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寄生蟲

五大寄生蟲

我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分別定義了五大寄生蟲。我國五大寄生蟲:瘧原蟲血吸蟲鉤蟲絲蟲杜氏利什曼原蟲。世界衛生組織五大寄生蟲:瘧原蟲、血吸蟲、絲蟲、杜氏利什曼原蟲、錐蟲

基本介紹

利什曼原蟲,鉤蟲,絲蟲,血吸蟲,錐蟲,

利什曼原蟲

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體和無鞭毛體兩個時期。前者寄生於節肢動物白蛉)的消化道內,後者寄生於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的細胞內,通過白蛉傳播。黑熱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的。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結等器官的巨噬細胞內,常引起全身症狀,如發熱、肝脾腫大、貧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膚上常有暗的色素沉著,並有發熱。
寄生蟲寄生蟲

鉤蟲

鉤蟲(hookworm)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發達的口囊是其形態學的特徵。在寄生人體消化道的線蟲中,鉤蟲的危害性最嚴重,由於鉤蟲的寄生,可使人體長期慢性失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及與貧血相關的症狀。鉤蟲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人群感染較為普遍。據估計,目前,全世界鉤蟲感染人數達9億左右。在我國,鉤蟲病仍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蟲病之一。
瘧原蟲(Plasmodium)是一類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動物,它們的整個身體雖則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卻是引起瘧疾的罪魁禍首。瘧原蟲種類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在我國較常見的有三種:引起瘧疾每隔一天發作一次的間日瘧原蟲;引起瘧疾每隔三天發作一次的三日瘧原蟲;引起瘧疾周期不規則的惡性瘧原蟲。
寄生蟲寄生蟲

絲蟲

絲蟲(filaria)是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成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雌蟲為卵胎生,產出帶鞘或不帶鞘的微絲蚴。大多數微絲蚴出現於血液中,少數出現於皮內或皮下組織。幼蟲在某些吸血節肢動物中間宿主體內進行發育。當這些中間宿主吸血時,成熟的感染期幼蟲即自其喙逸出,經皮膚侵入
寄生蟲寄生蟲

血吸蟲

血吸蟲(schistosome)隸屬於吸蟲綱、復殖目、裂體科、裂體屬。成蟲寄生於哺乳動物(包括人)的靜脈終宿主體內發育為成蟲。
寄生蟲寄生蟲
血管內,亦稱裂體吸蟲或住血吸蟲。寄生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6種,即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埃及血吸蟲(S.haematobium Bilharz,1852),曼氏血吸蟲(S. mansoni Sambon,1907),間插血吸蟲(S.intercalatum Fisher,1934), 湄公血吸蟲(S. mekongi Voge et al, 1978)和馬來血吸蟲 (S.malayensis Greer etal,1988)。其中以日本血吸蟲、埃及血吸蟲和曼氏血吸蟲引起的血吸蟲病流行範圍最廣,危害最大。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湖南長沙馬王堆的西漢女屍和湖北江陵的西漢男屍(B.C163年)體內發現典型的日本血吸蟲卵,由此證實,遠在2160多年前我國已有血吸蟲病流行。

錐蟲

錐蟲(Trypanosoma) 原生動物門體蟲。錐蟲種類多,分別寄生在各種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血液和組織液中。有個別種類如枯氏錐蟲則寄生在人的細胞內。除馬媾疫錐蟲是通過交媾直接傳播外,所有寄生在脊椎動物的錐蟲均要依賴某些昆蟲(如采采蠅等)進行傳播。帶有錐蟲的脊椎動物血液被媒介動物吸食後,錐蟲因生活環境改變,在媒介動物消化道中依次經過無鞭毛體或前鞭毛體上鞭毛體和後循環錐鞭毛體幾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在媒介動物中只有這種後循環錐蟲對宿主才有感染力。當媒介再次叮咬宿主時,便把後循環錐蟲輸入宿主體內。伊氏錐蟲在媒介消化道中不進行任何發育,它靠媒介在吸血後短時間內作機械傳播。錐蟲主要通過胞飲作用從宿主獲得營養。所有錐蟲均可在體外連續培養
寄生蟲寄生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