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致帥

鐘致帥

鐘致帥,中國古代文化學者,書法家。童年受其祖父鐘觀吾教誨,以繼承傳統文化、弘揚華夏文明為己任。通詩文、善書法,書體古雅淵致,深具魏晉韻度,倡導中國傳統書法的復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致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萊州
  • 出生日期:公元1980年
  • 職業:學者、書法家
  • 畢業院校: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 主要成就:復興古典書法
人物簡介,書法介紹,家世淵源,相關藏書,

人物簡介

鐘致帥,一九八零年出生,祖籍山東萊州,居濟南。中國古代文化學者、書法家。童年受其祖父鐘觀吾教誨,以繼承傳統文化、弘揚華夏文明為己任。通詩文、善書法,書體古雅淵致,深具魏晉韻度。
鐘致帥

書法介紹

鐘致帥書法依學“趙董”、溯宗“鐘王”,深具魏晉風度神韻。他十分注重用筆,主倡“習字要循古法、筆筆要有出處”,並且為此身體力行。他廣泛覓尋歷代碑帖,刻苦臨學諸家之長。在借鑑古代傳統時,他博深取資諸體大家,篆隸師摹《石鼓文》、《泰山刻石》、《張遷碑》、《曹全碑》,草書取法皇象陸機智永懷素,楷書臨學鐘繇鄭道昭歐陽詢鐘紹京等。鐘致帥對碑學、帖學都有深入體會,他提出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影響深遠。他還深入研究學習晉人筆法,深受《禊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等“二王”諸帖之益。他學習傳統時能窺察前賢書法精奧,變化出於古法之中,兼收並蓄前人之長,融會貫通。鐘致帥書法承緒“鐘王”正脈,用筆嫻熟精湛,書體古雅淵致。他的承古書風為傳承與復興正統書法做出了傑出貢獻。
鐘致帥對歷代書論都有深入研究,對經典有價值維護的文化情結。他對古代書法採取繼承的方式,從精神上重新闡釋古典主義,從形式上理性析解技術因素,增強了作品的精神品位和博大境界。其書法豐厚的文化底蘊,更為注重作品的人文情懷和文化修養,以此在當代形態中激活了傳統經典。鐘致帥書法深具“中和之美”,主要體現了一種溫故知新的正統文化姿態,其綱領是“走近經典、融入魏晉”,從表面上看似復古,實際這種回歸正是深層發掘後更具內涵的繼承和發展,所表達的是中國書法文化厚積薄發的美好精神。
鐘致帥書法正如他在《自題》詩中所敘述的那樣:“素以硯事寄真情,紙上著墨自在胸。筆筆鋒芒壓卷底,處處人生向平庸。”

家世淵源

明朝時期,鐘姓由四川遷入山東掖縣,居於縣城西南隅。萬曆年間鐘永興之父又從西南隅搬遷到縣城東南五、六里處建村,以姓氏立村名為“鐘家疃”。自此,鐘氏家族在山東萊州繁衍生息。
鐘永興父名失考,族人皆以鐘永興為始祖。
鐘永興子鐘金聲、鐘元聲;
鐘金聲子鐘虎山;
鐘虎山子鐘燦、鐘煌、鐘鏘。鐘燦學深識廣、品行高潔,很受鄉人敬重,清乾隆年間,被登萊青道台招為書辦,任職期間,與萊州府濰縣知縣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有往,交情篤厚,曾獲鄭板橋贈送的題詩畫一組(共八聯)。
鐘燦子鐘友仁(“友仁”取諧音“有人”之意,鐘友仁實為鐘煌生,過繼給鐘燦);
鐘友仁子鐘啟文、鐘啟祖;
鐘啟文子鐘希賢(字寶齋,實為鐘啟祖生,過繼給鐘啟文),同治年間,在煙臺任道台書辦(時任道台劉達善),謝任回鄉後在學塾里教書。
鐘希賢子鐘灝(字子正)、鐘海、鐘江、鐘河;
鐘灝子鐘經耀(字光宇),鐘經耀是鐘永興八世孫,光緒九年(1883年)生。鐘經耀學識淵博,一生克己勤勉,做了四十多年鄉塾先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祖國動盪、民族瀕危,他一見到《論持久戰》,即認定“這便是中國唯一之出路!”,因而精神面貌大為振奮的說“象毛澤東這樣的人雖古之聖賢不能過也!”,於是他就把啟蒙《三字經》改換成《國防課本》,在學友中奔走宣傳抗日民主教育政策。1949年全國解放後,他已年逾花甲,因而辭教。1973年離世。
鐘永興九世孫鐘樹棠(字芾村,鐘經耀之子)生於1906年。鐘樹棠文筆十分出色,他在山東省立第九中學讀書時就被周興岐(此人後來死於美國)等同學立為榜樣,後來在掖縣多地任教。就在朱橋教學時,他和周興岐等同事上告當局不公,因而遭當局刁難,任教崗位也一再調動,由朱橋轉沙河轉倉上轉周亭,每一次調動,各校師生及家長都曾群起挽留,甚至鬧成學潮。最後在周亭教學時,鐘樹棠看透當局黑暗,憤然棄教,投考山東省汽車路管理局,因成績優勝當即被派到青島流亭汽車站任站長。“七七”事變,國民黨南撤,鐘樹棠回到家鄉,毅然參加了膠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後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六十二團(團長鄭耀南)任書記員。後來,因病由部隊轉到後方,先後在柳林頭、王門、洪溝頭任完小校長。後又從政,先後擔任南掖縣民政科長、司法科長、西海專署司法科長等職,此時化名黃健。抗戰勝利後,政府機關改組,鐘樹棠重返文教崗位,任西海中學(萊州市第一中學)教導主任。建國後,1958年鐘樹棠被打成“右派”,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獲得平反。在此期間,1970年在山東省人民政府工作的當年倉上的一個學生回縣裡為他落實政策辦理了離休手續。1989年1月去世。
鐘永興十世孫鐘鴻逵(字觀吾,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鐘樹棠之子)生於1929年。鐘觀吾書底深厚,光榮負傷後一生從事教育事業。他的祖父就在本村教書,鐘鴻逵五歲就入了學,一直讀到十五歲,這期間他不但讀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對歌》等啟蒙讀物,還讀了全部“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部分“五經”(《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以及《古文釋義》、《昭明文選》等。1944年他進入地方抗大式的西海中學,1945年5月在平度大田鎮參加八路軍——西海軍分區司令部文書訓練隊,結業後依次在二中隊(虎頭崖中隊)、南掖獨立營、西海獨立團、五旅一團任文書。1947年3月,他在解放寒亭的一次戰鬥中右眼被彈片擊穿而負傷致殘。全國解放後,鐘觀吾又考入山東師範學院深造,結業回到掖縣完小任教導主任,後來又在掖縣三中、四中、五中、七中等多處高中任教。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6年獲得平反。1984年離休後,他又被縣一輕局、二輕局、運輸局、電業局等單位聘教,2005年榮獲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向抗戰老戰士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晚年,他在省內外多種報刊雜誌上發表詩詞文章百餘篇,被邀為中外學者講解雲峰山“魏碑”石刻,還被萊州市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萊州駐地部隊等單位聘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2013年1 月去世,享年84歲。
鐘永興十一世孫鐘開東(鐘鴻逵之子),1954年出生,務農為業。他的青少年時代正處在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時期,遭盡磨難。“質良善忍、志遠才遲”,這是其父在《家史》中對他的評語。
鐘永興十二世孫鐘致帥(鐘開東之子),1980年出生,幼時受其祖父鐘觀吾啟蒙,讀詩書、習碑帖,學而不厭。後來參軍報國。2011年部隊轉業安置濟南,任職於市屬單位,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事業。

相關藏書

鐘致帥藏書以歷世家傳古籍為主,經戰亂損失,留傳至今已所剩無幾,尚存的有:
《史記》(大卷二部,上下各一十二卷,共二十四卷。光緒四年,金陵書局印行。)
《漢書》(大卷三部,上中下各一十卷,共三十卷。汲古閣毛氏正本。皇明崇禎十有五年歲在橫艾敦牂如月初吉琴川毛氏開雕。)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四部,各六卷,共二十四卷。光緒癸卯,通元書局精校石印。)
《昭明文選集評》(二部,上下各八卷,共一十六卷。光緒十九年重鐫,濟南文德堂藏板。)
《監本詩經》(一部,共四卷。光緒壬辰新鐫,成文堂梓行。)
《古文釋義》(一部,共八卷。光緒辛卯新刊,成文堂藏板。)
《經史百家雜鈔》(一部,共一十二卷。商務印書館藏板。)
另有雲峰山《鄭文公碑》、黃庭堅大字行書《赤壁懷古》、劉墉行書對聯等諸多碑刻原拓,以及趙孟頫、董其昌、成親王(永瑆)法書拓帖,潘齡皋《詩話集錦》、鄭孝胥書朱柏廬《治家格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