有“祖始廟”城隍廟 觀音寺 大寺廟 文昌閣等廟宇七十二座,由於歷史原因一一被毀。二是實際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素有皖北“小上海”之稱的闞疃,被列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鎮 廟宇七十二座,由於歷史原因一一被毀。
現任住持
釋圓藏 安徽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地址:安徽省利辛縣闞疃鎮新民街,(白洋溝西岸三孔橋南側)
聯繫人:釋性悲 釋海慧 鄭懷良 邵光中 張濤
闞疃鎮旅遊資源豐富,白鷺洲公園是該鎮旅遊景點之一,AAA級風景區,是利辛縣城消費、旅遊、觀光的後花園,是亳州(曹操華佗故里)——渦陽老子故里)——闞疃白鷺洲風景區)——地溝開發區——八里河風景區旅遊專線上的一個亮點,一顆明珠。2009年,該鎮大力投入,抓好以白鷺洲公園為龍頭,以南海濕地公園、西淝河公園、淨梵寺、觀音寺、西漢古墓群為重點、以生態村“農家樂”板雞為品牌的配套建設,帶動全鎮餐飲、旅遊、服裝等產業的發展。白鷺洲風景區水陸面積1800畝,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景區內的五個區塊有四塊洲島,單個是獨立景點,串聯一起又是相互呼應的整體風景區。其中,文化廣場、遊樂場、體育場、管理大樓、會議區、停車場、草坪、景區燈、假山、涼亭、水上運動等設施已竣工,正逐步對外開放。2009年闞疃鎮被安徽省評為“優秀旅遊鄉鎮”。
闞疃鎮

交通情況

以闞疃鎮東西客運站為載體的運輸產業形成規模,成為利辛縣南部通往各大城市的交通樞紐,日客流量達2萬人次,努力把闞疃建成交通便捷、清潔衛生,環境優美市場繁榮的現代化的新型小城鎮。
闞疃鎮區位優勢凸顯,交通發達,闞疃鎮是皖西北地區通向省城合肥市的東南門戶,省道、縣間公路及環鄉公路四通八達,周邊與蒙城縣、鳳台縣、展溝鎮新張集鄉、胡集鎮、程家集鎮中疃鎮等地接壤,是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周邊鄉、村、集鎮的商貿中心

闞疃特色小吃

古老而美麗的西淝河,能讓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那么闞疃的特色小吃,卻能讓你大飽口福,讚不絕口。
闞疃板雞蜚聲省內外,它是選用優質地方雞(草雞)為原料,精細加工,以千年古井之水洗、鹵;營養豐富,嫩脆爽口,鮮香無比;優於符離集燒雞德州扒雞,吃到嘴裡無油膩感,且骨頭有嚼頭兒。闞疃板雞正宗的僅王氏一家,經四代嫡傳,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王氏老闆講求信譽,注重產品質量,不是地道的草雞不做。當地有歇後語說:闞疃板雞——好吃。2008年3月,闞疃王氏板雞製作工藝被列入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撒湯”起源於山東。傳說有一次乾隆尋訪山東時,在民間喝到一種湯,勝似御膳,便問:“這是啥湯?”隨從大臣和地方官員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上來。忽有一人靈機一動對皇上說:“多謝萬歲賜名‘撒湯’!”之後,這種湯便改稱“撒湯”了。1960年代初,一山東人逃荒來到闞疃集賣“撒湯”和小籠包子,從此“撒湯”、小籠包子便在闞疃一帶興盛開來。如今,打一兩個雞蛋攪開,舀一勺滾開的雞湯(多以雞架熬成,也有用羊骨頭的)衝上,再放點麻油、香菜、胡椒粉等,一碗香噴噴的闞疃“撒湯”就做成了。一碗闞疃“撒湯”就著一籠蒸餃或小籠包子吃,這樣的早餐準會讓你胃口大開,酣暢淋漓。

重大事件

1.220KV變電所工程竣工;2.平等西街和一環路的硬化、綠化、亮化配套建設完成;3.2009年2月,闞疃鎮“利美保潔公司”開始運營,並有效開展了“胡同硬化”工程,進一步改善了民眾生活環境;4.2009年8月,闞疃鎮新河村占地1800平方米,集黨員活動室、治安調解室、便民服務室、農民文化室、醫療衛生室、計生服務室六位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場所建成並投入使用;5.2009年10月,投資185萬餘元的幸福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已入住五保對象100人;6.2009年10月,闞疃計生服務站建成並搬遷;7.2009年闞疃鎮被安徽省評為“優秀旅遊鄉鎮”; 8.2009年12月31日,闞疃鎮解放居委會建築工地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兩死一傷。9.白鷺洲公園被評為3A級旅遊風景區;

光榮榜

闞疃鎮2009年獲得的成績主要有這些:亳州市先進黨委 全市第三季度經濟工作調度會先進單位 利辛縣村級陣地建設一等獎 全民創業二等獎 教育振興二等獎 財稅工作二等獎 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二等獎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關愛工程三等獎 現代農業推進工程三等獎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等獎 信訪工作先進集體三等獎

發展情況

面對近幾年來發展相對滯後的現狀,闞疃鎮乾群痛定思痛。全鎮上下乘新農村建設的濃郁之風,同心同德,奮力拚搏,重振闞疃昔日之雄風。一是城建框架逐步拉大,以二層樓房為主的建築群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二是鎮區內一律是混凝土路面,條條相通、道道相連,有線電視、自來水已走進百家千戶;三是以闞疃養豬場、造船廠、茄尼醇廠為龍頭的民營企業方興未艾,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掀起全民創業高潮,營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良好氛圍;四是以“鳳還巢、還巢鳳”為平台的招商引資全面啟動,大力實施全民招商戰略;五是以羊肉湯、板雞為代表的餐飲小吃已成為闞疃鎮的一種招牌;六是依靠“以樹換路”工程,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七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下大力氣搞好職業教育和農民工培訓,其中闞疃鎮一中與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聯辦已畢業學員660人;新科技電腦學校培訓電腦、電子人員,金利服裝學校培訓服裝加工人員,廣天學校培訓電焊工人員,每年為我鎮企業、農業產業化培養各類技術人才達5000多人,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使其有一技之長,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八是闞疃航運公司現擁有貨輪100餘艘,10個船隊,200餘艘貨運船隻,3000噸以上帶有衛星導航系統全自動化裝備的貨輪10艘,主要從事境外運輸,2000—3000噸的貨輪50餘艘,主要從事長江航線,該公司有從業人員1500多人,年運輸收入1.6億元,利稅1600萬元;九是郁湖木材加工廠的投產運營標誌著全鎮農業產業化經營進入新的階段。

戲曲劇種

(清音戲 花鼓戲)
08年清音戲被省政府確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於安徽太和、阜陽一帶。淵源於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曲藝“清音”,解放後發展成舞台劇。唱腔為“四句腔”,吸收[夜落金錢]、[太平年]等小調。樂器除一般弦樂外,尚有古箏伴奏。傳統劇目有《陳潘詞》、《琵琶詞》、《謀館》、《賞雪》等二十多出。
據《利辛志苑》第六期2版介紹  清音起源於寺廟。僧人出家後朝夕青燈相伴,常以抓箏彈琴,自娛自樂。因所彈之曲清雅,所吟之調柔和,遂名“清音”。後傳入民間,形成戲曲。清音唱腔優美,曲調清麗,聽來婉轉柔和,令人清心舒懷,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人的精神境界受到陶冶和升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學價值。《利辛縣誌》記載:“闞疃區谷圩鄉谷圩村谷保寬於1978年創辦清音劇團,有曲藝清音(當地的——作者注)發展而成。唱腔為‘四句腔’,吸收‘夜落金錢’、‘太平年’等小調……自編自演現代小戲《退彩禮》、《婚事新風》、《計畫生育好》等,古裝戲有《血書白綾記》、《金球記》、《金鐲玉環記》、《三上壽》、《海瑞私訪》、《幼主走秦》等……深受民眾歡迎。”  據利辛縣文化館館長趙西玉介紹,利辛清音起源於1910年前後,流行於淮河兩岸的利辛、阜陽、潁上、鳳台、壽縣懷遠等地。
當時,山東藝人藝名“洋紅芋”討飯來到利辛闞疃轄區遇見張學師,張學良,張學兵三兄弟,收張氏三兄弟為徒傳授花鼓戲,後來與“一條線”“小白鞋”草上飛齊名的萬人迷管應鵬拜張學兵為師!
利辛清音的幾個調式包括:大非板、小非板、慢板、快板、二八板、花腔、剁子等板式,而且其伴奏器樂主弦是板胡、二胡、三弦、墜胡,還有硬場敲打器樂大小鑼、鼓、板鼓、梆子、釵。表演全部是戲劇服裝,和很多大劇種一樣也分成老旦、花旦、青衣、小生、老生、鬚生、丑旦等行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