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花

金魚花

金魚花(學名:Mina lobata Cerv.)是旋花科,金魚花屬多年生向左旋纏繞草本植物,莖無毛,葉片3裂或全緣。聚傘花序,長達35cm,花偏向一側;花冠管狀,具棱略彎,口部呈壇狀,初紅色,漸轉為淡黃色至白色;葉面濃綠色,多於春季開花,花期20餘天。

原產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廣植於熱帶植物園。為美麗的庭園觀賞植物。

金魚花既能觀葉又可賞花,適宜作室內垂盆或吊籃栽培,置於櫃頂、幾架或窗台垂吊,觀賞效果極佳。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土壤,溫度,施肥,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纏繞草本,無毛,莖細長,圓柱形,長2-5米。
金魚花
葉寬卵形,長近於寬,長約6-15厘米,基部深心形,全緣或大多3裂,裂片漸尖,中裂片下部收縮,側裂片具粗齒或再分裂,葉面深綠色,背面蒼白,無毛;葉柄長3-10厘米。
二歧蠍尾狀聚傘花序,偏向1側,長達35厘米(包括總梗);花柄長4-8毫米;苞片小;萼片長圓形,長5-6毫米,包括長2-3毫米的芒;花冠最初紅色,逐漸變淡黃色至白色,短管狀,具棱,略彎,冠檐膨大成壇狀,長17-20毫米,口部稍收縮,具5齒,冠管基部較狹,長5-8毫米;雄蕊花柱伸出為花冠長的2倍,花絲絲狀,長而弧曲,基部具短柔毛,花葯橢圓形。花盤淺5裂。子房無毛,花柱絲狀,柱頭2,頭狀。
蒴果寬卵形,長6-8毫米。種子4粒或較少。

地理分布

中國雲南騰衝有栽培,1979年引入雲南植物研究所植物園,(上海也有引種栽培)。原產墨西哥至中美洲及南美洲,截止到1979年廣植於熱帶國家。

生長習性

金魚花附生在林中的樹幹和岩石上。其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陽光,日照不足容易引起葉片變薄,葉柄細長,且不易開花。耐乾旱,不耐水漬;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上生長最佳。

繁殖方法

金魚花可播種、分株和扦插繁殖。因種子不易獲得,多不採用播種繁殖,一般常用扦插繁殖。春、秋兩季剪取長約10cm的(3-4個節)枝條,插於河沙或蛭石培成的插床上,保持較高的濕度。在溫度20-25℃時,1個月左右可生根;生根成活後加強管理,促進抽發新枝,並進行摘心,促使分枝。經1-2個月後可上盆栽植。
金魚花

栽培技術

土壤

栽培金魚花的盆土宜用疏鬆肥沃、排水及通氣性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最好用泥炭土或腐葉土栽植,或用珍珠岩與泥炭土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配製土,使其呈弱酸性,以利於生長。

溫度

金魚花生長適溫為16-26℃,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生長。在溫暖的春、秋季節,枝條可不停地抽枝長新葉;夏季溫度超過30℃時會出現生長停滯現象,應控制澆水放於陰涼通風處;冬季低於10℃時進入休眠狀態,應搬到室內越冬,且越冬室溫不得低於5℃,否則易遭受凍害。
金魚花

施肥

金魚花對肥料的需求量視植株的生長狀況而定。通常情況下,小苗移栽時,在盆土的1/3處加入20-30顆緩釋有機複合肥顆粒,以後結合換盆再追埋一次有機肥。每月施1-2次稀薄餅肥水,開花前及開花時需增施磷鉀肥,能促進植株多開花。夏季植株停止生長時和冬季休眠後,應停止施肥,以免造成肥害。

病蟲防治

金魚花蟲害較少,在過濕及環境較差的地方,冬天可能有一部分越冬的小飛蟲在枝條上越冬,但不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夏天有時會有斜紋夜蛾幼蟲在枝條上啃食葉片,被啃葉片會出現篩網狀或只剩葉脈,此時可用樂斯本800倍液噴灑植株2-3次,噴藥時務必仔細周到,也可結合人工捕殺。金魚花的病害主要為真菌性病害。在發病初期葉片捲曲變皺呈水漬狀,隨後會伴有黃褐色斑塊出現,此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27%高脂膜與10%水楊酸合劑1000倍液噴灑葉面2-3次防治,效果較好。在用藥劑防治的同時,要加強管理,增強通風透氣,並應及時清除病殘枝,減少侵染源。
金魚花

主要價值

金魚花為美麗的庭園觀賞植物。
金魚花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水中魚兒”卻游上枝頭變成鮮花,就更是讓人覺得新奇。華南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中正在盛開的金魚花,其花朵俏皮可愛酷似小金魚,兩端小,中部膨大,像極了金魚的大肚子,身上帶著若隱若現的彩色斑紋,前端有個小開口,含苞時似靜臥水中閉目養神,綻放後又如張大嘴巴等待食物,形神俱似,惟妙惟肖。現在正值盛花期,枝蔓上綴滿了艷麗的花朵,就像一群群調皮的小金魚浮游在蔥綠的水草之間。
金魚花既能觀葉又可賞花,適宜作室內垂盆或吊籃栽培,置於櫃頂、幾架或窗台垂吊,觀賞效果極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