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感染

是指感染鉤蟲所致的寄生蟲病鉤蟲病又名黃胖病、黃胖、黃腫、食勞疸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鉤蟲感染
  • 常見地區:衛生不良的地區
  • 表現:痒疹  發熱  咳嗽
  • 病因:感染一種腸蠕蟲所致
疾病描述,症狀,鉤蚴所致,幼蟲致病,成蟲症狀,診斷,治療,

疾病描述

鉤蟲
鉤蟲鉤蟲
鉤蟲感染是感染一種腸蠕蟲,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所致。主要表現為痒疹 發熱 咳嗽 哮喘 腹痛 貧血。  世界上有1/4的人口感染鉤蟲。此感染最常見於溫暖,潮濕,衛生不良的地區。十二指腸鉤蟲已見於地中海地區、印度、中國和日本;美洲鉤蟲已見於非洲熱帶地區、亞洲和美洲。現在美國南部很少有此感染。 鉤蟲的生活史。蟲卵隨糞便排出,在泥土中孵育1~2日後,於數日內釋放出鉤蚴並生活於泥土中。人赤足於糞便污染的田野,鉤蚴穿入皮膚,經淋巴管和血流到肺,上升至氣管而被吞入。穿入皮膚後約1周就到小腸。鉤蚴的口吸附小腸上段腸壁並吮血。

症狀

鉤蟲感染的症狀主要由鉤蚴及成蟲所致,但成蟲所致的症狀更為長久和嚴重。鉤蚴侵入處的皮膚感到奇癢和燒灼,繼而出現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俗稱“糞觸塊”、“糞毒”、“糞疙瘩”。隨鉤蚴在人體內的移行,受感染後的3-5日,常出現喉癢、咳嗽,重者甚至劇烈乾咳或哮喘發作。成蟲寄生在小腸,擾亂脾胃氣機,吸食及耗費人體血液,因而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食慾亢進但勞動力反而減退,異嗜生米、茶葉,甚至泥土、碎紙等胃腸失調的症狀。嚴重者出現心悸短氣,四肢乏力,頭暈耳鳴,面色萎黃,唇舌色淡,脈數而弱等氣血虧虛的症狀。鉤蟲感染的臨床症狀輕重不一,於感染鉤蟲的種類、數量、時間和個人營養及免疫狀況有關,輕者可無明顯症狀。一般以貧血為主。絕大多數是無症狀的鉤蟲感染者。

鉤蚴所致

(1)皮膚損害:當蚴侵入皮膚時,局部有痒疹及匍行丘疹或小皰疹。由於抓癢可引起繼發感染,局部淋巴結亦可腫大。
(2)內臟損害:當蚴侵入血液循環在體內移行時,可引起蠕動移行病及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幼蟲致病

鉤蚴性皮炎:皮炎部位多見於與泥土接觸的足趾、手指間等皮膚較薄處,也可見於手、足的背部。
呼吸道症狀:鉤蚴移行至肺,穿破血管進入肺泡時,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變。

成蟲症狀

消化道病變及症狀:初期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及隱痛,繼而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食慾多顯著增加,而體重逐漸減輕。少數患者出現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異常表現,稱為“異嗜症”。發病原因可能是一種神經精神變態反應,似於患者體內鐵的耗損有關。大多數患者輕服鐵劑後,此現象可自行消失。
貧血:患者出現皮膚蠟黃、黏膜蒼白、眩暈、乏力,嚴重者作輕微活動都會引起心慌氣促。部分有面部及全身浮腫,婦女則可引起停經、流產等。

診斷

若感染產生症狀,通常可在糞便標本中查見蟲卵。若此糞便放置數小時,蟲卵可孵化並釋放鉤蚴。

治療

醫生應優先糾正貧血,通常口服鐵劑以補充鐵可改善症狀,也可注射鐵劑。在嚴重病例需輸血。當病人的情況穩定,口服雙羥萘酸嘧啶,甲苯咪唑1~3日,可殺滅鉤蟲。這些藥不能用於孕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