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鸒

鉏鸒

鉏鸒(?--前607年),春秋晉國人,一些人不認為鉏鸒是刺客,因為他根本沒有行刺, 鉏鸒用現在的話說是犯罪中止。但鉏鸒的歷史身份的確是刺客,且我個人認為鉏鸒還具備更多的義士品質。由於他主動放棄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傳》里卻有精彩的記載。

基本介紹

  • 本名:鉏鸒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出生地:晉國
  • 去世時間:前607年
  • 主要成就:偉大的“義士”
簡介,撞樹身亡,著名刺客,史書記載,

簡介

鉏鸒一個普通的刺客,一個沒落的士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春秋時代忠義的悲歌。雖然他不是稱職的刺客,可是他是一個偉大的義士。他是所有刺客中最獨特的也是最勇敢的,因為他為了心中的正義,選擇了自殺。可能是史書上記載的先秦最鮮為人知的刺客。就其事件本身來說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殺。但是,這一自我放棄過程卻成就了鉏鸒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個都吃不飽飯的底層人物,他已經遠遠超出了刺客的境界。我們可稱他為“義士”。
鉏鸒鉏鸒

撞樹身亡

當時晉國君,荒淫暴虐,厚斂於民,廣興土木, 晉國民怨沸騰。宰相趙盾屢屢進諫勸靈公改正,靈公全然不聽,反有厭惡之意。
鉏鸒鉏鸒
前607年,靈公寵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賈獻計加害趙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貧,臣常接濟之, 其感臣之惠,願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國!”是夜,靈公和屠岸賈密召鉏鸒,賜酒食,告以“趙盾專權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誤事。”
鉏鸒領命後潛伏趙府左右。五更,見重門洞開,鉏鸒進中門,看到堂上燈光影影,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 端然於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驚,退出門外,嘆曰:“恭敬如此,忠義之臣也!刺殺忠臣,則為不義;受君命而棄之,則為不信。不信不義,何以立於天地之間哉?”乃呼於門曰:“我,鉏鸒也,寧違君命,不忍殺忠臣,我今自殺!恐有後來者,相國謹防之!” 言罷,向門前一株大槐一頭觸去,腦漿迸裂而死。時驚動了守門人,報知趙盾趙盾嘆息不已,吩咐暫將鉏鸒淺埋於槐樹之側。

著名刺客

晉襄公卒他的的兒子太子夷皋少不更事喪德失行,如果立為國君將引起晉國上下的不滿人民的動亂,於是趙盾決定迎立住在秦國的襄公之弟公子雍。趙盾的決定不能說沒有道理,公子雍性情溫和,又正當壯年,當年就深得晉文公的喜愛。更重要的是公子雍同秦國關係密切,如果擁立為君,一旦國內出現動亂,將會得到秦國的援助。於是就派人赴秦國迎回公子雍。
鉏鸒鉏鸒
可是,太子夷皋的母親穆嬴不樂意了,每天上朝的時候,
她就抱著太子夷皋到朝上撒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數落趙盾:“先君到底有什麼過失,你趙盾要捨去他的嫡子而外求他人。”退朝後,又抱著孩子直奔趙府:“先君曾將這孩子託付你,對你說‘如果此子成材,那是受你的恩惠;如果不成材,我將在地下詛咒你’。先君屍骨未寒,言猶在耳,你就背棄諾言,你的良心都讓狗吃了嗎?”趙盾和諸大夫都怕了這潑婦,又怕事情鬧大了禍及自身,於是妥協而立太子夷皋為君,是為晉靈公。同時發兵晉秦邊境,阻止公子雍入境。結果由此而使秦晉交惡,引起兩國之間的長期戰爭。 從這一事件可見,年輕的趙盾尚不具備乃父的政治才能。但能力是可以在實踐中成長的,我們看到,到了晉靈公八年,趙盾已經以成熟的身影活躍在春秋時代的政壇上了。這一年,周頃王崩,周室公卿爭權,一片混亂。趙盾作為晉國的使者,率800乘入周,一舉定周亂而立匡王。
在國內,趙盾的身姿就沒有這般瀟灑了。14年後,當年的嬰兒太子夷皋已經長成一個品性惡劣的不良少年。身為國君,晉靈公不但不理政務,而是在一幫宦臣的掩護下,偷偷躲在高高的亭台上用彈弓射人,看到別人東躲西藏的模樣而樂不可支。趙盾經常聲色俱厲地勸諫他,對於這位監國的父相,靈公有幾分畏懼,但更多的是怨恨。一天,由於廚師蒸的熊掌未熟,靈公一怒之下便將人殺了,把屍體裝在一個大缸里讓兩個宮女抬出去扔掉。在經過朝堂的時候,不巧被正好經過的趙盾看到。靈公害怕再次遭到訓斥,就派一個叫鉏鸒的人去刺殺趙盾。是一個很有正義感而又慷慨激昂的漢子,他趁夜悄悄潛到趙盾的府第,見廳門微開,裡面透出一線燈光。鉏鸒看到,夜深人靜的午夜,趙盾還在為國家事務而操勞。鉏鸒悄悄地又退出來,望著滿天的星星長嘆一聲:“殺國家的棟樑之臣是不義,違背君令是不忠,可叫我怎么辦?”這位慷慨悲歌的燕趙漢子,最後把自己的頭顱撞向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

史書記載

《左傳》里的記載鉏鸒領命後潛伏趙府左右。五更,見重門洞開,鉏鸒進中門,看見堂上燈光影影,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 端然於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驚、退出門外、嘆曰:“恭敬如此、忠義之臣也!刺殺忠臣、則為不義;受君命而棄之、則為不信。不信不義、何以立於天地之間哉?”乃呼於門曰:“我、鉏鸒也、寧違君命、不忍殺忠臣、我今自殺!恐有後來者、相國謹防之!” 言罷,向門前一株大槐一頭觸去、腦漿迸裂而死。時驚動了守門人、報知趙盾、趙盾嘆息不已、吩咐暫將鉏鸒淺埋於槐樹之側。
鉏鸒鉏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