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氏族譜

閔氏族譜

閔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閔(Mǐn)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諡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愍字義相同,都有憐惜之意。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閔”為姓,稱為閔氏,世代相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閔氏族譜
  • 拼音:minshizupu
  • 家族名人:閔子騫
  • 分布地區:甘肅東鄉,山東泗水,山西太原
姓氏源流,遷徙分布,歷史名人,閔馬,閔損,閔業,閔貢,閔鴻,驪興閔氏,閔圭,閔如霖,閔洪學,閔夢得,閔延甲,吳興閔氏,閔楷,閔槐,閔煦,閔麟嗣,閔賢,閔貞,閔一得,閔子世系,郡望堂號,通用對聯,

姓氏源流

閔姓源出姬姓。黃帝後裔。  五帝之後,[堯]禪天下於[舜]。[舜]命[棄]掌管天下的五穀。[棄]又叫[后稷],幫助[大禹]平治水土、教民耕種有功被封為諸侯,立國於渭水(今陝西寶雞、武功附近),史稱“上古五大賢臣”之一。
閔氏族譜
5代後傳至姬公劉,國勢漸強。又經12代,傳至姬昌(周文王),國勢有天下三分之二。公元前1066年,姬昌的兒子姬發(周武王)滅商。建國。國號“周”。
姬發的弟弟姬旦(周公)在滅商過程中功勞第二,(姜子牙第一),封地“魯”國(山東曲阜)。周公因攝朝輔政,其封地魯國國君的職位由長子伯禽嫡傳。公元前662年,魯莊公的兒子公子啟即位,兩年後為孟孫慶父爭位所殺,諡號為“閔”,意思是痛惜,痛心。啟的後代就以諡號中的“閔”為姓。
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的始祖后稷是黃帝25個兒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傳後代。

遷徙分布

祖籍山東,一出隴西、一出江浙。後遷晉、冀、豫、皖。再後散居全國。閔姓人口約占中國總人口的0.0002,排第191位。約26萬人。

歷史名人

閔馬

閔馬:是閔子父親。又稱閔子馬或閔馬父。春秋魯國人。周大夫,封地隴西(甘肅臨洮)。博古善論,有明見。

閔損

(前536--前487)。字子騫,春秋魯國汶上人(山東濟寧),孔子高徒,以孝悌聞,以德行稱。為人持重少言語,言必有中。為費邑宰,有政聲。歷代追封“費侯”、“費公”、“琅琊公”、“畿聖”。世稱“篤聖”。

閔業

西漢人。素有忠義。初為掾,與寇恂諫耿況歸光武帝,以軍功封關內侯,官至遼東太守。

閔貢

字仲叔,東漢山西太原人。家貧,有操守、性恬靜。不受無功之祿,自慚口腹之累。世稱節士。漢末為河南中部掾。十常侍之亂救駕有功,進郎中, 封都亭侯。

閔鴻

三國吳廣陵(江蘇揚州)人。仕吳為尚書。入晉,征不就。少美文才,有“南金”之譽。集三卷,佚。今存《親蠶賦》、《琴賦》、《羽扇賦》、《芙蓉賦》、《蓮華賦序》、《與劉子雅書》。

驪興閔氏

宋時,遣山東閔稱道出使高麗。後定居驪興。為朝鮮望族,綿延500餘年,世胄高門,權侵朝野。

閔圭

(1457--1539)字朝瑛,烏程人(浙江吳興)。明朝天順八年進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風力聞。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進廣東按察使。 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入為刑部右侍郎,進右都御史,兩廣總督。弘治七年遷南京刑部尚書,尋召為左都御史。十一年,東宮出閣,加太子少保。十三年為刑部尚書,再加太子太保。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贈太保,加光祿大夫上柱國,謚莊懿。有《閔圭文集》十卷。

閔如霖

烏程人(浙江吳興)。閔圭從孫。太學士。嘉靖三十年任國子祭酒。官至禮部尚書。有《午塘先生集》十六卷 、《師望》、《修南城門記》。

閔洪學

烏程人(浙江吳興)。閔如霖曾孫。雲南巡撫,天啟七年平賊有功。官至吏部尚書。

閔夢得

烏程人(浙江吳興)。閔洪學從弟,萬曆二十六年進士,三十七年時任漳州府知府,以寬為政,士民愛之。後遷偏沅巡撫都御史、雲貴總督、兵部右侍郎戎政尚書。

閔延甲

烏程人(浙江吳興)。萬曆進士。廉直有聲,官至通政使。

吳興閔氏

或稱烏程閔氏
自宋朝寶慶年間由汶上(山東濟寧)南遷,世居浙江湖州吳興晟舍,為望族。明朝天順年間至明末,吳興閔氏人文鼎盛,出尚書四人,歷掌刑部、禮部、吏部、戶部。有“仁舍閔氏尚書五個半”之譽。(目前只考證到四人,另一人不知何指。半個應該是閔圭外孫潘季馴。【潘季馴】(1521--1595)字印良,號印川,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明朝水利專家。治黃河有功,六蒙褒典。著有《河防一覽》。史稱“天下治黃第一人”。卒。加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
萬曆年間,吳興閔齊汲(【閔齊汲】(1575--?)字及五,號遇五 ,晚年自號三山急客,潛心於古籍的研究和圖書的刊印,著有《六書通 》一書傳世。)首開雕版套印之先河,刊刻善本秘籍。與族人閔齊華、閔象泰、閔裕仲、閔道揚、閔遇洙、閔爾容、閔維、閔邃、閔果、閔應協、閔聲、閔邁德、閔鎮遠、閔元衢、閔文振、閔百順、閔自寅、閔昌道、閔昭明、閔映張、閔映壁、閔振業、閔振聲、閔景賢、閔無頗、閔萃祥等三十餘人歷時20餘年,刊刻印刷書籍計117部145種。其雙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之經、史、子、集翹楚同懠。士民爭相垂涎而購,風靡天下為一時之冠。世稱“閔刻”。

閔楷

字正甫,號南湖,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進士,歷官工部侍郎、浙江布政司左布政、南京禮部尚書、南京戶部尚書。

閔槐

字公甫,號南洲,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進士(與兄閔楷同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時甘肅失機,鎮守太監及總兵隱匿冒功,事覺,槐奉命往勘,皆伏罪。閔槐出知平陽府,回民叛亂,槐設計平之。閔槐以雁門副使謝政。

閔煦

任丘人(河北任丘),閔槐子。明嘉靖十四年進士。刑部尚書。建有‘水東書院’。

閔麟嗣

(1628--1704)字賓連,號橄庵。徽州岩寺鎮人(安徽歙縣)。明末清初學者、旅行家。喜遊歷吟詠,行跡中夏。每至一地,均紀游詩。編撰《黃山志定本》8卷(1卷為圖),集歷代黃山志書之大成,以體例精當,搜羅宏富完備著稱於世。另有《廬山集》、《古國都今郡縣合考》、《黃山松石譜》、《周末列國省會郡縣考》、《閔賓連悟雪詩草》。

閔賢

(1620--1654)字魯生。安徽婺源人,制陶名藝人,制仿諸家,漸入佳境,人頗醇謹。見傳器則虛心企擬,不憚改為,會也進乎道矣。善仿製,後創新。仿製名家作品,都極認真,神形酷似。善書法,有魏晉之風。

閔貞

(1730--1788)字正齋。號蓼塘居士。江右人(江西南昌)。僑寓漢口。有孝行,稱“閔孝子”。早喪父母,為追寫雙親遺像,苦練苦畫。善畫筆墨奇縱、奔放沉雄大寫意,亦能畫工整精細之作。善山水,魄力沉雄,頗得巨然神趣。人物筆墨奇縱,衣紋隨意轉折,豪邁絕倫,仕女善作直筆鉤勒,益遠益妍。其白描羅漢幾欲亂李公麟之真。兼精寫真。幽閒靜逸,無一縱橫習氣。其作品有《鐘南進士圖》、《石上打棗圖》、《攬衣微步圖》、《傍石於雲圖》、《五老攜童圖》等。工篆刻,被譽有“秦漢遺志”。

閔一得

(1758 - 1836),浙江吳興人。初名苕旉,字朴之,一說字小艮。後改道名一得,道號懶雲子。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著名內丹家。曾服官滇南,乾隆末年去官歸吳興,隱金蓋山四十餘年,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飛升仙去。全真龍門派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著述頗豐,有《金蓋心燈》八卷、《道藏續編》等二三十種。
另:因史無詳略,漢將軍【閔林】、【高昌閔氏】、代相【閔堪】、燕尚書【閔亮】、清代才女【閔懷英】、書畫家【閔連】、【閔道】、學者【閔鄂元】等無考。
開國少將【閔學勝】、【閔鴻友】,二胡大師【閔惠芬】一門三傑,現代著名閔姓書畫家、文人學者數十人等盡可查錄,故暫不記。

閔子世系

閔子閔子(一作閔馬或閔世恭,尊稱閔馬)。
閔子元配姜氏閔損(閔子騫),閔子繼配(一作姚氏)生(一作閔革)、(一作閔蒙)。
生於曲阜,卒於齊州,生一子:閔沃盈
2.後有閔子,分別自稱閔損63世孫(家譜“64代孫”)、64世孫(家譜“65代孫”)。

郡望堂號

郡望
魯 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隴西郡:秦代設定,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洮縣。
堂號:德孝堂、孝友堂、孝悌堂

通用對聯

閔姓宗祠通用對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姬姓;
望出隴西。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閔姓的源流和郡望。
蘆衣感母;
簡牘相夫。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閔損。下聯說清代錢塘人閔懷英,字畹餘,方祜俊的妻子,善寫筆札,曾在官署中幫丈夫管理文牘。又能詩,有《猗香樓吟稿》。
望隆五俊;
德列四科。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晉廣陵人閔鴻,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閔損。
英才獨秀;
純孝流芳。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閔鴻,下聯典指春秋魯·閔損事典。
德行世澤;
賢孝家聲。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春秋魯·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德行第一事典。
〖五言通用聯〗
廷甲廉為政;
子騫孝傳家。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萬曆進士閔廷甲。廉直有聲,官至通政使。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孔子弟子閔子騫,以孝聞於世。
正齋秦漢志;
仲叔節士風。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畫家閔貞,字正齋。善畫,工篆刻,被譽有“秦漢遺志”。下聯典指東漢名士閔貢,字仲叔。世稱節士。
〖七言通用聯〗
門庭興旺家聲遠;
文章華國道脈長。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鶴頂格典嵌閔姓的“閔”字析字聯。
萬捲圖畫秦漢志;
千尋竹齋翰墨情。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閔貞事典。下聯典指清代畫家閔冰翊,本朝鮮人,僑居滬上,所居曰“千尋竹齋”。
〖七言以上通用聯〗
德行純全,單衣順母言無間;
志操高潔,片肝累令寓移開。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閔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事典。下聯典指漢代賢士閔貢事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